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中国军工集团有哪些?​中国十大军工集团排名

综合 2020-01-26 16:40:01
相关推荐

中国军工集团有哪些?​中国十大军工集团排名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几个部门:核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等,也曾经叫过五机部、七机部等,这就是中国现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前身。后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这些部门改为公司,1997年为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五大军工集团均一分为二,形成了军工十大集团公司。

1、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兵工集团、中国兵器,英文: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Norinco Group,英文缩写CNIGC),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属于一个公司两块牌子。1999年7月1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另一家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现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国家计划单位企业。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两大武器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另一家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面向陆、海、空、天以及各军兵种研发生产精确打击、两栖突击、远程压制、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现有子集团和直管单位47家,主要分布在北京、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全球建立了数十家海外分支机构。

截至2014年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资产总额3261亿元,人员总量27.66万人。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列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第144位。

2、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简称兵装集团,英文: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英文缩写:CSGC),又名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南方工业),属于一个公司两块牌子。1999年7月1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另一家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现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国家计划单列企业,是中国十大军工企业之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世界500强、中国企业30强企业。2012年中国企业50强第27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肩负“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集团公司现拥有长安、天威等50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拥有特种产品、车辆、装备制造等主业板块,培育出了“长安汽车”、“天威变压器”等一批知名品牌。自主研发的特种产品装备在国防领域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140余家成员单位、近30家上市公司,员工逾50万人。

2009年中航工业首次申报并成功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四百二十六位,成为首家入选的中国军工企业。2014年中航工业连续第六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跃升至第一百七十八位。

为政府及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政府及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现由总部、6个研究院、1个科研生产基地、13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7家上市公司。境内共有60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现有职工14万余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且素质高、年纪轻的科技人员已成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体。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