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关于《大秦帝国》的反思(大秦帝国)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30 01:40:02
相关推荐

自己读过的被感动过的历史书很多,无论是《史记》、《战国策》、《汉书》、《资治通鉴》之正史,还是《大秦帝国》(三部)、《秦始皇》(2003年版)鸿篇巨制之戏说,推演讲述秦帝国这段历史让我感悟之深刻,个人悟点都很难与《大秦帝国》原著相提并论。

孙皓晖《大秦帝国》洋洋洒洒504万字或央视151集电视剧记载或讲述了秦始皇家族披荆斩棘、奋发崛起的政治发迹史。揣着敬仰之情读书,怀着崇拜之情追剧,读来心潮澎湃,观后回味无穷,不管怎样都是非常震撼。秦始皇的祖先非子并没有显赫的身世,从养马出生到卿大夫身份,先秦从一个地处偏远的诸候小国发展成为统一天下的大帝国,一代代先秦君王将相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谱写了辉煌篇章,可以说秦国的发迹在中国史上是一个奇迹。是非成败转头空,功过曲直由人说。借古讽今,秦朝这段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的典故、人物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帝王周朝第8位天子给周朝马夫非子在甘肃垄西封地,赐姓“赢”氏,开始有了先秦。周平王给襄公封侯(第6位君王)建立秦国,从穆公称霸东扩到孝公变法(公元前356年)固本,从惠文王纵横天下到昭襄王争霸天下灭周迁鼎(公元前256年),秦国七代明君代代重视人才引进,重用客卿,从夺周朝建秦朝靠德治和法治使大秦帝国屹立世界东方,开创世界文明史。秦始皇(49岁在位37年)之前的六代秦王依次是秦孝公(在位24年)、秦惠文王(在位27年)、秦武王(在位4年)、秦昭襄王(76岁在位56年)、秦孝文王(守灵1年在位3天)、秦庄襄王(在位3年),其中真正有过大作为的是三位君王: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惠文王因拒不交冯高给韩王说:”宁失一国也不失一卒”,激励将士宁死不降。秦昭襄王因邯郸之败迁怒于人才,让白起自裁,自毁长城。始皇爹是谁?搞不清。如何死?有争议。目标明确,独揽朝纲,手腕强硬,手段残暴。废除旧制,创立帝制,神化自己,以龙自居。中央集权,统一制度,焚书坑儒,强化控制。将相商鞅为法治而生,为护法而死,作法自毙。韩非为法家而生,为霸道而死,两面三刀。苏秦为阴谋而生,为仇恨而死,死得其所。芈原为忠贞而生,为直言而死,刚正不阿。犀首为合纵而生,为阳谋而死,大争精神。张仪为连横而生,为谋算而死,朝秦暮楚。赵括为谈兵而生,为骄兵而死,纸上谈兵。白起为名节而生,为正气而死,高风亮节。范雎为小人而生,为作乱而死,小人得志。赵高为奴才而生,为弄权而死,指鹿为马。不韦为投机而生,为政治而死,玩火自焚。李斯为抱负而生,为糊涂而死,老鼠哲学。成败六国相继被灭,有“敌弱我强”的天时,有“八百里秦川”易守难攻、更有巴蜀“天府之国”军粮仓等地利原因,最重要的是有秦国的改革引才、韬光养晦等人和因素,七代明君,代代重才,秦国得了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秦灭六国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有六国国策失误、改革不力、人亡政息、忌才妒能、人才缺失、昏庸无能、政治腐败、无事生非、不分主次、不战而降等衰败原因,六国错误,成全秦国,决定了秦灭六国的历史偶然性。秦明君活三天的不出错,活三年的完成使命,更有股肱之臣、六世余烈辅佐助阵;六国多半昏君庸主,一代不如一代,不思变法,平平庸庸,人才流失,相互削弱,一错再错。事实上,历史给了战国七雄同样的机遇完成统一大业,东方六国却因国主昏聩而错失良机,赵国兴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毁于他壮年退位引发的沙丘之变,燕亡于哙、齐灭于缗,魏衰于惠王无能,楚毁于怀王自大,韩国国主多位中庸之辈文兴而武弱,六国虽几番合纵亦难抗强秦。难怪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反观秦国,起于狄戎之地,生于战乱之中,虽弱小却有自强之心,穆公时三救晋难成一时霸主,自孝公起广纳东方才子,北征义渠,南下商瘀,西占巴蜀,东出函谷,至秦王赢政时仰六世之威十年荡平东方六国,此天意呼人力呼?秦国的法律制度不仅保障了一个“自知有法,不知有吏”的法治环境,而且还从根本上清除了人才选拔上的腐败堕落。为什么六国会失败?因为六国重用的大多是王族的亲戚!为什么秦国会成功?因为秦国重用的大多是和王室没有丝毫关系的平民客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泾渭分明的差别,关键还是秦国的法律制度起了关键作用。读历史落泪,替古人担忧。秦灭六国的时候,号称雄兵百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史书记载始皇十年灭六国过程不足500字就完事了。灭六国后,蒙恬带领三十万北击匈奴(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任嚣和赵佗带领五十万南征岭南。这都是秦王朝的创业之师,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以一敌十。但是,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凭900多个拿着木棍子,扛着竹竿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泥腿子起家,从大泽乡出发,到刘邦进驻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前后不过2年多时间(前209年7月~前207年11月)。15年生命,象流星一闪,轰鸣而逝。秦帝国过于完美却太过短暂,近600年的奠基,铸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伴随着咸阳的一场大火,统一天下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才十五年光景就这样被灭了,这戏剧般的演变,这就是历史。历史的轮回,秦二世的时代又回到了秦灭六国前的六国衰败样子,甚至连六国都不如。历史不断证明,君王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业。秦二世只能闻喜不能闻忧而忧患骤至;唐太宗闻过则改则盛世太平。不能容人容事者,执国则国亡,掌军则军败,身败名裂、众叛亲离。追思始皇帝在统一天下后仍大征民力,修长城、修驰道、修宫宇、修陵寝,对于这些都会纳入GDP的丰功伟绩,饱受战乱的老百姓必然是排斥的。更何况,秦二世执政是靠宦官弄权,沦为昏君庸主,政治腐败,残害忠良,怎能不败?反思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端,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作为大秦帝国的缔造者,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开创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文明”,成了“千古一帝”。先秦近600年历经35位君王,公元前221年第36位君王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呈现的是泱泱华夏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最阳刚的一段岁月,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止在故纸堆里,电视屏幕上,也在我们心中,在我们周边。战国是华夏极富血性的时代,乱世出英雄,人才辈出,诸子百家,张力十足,所重是阳谋,不是阴谋战术就能一蹴而就的。始皇之所以能奋六世之余烈,除了他个人因素外,更因为秦国七代明君都能和自己的大臣一同齐心协力共进退,君相携手君相信任君相俱贤明是秦统一六国最充分条件,嬴渠梁和公孙鞅,嬴驷和张仪,嬴稷和范雎,嬴政和李斯,都呈现出一对对绝配组合的光芒。“法治”恰是秦帝国的立国之本。秦之前的国家实行的是“礼治”,汉代以后罢出诸子百家大兴“专儒之术”就实行了“人治”,唯有大秦帝国的150年间,实行的是完整的“法治”。这是秦帝国得以兴起的源泉,实现了秦国的振兴。秦国强大靠制度的本质。靠个人等于靠运气。秦律就是中国早期的法治雏形,正因为秦国的七位明君都以法治国,才没有人亡政息,最终缔造了大秦帝国。强人死、气数尽,唯有靠制度才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秦王。也正因为秦二世胡亥忘根忘祖,听信谗言,被奸人利用,篡改先帝遗诏,废祖制,荒法治,宦官弄权,奸邪谄媚,残害忠良,指鹿为马,宫内腐烂,昏君庸主才召来杀身之祸,变成了亡国奴;宫外官逼民反,逼良为娼,反人性、反民心,忠贤扼腕,士人离心。曾经令人畏惧、谈虎色变的秦国,历经五百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一统中国的梦想,却仅仅在十几年后,就以这种窝窝囊囊的方式草草收场。如何评说成败?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难到秦帝国灭亡,满打满算还不足三年。一个貌似坚不可摧的政权,被一群叛乱者轻松推翻了。 短短十多年的时间,曾强大到天下无敌的秦国迅速走向灭亡。自建国六百年来,二十余代秦王努力造就的中国第一个集权专制帝国,只延续了短短不到二十年的历史就灰飞烟灭。翻遍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再也找不到类似的史迹。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雄视天下,笑傲江湖,岂止是东方不败,简直是天下不败。历史上的反动政权很多,但是像秦帝国这么强大,却灭亡得这么快的例子,实在是不多见。借古讽今,我们不应为某一历史现象的突然发生投入过多的感情,而应静下心来反思其具体的原因。应该说,当政权反历史规律而动时,帝国大厦的轰塌,也成为必然。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兴衰更替就是历史规律。一个王朝、一个政权要保持生命力,唯有变法革新,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这就是大秦帝国留给我们今天最深刻的启发和反思。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我们热爱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完美无瑕,而是因为他身上某个特质独一无二特别吸引人,或者某个方面在他身上表现出来是那么自然得当毫不做作,所以一个人有缺点甚至有缺陷这个人未必就不可取。变法图强,改革发力,打牢秦国农耕基础。杀人取首级更是公孙鞅设定的国法,是秦人战场上锐意进取最有效的行为手段。虎狼之师,所向披靡,剑锋所指,必定土崩瓦解。这也是卫鞅为何而生?为何而死的原因。但给我们留下许多惊叹:两千年前的法治思想太吸引人了,如果能象先秦君王说的把秦法一直传承下来,后来的中国法治也会象西方那样发展吗?我们今天的法治社会又将会怎样?这些都是先秦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和一连串反思。如何理解大秦精神与华夏文明的关系?先秦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一个靠养马建国、立国并强国的华族(汉族前称)不断壮大,历六百年而成为空前强大的帝国,归乱于一,接续周室成为中国历史的正统。秦人不屈强敌、秣兵西陲,积忍二十年而出函谷、夺河西之地;五世不辍惨淡经营,近一百五十年而定六国,一统天下。这里面创业的艰辛,改革的艰险,登顶的艰难,千言万语汇聚成一个词汇,那就是“驽钝”,也就是坚韧和执着的精神。大秦帝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由此上溯,中华文明的正源还可以到周朝,到上古三代,甚至更早,也即泱泱五千年华夏(上下追溯可考大数五千年)。我们说中国文明要从大禹治水开始说起的话,那么我们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国家时代是一个转折。从分治文明走向统一文明,创造了统一文明又是一个转折。到今天就是第三个转折,要从农耕时代创建工业时代新的中国文明体系。我们在当今时代面对的基本问题,依然是先民在原生文明时期面对的基本问题。比如先民反复争论的人性善恶、法治人治、变革守成、贫富差异等,并没有因为科学进步、时代变迁而消弥。人类的脚步,仍然是历史的延续。因此对历史的回顾和正确认知,对认识现实和解决当前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大秦帝国》让我们还原秦朝历史真面目,也让我们清晰了解秦始皇,更激起人们对战国精神与战国性格的重新思索,对“大争精神”和“阳谋”风格的重新审视,对中国文明正源和大秦帝国千秋功罪的重新评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