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集体心理背后的无知无畏(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9 04:40:01
相关推荐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最为著名的作品,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本文以新世界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的高山翻译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第一版为媒介,探讨书中所提到的群体“道德水平十分低劣”“轻信、传染、易变”的性质及影响群体意见与信念的间接因素中的“教育”部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指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聚集成群的人自觉的个性消失,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形成了一种暂时的集体心理。

群体是个无名氏,当个体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责任感的约束作用难以发挥。没有了责任感的约束,加之人数上的优势,群体中的人容易做出道德水平十分低劣的事情。网络暴力的存在是群体“道德水平十分低劣”的反映。网民是一个“无名无姓”的群体,网络的匿名性使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对他人进行造谣、谩骂、非法曝光等。在现实生活中,孤立的个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促使他们在采取行动时多加思考。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时,为了获得认同,个体往往抛却是非去迎合群体的看法,因此,群体累加的不是个人的智慧而是普遍的平庸,群体中的个体道德水平远远不如孤立的个体。

群体是轻信、互相传染而又易变的。这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网民的反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罗一笑”事件为例:网民轻信,在罗尔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发出后,不经核实便转发,通过微信赞赏等方式为不幸罹患白血病的罗一笑捐款;他们互相传染,在群体的传染性的推波助澜下,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几天之内,捐款金额高达260万元;他们易变,当有人指出罗尔的家境并不窘迫且慈善募捐背后是P2P公司小铜人主导的营销事件时,纷纷转换立场声讨罗尔。新闻事件发生后,网民在报道倾向的引导下,往往不会做出理性的思考,他们争先恐后地对事件进行评论。一旦事件出现转机,网民又马上转变立场,依然不对事件本身进行逻辑上的考证。

勒庞在提到影响群体意见与信念的间接因素时,直指教育是使民族走向衰落的刽子手。他认为教育无法使人更道德,如果受到了不良引导,教育之弊远远大于利。法国已经用义务教育取代了学费制教育,“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口的犯罪率也在迅速地猛增,过去每10万居民中有227人犯罪,如今却上升到552人,增长了133%。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增长率上升得最快。”勒庞认为,群体思想是提高还是堕落,教育确实能够起到部分作用。但正确的教育之路是“用实业教育代替可恶的课本和可悲的考试”。

我认为勒庞在阐述教育的作用时,以法国普及教育后的半个世纪里的犯罪率为例子是不合理的。影响犯罪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犯罪人自身条件等,将犯罪率的上升归因于教育的普及并抹杀教育的作用,是片面且偏激的。此外,勒庞在对教育的阐述中充满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年轻人重返田间劳作、重回工厂上班,重新开始他们今天不惜任何代价避免的殖民地事业。”

勒庞通过对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群体的观察,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但他的观点并非采用严谨的论证和有逻辑的推理得出的,而是通过选取历史上的奇闻轶事作为论据草草得出结论,经不起推敲。

诚如弗洛伊德所说,“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彩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书中的许多观点对今日的群体心理研究仍发挥着作用,纵使论证粗糙,也无法抹杀它在群体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