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认识大马印度裔文化——从一本小漫画开始(The Little Mamak)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9 19:05:01
相关推荐

警告:本文多图,流量慎入

今年国庆,我抱着随便买几本马来本土漫画的想法,在吉隆坡双子塔的五楼大书店,仅凭封面画风,就选中了这本《The Little Mamak》。Mamak是什么意思?当时根本不明白,心想八成是马来语吧——马来人的英文本来就是英、马混杂的。彼时也来不及查询,就匆忙买了回来。没想到,这是一本描绘马来西亚少数族裔的漫画,虽然主角是小朋友,内容却很有趣。

原来Mamak是个外来词汇,源自泰米尔语,本意是舅舅。马来西亚有三大族群: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另外还有各种土生少数民族(原住民)。而印度人,又多半来自南印度,经济状况都不太好,其中有印度教徒也有穆斯林,由于这部分穆斯林来到马来西亚后,多半挑担推车经营传统小吃这种小本生意(听起来很像回民哦),味道很不错,广受三族大众欢迎。马来儿童可能是经常听到印度儿童称呼摊主他们Mamak,久而久之,就把这种南印度泰米尔穆斯林的小吃摊叫做了 Gerai Mamak,后来逐渐演变成全社会都叫印度穆斯林为Mamak。华人则也跟随称呼,翻译这种小吃摊为“嘛嘛档”。华人歌手阿牛就为此做了一首同名歌曲。而本书作者,笔名“ME”,大名Mohd azmi mohd hussin正是这样一位印度穆斯林。本书正是他描述自己童年、马来西亚70年代的一段故事,故而名为The little Mamak。

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便可以开始看书喽。

作者童年萌照一张,纯纯的小印度人儿~

作者第一天上学

印度人在马来是少数民族,如果没有生活在聚居区,马来人和印度人之间、尤其是儿童,还是不大了解的,因为他是学校最黑的人,同学们一看到他,就叫他Mamak。

同桌是个马来妞

刚刚认识新同桌,就遇到了所有民族、种族交往都会遇到的老哏。“我爸说嘛嘛做的煎饼特好,你会不会做呀”?可爱的作者则使出从小就有的技能——画画,成功俘获了女同桌的心。

Roti canai是嘛嘛档最常见的主食,马来华人直接就叫他“煎饼”

印度煎饼,又叫印度飞饼,有超多不同的口味和做法,而Roti canai是最基础款。在嘛嘛档,吃Roti当主食是标配,一般会蘸着各种口味的咖喱汁吃,并配以各种肉类,再加一杯冰镇印度拉茶,真是爽呆的一餐饭。

嘛嘛档标配版Roti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感觉这种饼的口感特别像我们中原地区流行的油酥葱香手抓饼,吃起来非常合口、美味。

印度炒面

Mee Mamak是嘛嘛档的炒面or印度炒面,也是嘛嘛档的经典食物之一。

Mee Mamak or mee goreng

作者被叫Mamak,很郁闷,回家问奶奶,为啥他们都叫我Mamak,我又不是叔叔我还是个宝宝~

于是奶奶就给作者讲了槟城印度穆斯林的历史,他们大概从18世纪就来马来西亚了。而作者的爷爷奶奶,是1950年代才到马来西亚槟城,坐了一星期的船。

Nasi kandar印度咖喱饭/扁担饭

槟城最著名的 Nasi kandar扁担饭(印度咖喱饭),也是嘛嘛档的经典食物。然而在早期,他们都是挑担的小贩在卖,东奔西走,非常辛苦。

咖喱饭也有好多口味和搭配,配图仅为一种

好诱人,还有海鲜口味的。

印度妈妈竟然跟中国妈妈一样,骗孩子是从垃圾箱捡的!

然而作者五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妈妈只好重新出门工作,小小的作者就搬到村里跟奶奶一起住。


(以下10.30更新)

吃一碗chendol pulut

槟州被大海分为两半,奶奶家的村子,在马来半岛上的那半,而通常所说的世界文化遗产老槟城乔治市,则在海岛上。作者第一次去乔治市,即是参加亲戚的婚礼,他和奶奶走了好久,才从村子走到汽车站。在这个汽车站,他们吃了槟城著名甜品chendol pulut

chendol,即煎蕊

chendol,华人翻译为煎蕊,目前已是马来美食三宝之一。是一种发源自马来半岛的绿色粉条果冻状米粉类物体做的冰凉甜品,里面包含刨冰椰奶红糖等等,已经发展成东南亚都流行的小吃。而槟城的煎蕊格外著名,现如今已发展出好多口味,比如加红豆、冰激凌之类。而作者介绍的这款chendol pulut,则是混合了糯米的煎蕊。

槟城卖chendol pulut的小贩,应该是印度人

chendol pulut,糯米煎蕊

吃完煎蕊,作者和奶奶就上车了。他们那趟车的女司机竟然是马来西亚第一位女司机(70年代),同时也是印度穆斯林

终于到了槟城乔治市,奶奶带作者去“小印度”购物。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城里的印度区,跟自己在的那个马来人村庄完全不同,到处都是印度人,放着印度歌、印度明星海报,鼻子闻见印度咖喱香。

买礼拜帽

奶奶给作者买了一顶传统的马来穆斯林船型礼拜帽,并且为了戴的更久点,还专门买大了一号

songkok是马来、印尼、文莱等地流行的一种男性穆斯林礼拜帽,帽子的形状是船型或者说梭型,基本款是黑色带绣花,一般在正式场合和礼拜时穿戴。

马来的奶奶跟中国妈妈一样,给小孩子买大号的衣物

买了帽子出来,挨着的是座小型的白色清真寺,奶奶说,这里其实是一位穆斯林圣人Syed shahul hamid的纪念清真寺(shrine,实在不好翻译)

Syed shahul hamid是一位13世纪印度的伊斯兰教苏菲派圣人,他死后,追随者在印度给他建造了坟墓和 Nagore Dargha sheriff(暂且翻译为拱北清真寺),后来印度穆斯林在马来西亚槟城和新加坡都建立了纪念他和祈祷的 Nagore Dargha分部。

Nagore Dargha sheriff, George Town,建于19世纪

在拱北清真寺内,作者看到了一个坟墓,奶奶说,那是印度人sheena naina sahib的墓。这个人我暂时还没查出是谁。

奶奶给了一些硬币让作者祈祷并出散捐献给穷人,尽管她也不富裕

入门处实景


(以下10.31更新)

难道找到一幅手绘构造图,是马来的华人画的,Nagore Dargha sheriff翻译为那莪圣殿

看网上的照片,这个地方历年来被多次粉刷,最近一次好像已由天蓝色变为了墨绿,故而手绘图也是绿色系。

甲必丹吉宁清真寺 Masjid Kapitan Keling

从圣墓清真寺出来,作者和奶奶继续走,来到了一座非常大的清真寺:甲必丹吉宁清真寺 Masjid Kapitan Keling,坐落在槟城的椰脚街,是槟城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与圣墓清真寺同年代修建,都是1800年左右,也是印度穆斯林修建的。

甲必丹吉宁清真寺 Masjid Kapitan Keling

甲必丹吉宁清真寺 Masjid Kapitan Keling

甲必丹吉宁清真寺融合摩尔式的拱门和立柱,非常有特色。坐落在槟城的印度穆斯林区。“我”非常吃惊的在这里听到了泰米尔语讲卧尔兹(礼拜后的演讲),因为在村子里的清真寺听的都是马来语。

买完东西逛完了印度街,奶奶和作者终于去参加亲戚婚礼了,这是一场典型的泰米尔印度穆斯林婚礼。

suap gula仪式

印度穆斯林婚礼的高潮时喂新娘糖,来祝愿她有幸福甜蜜的新生活。而一个喂糖的大妈太过专注于摄像镜头,以至于没有放进新娘的嘴里。

婚礼结束后已经很晚了,亲戚们送奶奶和作者回家。

小贩的786清真标志

在马来,很多小贩或者饭店都有一个“786”的数字标志,作者感到很奇怪。

小贩的786标志

大叔给作者解释,原来,这不是普通的数字,而是来自古兰经,和信仰有关。786用来代表古兰经的第一句话,即泰斯米“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786是它的阿拉伯原文字母的数值,印巴地区穆斯林用它来指代泰斯米,后来流传至东南亚。写在清真饭店的招牌上,跟中国回民习惯直接写阿拉伯语书法,用意是一样的,意思是这是穆斯林卖的食物。

国外餐厅的786清真标志

斋月到了,小作者跟奶奶一起把斋。对于小朋友来说,把斋还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每天到了放学,就已经又饥又饿了。作者就不再出门玩也不看电影了,而是在家跟奶奶一起听印度穆斯林歌手E.M.Hanifa的歌。

Nagore E.M.Hanifa

E.M.Hanifa,也叫Nagore Hanifa,全名 Nagore Esmail Mohammed Hanifa (25 December 1925 – 8 April 2015) ,是一名印度泰米尔穆斯林音乐家和政治家。他演唱的歌曲广为流传,被用在节日、婚礼等各种场合。

Nagore E.M.Hanifa

泰米尔穆斯林斋月煎饼Nombu Apom

斋月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奶奶做的泰米尔穆斯林斋月煎饼Nombu Apom

泰米尔穆斯林斋月煎饼Nombu Apom

这种斋戒煎饼和南印度常见的糖煎饼类似,也是用米粉和椰奶做成。不同的是它是咸口,里面还有姜黄粉、葱和辣椒。现在,印度裔的这款斋月煎饼也成为了乔治市的传统小吃之一。

另一件斋月最爱的事实做星星灯笼,同样也是印度穆斯林特有的习俗。而马来人则是用小油灯装饰他们的院子。顺便一提的是,斋月用灯做装饰的习惯在中国穆斯林传统中几乎没有。现代有些地区会挂一点小彩灯,也只是当代社会大众化的装饰手段而已。

印度风星星灯

开斋节到了,马来当地有一项开斋节习俗,即孩子们会到各家各户要斋月礼金,类似国内过年的压岁钱。而当作者的朋友们来他家后,惊奇的发现他家的斋月食品跟马来人不一样。比如murukku,

murukku

Murukku也是一种来自印度南部的小吃,是用米粉和面粉为主料,加入盐、佐料等油炸而成,给我的感觉类似中国回族开斋节炸馓子、麻叶儿。

而马来当地开斋节,是要吃以ketupat rendang、lemang 等等的节庆食品。

马来人的ketupat rendang

ketupat是马来粽子,rendang即仁当,起源于印尼,是一种辛辣口味的咖喱肉菜,国内比较耳熟能详的是“娘惹仁当鸡”这道菜。

马来人的lemang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