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月夜拼音版

综合 2020-01-09 03:05:02
相关推荐

月夜拼音版作者:杜甫朝代:唐朝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2],閨中隻獨看[3]。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4]。香霧雲鬟濕[5],清輝玉臂寒[6]。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7]。月夜拼音版:jīn yè fū zhōu yuè [2],guī zhōng zhī dú kàn [3]。yáo lián xiǎo ér nǚ ,wèi jiě yì zhǎng ān [4]。xiāng wù yún huán shī [5],qīng huī yù bì hán [6]。hé shí yǐ xū huǎng ,shuāng zhào lèi hén gàn [7]。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杜甫的詩詞大全 杜甫的代表作 寫過的詩詞

《九日五首》 《祠南夕望》 《覽物(一作峽中覽物)》 《鄭驸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 《遣遇》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北風(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甫從姑子也)》 《破船》 《臘日》 《羌村三首·其三》 《奉寄章十侍禦》 《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奉寄别馬巴州(時甫除京兆功曹在東川)》 《前出塞九首》 《臘日(臘日常年暖尚遙)》 《秋興八首》 《送覃二判官》 《存殁口號二首》 《寒硖》 《白沙渡(屬劍州)》 《爲農》 《送人從軍》 《小寒食舟中作》 《舟月對驿近寺》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發阆中》 《悲青坂》 《人日兩篇》 《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 《立秋雨院中有作》 《社日兩篇》 《暮春》 《古柏行》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 《催宗文樹雞栅》 《南征》 《曉望白帝城鹽山》 《樓上》 《白帝城最高樓》 《暫往白帝複還東屯》 《佐還山後寄三首》 《漁陽》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 《夔州歌十絕句》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廣陵》 《雨二首》 《上白帝城(公孫述僭位于此,自稱白帝)》 《立春》 《搗衣》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客從》 《歸雁二首》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飛仙閣》 《秋野五首》 《燕子來舟中作》 《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得心字)》 《旅夜書懷》 《贈韋贊善别》 《喜聞盜俎芸偼丝谔栁迨住?《絕句(遲日江山麗)》 《水閣朝霁,奉簡嚴雲安(一作雲安嚴明府)》 《秋雨歎之二》 《晚》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 《九日曲江》 《弊廬遣興,奉寄嚴公》 《佳人》 《遊子》 《贈韋七贊善》 《草堂即事》 《木皮嶺》 《夏日歎》 《寒雨朝行視園樹》 《春夜喜雨》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越王樓歌(太宗子越王貞爲綿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高都護骢馬行(高仙芝開元末爲安西副都護)》 《九日五首·其一》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 《覽鏡呈柏中丞》 《阆水歌》 《哭長孫侍禦(一作杜誦詩。以下爲杜甫補遺)》 《大麥行》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 《贈花卿》 《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觐省》 《蜀相》 《大雲寺贊公房四首》 《猿》 《宿白沙驿(初過湖南五裏)》 《洗兵馬》 《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 《偶題》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羌村》 《江漢(江漢思歸客)》 《寄楊五桂州譚(因州參軍段子之任)》

月夜譯文及注釋

譯文今夜的圓圓的秋月是多麽皎潔美好,妻子卻一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希望相公快點回來!幼小的兒女卻還不懂思念在長安的父親,還不能理解母親對月懷人的心情。夜露深重,你烏雲似的頭發被打濕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麽時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讓月光照幹我們彼此的淚痕呢?

注釋1、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2.、閨中:内室。看,讀平聲。3、憐:想。未解:尚不懂得。4、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發飾。5、香霧雲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寫想象中妻獨自久立,望月懷人的形象。香霧:霧本來沒有香氣,因爲香氣從塗有膏沐的雲鬟中散發出來,所以說“香霧”。望月已久,霧深露重,故雲鬟沾濕,玉臂生寒。6、虛幌:透明的窗帷。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月夜創作背景

天寶十五載(756)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甯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這首詩即是困居長安時所作,表達了對離亂中的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話,絲毫不見爲律詩束縛的痕迹。詩的構思采用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讀杜心解》)。後世詩人常常學此法度。

月夜鑒賞

此詩選自《杜工部集》,題爲《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筆,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閨中隻獨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蔔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動容,神馳千裏,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隻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爲什麽也“獨看”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谙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一二兩聯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系起來加以吟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于一二兩聯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嗎?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饑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憶長安”,已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着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爲妻子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隻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爲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還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從小孩的“不念”更能體現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濕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着,怎能不熱淚盈眶?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作者在半年以後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裏浸透着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裏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題爲《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爲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着想,隻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虛幌”(薄帷)、對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如黃生所說:“五律至此,無忝詩聖矣!”

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别之情。字裏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征,離亂之痛和内心之憂熔于一爐,對月惆怅,憂歎愁思,而希望則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遊曆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抛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後被嚴武薦爲節度參帧z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死後,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太宗大曆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隻小船中。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爲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态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月夜拼音版作者:杜甫朝代:唐朝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2],闺中只独看[3]。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4]。香雾云鬟湿[5],清辉玉臂寒[6]。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7]。月夜拼音版:jīn yè fū zhōu yuè [2],guī zhōng zhī dú kàn [3]。yáo lián xiǎo ér nǚ ,wèi jiě yì zhǎng ān [4]。xiāng wù yún huán shī [5],qīng huī yù bì hán [6]。hé shí yǐ xū huǎng ,shuāng zhào lèi hén gàn [7]。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杜甫的诗词大全 杜甫的代表作 写过的诗词

《九日五首》 《祠南夕望》 《览物(一作峡中览物)》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遣遇》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甫从姑子也)》 《破船》 《腊日》 《羌村三首·其三》 《奉寄章十侍御》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前出塞九首》 《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 《秋兴八首》 《送覃二判官》 《存殁口号二首》 《寒硖》 《白沙渡(属剑州)》 《为农》 《送人从军》 《小寒食舟中作》 《舟月对驿近寺》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发阆中》 《悲青坂》 《人日两篇》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立秋雨院中有作》 《社日两篇》 《暮春》 《古柏行》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催宗文树鸡栅》 《南征》 《晓望白帝城盐山》 《楼上》 《白帝城最高楼》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佐还山后寄三首》 《渔阳》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夔州歌十绝句》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 《雨二首》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立春》 《捣衣》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客从》 《归雁二首》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飞仙阁》 《秋野五首》 《燕子来舟中作》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 《旅夜书怀》 《赠韦赞善别》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绝句(迟日江山丽)》 《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一作云安严明府)》 《秋雨叹之二》 《晚》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九日曲江》 《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佳人》 《游子》 《赠韦七赞善》 《草堂即事》 《木皮岭》 《夏日叹》 《寒雨朝行视园树》 《春夜喜雨》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 《九日五首·其一》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览镜呈柏中丞》 《阆水歌》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 《大麦行》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赠花卿》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蜀相》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猿》 《宿白沙驿(初过湖南五里)》 《洗兵马》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偶题》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羌村》 《江汉(江汉思归客)》 《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月夜译文及注释

译文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注释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2.、闺中:内室。看,读平声。3、怜:想。未解:尚不懂得。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6、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月夜创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月夜鉴赏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