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轻漫画的日式风情:一个关于被迫成长的故事(海街日记(全7册))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31 21:15:01
相关推荐

今年有一部叫《Banana Bish》的黑道动画在夏季档播出,也许并不会有人将它和温婉细腻的《海街日记》联系在一起。然而它们的原作都出自极具才华的漫画家吉田秋生之笔。

by吉田秋生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海街日记》是一部讲述血缘连结的女性家庭电影,而吉田秋生的《海街日记》则展现了大家庭背景下,关于女性的成长与爱情的秘辛。《海街日记》对我来说是一部文本性漫画。作为漫画的它有着硬朗的线条感与流畅的镜头语言,但它真正的魅力在于线条间隐藏的内容,是那些文字间的联系与画面空间的留白。比起追求漫画所具有的“画面性”,它更注重于挖掘一种文学性。所以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建立在漫画上的群像小说。

《海街日记》电影版

这部“小说”从女性的眼角处起笔。

女性的抗争:父爱的缺失与压抑的美

女性文学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法国文学家波伏娃的《第二性》,自此以后基于女性主体意识并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品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而女性作品不仅强调性别特征与意识,还通过“女性视角”解开与女性相连的关于这个社会的规则与人性的秘密。尤其是在阶级和情感结构比较固化的日本,女性在感情生活和职场上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其产生的感受更加真实的反映着根植在皮表下的社会现实。

父亲位置的缺失带来了二姐佳乃爱情观的矛盾。小时候父母间感情不和,她看到太多姐姐安慰伤心的母亲的情景,这种传统的“被爱束缚”的恐惧让她更倾向于接受轻松自由的恋爱关系。然而内心细腻的她作为感情付出更多的那一方,却不断受到伤害。她自嘲自己“烂桃花太多”,这实质上就是现代都市女性爱情的矛盾,一方面现代的开放性与自由带来的诱惑让爱情变得简单随意,另一方面许多女性身上的敏感细腻与对安全感的潜在需求让她们不得不在情感上粘连过多。二姐代表的是“开放却敏感”的一部分现代女性形象。如同易碎却美丽的高脚杯一样。

有这么一种说法,西方式的美更偏向于自信与侵略性,而东方则是一种收敛深沉的美。这种“东方式”的美是如何实现的?弗洛伊德说美感的源泉来自无意识领域,而无意识来源于被压抑过的性本能和欲望。通俗点说,就是由于某种外界因素,这种美被人为的贮藏了起来,大部分被掩盖而只露出一点点,呼之欲出却又不可得。

而幸姐代表的就是这种东方式的知性美。作为一家之主的她需要不断的在爱情与事业中平衡自己的位置,出于自己“家长”的形象与社会压力,她不得不收敛起自己作为“女性”的那一面。幸姐的“个人感情与家庭需求”的矛盾让她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她对椎名医生隐蔽的欲望和自己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造就了这种隐忍的美。而幸姐之前选择爱上椎名医生这个懦弱犹豫的男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一种生理上寻求父亲的一种补偿措施,来弥补内心的缺失感。而爱上有家室的男人,冥冥中像是一种轮回,充满悲情色彩。当幸姐失去了她的爱情的时候,独自坐在台阶上哭泣,所有的隐忍被现实所撕碎,才显露出了她的敏感与脆弱。当这种被抑制的美感逐渐被剥落的时候,与其连带的情感束缚完全解开,读者与角色间的距离被瞬间拉近了,共情感与美感一同迸发出来。

父亲爱过的两位母亲都是与幸姐截然相反的“简单女性”,但无论差别如何,她们都在这个庞大且复杂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爱与幸福。母亲们的爱情,或是佳乃式的理想主义爱情,亦或是幸姐的现实版知性的爱,这些都是现代图景中的女性生活方式,《海街》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层次上的女性之美。

关于那些不完美的成长

“成长”这个话题在现代已经屡见不鲜,而《海街日记》的不同在于从边缘化身份的视角去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同时关注着“女性”与“边缘人物”这两个群体的生存境遇。

幸姐是一个没有童年的人,她既要面对父母的情感裂痕,帮助脆弱的母亲脱离情感的困扰,还要保护妹妹们在不缺少爱的健康环境下长大。她是“被迫长大”的,而也只有她明白这种早熟是多么伤痕累累。而在幸姐看到那家人想让年幼的浅野来宣读祷告词的时候,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往,她并不想让这个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这种同情心激发了幸姐的责任感,所以才想让浅野这个“妹妹”加入自己的家庭,就能保护她“慢点长大”。

童年就是童年本身,而不是为了长大的一个准备过程。

可浅野终究还是早熟的,她和幸姐一样有着强烈的共情能力,所以经常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会大声说一句“讨厌阳子阿姨”。面对幸姐的母亲的时候她难掩心中的愧疚,有进入更好的球队的机会的时候却无法割舍姐姐们的关爱,无论何时她都用一种成人化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似乎“边缘的人”注定要跌跌撞撞的成长。

二姐佳乃爱上过的那个高中男生在漫画里是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外表极具魅力的他看似拥有一切,却因母亲男友的勒索而差点选择自杀。在与主人公们一同成长的过程中,他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去到国外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些“非普通”却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人的故事,仿佛在诉说没有人的青春是完美无缺的,遭受苦难的过程最终会引向自己所在的归宿。这种感觉让我联想到井上雄彦的《REAL》,成长总是与“不完美”紧密相连的。

《REAL》:讲述了残疾人的篮球追梦之旅

现代主流故事剧本总是追寻一种线性模式,也就是“主人公在遭遇挫折之后,立刻产生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行动力,最后获得了‘没有瑕疵’的幸福”。这种幸福存在于幻想中,而《海街》的成长相比之下显得现实很多。《海街日记》中的幸福多数是建立在“遗憾”之上的。

成长真的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比起“王子公主美满的生活在一起”的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看着书中的人缓慢挣扎着成长并获得幸福的过程。意外的降临,受困于现实的残酷,或者精疲力竭的爱上一个不可能的人,这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绕不开的情节。而等待这些伤痕愈合的过程,其实就是成长的过程。

日式风情:家庭是一个平衡的宇宙

前些日子上映的《小偷家族》讲述的是一个边缘人家庭的生存故事。细心的人会发现,看过的很多西方家庭电影都是“父亲母亲和孩子”这样的微型家庭,核心是“父母与孩子”的二级结构。而日影(东方电影)总会涉足所谓的大家庭,这种家庭总和血缘有着某种联系,但真正实现这种羁绊的却是另外的东西。

前面我们说到日本人总喜欢做边缘化的东西,因为只有被压抑过后,爱的表现才凸显出珍贵。三个姐姐的羁绊很大程度上是与父亲出轨、母亲抛弃之后形成的创伤分不开的。“被抛弃”产生了“爱的缺失”,所以姐妹们才如此需要彼此,我们将其称作互舔伤口式的亲情也不为过。

无论是是枝裕和还是吉田秋生,都在这种大家庭模式中寻求着某种平衡感。这个家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一定是两位姐姐。幸姐是四姐妹中的根基,而二姐代表的是这个家中的活力和柔和。家庭事务的管理由幸姐负责,而当幸姐过于严苛的时候,二姐就会出来“反抗着”打趣,戏谑的调侃幸姐这样子是会嫁不出去的。实际上,两位姐姐很有默契的在扮演着“严厉的父亲”和“充满活力的母亲”的形象,这样才能维持家庭运作的稳定。而这种“扮演”可以实现的基础是,两位姐姐看似经常吵架,却真的能够完全理解彼此,二姐崇拜幸姐的责任意识,幸姐也对二姐的爱情创伤产生共情。然而一个家庭只有父母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定需要三姐这样一个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当两位姐姐产生矛盾的时候,需要带有某种“单纯性”的孩子来调和这种矛盾,才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两位姐姐之间的相互理解

不仅是平衡感,吉田秋生在不经意间模糊化了“家庭”这个概念,将家庭拓展成更加宽泛的东西,真正实现“家庭”的并不是血缘,而是人情。另一个母亲的孩子浅野玲因为幸姐与她的人情联系而成为了一家人,海猫饭店的店主们也因和香田一家的情感关系而联结在一起。心存羁绊的人们实际上都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这种以人情作为纽带的联系与羁绊是一种浓浓的日式风情。无论是在《小偷家族》还是在《海街日记》,我们都通过人情的温暖,看到了“家庭”这种结构模式在这个残酷社会的新的可能性。

只要有东西将我们紧密联结,我们就可以组成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可以装得下一个庞大而又平衡的宇宙。

当伤疤成为爱情的时候

漫画版和电影版《海街日记》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在于里面关于爱情的处理。电影版中的爱情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来凸显家庭的美,而漫画中爱情成为了故事的主线。

《海街》中的女性们的爱情总是与伤疤的缔结有关。通俗的说,她们对于爱情,选择的都是除了“性”之外的附加属性,这种属性可以说是互慰式的安全感。

电影版完全抹去了裕也这个角色,作为妹妹浅野的初次暗恋对象,他拥有着勇敢坚毅的大男孩的形象,但浅野对他只有恋,只是一种憧憬。浅野最后还是和风太走到了一起,因为只有细腻和温暖的风太才能理解浅野的痛苦,他可以细心的发现浅野哭过的痕迹,浅野需要这种稳定的安全感。

在这部作品中,爱情带有许多的社会痕迹,对于那些心中有创伤的人来说,对于爱的渴求远多于性的吸引,这在很多日本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对直子的爱,或是《雪国》里驹子的执着,这可以说是社会对人的直觉的一种逆转。在《海街日记》里,对于关怀的渴求战胜了原始本能。

二姐爱的是有魅力的年轻男性,而在屡屡受挫以后,她的理想化式的爱情破碎了,而一个被过去的痛苦缠绕的男人吸引了他。事实上吸引她的并不是他的痛苦,而是这种伤痕所带来的成熟。而也只有这样一名成熟的男人才能够维护佳乃高脚杯一般的情感,他们的爱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在互相知晓下的一种默契。

幸姐因为家庭和事业放弃了与椎名医生一起去美国的机会,也许并不轰轰烈烈的结局才适合她。人们在爱中的需求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由每个身在爱中的人来决定。对于《海街》中这些在缺失和被边缘化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来说,她们的需求更多的是爱的供给与安全感。从现代角度来看,这些也许都是太过平凡的答案,但有的人天生就在寻找平凡的归宿之地。

没有人能窥见爱情的全部面目,在伤疤仍未褪去的时候,安全感的渴求取代了更为原始的悸动,或许互相知晓才是爱情真实的模样呢?

《海街日记》里隐藏着成长的秘密,清淡的情节和流畅的镜头语言带来的是持久绵长的阅读体验。它探讨着现代女性的生存问题,展现日式家庭宇宙的面貌以及边缘人物的成长故事。压抑的美也有存在价值吗?家庭是血缘还是人情?如何对待被迫成长过程的不完美性?安全感与互相理解是爱情的真正面目吗?每个人心中都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日式文化建造了属于它自己的幸福模式,在这套语言系统之下,人们在跌跌撞撞的过程中找寻着隐秘的、琐碎的、平和而又温暖的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