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卷耳(采采卷耳)拼音版

综合 2020-01-18 08:45:01
相关推荐

卷耳(采采卷耳)拼音版作者:詩經朝代:先秦卷耳(采采卷耳)原文:【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1]嗟我懷人,寘彼周行。[2]陟彼崔嵬,我馬虺隤。[3]我姑酌彼金櫑,維以不永懷。[4]陟彼高岡,我馬玄黃。[5]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6]陟彼砠矣,我馬瘏矣。[7]我仆痡矣,雲何籲矣![8]卷耳(采采卷耳)拼音版:【juàn ěr 】cǎi cǎi juàn ěr ,bú yíng qǐng kuāng 。[1]jiē wǒ huái rén ,tián bǐ zhōu háng 。[2]zhì bǐ cuī wéi ,wǒ mǎ huī tuí 。[3]wǒ gū zhuó bǐ jīn léi ,wéi yǐ bú yǒng huái 。[4]zhì bǐ gāo gāng ,wǒ mǎ xuán huáng 。[5]wǒ gū zhuó bǐ sì gōng ,wéi yǐ bú yǒng shāng 。[6]zhì bǐ jū yǐ ,wǒ mǎ tú yǐ 。[7]wǒ pú pū yǐ ,yún hé yù yǐ ![8]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詩經的詩詞大全 詩經的代表作 寫過的詩詞

《文王》 《鵲巢(維鵲有巢)》 《汾沮洳》 《東方未明》 《子衿》 《節南山》 《碩鼠》 《葛藟》 《漢廣》 《新台》 《清人》 《下武》 《長發(濬哲維商)》 《旄丘》 《載驅(載驅薄薄)》 《潛》 《采蘋(于以采蘋)》 《正月》 《菁菁者莪》 《駉》 《中谷有蓷》 《般》 《定之方中》 《大明》 《鹑之奔奔(鹑之奔奔)》 《靜女》 《韓奕》 《君子偕老》 《小雅·谷風》 《北門》 《行露(厭浥行露)》 《驺虞》 《桑扈》 《芄蘭(芄蘭之支)》 《既醉》 《雄雉(雄雉于飛)》 《綢缪》 《羔裘(羔裘如濡)》 《著(俟我于著乎而)》 《關雎》 《定之方中(定之方中)》 《卷耳》 《皇皇者華》 《羔羊(羔羊之皮)》 《凱風》 《女曰雞鳴》 《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楚)》 《四月》 《晨風》 《敝笱》 《閟宮》 《碩人》 《抑》 《日月》 《泮水》 《豐(子之豐兮)》 《淇奧(瞻彼淇奧)》 《南山(南山崔崔)》 《君子陽陽》 《燕燕》 《擊鼓(擊鼓其镗)》 《猗嗟》 《采菽》 《還(子之還兮)》 《苕之華》 《烝民》 《大叔于田(大叔于田)》 《黍苗》 《載驅》 《采葛》 《小星》 《木瓜(投我以木瓜)》 《汝墳》 《民勞》 《君子偕老(君子偕老)》 《風雨(風雨凄凄)》 《芣苡》 《小明》 《采蘋》 《鄭風·揚之水》 《日月(日居月諸)》 《溱洧》 《幹旄》 《葛屦(糾糾葛屦)》 《噫嘻》 《我行其野》 《野有死麕(野有死麕)》 《卷耳(采采卷耳)》 《綿蠻》 《盧令(盧令令)》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 《旱麓》 《溱洧(溱與洧)》 《新台(新台有泚)》 《棫樸》 《兔罝(肅肅兔罝)》 《江有汜》 《何草不黃》 《樛木》 《羔裘》

詩經簡介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編集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詩經》305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緻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産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彜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态度。《詩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劄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爲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8歲。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爲删詩說不可信。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爲《詩》正過樂。隻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隻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爲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體例分類《詩經》所錄,均爲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爲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桧、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爲《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内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爲《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産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産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産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思想内容《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曆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後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曆史叙事詩。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鸨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争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争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叙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谑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将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幹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谷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摺K囆g成就及其影響《周禮·春官·大師》雲:「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六詩在《毛詩序》中又作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确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例如《豳風·七月》、《衛風·氓》都是賦體:前者鋪叙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後者倒叙了棄婦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了棄婦的哀怨和決絕。又如《魏風·碩鼠》、《邶風·新台》都是比體: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後者把淫亂無恥的衛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極大的諷刺之意。另如《周南·關雎》、《魏風·伐檀》都是興體:前者以貞鳥雎鸠的「關關」叫聲起興,聯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後者以奴隸們的「坎坎」伐木聲起興,聯想到奴隸主階級的不勞而獲。在《詩經》中,賦、比、興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賦而比也」,有「比而興也」,還有「興而比也」。如《衛風·氓》是賦體,但詩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籲嗟鸠兮,無食桑葚」又顯然是「興而比也」。另如《衛風·碩人》,用鋪陳的手法描寫莊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傳神地表現出莊姜的天生麗質,這顯然又是「賦而比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哂茫菢嫵伞对娊洝访窀铦夂耧L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以四言爲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隻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拟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内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産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詩經》的影響還越出中國的國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很早就傳入漢文版《詩經》。從18世紀開始,又出現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譯本。(引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卷耳(采采卷耳)拼音版作者:诗经朝代:先秦卷耳(采采卷耳)原文:【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1]嗟我怀人,寘彼周行。[2]陟彼崔嵬,我马虺隤。[3]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4]陟彼高冈,我马玄黄。[5]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6]陟彼砠矣,我马瘏矣。[7]我仆痡矣,云何吁矣![8]卷耳(采采卷耳)拼音版:【juàn ěr 】cǎi cǎi juàn ěr ,bú yíng qǐng kuāng 。[1]jiē wǒ huái rén ,tián bǐ zhōu háng 。[2]zhì bǐ cuī wéi ,wǒ mǎ huī tuí 。[3]wǒ gū zhuó bǐ jīn léi ,wéi yǐ bú yǒng huái 。[4]zhì bǐ gāo gāng ,wǒ mǎ xuán huáng 。[5]wǒ gū zhuó bǐ sì gōng ,wéi yǐ bú yǒng shāng 。[6]zhì bǐ jū yǐ ,wǒ mǎ tú yǐ 。[7]wǒ pú pū yǐ ,yún hé yù yǐ ![8]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诗经的诗词大全 诗经的代表作 写过的诗词

《文王》 《鹊巢(维鹊有巢)》 《汾沮洳》 《东方未明》 《子衿》 《节南山》 《硕鼠》 《葛藟》 《汉广》 《新台》 《清人》 《下武》 《长发(濬哲维商)》 《旄丘》 《载驱(载驱薄薄)》 《潜》 《采蘋(于以采蘋)》 《正月》 《菁菁者莪》 《駉》 《中谷有蓷》 《般》 《定之方中》 《大明》 《鹑之奔奔(鹑之奔奔)》 《静女》 《韩奕》 《君子偕老》 《小雅·谷风》 《北门》 《行露(厌浥行露)》 《驺虞》 《桑扈》 《芄兰(芄兰之支)》 《既醉》 《雄雉(雄雉于飞)》 《绸缪》 《羔裘(羔裘如濡)》 《著(俟我于著乎而)》 《关雎》 《定之方中(定之方中)》 《卷耳》 《皇皇者华》 《羔羊(羔羊之皮)》 《凯风》 《女曰鸡鸣》 《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 《四月》 《晨风》 《敝笱》 《閟宫》 《硕人》 《抑》 《日月》 《泮水》 《丰(子之丰兮)》 《淇奥(瞻彼淇奥)》 《南山(南山崔崔)》 《君子阳阳》 《燕燕》 《击鼓(击鼓其镗)》 《猗嗟》 《采菽》 《还(子之还兮)》 《苕之华》 《烝民》 《大叔于田(大叔于田)》 《黍苗》 《载驱》 《采葛》 《小星》 《木瓜(投我以木瓜)》 《汝坟》 《民劳》 《君子偕老(君子偕老)》 《风雨(风雨凄凄)》 《芣苡》 《小明》 《采蘋》 《郑风·扬之水》 《日月(日居月诸)》 《溱洧》 《干旄》 《葛屦(纠纠葛屦)》 《噫嘻》 《我行其野》 《野有死麕(野有死麕)》 《卷耳(采采卷耳)》 《绵蛮》 《卢令(卢令令)》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 《旱麓》 《溱洧(溱与洧)》 《新台(新台有泚)》 《棫朴》 《兔罝(肃肃兔罝)》 《江有汜》 《何草不黄》 《樛木》 《羔裘》

诗经简介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