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走马观花访近邻

综合 2020-03-09 05:20:01
相关推荐

走馬觀花訪近鄰

——緬甸遊記

作者潇潇竹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爲近鄰,友誼長積累。”這是1957年12月中國副總理陳毅在陪同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時寫的一首詩:《贈緬甸友人》,80年代初期,由李谷一演唱的這首歌曲,更是家喻戶曉。對緬甸這個近鄰,我曾兩次踏訪,一次是“串門”,一次是旅遊。2013年去瑞麗,在“一寨兩國”的邊境,國境線将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爲二,中方一側的稱爲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爲芒秀。一擡腳就跨過中緬邊境71號界碑,到鄰居家串門了,半小時便出國歸來。這次“串門”,見識了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裏生蛋這樣的近鄰。

再次來到緬甸則是旅遊。盡管時間也很短暫,隻有6天,但卻由南至北,看了緬甸第一個王朝(蒲甘王朝)首府蒲甘和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王朝)所在地曼德勒,到了曾經的首府仰光和現在的首府内比都。

緬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宗教意識濃厚。小乘佛教爲緬甸國教,是緬甸居民的普遍信仰。自然,緬甸旅遊,觀佛塔、拜佛像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入鄉随俗,換上了五顔六色的筒裙,穿上了方便進出的拖鞋(進入佛塔、寺廟等,必須着過膝長裙、脫鞋,即便是國家元首也要赤腳而行)。

仰光大金塔是我們觀光的第一站。始建于585年的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及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爲東方藝術的瑰寶,是馳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緬甸國家的象征。本想拍夕照大金塔,但我們到達時已是傍晚,暮色中,大金塔金碧輝煌,蔚爲壯觀。令人驚歎的是導遊解說塔身貼的黃金已有7000公斤重,塔頂鑲嵌有7000顆罕見的紅、藍寶石、鑽石,其中有一塊重76克拉的金剛鑽。

皎潔的圓月高挂在塔尖,仰望佛塔,想象那些寶石在月光下該是怎樣璀璨奪目。金塔下,隻見人們端坐塔前,雙手合十,虔漳ぐ荨T谌缢脑鹿庀拢o坐,冥想,祈願,心可開悟?

緬甸人深受佛教影響,樂善好施,據說數以萬計的佛塔和數不清的寺廟都是人們捐款修建的,全國32萬僧尼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無論平窮富貴,施舍都成爲緬甸人的習慣,許多人窮盡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捐建佛塔。當今,緬甸是亞洲最平窮的國家之一,我們旅遊團跟車服務的小弟月收入好的時候也就300元(人民币),一般百姓家裏一周最多吃一次葷菜,就像我們改革開放前,十天半月打個牙祭。在緬甸,想要吃得好,就出家當和尚,小乘佛教是可以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的。在曼德勒佛教學校,我們有幸觀看了1600多名佛教弟子集體托缽,午餐是紅燒雞肉。

如果說最壯觀的是仰光大金塔,而最打動人的卻是蒲甘的佛塔,抑或說“佛塔之城”的蒲甘。蒲甘是緬甸第一個王朝首府所在地,1044年,這裏建立了第一個緬甸統一的王國——蒲甘王國,同時開始修建佛塔。在蒲甘王朝的200多年間,修建了1.3萬座佛塔,直到1972年統計,尚有2217座佛塔,經曆過1975年的地震後,現存佛塔尚有百餘座。蒲甘既有金光閃閃、雍容華貴的金塔,潔白素雅的白塔,更多的是遍布在街頭巷尾、荒原樹叢中的簡易古樸的紅塔。難怪說蒲甘是個“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的地方。在蒲甘,最惬意的莫過于租輛自行車,穿梭在一座座古塔間,或坐上馬車,一路颠簸,掠過樹影斑駁的村莊,看塵土飛揚中那一座座迷朦的佛塔,仿佛時光穿越,倘徉于那久遠的前塵往事中。

蒲甘的美,還不僅僅是這些林立的佛塔和塔中神奇的傳說。這裏,有着全世界最美的日出和日落。

大比紐佛塔,是蒲甘最高的佛塔之一。下午5點,我們驅車趕到時,塔上已經擠滿了等待觀日落的人們。登塔的梯步十分陡峭,得抓緊扶手費力攀登。塔有三層,每一層均有較寬的回廊。此刻,太陽正挂在一座塔尖,在夕陽的輝映下,原野上高高低低的古塔逶迤連綿,似穿上金色袈裟的僧侶,在夕照下向我們緩緩走來,曠野間,隻有佛光閃耀,梵語回蕩。

我們住的賓館,就在卸喾鹚g,翌日淩晨6點來到賓館樓頂,守候那壯麗的時刻。此刻,佛塔徽衷诔快F中若隐若現。寶藍色的天幕間,一抹晨曦漸漸暈散開來,太陽撩開面紗,一點點露出笑靥,躍上塔尖,霎那間,金焰萬丈,雲蒸霞蔚,而隐匿在晨霧中的星星點點的佛塔,瞬間躍然而出,像巍巍的壯士,像婀娜的仙女。稍許,隻見塔林間,叢林上,無數熱氣球翩翩然然,徐徐上升,煞是壯觀。

蒲甘的日落,壯麗輝煌,如夢如幻;蒲甘的日出,氣勢磅礴,宛若仙境。蒲甘的日出日落,是奇幻無比的童話世界,是妙不可言的人間奇遇。前世的傳說,今生的邂逅,就在蒲甘。

來緬之前,正值昂山素季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大選獲勝,每每談及昂山素季,緬甸人總是尊稱爲“媽媽”,對她充滿敬意。的确,昂山素季是個令人敬佩的傑出的女性,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緬甸人民。盡管結局尚未可知,但衷心祈願緬甸不再戰亂,緬甸人民能夠安居樂業。

明天的日出依然壯美,願和平、幸福的陽光普照緬甸大地,願萬千佛塔的神靈,普度猩l戆傩眨?/p>

(2015年11月)

走马观花访近邻

——缅甸游记

作者潇潇竹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这是1957年12月中国副总理陈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写的一首诗:《赠缅甸友人》,80年代初期,由李谷一演唱的这首歌曲,更是家喻户晓。对缅甸这个近邻,我曾两次踏访,一次是“串门”,一次是旅游。2013年去瑞丽,在“一寨两国”的边境,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一抬脚就跨过中缅边境71号界碑,到邻居家串门了,半小时便出国归来。这次“串门”,见识了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这样的近邻。

再次来到缅甸则是旅游。尽管时间也很短暂,只有6天,但却由南至北,看了缅甸第一个王朝(蒲甘王朝)首府蒲甘和最后一个王朝(雍笈王朝)所在地曼德勒,到了曾经的首府仰光和现在的首府内比都。

缅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宗教意识浓厚。小乘佛教为缅甸国教,是缅甸居民的普遍信仰。自然,缅甸旅游,观佛塔、拜佛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入乡随俗,换上了五颜六色的筒裙,穿上了方便进出的拖鞋(进入佛塔、寺庙等,必须着过膝长裙、脱鞋,即便是国家元首也要赤脚而行)。

仰光大金塔是我们观光的第一站。始建于585年的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及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本想拍夕照大金塔,但我们到达时已是傍晚,暮色中,大金塔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令人惊叹的是导游解说塔身贴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塔顶镶嵌有7000颗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石,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金刚钻。

皎洁的圆月高挂在塔尖,仰望佛塔,想象那些宝石在月光下该是怎样璀璨夺目。金塔下,只见人们端坐塔前,双手合十,虔诚膜拜。在如水的月光下,静坐,冥想,祈愿,心可开悟?

缅甸人深受佛教影响,乐善好施,据说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都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无论平穷富贵,施舍都成为缅甸人的习惯,许多人穷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捐建佛塔。当今,缅甸是亚洲最平穷的国家之一,我们旅游团跟车服务的小弟月收入好的时候也就300元(人民币),一般百姓家里一周最多吃一次荤菜,就像我们改革开放前,十天半月打个牙祭。在缅甸,想要吃得好,就出家当和尚,小乘佛教是可以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的。在曼德勒佛教学校,我们有幸观看了1600多名佛教弟子集体托钵,午餐是红烧鸡肉。

如果说最壮观的是仰光大金塔,而最打动人的却是蒲甘的佛塔,抑或说“佛塔之城”的蒲甘。蒲甘是缅甸第一个王朝首府所在地,1044年,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缅甸统一的王国——蒲甘王国,同时开始修建佛塔。在蒲甘王朝的200多年间,修建了1.3万座佛塔,直到1972年统计,尚有2217座佛塔,经历过1975年的地震后,现存佛塔尚有百余座。蒲甘既有金光闪闪、雍容华贵的金塔,洁白素雅的白塔,更多的是遍布在街头巷尾、荒原树丛中的简易古朴的红塔。难怪说蒲甘是个“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的地方。在蒲甘,最惬意的莫过于租辆自行车,穿梭在一座座古塔间,或坐上马车,一路颠簸,掠过树影斑驳的村庄,看尘土飞扬中那一座座迷朦的佛塔,仿佛时光穿越,倘徉于那久远的前尘往事中。

蒲甘的美,还不仅仅是这些林立的佛塔和塔中神奇的传说。这里,有着全世界最美的日出和日落。

大比纽佛塔,是蒲甘最高的佛塔之一。下午5点,我们驱车赶到时,塔上已经挤满了等待观日落的人们。登塔的梯步十分陡峭,得抓紧扶手费力攀登。塔有三层,每一层均有较宽的回廊。此刻,太阳正挂在一座塔尖,在夕阳的辉映下,原野上高高低低的古塔逶迤连绵,似穿上金色袈裟的僧侣,在夕照下向我们缓缓走来,旷野间,只有佛光闪耀,梵语回荡。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众多佛塔之间,翌日凌晨6点来到宾馆楼顶,守候那壮丽的时刻。此刻,佛塔笼罩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宝蓝色的天幕间,一抹晨曦渐渐晕散开来,太阳撩开面纱,一点点露出笑靥,跃上塔尖,霎那间,金焰万丈,云蒸霞蔚,而隐匿在晨雾中的星星点点的佛塔,瞬间跃然而出,像巍巍的壮士,像婀娜的仙女。稍许,只见塔林间,丛林上,无数热气球翩翩然然,徐徐上升,煞是壮观。

蒲甘的日落,壮丽辉煌,如梦如幻;蒲甘的日出,气势磅礴,宛若仙境。蒲甘的日出日落,是奇幻无比的童话世界,是妙不可言的人间奇遇。前世的传说,今生的邂逅,就在蒲甘。

来缅之前,正值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大选获胜,每每谈及昂山素季,缅甸人总是尊称为“妈妈”,对她充满敬意。的确,昂山素季是个令人敬佩的杰出的女性,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缅甸人民。尽管结局尚未可知,但衷心祈愿缅甸不再战乱,缅甸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明天的日出依然壮美,愿和平、幸福的阳光普照缅甸大地,愿万千佛塔的神灵,普度众生,福祉百姓!

(2015年11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