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西湖小记

综合 2020-02-03 01:00:01
相关推荐

西湖少說也去了五六趟,但每次去後的感覺總是讓人萦懷于心,意猶未盡。有道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春之柳莺,夏之風荷,秋之桂雨,冬之雪影,一年四季物換星移,風姿綽然不群。西湖,就是那個可淡妝可濃抹的女子,讓你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好幾年未親近西湖了,心生癢癢。剛提筆寫下一句詩:“試問西湖花開否?朵朵仰面待人來”,便一腳踏上黃金周的班車,風馳湖上。

桃花已謝,荷尚未開。五月的西湖依然波光潋滟。原本地圖中巴掌般大小的湖面,置身其中,放眼望去,連綿接踵人,也都成了一堆堆的螞蟻。

我們從湖濱的一公園坐船遊湖。雖濟濟一堂,然安坐船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看畫橋煙柳,水木蔥茏,湖光點點,碧波盈盈,真如畫境也。

湖心亭、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稱“蓬萊三島”。湖心亭“山橫三面碧,湖繞四周青”,在此眺望湖上,青山遙峙,綠水環抱,水色山光,美不勝收,這就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湖心平眺”了。島上有“蟲二”碑,乾隆禦筆,意謂“風月無邊”。明代文人張岱在《西湖夢尋》中寫道:“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天與雲、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真是妙文!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匾額書法秀美,爲當代大家趙樸初所寫。我起初以爲三潭印月必定會有三個潭,卻是上下茫茫都未見。及至“我心相印亭”,滿眼湖光撲面而來,那三個葫蘆狀的小塔,如小孩般地從水面蹿出頭來,原來這就是所謂的三潭了。據說,中秋賞月時,于塔内燃燭,洞口蒙紙,光線透将出來,如個個小月亮。其時,與天上月,水中月相印成趣,雲影天光,撲朔迷離,不知天上人間。

阮公墩是湖中三島中最小的一島。是清代名臣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湖中泥所築。在湖中遠遠望去,小島郁郁蔥蔥,就宛若一塊翡翠漂在水上。這就是老十景中的“阮墩環碧”吧。最喜歡阮元寫在杭城貢院的一副對聯:“下筆千言,正桂花香裏槐子黃時;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寫得如劍客一樣飛揚灑脫,可是,就爲這浮雲功名,每年來貢院趕考的萬千學子,能有幾人做得到?

船在中山公園靠岸。此處便是孤山。白居易有詩曰:“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說的就是這兒吧?真是的,碧波如鏡,水與岸平。一俯首,就能抓出幾條醋魚來!水與岸如此的近距離,難怪白蛇會從西湖底跳上來做回人,說不定哪一天,這水中的紅鯉魚也會躍将上岸來,看看風景,談談人間的戀愛罷!

孤山北面便是嶽王廟。每次到西湖,總不忘拜谒嶽王,去感受一下那裏的萬古忠貞之氣。大門的廊柱上高挂着張愛萍

将軍書寫的長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橫匾是葉帥手書“心昭天日”。此四字是嶽飛臨終誓言,幾十年後,終于昭雪。

嶽王的塑像已重新煥彩,神情堅定,端坐于堂。一副整裝待發的樣子。堂上高懸着他的草書:“還我河山”四個大字。

看到嶽大将軍的書法,你才會知道什麽是銀鈎鐵畫,刻骨忠貞!這四字筆力千鈞,鋒芒畢露,大有一掃山河之勢。

穿過碑廊,依然是離離的草,靜靜的墓;依舊是高高的精忠柏,低低的四人跪。雖然四個奸臣像邊貼有“禁止吐痰”的字樣,人群中卻仍有唾沫如飛镖般向跪像射去!真所謂:“自古正邪同冰炭,毀譽于今判真僞”罷!嶽武穆曾有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就爲這一句,我想每一位人民的公仆,都該去嶽王墓前整理整理腦子,提煉提煉氣節!

晚上,閑逛河坊街。在吳山廣場東邊。一入口便是大紅燈婚L長挂,車如流水馬如龍。古色古香的茶肆,鱗次栉比的小鋪,有賣絲綢的,杭扇的,字畫的,刀劍的,有練雜耍的,做絕活的,三教九流包羅萬象,人潮如湧,摩肩接踵,真是活生生一幅《清明上河圖》,好一個江南富庶之地!

夜住天目山路一賓館,雖離上西湖十多裏,睡夢裏卻總覺外邊水氣浩淼,碧波蕩漾,仿佛枕湖而眠。“氣吞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西湖也如此大氣涵虛乎?

次日遊雷峰塔。在西湖之南。老塔早已頹然倒掉,而新塔巍然矗立。在塔基上,隔着厚重的玻璃,清曆可見老塔遺址。累累黃土,堆堆舊磚,似在訴說千年的滄桑和《白蛇傳》中愛的艱難。

一登塔樓,憑欄四眺,一片湖光奔來眼底。向北,可見湖中三島及孤山,隐隐綽綽,如風鬟霧鬓,煙柳蒼茫;白堤斷橋方向,保叔塔宛若美人,纖纖而立;向西望,蘇堤一線凝碧,如一條青玉帶橫亘西湖。轉而向南,淨慈寺古木參天,樓閣掩映,青煙袅袅,寶相莊嚴。至東邊,近可攬長橋卧波,柳浪堆煙,遠可眺湖濱鬧市,車水馬龍。真是湖天一碧,氣象萬千,足攬西湖之勝也!

如此天下美景,恨不得留此湖山長住也!

西湖少说也去了五六趟,但每次去后的感觉总是让人萦怀于心,意犹未尽。有道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春之柳莺,夏之风荷,秋之桂雨,冬之雪影,一年四季物换星移,风姿绰然不群。西湖,就是那个可淡妆可浓抹的女子,让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好几年未亲近西湖了,心生痒痒。刚提笔写下一句诗:“试问西湖花开否?朵朵仰面待人来”,便一脚踏上黄金周的班车,风驰湖上。

桃花已谢,荷尚未开。五月的西湖依然波光潋滟。原本地图中巴掌般大小的湖面,置身其中,放眼望去,连绵接踵人,也都成了一堆堆的蚂蚁。

我们从湖滨的一公园坐船游湖。虽济济一堂,然安坐船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看画桥烟柳,水木葱茏,湖光点点,碧波盈盈,真如画境也。

湖心亭、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湖心亭“山横三面碧,湖绕四周青”,在此眺望湖上,青山遥峙,绿水环抱,水色山光,美不胜收,这就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湖心平眺”了。岛上有“虫二”碑,乾隆御笔,意谓“风月无边”。明代文人张岱在《西湖梦寻》中写道:“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真是妙文!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匾额书法秀美,为当代大家赵朴初所写。我起初以为三潭印月必定会有三个潭,却是上下茫茫都未见。及至“我心相印亭”,满眼湖光扑面而来,那三个葫芦状的小塔,如小孩般地从水面蹿出头来,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三潭了。据说,中秋赏月时,于塔内燃烛,洞口蒙纸,光线透将出来,如个个小月亮。其时,与天上月,水中月相印成趣,云影天光,扑朔迷离,不知天上人间。

阮公墩是湖中三岛中最小的一岛。是清代名臣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湖中泥所筑。在湖中远远望去,小岛郁郁葱葱,就宛若一块翡翠漂在水上。这就是老十景中的“阮墩环碧”吧。最喜欢阮元写在杭城贡院的一副对联:“下笔千言,正桂花香里槐子黄时;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写得如剑客一样飞扬洒脱,可是,就为这浮云功名,每年来贡院赶考的万千学子,能有几人做得到?

船在中山公园靠岸。此处便是孤山。白居易有诗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说的就是这儿吧?真是的,碧波如镜,水与岸平。一俯首,就能抓出几条醋鱼来!水与岸如此的近距离,难怪白蛇会从西湖底跳上来做回人,说不定哪一天,这水中的红鲤鱼也会跃将上岸来,看看风景,谈谈人间的恋爱罢!

孤山北面便是岳王庙。每次到西湖,总不忘拜谒岳王,去感受一下那里的万古忠贞之气。大门的廊柱上高挂着张爱萍

将军书写的长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横匾是叶帅手书“心昭天日”。此四字是岳飞临终誓言,几十年后,终于昭雪。

岳王的塑像已重新焕彩,神情坚定,端坐于堂。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堂上高悬着他的草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看到岳大将军的书法,你才会知道什么是银钩铁画,刻骨忠贞!这四字笔力千钧,锋芒毕露,大有一扫山河之势。

穿过碑廊,依然是离离的草,静静的墓;依旧是高高的精忠柏,低低的四人跪。虽然四个奸臣像边贴有“禁止吐痰”的字样,人群中却仍有唾沫如飞镖般向跪像射去!真所谓:“自古正邪同冰炭,毁誉于今判真伪”罢!岳武穆曾有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就为这一句,我想每一位人民的公仆,都该去岳王墓前整理整理脑子,提炼提炼气节!

晚上,闲逛河坊街。在吴山广场东边。一入口便是大红灯笼长长挂,车如流水马如龙。古色古香的茶肆,鳞次栉比的小铺,有卖丝绸的,杭扇的,字画的,刀剑的,有练杂耍的,做绝活的,三教九流包罗万象,人潮如涌,摩肩接踵,真是活生生一幅《清明上河图》,好一个江南富庶之地!

夜住天目山路一宾馆,虽离上西湖十多里,睡梦里却总觉外边水气浩淼,碧波荡漾,仿佛枕湖而眠。“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西湖也如此大气涵虚乎?

次日游雷峰塔。在西湖之南。老塔早已颓然倒掉,而新塔巍然矗立。在塔基上,隔着厚重的玻璃,清历可见老塔遗址。累累黄土,堆堆旧砖,似在诉说千年的沧桑和《白蛇传》中爱的艰难。

一登塔楼,凭栏四眺,一片湖光奔来眼底。向北,可见湖中三岛及孤山,隐隐绰绰,如风鬟雾鬓,烟柳苍茫;白堤断桥方向,保叔塔宛若美人,纤纤而立;向西望,苏堤一线凝碧,如一条青玉带横亘西湖。转而向南,净慈寺古木参天,楼阁掩映,青烟袅袅,宝相庄严。至东边,近可揽长桥卧波,柳浪堆烟,远可眺湖滨闹市,车水马龙。真是湖天一碧,气象万千,足揽西湖之胜也!

如此天下美景,恨不得留此湖山长住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