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游长江三峡

综合 2020-02-17 01:20:01
相关推荐

學生時候讀過《水經注》中郦道遠對長江三峽的描寫:“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那種山高峽深、神奇壯觀的印象一直深深地刻在腦海中,長大後對長江三峽的向往更是與日俱增,今年盛夏期間有幸與同事一同乘坐黃金2號郵輪在長江上度過了難忘的三天四夜,略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數億年的天地造化形成的這獨步天下的天然山水畫廊,讓人情懷蕩漾。江水依舊、三峽如故,然而如今的三峽風光卻是另有一番别樣風情。

三峽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組成,西起巍巍巴山腳下的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其實全長僅193公裏,此次郵輪從南津關出發逆流而上,首先進入了西陵峽,古人對西陵峽的描述是灘多水急,江水奔騰、浩浩蕩蕩,在我記憶中描寫江水的詩句也多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印象中長江水一直是奔騰不息的景象,然而如今卻是感受不到這種氣勢了。第一天的清晨并不熱,陽光躲在雲層裏,難得盛夏中涼爽的天氣,郵輪緩緩地在江面上行駛,江水有點渾濁,微微地蕩漾着,在船的兩側形成漣漪,船在江中就象在母親的懷抱中那樣安祥,江風徐徐,站在甲板上望着遼闊的江面,有種甯靜而舒暢的感覺。八點半,船停靠在第一個景點“三峽人家”,那是西陵峽的支流,一條如同玉帶般的溪水,叫龍進溪,小溪旁邊的一排排吊腳樓,一半着地,一半入水,在群山的懷抱中,顯得煙雨蒙蒙。水車在溪中轉動,小鳥在空中飛翔,魚鷹在水上捕食,猿猴在屋頂嘻戲,更有土家族的小夥和姑娘對着情歌,真如同一幅水墨丹青畫—青山綠水好人家!下午的天氣驟然熱了起來,陽光從雲層中爬了出來,映照在大江上,泛起一片金色,波光粼粼,那便是“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景象了。這時,船已到了西陵峽的中段,一條大壩橫貫南北,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就這麽突兀地出現在眼前,大壩高185米,壩頂總長3035米,蓄水高17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下船登上壩邊的壇子嶺,俯看大壩全景,讓人感慨萬千,長江自古多水患,中化兒女飽經滄桑,1919年孫中山先生首次提出興建大壩設想,到共和國成立,設計論證長達70年之久,1994年正式動工,于2009年完工,曆時16年終于實現了這一宏偉藍圖,三峽工程完成後,長江水路至此暢通,昔日詩仙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的夢想終于實現了,然而三峽工程最核心的作用還是防洪,看到這巍峨的大壩,想到長江沿岸人民飽受自然災難的曆史終将一去不複返,這是多麽自豪、喜悅的事啊!遙想當年十萬大軍與天鬥、與地鬥的奮戰情景,怎不讓人激情澎湃!更爲可敬的是那百萬世世代代生長在這裏的三峽人民,爲了祖國、爲了三峽,他們背井離鄉、舉家遷移,走的時候每一位三峽移民都會掘一罐三峽的土、裝一瓶長江的水,因爲這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啊,也許這一去便再也回不來了,讓我們把這些最可愛的人永遠記住吧!看着大壩,記起主席的那首詞:“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晚上12點多通過大壩五級閘門時,已是在水深150多米的西陵峽庫區了,80多米的落差讓人悚然而驚,可想大壩沒建成時西陵峽的險惡了,“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君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我好象見到了我們的祖先在長江上拼搏奮鬥的情景,這種精神正是中華兒女傳承千年的财富。

第二天的早上,郵輪駛入巫峽,巫峽以幽深秀麗著稱,峽中本多雲霧,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即使是盛夏,站在甲板上眺望連綿的山峰,峰頂之間仍有雲霧缭繞,宛如仙境般,陽光照在雲霧上,雲蒸霞蔚,頗爲壯觀。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雲霧缥缈之中,時隐時現,給人間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裏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隻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爲船民除水妖,爲樵夫驅虎豹,爲農夫布雲雨……姐妹十二人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由于大壩截流,巫峽的水位上升了50多米,但由于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船行在巫峽間仍然感受到巫峽的幽深秀美,反而由于水位的擡高,原本隐藏在重山竣嶺中的奇景又被開發了出來,巫山小三峽便成了我們此次遊覽的一個勝地。小三峽位于長江支流大甯河上,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雲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浩浩長江,小三峽分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全長約60公裏,三峽各有特色,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換乘遊船一路駛來,江水碧綠,峰巒聳立,絕壁摩天,山回水轉,處處勝景,龍門泉、古棧道、懸棺、鍾乳石、赤壁山等景物讓人目不暇及,船開到大昌古城便又進入了小小三峽的入口,這又是一條更小更幽靜的支流,再次換乘烏篷船,伴着船頭艄公激昂而富有韻味的歌聲,一棹碧濤春水路,讓人感受到一種“船在水中走,人在畫中遊”的意境。回到郵輪上已是中午12點多了,郵輪繼續起航,下午約三時左右,聽到郵輪上的廣播,船已進入瞿塘峽,瞿塘峽總長八公裏,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爲雄偉險峻,古代詩人發出"縱将萬管玲珑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的贊歎。登上甲板,放眼望去,兩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高達千米以上,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條細帶,蜿蜒于深谷之中。這裏河寬隻有一、二百米,最窄處不過幾十米,船過處便如貼着懸崖,有種驚心的感覺,當這種感覺還沒有消散的時候,前邊出現了一個山口,形若一扇鐵門,兩峰對立,恰似巨扉鎖關,雄奇壯觀,啊,船已到夔門。随着船緩緩而過,想象着三峽大壩截流前奔騰咆哮的長江,一進峽谷便遇上這氣勢赫赫的夔門,那種激流澎湃,濤如雷鳴的情景該是如何的壯美啊!郭沫若《過瞿塘峽》一詩有雲:“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爲魁”。過了夔門便到了三峽的起點奉節縣白帝山,如今的白帝山因江水的擡高已變成一座孤島,山上便是名聞天下的白帝城,三國時期劉備托孤的故事就發生在這白帝城中,因天氣實在太熱,小兒怕曬的原因,便終未上山一遊,也是此次三峽之旅一個小小的遺憾。

郵輪已在暮色中漸漸遠離三峽,駛入了長江主幹道。繁星漸起,兩岸燈火星星點點,躺在甲板的竹椅上,仿佛被星光包圍着,有種朦胧的感覺,夜慚深,甲板上隻剩我一人,江風獵獵,竟感到有點冷,除了船前方的探照燈随着江水一路延伸,四周很暗、很安靜,聽不到江水的波濤,唯有郵輪發出輕微的隆隆聲響讓我知道船在前行。我的思緒豁然打開,在這壯麗的山川之中,曾經閃耀着大溪文化的異彩,在三峽人家保存着土家族懸棺崖葬以及哭嫁的民俗文化;在古棧道殘留的遺迹中遺留着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戰争文化;在長江石壁上的摩崖石刻間回蕩着詩聖文豪留下的千古詩篇;在長江兩岸看到的纖夫石又仿佛聽到了巴楚人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吆喝聲;想到明天要去的豐都鬼城,又深深地爲祖先倡導孝善的儒家文化而感歎…,我們的祖先在這裏創造了豐富的曆史文化,誕生過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迹,如今一些古迹将永久地淹沒在江水裏,然而大溪文化的精神将世世代代在華夏文明中傳承。夜色已沉,江風更大,已有江水聲隐隐傳來,突然想到蘇轼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学生时候读过《水经注》中郦道远对长江三峡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那种山高峡深、神奇壮观的印象一直深深地刻在脑海中,长大后对长江三峡的向往更是与日俱增,今年盛夏期间有幸与同事一同乘坐黄金2号邮轮在长江上度过了难忘的三天四夜,略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天地造化形成的这独步天下的天然山水画廊,让人情怀荡漾。江水依旧、三峡如故,然而如今的三峡风光却是另有一番别样风情。

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其实全长仅193公里,此次邮轮从南津关出发逆流而上,首先进入了西陵峡,古人对西陵峡的描述是滩多水急,江水奔腾、浩浩荡荡,在我记忆中描写江水的诗句也多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印象中长江水一直是奔腾不息的景象,然而如今却是感受不到这种气势了。第一天的清晨并不热,阳光躲在云层里,难得盛夏中凉爽的天气,邮轮缓缓地在江面上行驶,江水有点浑浊,微微地荡漾着,在船的两侧形成涟漪,船在江中就象在母亲的怀抱中那样安祥,江风徐徐,站在甲板上望着辽阔的江面,有种宁静而舒畅的感觉。八点半,船停靠在第一个景点“三峡人家”,那是西陵峡的支流,一条如同玉带般的溪水,叫龙进溪,小溪旁边的一排排吊脚楼,一半着地,一半入水,在群山的怀抱中,显得烟雨蒙蒙。水车在溪中转动,小鸟在空中飞翔,鱼鹰在水上捕食,猿猴在屋顶嘻戏,更有土家族的小伙和姑娘对着情歌,真如同一幅水墨丹青画—青山绿水好人家!下午的天气骤然热了起来,阳光从云层中爬了出来,映照在大江上,泛起一片金色,波光粼粼,那便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景象了。这时,船已到了西陵峡的中段,一条大坝横贯南北,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就这么突兀地出现在眼前,大坝高185米,坝顶总长3035米,蓄水高17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下船登上坝边的坛子岭,俯看大坝全景,让人感慨万千,长江自古多水患,中化儿女饱经沧桑,1919年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兴建大坝设想,到共和国成立,设计论证长达70年之久,1994年正式动工,于2009年完工,历时16年终于实现了这一宏伟蓝图,三峡工程完成后,长江水路至此畅通,昔日诗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然而三峡工程最核心的作用还是防洪,看到这巍峨的大坝,想到长江沿岸人民饱受自然灾难的历史终将一去不复返,这是多么自豪、喜悦的事啊!遥想当年十万大军与天斗、与地斗的奋战情景,怎不让人激情澎湃!更为可敬的是那百万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三峡人民,为了祖国、为了三峡,他们背井离乡、举家迁移,走的时候每一位三峡移民都会掘一罐三峡的土、装一瓶长江的水,因为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啊,也许这一去便再也回不来了,让我们把这些最可爱的人永远记住吧!看着大坝,记起主席的那首词:“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晚上12点多通过大坝五级闸门时,已是在水深150多米的西陵峡库区了,80多米的落差让人悚然而惊,可想大坝没建成时西陵峡的险恶了,“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见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好象见到了我们的祖先在长江上拼搏奋斗的情景,这种精神正是中华儿女传承千年的财富。

第二天的早上,邮轮驶入巫峡,巫峡以幽深秀丽著称,峡中本多云雾,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即使是盛夏,站在甲板上眺望连绵的山峰,峰顶之间仍有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般,阳光照在云雾上,云蒸霞蔚,颇为壮观。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云雾缥缈之中,时隐时现,给人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人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由于大坝截流,巫峡的水位上升了50多米,但由于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船行在巫峡间仍然感受到巫峡的幽深秀美,反而由于水位的抬高,原本隐藏在重山竣岭中的奇景又被开发了出来,巫山小三峡便成了我们此次游览的一个胜地。小三峡位于长江支流大宁河上,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小三峡分龙门峡、巴雾峡和滴翠峡,全长约60公里,三峡各有特色,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换乘游船一路驶来,江水碧绿,峰峦耸立,绝壁摩天,山回水转,处处胜景,龙门泉、古栈道、悬棺、钟乳石、赤壁山等景物让人目不暇及,船开到大昌古城便又进入了小小三峡的入口,这又是一条更小更幽静的支流,再次换乘乌篷船,伴着船头艄公激昂而富有韵味的歌声,一棹碧涛春水路,让人感受到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回到邮轮上已是中午12点多了,邮轮继续起航,下午约三时左右,听到邮轮上的广播,船已进入瞿塘峡,瞿塘峡总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古代诗人发出"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赞叹。登上甲板,放眼望去,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高达千米以上,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这里河宽只有一、二百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船过处便如贴着悬崖,有种惊心的感觉,当这种感觉还没有消散的时候,前边出现了一个山口,形若一扇铁门,两峰对立,恰似巨扉锁关,雄奇壮观,啊,船已到夔门。随着船缓缓而过,想象着三峡大坝截流前奔腾咆哮的长江,一进峡谷便遇上这气势赫赫的夔门,那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的情景该是如何的壮美啊!郭沫若《过瞿塘峡》一诗有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过了夔门便到了三峡的起点奉节县白帝山,如今的白帝山因江水的抬高已变成一座孤岛,山上便是名闻天下的白帝城,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白帝城中,因天气实在太热,小儿怕晒的原因,便终未上山一游,也是此次三峡之旅一个小小的遗憾。

邮轮已在暮色中渐渐远离三峡,驶入了长江主干道。繁星渐起,两岸灯火星星点点,躺在甲板的竹椅上,仿佛被星光包围着,有种朦胧的感觉,夜惭深,甲板上只剩我一人,江风猎猎,竟感到有点冷,除了船前方的探照灯随着江水一路延伸,四周很暗、很安静,听不到江水的波涛,唯有邮轮发出轻微的隆隆声响让我知道船在前行。我的思绪豁然打开,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曾经闪耀着大溪文化的异彩,在三峡人家保存着土家族悬棺崖葬以及哭嫁的民俗文化;在古栈道残留的遗迹中遗留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文化;在长江石壁上的摩崖石刻间回荡着诗圣文豪留下的千古诗篇;在长江两岸看到的纤夫石又仿佛听到了巴楚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吆喝声;想到明天要去的丰都鬼城,又深深地为祖先倡导孝善的儒家文化而感叹…,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诞生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今一些古迹将永久地淹没在江水里,然而大溪文化的精神将世世代代在华夏文明中传承。夜色已沉,江风更大,已有江水声隐隐传来,突然想到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