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陈秉安《大逃港》与谢朝平《大迁徙》(大逃港)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9 03:05:01
相关推荐

同属于选题绝佳的报告文学,09年记者陈秉安的《大逃港》要比10年记者谢朝平的《大迁徙》逊色很多很多。

百万南粤民众历时三十年大逃港的历史虽然声势浩大,远胜过五七年三门峡水库六十万关中百姓大移民,但具体到细节以及遗绪,三门峡大移民牵扯层面的复杂性和流祸至今的地域、环境、移民家族…种种问题都远较大逃港的历史更难把握。

但谢朝平却能在比陈秉安更短的时间内用清晰的脉络将大迁徙前因后果分层次由浅入深的逐一展开,叙述全面丰富又详略得当,访察资料剪裁合理不加排演,恪守报告文学基准;在深度上将历史惨剧发生的根源与惨剧遗毒至今不能解决的现状相联结,毫不诲言敏感话题,深具批判历史批判现实意义,水准很高。但其实也正是因此,《大迁徙》始终不能出版,谢朝平甚至为此进过秦城。而《大逃港》得以出版。

和《大迁徙》相比,陈秉安的《大逃港》文笔实在欠佳,个人发挥太多,远远偏离了报告文学的立足点,材料剪裁组合也有诸多不合理,的确让读者很失望。在深度内涵挖掘上,《大逃港》也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读起来不痛不痒,除了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以及大炼钢铁大饥荒这些已被当局承认是错误的决策的批评外,并不能进一步从更宏阔的大时代背景入手来解析百万群众逃港背后的深层历史符码。这里面完全可以介入世界政治形势、港台政府和西方国家在49之后的决策和心态,大的经济环境和决策深层成因以及意识形态后的文化差异,会使得逃港文本变得很充实,内涵会变得深厚起来。

对于创作报告文学的作者而言,开阔的历史视野和人文胸襟不可缺少,行文记述与材料裁剪组合的基本功也不能太差,宁愿要历史辜负了书写者,也不能让书写者辜负了历史。

最后,即便只能归于三流作品,但为了这段震天动地惨绝人寰却被当局有意回避而并不广为人知的民族痛史,还是要推荐阅读《大逃港》,这是我们读者的不辜负,历史是谁也抹不掉的,历史终将被铭记:不论是五七大逃港还是六二大逃港、不论是反退社还是反瞒产、不论是梧桐山老虎嘴还是老鼠岭和华山、不论是广州火车站大骚乱被打死的逃港群众还是深圳河五二六洪水里淹死的难民冤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