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莫高窟的一段介绍(美丽敦煌)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8 18:20:02
相关推荐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讫于民国24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735个洞窟中(原编492个,后北区发掘新编243个),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以及唐、宋、清、民国时期的木构建筑十余座。另外,于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曾保存了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约5万件。

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

据《沙州都督府图经》的记佛龛文推断,其开凿时代大概与莫高窟同时。现尚残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元、清、民国等时期修建或改建的洞窟22个。

西千佛洞虽然规模不大,壁画、彩塑数量不多,但对于进一步了解、欣赏和研究近1600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史,颇有参考价值。

榆林窟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城南75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断崖上。在现存42个洞窟中,保留有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壁画的50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

榆林窟开凿时代大概始于北魏,但大规模营造则在唐代。如中唐25窟,壁画保存完好,色彩犹新,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亦属佼佼者;另外西夏时期凿建的第2、3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的不足。

东千佛洞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城东南90余公里之处(距桥子乡东南约30公里),开凿在峡谷河床两岸断崖上,是西夏和西夏以后开凿的一个以表现密宗内容为主的佛教石窟寺。东干佛洞现有大小洞窟23个,其中有壁画、塑像的洞窟仅9个,主要反映了西夏、元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石窟艺术。密宗内容在这里有较多的系统性的表现,艺术价值亦颇高,和榆林窟一起可弥补莫高窟佛教密宗艺术之不足。

水峡口石窟水峡口石窟,又名下洞子,位于瓜州城南约50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距榆林窟约25公里,开凿在榆林河南北两岸断崖上。现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8个,其中南崖的1至7号窟尚存宋及清代的塑像或壁画,北崖的8号窟尚存五代壁画。

五个庙石窟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处的狼湾里,最初开凿时代可能是北朝。该处并排有5个石窟(一个早年已毁,实为4个)。蒙古族将石窟称庙,所以称五个庙。

其实包括残窟在内共有20多个石窟,可以说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四窟尚保存不少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可以补充和说明敦煌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锁阳城锁阳城,又名苦峪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据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晋、隋、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修葺。

该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西北角有角墩,高约18米,拱形门洞,东西贯通。城垣为长方形,东西长565米,南北宽468米。城内遍布土筑房屋遗迹,残砖断瓦,随处可见,纵横城区的街道依稀可辨。城区内外,遍生锁阳,块根肥满,既可充饥,又可解渴。相传初唐薛仁贵进征西域,在此遭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层层包围,便令士兵掘锁阳而食之,坚持到援军赶来,故苦峪城又被民间称为锁阳城。

河仓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约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汉代玉门关(小方盘城)约20公里。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古城呈长方形,坐南面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约6.7米。城墙由夯土版筑,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城分隔为并排大小相等的3座仓库,墙壁上下都开有三角形的洞口,主要用于仓库的通风。

城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

当时据守玉门关、阳关及长城和烽火台的将士和战马的粮食、衣物、草料和武器,都由这一仓城供给。河仓城是古代西北长城边保留至今的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军事仓库。1943年,这里曾发掘出被遗弃的糜子、谷子、大麦等粮食。

长城烽燧敦煌境内有约150公里的汉长城遗址。从敦煌与瓜州交接处起,沿疏勒河南岸到阳关、玉门关都有汉长城的断续遗址,其中玉门关以西5公里处的一段保存最为完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墙垣由沙土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