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人体改造 永生不老 科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从《超人类革命》出发 对超人类主

评书大全 2019-12-29 00:00:01
相关推荐

科幻电影《美国队长》中,主人公史蒂夫·罗杰斯的身体被注射了超级血清并被用紫外线照射轰击,成为一名超级战士,斗争邪恶,捍卫自由,所向披靡。

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 图片来自电影《美国队长》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胚胎,制造能力非凡的超人类,常常是科幻作品中描绘的乌托邦社会的景象。这些原本是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的情节。而今生物科技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似乎已经能够远远地望到超人类时代的边界了。

法国著名哲学家吕克·费希在《超人类革命》一书中,针对生物科技如何改变人类未来的问题展开讨论。

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 H+),的概念早在在16世纪到18世纪就已出现,其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被不断完善。吕克在书中如此描述,利用科学进步——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当前人类的体能、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方面面进行改善的浩大工程。超人类主义运动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打算从传统的医疗模式,即以“修复”和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的治疗升级到“高级”模式,即改善甚至“增强”人类。

超人类主义的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对抗疾病。人们对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兴趣正变得越来越高。这确是当今科学和医学正在努力的方向。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基因编辑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使用基因疗法改善疾病的尝试也取得了些许较为乐观的效果。基因治疗的前景是可观的,只是依然不成熟,距离推广应用尚有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基因治疗拥有治愈遗传性人类疾病的潜力。但对于一些现在认为的重大疾病,例如癌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其致病原因复杂,至今尚未明确,也无法简单依靠基因编辑实现治愈。值得欣慰的是,现代医学已经能够通过遗传学诊断指导优生优育,减少一些已知遗传病的发生。

基因编辑(图片来自网络)

延缓甚至终结衰老,获得永生也是超人类主义计划的一部分。这也是人类长久以来所向往的。衰老是生命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过程。关于衰老的原因,以人类目前认知并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学术界存在4种主流观点:进化(自然选择)理论,DNA损伤论,线粒体和自由基学说,以及端粒学说。这些理论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可能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并导致DNA损伤积累。有害生物变化的积累将引起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表现为组织病变、器官萎缩等。

对抗衰老,一个合理的思路就是修复有害生物变化。事实上生命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已经相对完善和高效,但其本身亦不可避免地受到衰老损伤的摧残,在愈演愈烈的损伤面前也只能望洋兴叹。生命科学长久致力于衰老/长寿相关代谢通路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关键分子与基因。然而,如何将这些发现转化为有效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基于修复的重重困难促使人们想要另觅他途,于是催生了另一个逃避死亡的思路——冷冻复苏。通过超低温冷冻使生命体保鲜,选择在未来某个时刻苏醒,也可以推迟死亡的到来呀。也许未来人们已经拥有长生不老的技术了呢!目前,美国与俄罗斯已经有公司提供商业人体冷冻(Cryonics)服务。费用视订制服务内容而定,在2.8万~20万美元不等。全球已有超过250人选择购买这种服务。当然,这种消费行为也招致各种争议:冷冻复苏技术本身靠谱吗?花费重金购买一个也许为零的可能性值得吗?

用于人体冷冻的低温室设施 图片来自Cryonics Ins

冷冻复苏,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同时面临着技术上的难题。

超低温环境下,细胞代谢几近停止,这是冷冻复苏的理论基础。目前人们已经在细胞、胚胎和组织的水平上实现能够保证存活率和生理功能的短期冷冻保存和复苏,相关技术也已应用到研究和临床。然而,在器官或完整生物体水平上的成功案例尚未有报道。这主要归因于较大样本尺寸。由于冷冻降温是由样本外部向内部梯度进行的,较大的尺寸将导致更加不均匀的冷却,降温过程中细胞内易产生冰晶,对细胞造成损伤。使用抗冻剂能够一定程度起到保护作用,但抗冻剂本身的毒性也会对样本造成伤害。此外,大尺寸样本更容易因冷却体积收缩导致碎裂。复苏过程中的损伤则更加难以掌控。

科学家们从未停止寻找更优化冷冻和复苏方法。19世纪70年代,人体冷冻刚刚兴起之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管理上的疏漏,一些接受冷冻的躯体遭受损坏,甚至死亡。如今的冷冻服务在技术上已比当时进步很多,也出台了相应法律加以规范。但要实现推迟死亡的美好理想,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未来人类能否找到安全保持生理功能的人体冷冻复苏方法呢?假如可以,未来的复苏术能“复活”今天接受冷冻服务的躯体吗?会不会在未来人看来,今天的冷冻技术是拙劣而粗糙的,这样进行的冷冻操作仅仅是一种遗体保存方法,或是安乐死的合法途径呢?我们无从知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历史尝试的失败对今天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的勇敢尝试也将对未来有借鉴意义。

除了纯“生物性”的改善之外,超人类主义还包含另一层内容——人机混合。这不仅涉及生物学,更涉及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这可能会造就比人类更强大的全新物种,吕克在书中称之为“后人类主义”。

iWatch、智能手环、Google Glass……形形色色的可穿戴设备正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人机交互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假如将智能机械设备嵌入躯体,成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人类将拥有更强的能力。我们更希望能够像支配自身的肢体一般通过神经控制这些嵌入躯体的设备,而不必再依靠手动或口令操作,这需要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的支持。

目前,脑机接口正广泛用于智能义肢的实验研究,旨在帮助残障人士恢复受损的身体功能:如视觉、听觉、肢体运动等。科学家研发的智能义肢已经能够帮助瘫痪病人恢复自然上肢功能,包括抓取物体,挥动手臂,甚至打字。只是,智能义肢的功能尚无法与正常肢体相比,存在误判、运动幅度不足或过度、不灵活等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对人脑的运动调节(特别是小脑对运动的精准调节)尚未研究透彻,机器无法精准解读脑的指令,义肢所能实现的运动只是对自然运动粗线条的模仿。机器取代自然身躯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需要建立在对人类自身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智能义肢(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已经能够允许人们用想象力勾勒超人类时代的轮廓,但距离超人类时代的需求仍相去甚远。超人类主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一直遭受来自各方的争议。吕克认为,合理的监管是唯一可行的缓和矛盾冲突的方法。科技发展需要时间,或许人类可以在这个时间里找到协调冲突的途径。超人类时代正在逐渐靠近,无论你是否愿意,都无法阻挡它的脚步。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无缘亲身经历。不过不必感到遗憾,科技带来的便利并不必然提升幸福感。只要你愿意,幸福就在当下,就在最平实之处。把握眼前的机遇,实现自身价值,珍惜身边的人,给自己一个无悔的人生吧!

人体改造 永生不老 科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从《超人类革命》出发 对超人类主义的生物学解读(超人类革命)书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