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长弓随笔】小方寸大世界

综合 2020-03-11 12:05:01
相关推荐

在我童年的時候,因爲家住與郵局鄰近,看到不少人爲了寄一封信往郵電局跑,還要花上八分錢買一張郵票粘貼到信封上,信才能發出去,甚是覺得有些奇怪,很想弄個明白。

那時郵局裏有個姓陳的熟人,我就三天兩頭往他那兒跑,纏着他問這問那,終于從他口中弄明白,寄信爲什麽要貼郵票。

原來,這是從郵局的業務處理規定和《國内郵件處理規則》有關郵件寄遞的規定,郵局從信箱、信筒中取出信件後,對未付足郵資的信件,除蓋銷所貼郵票外,要在郵件封面加蓋“欠資”戳記,并加倍計算所欠資費。能夠發出的信件,到達投遞局後由投遞局收取所欠資費。

後來,我漸漸長大了,進入到青年時代,也開始自覺讀書、看報、思考,并且把平時在生産、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在油燈下用筆寫下來,從郵局投遞到有關報社和雜志社,不少新聞稿件及文章也被報社、雜志社采用,每用一篇報社及雜志社都要給我寄報紙和刊物來,所以經常接觸郵票的機會就更多了,于是對這些小小的郵票,暗生了情愫,從中我也樂此不彼:因爲郵票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奇妙世界,往往牢牢抓住我的注意力,使我從煩惱和壓力中暫時地解脫出來。

而在集郵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是獨立行動帶來純粹的快樂,沒有不相幹的負擔或幹擾。沒有人會來幹涉你的收集,沒有人需要你去考慮、懷疑或擔心。所有的選擇,所有的工作和責任,所有的快樂,全部是你自己的。在這裏,我從中得到的是自由和安甯。當我一個人面對郵票時,就似乎進入了一個特殊的世界,這個過程類似與感悟藝術:眼睛是生活孤立而濃縮的一個方面,從中感受到的是一個純淨、有序、安甯、充滿陽光的世界。

……

在平時收集郵票中,我特别喜歡收集有關雞年的雞年郵票。

你看,我曾經收集的一張雞年郵票:這張郵票上的雞是用誇張手法畫成的雄雞,色彩斑斓,英姿勃勃,翹尾挺胸,正在引頸高歌。

記得在學校念書的時候,老師經常把我們帶到學校牆上鑲嵌地圖的地方,面對我國地圖指指點點的告訴我們,我國的版圖就像是一隻正在高歌的雄雞。雞頭,是物産豐富的東三省;雞背,是一望無垠的内蒙古大草原;雞尾,是盛産哈密瓜和葡萄的新疆;雞腹,密布着許多海港和名城;雄雞的心髒,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

以前也曾經收集到過在現在看來,是珍貴的天價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

于是我就對這些郵票有了感情,有時從信封上把郵票小心翼翼的接下來,找來一個軟皮筆記本,用膠水粘貼在本子上,往往看着這些帶有齒孔的小小郵票,出神的要看上幾個小時。看着看着一個有關郵票的故事浮在了我的眼前:

其實,郵票的最初出現,是沒有這些齒孔的,使用起來,極大地不方便。郵局工作人員要用剪刀把印成一大張的郵票剪開,然後再出售給用戶。

1848年的一天,阿察爾在倫敦一家小酒家喝酒,目睹一位顧客将信裝入信封内,然後從手提包裏取出一大版郵票。他想裁下一張郵票,可一時找不到剪刀,便向老板來借。不料老板也沒有剪刀。那位顧客從衣襟上取下别在西裝領帶上的一根别針,用針尖在郵票之間的連接處,紮了一連串的小孔,然後輕輕一撕,就完整地撕下了一張郵票。

阿察爾聯想起車票票根上的齒孔。他想:如果能制造一台打孔機,在兩張相鄰郵票連接處都打上齒孔,使用起來就方便了。經過一番努力,一台裝有兩個滾輪切刀的打孔機被研制出來,它能打出由短切口組成的橫向和縱向的齒孔。

1854年,英國正式發行了有齒郵票。此後,瑞典、挪威、美國、加拿大等國也相繼開始發行。

我想阿察爾是多麽的了不起,他善于動腦筋、想辦法,最後才有了這項齒孔郵票的發明。

從此以後,我越來越愛上了郵票收藏,我發現郵票收藏,樂趣就在于發現。

這些以郵資憑證爲最原始功能的郵票在信息不太發達的那個時代,向我提供了一道通往世界的微型門:地理、生物、曆史、文化和藝術均濃縮于方寸之間,作爲文化和曆史載體記載了種種重大事件,其郵票郵戳上記錄着什麽才是郵票能否經歲月磨砺而能否成爲珍郵的關鍵。

物以稀爲貴,文革郵票存世極其稀罕所以名貴。之所以珍稀,是因爲:一、當時全國郵票公司關門,集郵活動被取締,集郵者不敢集郵,所以完好保存下來的原票非常稀少;二、當時其它郵票不準銷售,全國人民都使用文革郵票寄信,幾乎所有的郵票都使用了,也就是說被蓋銷了,所遺留下來的原票新票非常罕見。因爲這二點,才造就了今天的"文革"郵票原票收藏價值不一般,尤其是"文革"郵票原票大全套的收藏對個人來說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原票很少見,蓋銷的寄出有幾個用心的人能購收藏啊!爲此文革郵票那是少之又少啊!

曾幾何時,我們還在圍着綠色的郵筒打轉,或者焦急的等待郵遞員。通信時代似乎很近,又漸行漸遠漸無書。同樣那些發黃的信封、黯淡了的郵票,都是塵封的回憶,但也有不少人一直珍惜。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在多數的老百姓家庭裏,總會有這樣一位老人,戴着老花眼鏡,用一把專用的小鑷子從大郵票冊中夾起一枚有些陳舊的郵票,再掏出一個放大鏡,仔細欣賞,并自豪地向圍着他的小孩道出一個又一個郵票的故事……

遺憾的是,那時我花費了不少心思、不少精力,收藏到的近百枚郵票,後來竟然在毫無覺察的情況下,給當廢紙給賣掉了,至今還痛心疾首得很啊!

在我童年的时候,因为家住与邮局邻近,看到不少人为了寄一封信往邮电局跑,还要花上八分钱买一张邮票粘贴到信封上,信才能发出去,甚是觉得有些奇怪,很想弄个明白。

那时邮局里有个姓陈的熟人,我就三天两头往他那儿跑,缠着他问这问那,终于从他口中弄明白,寄信为什么要贴邮票。

原来,这是从邮局的业务处理规定和《国内邮件处理规则》有关邮件寄递的规定,邮局从信箱、信筒中取出信件后,对未付足邮资的信件,除盖销所贴邮票外,要在邮件封面加盖“欠资”戳记,并加倍计算所欠资费。能够发出的信件,到达投递局后由投递局收取所欠资费。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进入到青年时代,也开始自觉读书、看报、思考,并且把平时在生产、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在油灯下用笔写下来,从邮局投递到有关报社和杂志社,不少新闻稿件及文章也被报社、杂志社采用,每用一篇报社及杂志社都要给我寄报纸和刊物来,所以经常接触邮票的机会就更多了,于是对这些小小的邮票,暗生了情愫,从中我也乐此不彼:因为邮票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奇妙世界,往往牢牢抓住我的注意力,使我从烦恼和压力中暂时地解脱出来。

而在集邮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是独立行动带来纯粹的快乐,没有不相干的负担或干扰。没有人会来干涉你的收集,没有人需要你去考虑、怀疑或担心。所有的选择,所有的工作和责任,所有的快乐,全部是你自己的。在这里,我从中得到的是自由和安宁。当我一个人面对邮票时,就似乎进入了一个特殊的世界,这个过程类似与感悟艺术:眼睛是生活孤立而浓缩的一个方面,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纯净、有序、安宁、充满阳光的世界。

……

在平时收集邮票中,我特别喜欢收集有关鸡年的鸡年邮票。

你看,我曾经收集的一张鸡年邮票:这张邮票上的鸡是用夸张手法画成的雄鸡,色彩斑斓,英姿勃勃,翘尾挺胸,正在引颈高歌。

记得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老师经常把我们带到学校墙上镶嵌地图的地方,面对我国地图指指点点的告诉我们,我国的版图就像是一只正在高歌的雄鸡。鸡头,是物产丰富的东三省;鸡背,是一望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鸡尾,是盛产哈密瓜和葡萄的新疆;鸡腹,密布着许多海港和名城;雄鸡的心脏,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以前也曾经收集到过在现在看来,是珍贵的天价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

于是我就对这些邮票有了感情,有时从信封上把邮票小心翼翼的接下来,找来一个软皮笔记本,用胶水粘贴在本子上,往往看着这些带有齿孔的小小邮票,出神的要看上几个小时。看着看着一个有关邮票的故事浮在了我的眼前:

其实,邮票的最初出现,是没有这些齿孔的,使用起来,极大地不方便。邮局工作人员要用剪刀把印成一大张的邮票剪开,然后再出售给用户。

1848年的一天,阿察尔在伦敦一家小酒家喝酒,目睹一位顾客将信装入信封内,然后从手提包里取出一大版邮票。他想裁下一张邮票,可一时找不到剪刀,便向老板来借。不料老板也没有剪刀。那位顾客从衣襟上取下别在西装领带上的一根别针,用针尖在邮票之间的连接处,扎了一连串的小孔,然后轻轻一撕,就完整地撕下了一张邮票。

阿察尔联想起车票票根上的齿孔。他想:如果能制造一台打孔机,在两张相邻邮票连接处都打上齿孔,使用起来就方便了。经过一番努力,一台装有两个滚轮切刀的打孔机被研制出来,它能打出由短切口组成的横向和纵向的齿孔。

1854年,英国正式发行了有齿邮票。此后,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开始发行。

我想阿察尔是多么的了不起,他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才有了这项齿孔邮票的发明。

从此以后,我越来越爱上了邮票收藏,我发现邮票收藏,乐趣就在于发现。

这些以邮资凭证为最原始功能的邮票在信息不太发达的那个时代,向我提供了一道通往世界的微型门:地理、生物、历史、文化和艺术均浓缩于方寸之间,作为文化和历史载体记载了种种重大事件,其邮票邮戳上记录着什么才是邮票能否经岁月磨砺而能否成为珍邮的关键。

物以稀为贵,文革邮票存世极其稀罕所以名贵。之所以珍稀,是因为:一、当时全国邮票公司关门,集邮活动被取缔,集邮者不敢集邮,所以完好保存下来的原票非常稀少;二、当时其它邮票不准销售,全国人民都使用文革邮票寄信,几乎所有的邮票都使用了,也就是说被盖销了,所遗留下来的原票新票非常罕见。因为这二点,才造就了今天的"文革"邮票原票收藏价值不一般,尤其是"文革"邮票原票大全套的收藏对个人来说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原票很少见,盖销的寄出有几个用心的人能购收藏啊!为此文革邮票那是少之又少啊!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围着绿色的邮筒打转,或者焦急的等待邮递员。通信时代似乎很近,又渐行渐远渐无书。同样那些发黄的信封、黯淡了的邮票,都是尘封的回忆,但也有不少人一直珍惜。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多数的老百姓家庭里,总会有这样一位老人,戴着老花眼镜,用一把专用的小镊子从大邮票册中夹起一枚有些陈旧的邮票,再掏出一个放大镜,仔细欣赏,并自豪地向围着他的小孩道出一个又一个邮票的故事……

遗憾的是,那时我花费了不少心思、不少精力,收藏到的近百枚邮票,后来竟然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给当废纸给卖掉了,至今还痛心疾首得很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