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看之无用 弃之可惜(人类简史)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6 14:50:01
相关推荐

把读书笔记整理出来了,贴在这里。全是细碎的观念,不是系统的思考。 留作后用。

之所以说弃之可惜,是因为买这本书花了我10块钱…… 读了不到三分之一,还是弃了。一些观点挺有意思,但也只是观点而已,读这本书能收获一大堆观点。

推理证明的过程太弱,仅陈述事实、给出观点,没什么用。就像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吧。也就在现实里能和朋友装装B,吹嘘下,不想装逼只想学习的同学可以撤。辩论赛上都用不着它,挺无聊的。也不能说无聊吧,有点鸡肋。

而且观点也…… 不算是全新的观点。如果你读过一些经典的社会历史学书籍,比如启蒙时代前后的著作,这本书中的许多概念都会特熟悉。

算是对经典的通俗化诠释吧。

这种书读多,和朋友装逼装多,会变得油腻。

以下是读过的这不到三分之一的内容的摘录……



推荐序

亚里士多德,康德,达芬奇,荀子。 放古代估计是这种人物,但现在还能有吗? 弄不好就被称为民科民哲了。所以这本书一直有质疑的声音。

在经历了这些微、中观的历史学专门训练之后,赫拉利便转向了一种极宏观的世界历史研究,而且还特别热衷于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


我被关闭在密不透气的玻璃小屋里。 昨夜,外面下了雪。玻璃小屋内却依然温暖,湿润而舒适。 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这种趋势正验证着某些古老的隐喻——将机器比喻为生物,将生物比喻为机器。那些比喻由来已久,古老到第一台机器诞生之时。如今,那些久远的隐喻不再只是诗意的遐想,它们正在变为现实。

以上摘自《失控》,凯文.凯利。

这本书中的这个比喻,是《失控》给作者的启示吧。

对于东西方机械发展的源流,古代机械史解释的有点意思: 西方:财富—动力—永动机—能量守恒 东方:维护自然与人的关系+对永生的向往—对生命的极端保护倾向—机械未得到普及。

故事是生活的隐喻。人类将机器比喻成生物,这太诗意了,这是在灵魂最深处的浪漫啊。

从审美/语言心理来看,其中应该包含着人类潜意识中对永生的渴望——既然能将机器隐喻为生物,肯定也能反其道而行之。 无论是西方的永动机幻想,还是中国人力畜力等自然动力,都可以理解成古人在探寻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融入,如何利用,如何征服?

还有,在这几种关系下人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 在古代西方人看,人造的机器若能永动,那么人也就有了在脱离自然控制的情况下永动的可能,即——自成一个世界,自造一个系统,即使与自然隔绝,也能一直动下去,所谓长生不死。

哈哈。但在古时中国人看,可能是另一种情况,他们可能并不想隔绝自然,他们也许想融入,想合而为一,想「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而终究不能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所以退而求其次「吾与子之所共适,造物者之无尽藏」,在意识层面与万物融为一体,这些灵魂过于丰富,以致忘却自我,而且集万物于一身的人啊,自然万物就是他的沉沦所在。

他把打着“治病救人、延长生命”的旗号改造人类基因的科学活动,恰切地比作追求长生不老的“吉尔伽美什计划”和创造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这两种传说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他看来是极其危险的,


人工智能恐惧+1。除了是人,我还可能是什么呢?

其次,如果人类真的被升级为另一个物种,实际上是升级为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化人”,那么随之发生的就只能是人类的本质乃至“人”的定义的根本改变,就只能是智人历史的终幕。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类已懂得爱和玩乐,能够产生亲密的友谊,也会争地位、夺权力,不过,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没什么不同


对于人类来说,猿猴是一个痛苦的耻辱;对人工智能来说,人类也是一个痛苦的耻辱。 哈哈,想起一句话:尾巴不知道放哪。很形象,一个人面红耳赤原型毕露的形象跃然纸上。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在没有形成社会之前,人类是没有「羞耻感」的,他们同样也不会有「尴尬」「难堪」等情绪。原始人多无辜啊。 想象下,一个现代人,身处现代社会中,如果突然丢掉了所有文化礼仪的包装,精神赤身裸体的来到这个世界,想想都脸酸。。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认为这些人种是呈线性发展,从“匠人”变成“直立人”,“直立人”再变成“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再变成我们。这种线性模型误以为地球在某个时间点上只会有单一人种,而其他更早的人种不过就是我们的祖先。但事实是,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这其实也十分合理。就像今天,地球上还是有许多种的狐狸、熊或是猪,而在几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就有6种不同的人。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而下面很快


「emmmm」是人类的loading状态,类似话在嘴边却说不出的凝滞感。「bilibilibra」是人类的error状态,睡觉是人类的standby状态,但standby也是耗电的。 拿计算机做比喻,人好像没有真正的关机状态啊,大脑从没真正「一片空白」过。 不知道佛教中的「禅定」会不会让大脑更接近「一片空白」的状态。以及各种奇妙的宗教体验。

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


烹调让人类能吃的食物种类更多,减少所需的进食时间,还能缩小牙齿、减少肠的长度。有学者认为,烹调技术的发明,与人体肠道缩短、大脑开始发育有直接关系。不论是较长的肠道或是较大的大脑,都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很难兼而有之。而既然有了烹调,人就能缩短肠道、降低能量消耗,可以说是在不经意之间,烹调让尼安德特人与智人走上了让大脑更大的道路。[插图]


想象下一个山顶洞人拿着把光剑砍狮子的场景。人发明工具,而后工具塑造人。对。

举例来说,老鹰能够找出由地面上升的热气流,只要展开巨大的翅膀,热空气就会带着它们自然上升。然但人类用火的时候,可以说是控制了一项既听话而又有无穷力量的工具。不像老鹰只能被动使用气流,人类可以选择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放出一把火来,而且火的用途各式各样、不一而足。最重要的是,火的能量并不会受人类身体的形式、结构或力量所限。就算是个柔弱的女子,只要有一块燧石能敲出火花,或是有根火棍能够摩擦起火,就能在几个小时内毁掉整片森林。能够用火之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

但人类用火的时候,可以说是控制了一项既听话而又有无穷力量的工具。


进化论最大的社会成果是,证明了人并非所谓的「天选之子」,不过是某支猿猴的后代;而计算机智能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成果是,证明了人是有心智的机器。两者结合,几乎碾碎了所有人类关于自己「特殊性」的幻想。

它们也要“仁者爱人”地对待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会不会在古罗马军团中服役,又会不会也服侍着中国庞大的朝廷?美国《独立宣言》所揭橥而坚信的“人生而自由平等”,指的会不会是所有“人属”的物种?马克思会不会呼吁所有人类物种的工人都该团结起来? 在过去3万年间,智人已经太习惯自己是唯一的人类物种,很难接受其他可能性。对智人来说,没有其他同属人类的物种,就很容易让人自以为是造物的极致,以为自己和其他整个动物界仿佛隔着一条护城河。于是,等到达尔文提出智人也不过是另一种动物的时候,有些人就大发雷霆。


电影《降临.你一生的故事》,外星人因为有完全不同的语言习惯,竟然有能理解第四维「时间」的能力。语言学家领会了外星人的语言后,也像外星人一样,能穿梭时间了。

* * * 不论智人是否是罪魁祸首,但每当他们抵达一个新地点,当地的原生人类族群很快就会灭绝。现存历史离我们最近的梭罗人遗迹,大约是5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那之后不久也已绝迹。至于尼安德特人,是在大约3万年前退出了世界舞台。而到了12000年前,像小矮人般的人类也从弗洛里斯岛上永远消失。他们只留下了一些骨头、石器、几个还存在我们DNA里的基因,以及许多悬而未解的谜团。他们的离去,也让我们智人成了人类最后的物种。 究竟智人胜出的秘诀为何?为什么我们能如此迅速抵达各个遥远而生态各异的栖地,而且落地生根



第二章 知善恶树

关于语言神奇的传说。 西方:亚当为万物命名,巴别塔 中国:神农氏结绳记事,皇帝的史官仓颉造字, 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千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耶和华神用土做成荒野、各种走兽和飞鸟,一一带到亚当面前,他说什么,那个物种就取什么名称。《创世纪》2.19

而同一群青猴听到第二种叫声(警告有狮子)的时候,它们则是立刻冲到树上。虽然说智人能发出的声音比青猴多,但鲸鱼和大象也不遑多让。爱因斯坦能说的声音,鹦鹉都能说,而且鹦鹉还能模仿手机铃声、摔门声还有警笛的尖啸声。当然,爱因斯坦可能有很多地方比鹦鹉强,但不论如何,语言这最常见的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最为灵活。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于是,我们就能吸收、储存和沟通惊人的信息量,并了解我们周遭的世界。青


这种「八卦理论」在嘈杂的互联网时代,好像没有多少吸引力。维特根斯坦说,对无法言说之物,应保持沉默。 言说中沉默的时刻,更值得关注。言说只是沉默的一个瞬间。

大约在7万年前,现代智人发展出新的语言技能,让他们能够八卦达数小时之久。这下,他们能够明确得知自己部落里谁比较可信可靠,于是部落的规模就能够扩大,而智人也能够发展出这种“八卦理论”听起来有点荒唐,但其实有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这种说法。即使到了今天,绝大多数的人际沟通(不论是电子邮件、电话还是报纸专栏)讲的都还是八卦。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再自然不过,就好像我们的语言天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生的。你认为一群历史学教授碰面吃午餐的时候,聊的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吗?而核物理学家


“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故事是生活的隐喻。直到现在,仍是这样。

所以,究竟智人是怎么跨过这个门槛值,最后创造出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例如教会的根基就在于宗教故事。像是两个天主教信徒,就算从未谋面,还是能够一起参加十字军东征或是一起筹措资金盖起医院,原因就在于他们同样相信神化身为肉体、让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救赎我们的罪。所谓的国家


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如果我们说:原始人因为相信鬼神,每次月圆会一起聚在营火旁跳舞,于是也巩固了他们的社会秩序;简单说来,标致公司与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实体的链接。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 标致公司只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想象,这种想象在法律上称为“法律拟制”(legal fiction)。像是公司,我们没办法明确指着它,它不是一个实体对象,而是以一种法律实体的方式存在。

这种法律实体就像你我,会受到所在国家法律的管辖,可以开立银行账户,拥有自己的财产,要纳税,也可能独立于所有拥有者或员工之外而遭到起诉。 标致属于法律拟制的“有限公司”。而在这些公司背后的概念,可以说是人类一项巧妙无比的发明。在这之前,智人虽然已存在许久,却一直没想到这件事。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必须是个有血有肉、有两条腿还有个大脑的人类,才能拥有财产。假设在13世纪有个法国人尚恩,开了一个马车制造工作室,那么他本人就是工作室。如果他卖的马车才跑了一个星期就坏了,买家心情不好,告的就是尚恩本人。而如果尚恩借了1000金币成立工作室,

而这种想象在法律上称为“法律拟制”(legal fiction)。像是公司,我们没办法明确指着它,它不是一个实体对象,而是以一种法律实体的方式存在。这种法律实体就像你我,会受到所在国家法律的管辖,可以开立银行账户,拥有自己的财产,要纳税,也可能独立于所有拥有者或员工之外而遭到起诉。


“想象的现实”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多了种不婚的理由:拒绝把自己平庸无奇的基因传递下去,为早日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例如只要肯挑水或是当个生产线的工人,采集者不只深深了解自己周遭的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也很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世界。他们能够听到草丛中最细微的声响,知道里面是不是躲着一条蛇。他们会仔细观察树木的枝叶,找出果实、蜂窝和鸟巢。他们总是以最省力、最安静的方式行动,也知道怎样坐、怎样走、怎么跑才能最灵活、最有效率。他们不断以各种方式活动自己的身体,让他们就像马拉松选手一样精瘦。就算现代人练习再多年的瑜伽或太极,也不可能像他们的身体一样灵敏。 * * * 狩


作者可能受了卢梭影响?浪漫而感伤,无知又快乐的原始人生活,谁想要啊!被马克思主义洗礼透了,这种观念是接受不了的,太遥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只有在想象中才会美好。

在现代的富裕社会,平均每周的工时是40~45小时,发展中国家则是60甚至80小时;但如果是狩猎采集者,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像是卡拉哈里沙漠),平均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一般时期,这样就足以养活整个部落了。而很有可能大多数的远古采集者住的都是比卡拉哈里沙漠更肥沃的地方,所以取得食物和原物料所需的时间还要更少。最重要的是,这些采集者可没什么家事负担。他们不用洗碗,不用吸地毯,不用擦地板,不用换尿布,也没账单得付。 这样的采集经济,能让大多


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早期信仰,可以拿现代社会中的婴儿作对比。发展心理学指出:1—3岁的孩子,会以万物有灵的态度打量周围的世界,比如和椅子茶杯、布娃娃说话;到3—5岁,他们会以为只有「活的」东西才可以沟通;而后再排除植物,等等

会说话的鬼 对于远古狩猎采集者的精神和心理生活,我们知道些什么?基于某些可量化的客观因素,我们或许可以重建一些采购经济的基本架构。例如,我们可以计算每人为了生活一天需要多少卡路里,一公斤的核桃可以提供多少卡路里,而一平方公里的森林又能提供多少核桃。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够猜测核桃在他们饮食中的相对重要性。 只不过,他们究竟是把核桃当作珍馐佳肴还是无趣的主食?他们相不相信,核桃树有树灵?他们觉不觉得核桃树叶很漂亮?如果当时有对男女想约会,核桃树的树荫下究竟算不算浪漫?讲到思想、信仰和感情,想一探究


东方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物久成精」的说法啊… 听爷爷奶奶辈的人讲鬼怪故事,几乎全是这种。溯其源流,还是应该追到庄子《齐物论》,那种万物有灵的泛神论世界观,真是影响了后来所有神话传说……emmm 另关于日本参见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

因此,对泛神论者来说,山上的一颗大石头也可能会有欲望和需求。人类可能做了某些事就会触怒这块大石,但也有可能做某些事能取悦它。这块大石可能会惩罚人类,或要求奉献。至于人类也能够安抚或威胁这块石头。还不仅是石头,不管是山脚下的橡树,山边的小溪,林间的喷泉,附近的小树丛,通往喷泉的小径,啜饮着泉水的田鼠、狼和乌鸦,也都有着灵的存在。对泛神论者来说,还不只实体的物品或生物有灵,甚至连非物质也有灵,泛神论者认为,人类和其他的灵之间


泛神论的一个特点,在于所有的灵都位于当场当地,不是什么万能的神,而是某只特定的鹿、某棵特定的树、某条特定的小溪、某个特定的鬼魂。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观点。

有些学者主张远古的狩猎采集社会应该是个和平的天堂,认为要到了农业革命之后,民众开始累积私有财产,才开始有战争和暴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