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眼见真的为实吗?(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9 15:20:01
相关推荐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

中国人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这本书,试图从全方位各个角度向我们传达一个事实:眼睛有时候也会欺骗我们。

这是一本印刷读物。那么印刷的图片会动吗?理智告诉我们:不会。可是看了下图,你的第一感觉是不是“会”呢?

我瞪大眼睛,努力地想让图片静止下来,无奈还是失败了。

那么印刷的图片会消失吗?理智告诉我们:从长远来说,如果保存不当,也许印刷品会褪色、模糊,乃至消失,但短时间内不会。但是看着下面的图片,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数字,从1开始往右数。

是不是差不多数到4的时候,小花消失了,继续数到差不多7的时候,小花又出现了?

印刷好的图片会变颜色吗?理智告诉我,印好的图片就是印好了,如果不是洒上什么东西发生化学反应,应该就是最初的颜色。那么你看看下面的图片

黑色方块之间的白色条纹交点处,到底有没有灰色斑点?我如果档上多余的黑色方格,只余2×2个方格,就不会看到灰斑;一旦我把遮盖物移开,灰斑就出现了;当我用眼睛去追逐灰斑时,它会“消失”,跑到我的视野外面去,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放心好了,本书除了告诉你,眼睛如何欺骗你,给你制造各种麻烦和假象外,还告诉了你,为什么你会上当受骗。

通过漫长进化,人类眼睛的结构非常精密,但眼睛担负的功能是“看”(look)而不是“见”(see),决定我们“见”的是大脑。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发生各种反射、漫反射后通过角膜和瞳孔进入眼睛,穿过晶状体汇聚到视网膜上。这个过程就像投影仪,或者小孔成像,所以图像是反的!(我小时候读书读过这个问题,然后我心里困惑了许久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把接受的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视神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视觉中枢在处理图像的时候,把图像“正”了过来,于是我们终于看“见”了正确的图像。(小时候我没读到这个,所以困惑了许久,好在我的孩子一次性得到了完整的知识。)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睛会不自觉地眨、会有盲点、会有错觉,从而让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这些图像信息的时候向我们传递错误的信息:印刷的图像会动、印刷的小花会消失、出现不存在的灰斑……眼睛和大脑的协同作用,产生了这些有趣而又诡异的效果。

《视觉陷阱:眼睛是如何欺骗你的》这本书荣获2014年英国皇家协会青年科学图书奖最高奖。书中所列的视觉陷阱当然不仅仅我列出的这三种。总之,这是一本会让孩子忍不住惊声尖叫的书,是一本好玩的科普书,是一本让大人能一口气读完并感觉“受教了”的书。不过家长们在看之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也记得告诫孩子,前方有一大波炫酷的图片:)。Here we go!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