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麻大湖畔荡秋千

综合 2020-01-14 08:20:01
相关推荐

蕩秋千的鄉俗,流傳下來多少年無人知曉,源于什麽年代,更是沒人探究。蕩秋千,在魯北平原的博興縣,尤其是麻大湖畔一帶,就像一葉飄搖的小舟,滿帶着先人們的智慧,在歲月的河流裏,在曆史的記憶裏,就這樣慢慢地悠着,蕩着,一直延續到現在。那濃濃的鄉俗鄉情雖然漸漸地淡去了,家鄉人對蕩秋千的那股熱情,依然存在。

讓時間回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年月,家鄉人對蕩秋千這一民間習俗非常重視。每個生産隊的倉庫裏,都常年保存着專門紮秋千用的東西。人口少的紮一個,人口多的紮兩個或三個秋千。紮秋千是一個累活、技術活,生産隊長要選出幾個膽大、麻利并且壯實的漢子。秋千的支撐,主要是由四根十米多高的筆直的楊樹,下面牢牢地埋在地裏,頂端交叉處用鐵絲捆牢,兩根支撐之間均勻的加固兩根木頭,分别叫二梁子和三梁子,然後用一根碗口粗細的鋼管做秋千梁,放在支撐交叉的上邊連接兩端。鋼管上穿上兩個秋千距,秋千距是鐵匠選用碳號較高的鋼材,精心打造的,成長長的心形。兩頭交叉搭接用鐵絲捆牢,連接下面早已安裝好吊板的大繩。(吊板,就是一塊七八十厘米長,約十厘米寬的木板,兩頭鑽圓孔,大繩從孔中通過)一個秋千便矗立在藍天白雲下。

清明節在家鄉俗稱寒食,清明的前天叫二寒食,再前天叫大寒食。壯漢們在大寒食這天,就把秋千高高地架起來,并迫不及待地蕩上一個過過瘾。因爲那時正是農忙季節,小麥抽穗澆灌的時候,他們還得去幹農活。這個空閑正是半大孩子們蕩秋千的好時機,小點的孩子,母親攬着坐在吊板上,互相輪換着推着後背往前送。稍大一點的孩子,剛一放學就急急忙忙地往秋千架下趕,要争着蕩個秋千才肯回家。他們學着大人們的架勢,使勁地蕩,憋得小臉通紅,雖然蕩不高,眼角眉宇間卻透着掩飾不住的興奮與喜悅。那些秋千“標子”們,借着昏暗的一彎殘月,踏上吊板,直蕩的兩耳生風,似乎一天的勞累會随着秋千的起起伏伏,漸漸消失在黑夜裏。

家鄉的清明節,比過年還熱鬧,家家戶戶隻要是有小孩的,都在清明來臨之前,就在自家的楊樹或柳樹上紮起一個簡單的秋千,沒有樹的在大門的門框上拴上繩子,當秋千哄着孩子們不哭不鬧。生産隊裏不管農活多麽忙,都要放工熱鬧一天。孩子們也得放假三天,他們盼望着每年一度的巧巧飯。說起做巧巧飯,還頗有一些趣味。傍晚,大街小巷,男孩子女孩子,穿着紅紅綠綠的新衣服,一幫一幫的到各家各戶去湊米湊面,挎着箢子,拿着茶杯,用茶杯量,有的湊點錢買些韭菜包水餃,有的焖飯。當然這些活,在誰家做巧巧飯,誰家的大人就代勞了。孩子們重複着家鄉溫馨快樂的習俗,拿出去年自己地裏種的高粱莛杆,用上面最細那個地方,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用蘆葦削成針的樣子,把莛杆插成“工”,“農”,“兵”,“商”,“師”,“醫”等的字樣,等香噴噴的米飯盛到碗裏,大人們把早已插好的字再插到米飯上,然後把燈吹滅,讓孩子們來摸,每人摸到一碗後,再把煤油燈點上,誰的米飯上是“工”字,誰長大了就當工人,誰的米飯上是“農”字,誰長大了就當農民,以此類推。如果是女孩,誰摸到“兵”字,長大了就會嫁給一個當兵的人,摸到一個“商”字,長大了就會嫁給一個做買賣的。其實孩子們對于長大後幹什麽還是很懵懂的,隻管說着笑着吃着,趁着天還沒亮人少,急着裝模作樣地蕩個秋千。我家鄰居守望大哥,今年六十有五了,他說小時候做巧巧飯,家裏沒錢,隻湊塊玉米面窩窩頭。家鄉麻大湖區春來早,他們找一個向陽的小河溝頭,這時的小魚兒會找個溫暖的地方遊蕩嬉戲曬太陽,他們便迅雷之勢,打上泥堰,把溝頭裏面的水一盆一盆潑幹,把魚蝦端回來,焖半鍋子地道的麻大湖風味小吃,一飽口福。那季節雖然是冷了點,但他們覺得:既做了巧巧飯,又覺得惬意暖心。

清明時節的麻大湖,綠水盈盈,花香四溢,百鳥遷移,風細柳斜,春意正濃。東方的朝霞映照着一張張笑臉,秋千架下看熱鬧的人已經很多。蕩秋千遊來蕩去的那種神仙一樣的感覺,引得那些年輕男女們你争我搶,躍躍欲試。清明節似乎是女人們的節日,大姑娘小媳婦都穿着時髦的衣服,盡顯自己窈窕的風韻與優美的身姿。記得家鄉有一首民謠:

“清明佳節三月三,

姐妹二人巧打扮。

南來的官粉擦上臉,

蘇州的胭脂染唇間。

姐姐邁步朝前走,

妹妹邁步跟後頭。

走花園,逛花園,

坐坐歇歇去打秋千。

姐姐上了秋千架,

妹妹上了架秋千。

你一蹬,我一蜷,

就像花朵飄上天。”這天,她們三人一幫,七人一團,在一生産隊的秋千上蕩夠了,再手挎着手到二生産隊的秋千上蕩悠,甚至到外村的秋千上蕩悠。她們把自己打扮的光鮮靓麗,如同走秀般地走在人頭瓒動的大街上,她們年輕,她們活躍,她們散發着青春的活力。她們難得那樣潇灑的賣弄自己,她們也單人蕩,也雙人趨,引得青年小夥們鼓掌尖叫,她們盡情地在清明節這一天忘我的高興一次。

記得我小的時候,一個劉姓的街坊叔叔,矮矮的個子,平時不太愛說話,一說起蕩秋千,他兩眼放光,内行話滔滔不絕。他站在秋千旁,不用去争,就有人說:“咱先叫‘秋千王’劉叔蕩一個,飽飽眼福。”矮個子叔叔也不客氣,抓住大繩一用力,兩隻腳輕飄飄地站在吊板上。他擺出一種弓形,雙腿用力向前,秋千慢慢啓動,并越起越高,每到将要往下落的時候,他把大繩用力往兩邊一撇,同時雙腳微擡,整個身體就“忽”地往上一起,那個架勢真像《西遊記》中的神兵天将那麽威武。他身輕如燕,就幾個來回,就蕩平了秋千梁,在場的人們無不驚歎。秋千似乎懂得人們的心思,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抖斪啪瘢芽鞓返娜藗儙У桨肟眨謳У桨肟眨蛉藗冋故咀乓环N傲視與悠然自得的神态。

太陽一竿子高,每個村由東向西不下十幾個秋千,秋千旁的人越聚越多,許多人意猶未盡。年輕的小夥子們,見争秋千的多半是女人,陸續地退讓了。他們或許是等到女人們興緻稍減,再展雄風。誰知姑娘們一直蕩到張燈還不肯罷休,秋千悠前不悠後,過了今天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了。青年們慢慢地聚到麥場上打輪秋千,輪秋千更刺激更具吸引力,不适應老、少、女人和膽小的輪。看熱鬧的人卻不亞于趕年集,他們一邊觀看,一邊呐喊助威。所謂輪秋千,是借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