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繁华落幕后的寂寥(张爱玲传:也孤独 也灿烂)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30 00:45:01
相关推荐

上大学的时候,教我们现代文学课的老师非常推崇张爱玲的作品,当时的我多年一直沉迷于三毛的文字魅力中,无暇顾及其他女作家的文字可以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其实我非常讨厌我自己的个性,眼里心里仿佛都只能放下一个人,多了我自己就觉得非常累)。

后来接触张爱玲是因为当时的同窗好友非常喜欢她,然后好友过生日的时候我送了一本张爱玲的《张爱玲典藏全集》给她,好友非常开心,拿起书把她喜欢的文章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我听。先开始我并没有听进去,后来慢慢地入了迷,感觉张爱玲与三毛的文字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一个冷淡入水,一个浓烈如酒,却都在那个聆听阅读的午后,在我心里混成了一杯不可抗拒的“饮品”,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当时那种如吃了颗青橄榄一般的味道。

对了,那个午后我听入迷的小说叫做《小艾》。

再之后,我开始大量阅读张爱玲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还有后来工作之后看的《小团圆》等等。

走进张爱玲的世界,才发现这个说“出名要趁早”的民国才女,就像是这世间的烟花一般,在漆黑夜幕留下光影之后,踽踽独行地行走在天空之城,无法踏实的落地,只有烟花籽料急急坠下的不甘。繁华落幕后的寂寥,只有夜深人静之时,才能在万籁俱寂中照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读过《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这本书后,可以将张爱玲一生的几个瞬间,总结为造成她悲剧结局的原因。首先,家庭是她一生悲剧的“发源地”,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出生,虽然家里人以读书为荣,也是有根基的大户,然而“重男轻女”的古老思想在照顾她的佣人那里被无限放大。

张爱玲与弟弟

张爱玲的父母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一对奇葩!母亲所谓的“寻求自由”;姑姑过早的“勘破人生”;父亲的“得过且过,放任自流”,无法承担作为男人的担当;继母的“挑拨是非”等等,都是张爱玲悲剧一生的根源。一个家即一个世界,在幼年的张爱玲最需要爱的时刻,她没有得到可以使一个孩子拥有终身幸福的那份爱,这才导致张爱玲所谓的“清高”,却其实不过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罢了!

再来,与渣男胡兰成的爱恨纠缠,从此耗尽她仅剩的热情和任性,她跌到尘埃里去,再也回不到她曾经所在的天堂。就像她对胡兰成说过的,她感觉从此将枯萎下去,这段“爱情”耗尽了她所有的天真,也耗尽了她所有的才华。不知暮年时,她会不会后悔,她所谓的爱情,不过是渣男的一次猎艳罢了。

最后,就是她与桑弧、赖雅之间的爱情,她在《小团圆》中曾经描写过的打胎经历,虽是借了女主角的口,也终究是揭开了自己曾经的疤。不止一次的想,如果张爱玲有个孩子她会变成什么样的母亲?会不会也如她母亲那般,痛恨地咒骂她呢?!

张爱玲与炎樱

张爱玲一生可数的温情时刻,只有与自己的好友炎樱相处的时刻居多,还有自己欣赏的另一位民国才女苏青。看了《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张爱玲与胡适是忘年交,以张爱玲的孤清,怕也只有胡适这样的才子才入她的眼吧!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苏轼纪念亡妻的一句词:“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想来形容张爱玲最合适不过了。看过她老年时的照片,面容削瘦,表情平和,不如年轻时给人的距离感,也许这时的张爱玲可以用我们最世俗的老话来形容——开窍啦!这份开窍或许才是张爱玲最后孑然一身,倒毙于公寓完结一生的注脚。

年老时的张爱玲

常常想,或许每一个超然于世的艺术家,在世俗中开窍之后都会有些害怕或有些埋怨被缪斯选中当使者的职责,那份孤独,那份灿烂,本就不属于这婆娑人间。

毕竟看过张爱玲的一生,只是一纸写满——繁华落幕后的寂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