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知道这六个"为什么" 一眼看穿好莱坞电影世界(美国电影美国文化(插图第4版))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9 03:45:01
相关推荐

美国电影美国问哈

作者:诸神的恩宠

一说到电影,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美国好莱坞。这也难怪,据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票房TOP10里,美国电影就占了9席!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是影迷,却没看过好莱坞电影,那就好比来北京没登长城,去西安没吃羊肉泡馍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几乎每个年轻人都能随口说出几部好莱坞大片,或对某好莱坞明星的绯闻八卦如数家珍。然而,聊了这么多电影和影星,人们对美国电影又有多少了解呢?看好莱坞大片时,你是否认真想过:它为什么要这么拍?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续集越拍越烂,为何投资方还愿意猛砸钱?

想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推荐你阅读《美国电影美国文化》。这是一本电影文化通识经典书籍,它既美国电影史,也是美国文化史。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电影资深研究专家约翰·贝尔顿。他在罗格斯大学教授电影课,同时也是学术期刊《电影史》副主编,曾荣获美国古根海姆学者奖和“学术电影学者”称号,著有《宽银幕电影》、《电影风格家》等书。其中,《宽荧幕电影》获得了1993年克劳斯瑙-克劳斯图书大奖。

与以往美国编年体电影史不同,《美国电影美国文化》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现象之间的关联为线索,一边讲解电影本身,一边剖析电影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普及了好莱坞电影的本质——艺术与工业的双重性,杂糅进政治、经济、文化事件,阐述了好莱坞商业电影与美国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本书是罗格斯大学美国电影课程教材,还被指定为美国公共艺术教育节目《美国电影》配套读物。它既是一本学术专著,也是一本普及读物,无论你是专业电影人还是电影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新视角和新知识,提高电影鉴赏水平。 这本书内容紧凑,知识密度大,为便于理解,现提取出以下六个“为什么”作为线索,来讲讲好莱坞电影世界的秘密。掌握了这些,就算你没白白看那些好莱坞大片。

电影放映机

问题1:为什么世界第一家电影院会出现在美国?

19世纪初,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活里各领域的发明创造蜂拥而出:什么电报机、打字机、电话、留声机、照相机等,一个个争奇斗艳。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1893年爱迪生及其助手迪克森发明的电影视镜。电影视镜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影像第一次突破了平面形式,而作为动态场景被永久记录下来。 在电影技术发明之前,时间一旦过去,就永久消失了。但电影技术的出现,将时间像罐头一样保存了下来。过去的事情可以通过胶片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还能被重复观看无数次。这对当时的人来说,实在太神奇了!商人看准了时机和市场,认定这是个赚钱发财的好机会,开始向这个新兴行业猛砸钱,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电影的诞生催生了大众文化,迎来了大众消费时代。电影使时间具体化,也使时间变成可消费的商品)看电影等于购买影院的某个时间段),这是电影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电影技术发明之初,受放映技术制约,每部电影只能供一名观众观看,就这,还得戴耳机。一些商人企图说服爱迪生研发放映机,但遭到了爱迪生的强烈排斥。他认为如果发明出更好的放映机,放映商就只会从他这里买一台而非多台电影视镜,那今后生意还怎么做?虽然爱迪生本人不配合,但放映商并不死心,为使利润最大化,他们联合爱迪生前助手迪克森完善了放映设备,使之能够在大庭广众下同时为多人放映同一部电影。1894年,世界上第一家电影院在美国开张。1896至1896年,放映机正式面世。从那以后,看电影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

好莱坞贝弗利山庄

问题2:为什么说好莱坞不止是一个“地方”?

好莱坞是什么?可能大部分人能想到的,是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贝弗利山庄或杂志封面上光鲜亮丽的明星,但实际上,“好莱坞”这三个字的意思远不止位置或明星。它还包括一整套统一连贯的美学和风格规则,也就是说,它背后是由一个工业体系作为支撑的,这个工业体系基础包括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以及好莱坞电影文化。

经典好莱坞电影以人物为中心。电影的叙述及风格都要为角色服务。美国最早的电影市场,被以爱迪生为首的电影大鳄垄断,后来有放映商以违法谢尔曼托拉斯法案为由,控告了爱迪生等人,美国法院判爱迪生等人违法。此后,制片厂体制代替了爱迪生公司的垄断经营体制。好莱坞电影迎来了黄金时代。

制片厂体制最大特点是垂直整合,换句话说,制片厂掌握制作、发行和放映各个环节,可以集中调动资源拍电影。制片厂体制有利有弊,最大的优势是分工精细,工作效率高,比如,编剧部专门负责在报刊杂志上搜寻故事创意、写剧本大纲及剧本,副导演负责写分镜头及预算控制和时间进度表,摄影部门和声音部门负责提供摄影、录音和音效方面的工作等。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很多制片厂只在自己院线播放自己的影片,或将好电影与烂电影打包销售,不容许分拆单卖。这种店大欺客的做法,引起了独立放映商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向政府控告制片厂,结果导致派拉蒙法案出台。迫于这项法案的压力,制片厂不得不将制片、发行和放映等环节打散,制片厂对院线也不再有控制权。这极大打击了制片厂制度,1960年左右,这一体制已基本在好莱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电影集团公司,它能将电影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且有效规避了风险,不会涉及垄断问题。

汤姆.汉克斯年轻时的盛世美颜

问题3:为什么大部分电影要用明星来演?

制片界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明星,制片人的任务就是找到他们。一般情况下,由明星参演的电影,能提升该电影的卖座率,让投资方赚到大钱,或者换一种说法,明星会降低电影亏本的概率。

一个明星背后,往往有数以万计的影迷,这些人都是潜在消费者,一旦时机成熟,就能为电影公司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以好莱坞老牌明星汤姆·汉克斯为例,他曾主演的17部影片,每部毛利润都超过1亿美元。他拿过两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四次摘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桂冠。在人才济济的好莱坞,他备受同行们尊重。在影迷心中,汉克斯是偶像加实力派,是万人迷;在电影投资方眼中,汉克斯是票房保证,有他主演的电影一定能大卖。 在现实中,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导演选了一位不知名的青年演员,但迫于投资方压力,最后不得不换成大牌明星主演。换角原因,正在于此,明星比普通演员具有更大的票房号召力。始终要记得,电影是商品,赚钱是商人的本能,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次发财的机会。

奥斯卡

问题4:为什么一部电影火了,其他电影都要跟风拍类似片子?

前些年,卡梅隆的《阿凡达》带火了3D电影,一时间,市场上但凡是个电影,都嚷嚷着自己是3D的。据后来据一篇文章报道,直到2012年李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世界上真正的3D摄影机也不过只有两台而已,《少年派》用了其中一台。就是说,大量所谓3D电影,都是伪3D电影(据个人观察,国内3D电影多为字幕有3D效果罢了)。

由此,也引出了一个严肃问题:为什么一部电影大火之后,其他电影都要跟风拍同类型片子?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插播一个概念:什么叫类型片。类型片指不同制作领域的电影,包括歌舞片、喜剧片、动作片、西部片、战争片、恐怖片和科幻片等。其中,每个类型片又可细分为系列电影,比如恐怖片里有吸血鬼系列、杀人狂系列等。喜剧片里有浪漫喜剧、神经喜剧等。

现在,再回到这个问题:电影人为什么会一窝蜂跟拍同题材电影。前面说过,好莱坞电影既是艺术品,也是工业品。既然电影是商品,自然要考虑盈利问题。跟风拍片,说白了就是新片搭老片顺风车,赶着老片热潮还没退,也赶紧拍类型片,以增加盈利概率,降低电影投资风险。

一部电影的制作费极昂贵。片子若想不亏本,必须得赚够成本的2.5倍以上,才能盈利。电影公司在拍每一部电影前,都面临巨大风险,没人敢保证它不赔本。一部电影大火后,同类型片子的市场接受度自然会升高,相应的,跟风拍摄同类型电影,投资风险就小很多。所以,一窝蜂拍某类电影现象背后,是商业法则在起作用。类型片在美国电影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通过研究类型片,能对美国社会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

星球大战

问题5:为什么说恐怖片和科幻片是孪生兄弟?

恐怖片和科幻片是两种类型片,但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点。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叙事都是以对某种知识的探索为基本框架,这种知识能让人类战胜怪物或打败外星人;这两种类型的电影,通常都以人类和非人类的冲突为主体。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是恐怖片里的怪物(恶魔)还是科幻片里的外星人(异类),本质上都是社会压力在人们内心的投射。从这个角度讲,《驱魔人》和《星球大战》其实是一部电影。 恐怖片和科幻片反映的是人类的集体焦虑。2

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恐怖主义、金融动荡等问题层出不穷,人类本身越来越没安全感,于是,人类便借助这些题材的电影来确定自身在地球的统治地位,并幻想着自己越来越强大,无所不胜。看起来,这两类电影似乎快成了人类的“安慰奶嘴”了。

低俗小说

问题6:为什么独立电影越来越难“独立”?

很多影迷说都听过“独立电影”这个概念。到底什么叫“独立电影”呢?它是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相对的概念,指一部电影不依赖于任何电影集团或电影公司,而依靠制片人或导演自筹资金,甚至个人出资来制作影片。独立电影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外界控制下完成的,颇有些自力更生的意味。总体来说,独立电影制作成本要比一般好莱坞电影低得多。

圣丹斯电影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独立电影节。它由美国人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创办,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借助这一平台打响了名气。80年代末的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是第一部让好莱坞认可的独立电影。此后,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均派采购经理去各地购买独立电影发行权,独立电影越来越向好莱坞主流电影靠拢。著名独立电影《低俗小说》火爆之后,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获得了好莱坞主流电影奖项的肯定。事实上,随着电影制作费和市场宣传费的增加,像《低俗小说》和《心灵捕手》这类独立电影,耗资已达千万美元以上,电影主创越来越受投资方控制,独立电影逐渐被好莱坞电影公司收编,越来越难“独立”。现在所谓的“独立电影”,与和独立电影诞生之初的那种独立,早已不是同一回事。

最爱的电影之一——《为黛西小姐开车》

电影,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实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文化现象。不同时代的电影,往往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作为世界电影的风向标,好莱坞电影尤其如此。就个人经验而言,有三部好莱坞电影(电视)帮我较系统地了解了美国近代史:一部是小时候看的美剧《女医生》,一部是《为黛西小姐开车》,一部是《阿甘正传》。这些片子里,涉及到了美国近代历史的许多方面,例如,3K党、种族问题、越战问题、民主问题等,一览无余,生动鲜活,看这些电影比看干巴巴的历史书有意思多了。

美国电影与美国文化

电影是虚构的,但电影背后映射出的文化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对美国很感兴趣,想了解美国电影、美国文化、美国历史或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你不用专门去图书馆翻各种资料书,也不用去听专家讲座,你只需要看一些好莱坞经典电影就足矣。它们,会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美国。

2018.6.17晚

知道这六个"为什么" 一眼看穿好莱坞电影世界(美国电影美国文化(插图第4版))书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