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关于生活美学 林清玄怎么看(凡事喜悦 自在生活)书评

评书大全 2020-01-01 02:50:01
相关推荐

我们选择的,其实都是时代替我们选择的。

当你的生活变好的时候,生活美学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关于生活美学,这几年很多人都一直在谈,也有很多人被各种媒体的榜单选为年度生活家,比如蔡澜、李健、马未都、杨葵、孟非、林依轮、刘孜、夏雨、宁远、蔡颖卿等,关于生活家和生活美学,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于是,关于这两者的讨论也变得多了起来。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现在的所谓“生活美学”都是小资青年尤其是小资女青年们的“矫情范”,比如吃饭的时候拍几个精致的摆盘,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的袍子或白T恤牛仔裤,再加上一些绿植或多肉植物的出镜,平时出入的不是星巴克就是网红餐厅……这些所谓的“生活美学”,其实只不过是一些略知皮毛的少女对“生活美学”的表象理解,她们的着眼点只是那个“美”字,而忽略了“学”。

“生活美学”在以一种“女性化”“阴柔化”的片面方式流行,谈“生活美学”的也大多数是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虽然她们的广泛谈论客观上促进了“生活美学”的传播,但是也因此扩大了对“生活美学”的误解。

“生活美学家”有很多都是男性,尤其是中年男性,这说明,“生活美学”不单单是专属于女性的、只与“视觉美”有关的“小资范美学”。实际上,它主要是一种生活方式。

于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生活理念不同,每个人所表现出的“生活美学”也就有所不同。“生活美学”是没有典型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美学”。比如蔡澜的生活美学是“任性”,蔡颖卿的生活美学是“知性”,李健的生活美学是“雅性”,等等。

到林清玄这里,很多人会说,没有哪个媒体把他评为“生活美学家”啊。但是,实际上,我们看他的文章就可以发现,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品味,是完全称得上“生活美学家”的。

林清玄的“生活美学观”,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求好的精神”。

他在《求好》中说:“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也就是说,“求好的精神”就是“生活美学”的客观体现。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的豆腐,是生活品质。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有生活品质了。”

“生活品质”是人在生活方面综合素质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美”,更不仅仅局限于“价格贵”,而是在于,对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尽量求好,用求好的心,去实现好的结果。这其中,就必须要对生活有真正的了解,有真正的热爱,不因为流行而跟风,不因为贫穷而妄自菲薄,在保持平常心的状态下,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在清醒客观的前提下,让不好的变好,让已经好的变更好,这就是求好的精神,就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生活美学”的践行。

无须去争论“生活美学”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每个人都有享受、追求“生活美学”的权利,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人人都想展现一个好的生活状态,所以,对于“生活美学”的推崇是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是国家实力和国民幸福水平的体现。

而林清玄,恰恰是“生活美学”的优质代言人。

在“油腻审美”依然比较流行的现代社会,“金钱=生活品质”这一概念依然深入人心。林清玄的文章,是能改善人们对“生活美学”的理解的。他推崇“清淡的欢愉”,提倡“人间有味是清欢”,要从“清雅食谱”中,体会豆腐、香椿、苦瓜、鲢鱼、白菜、馒头、面包、阳春面等日常食物的美味,也要能看到日光、月色、山林、泉水、古寺的美好,他说“家家有明月清风”,人人都能享受自然的快乐……

说到底,“生活美学”就是能以平常心发现生活本来的美感,体会生活本来的快乐。人们因为追名逐利而忽略了很多生活中本来的美好,比如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看一朵花,好好地看一朵云,慢慢地散一散步,静静地读一读书,细细地品一杯茶,诸如此类。这些很多都不必用过多的金钱就可以得到的快乐,被我们所抛弃,去追求那些喧哗而夸张的庸俗之乐,然后却说我们没有快乐可言。这其实是我们对生活的舍本逐末。

回归平常心,保持求好的精神,然后,你会发现,“生活美学”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它其实深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你越平静,越细心,就越能体会它的美好。

而林清玄的文字,总是那么让人平静,淡然,从容,如果你想体会生活的美好,你想形成自己的生活品质,不妨就看一看他的书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