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人生最怕本来是(庆熹纪事)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25 11:00:02
相关推荐

这确是一部难得的鸿篇网文。格局之大,人物刻画剖析之深刻,从它开始连载起至今十几载时间里,都属于难得之作。

我记得最早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表妹家。我们两家不常走动,那一段时间临近毕业,莫名联系上,发现俩人爱好交集颇多。于是在一起感慨了一通《琅琊榜》之后,她给我推荐了《庆熹纪事》。当时表妹还不怀好意地说“一个大坑哦”。

当时看的很沉迷,不到三天就冲到了坑底,坐在坑底惆怅唏嘘了很久,恋恋不舍。

后来我和表妹终于又断了联系。想起《庆熹纪事》,总能惦记着主角辟邪是亲王之子,家破之后入宫为奴,身份有个惊天秘密。而其他人物细节都渐渐淡忘了。

所以当看到《庆熹纪事》完结出书之后,一边是感慨这个著名的大坑也有完结的一天,同时就是心心念念那个身份秘密最后的真相大白。

然而再次从头捡起,却没有了10年前阅读的畅快体验。吭吭唧唧了大半个月才享受到真相大白处的酣畅淋漓。

作者给角色起名的方式实在令人发指。尽是一些不常出现在名字中的常用汉字,倒是别出心裁,但是每每出现时,都不知道怎么断句,还不易和叙述文字分开。“左尸逐骨都侯我真竟亲自来了”。你告诉我这一眼望过去,是中文么?

从整体上看,这样的故事架构并不十分紧凑。故事格局大,但风格不甚统一。这也是阅读体验不够畅快的原因。

前面接近一半的故事都发生在宫内,各方势力逐一登场,历史的铺垫交代清楚,矛盾纠葛也都绞上了力道,看起来妥妥的宫斗大文。

到皇帝亲征,画风开始转换。先是寒州大火,杜家、承运局和寒州布政一番角力,看起来江湖气渐盛。而后辟邪和黎灿北上与草原各部落合纵连横,更像是武林+政治的套路。

文到后程,又穿插了灭东王、平大理、灭洪王的桥段,只是篇幅规模都与平北境不可相提并论了。

最终回归到身份秘密,悬念已经不似开篇那么大了。但是因为多出了大量辟邪浴血奋战、功勋卓著的内容,身份秘密造成的落差已经变得无法弥补,令人憾然痛惜。

所以说这部作品值得,还是在一些重要人物的刻画上。这些人物的立场与抉择,既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力量,也是作者和读者在洞察历史与社会的体验上,达成的共识。

————————————————以下开始剧透————————————————————

皇上是颜王之子,名不正言不顺。自幼才智平庸,不甚得先帝母后的欢心与重视。当年共议立储之事,颜王因为知道他血统不正,极力反对。而皇帝不知真相,以为颜王也一样不认可自己。所以即便最后荣登大宝,皇帝心中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自卑与忐忑。

然而皇帝是努力的。因为他一直被自己的弱点纠缠不安,所以更是在有意纠正它们,尽量不让这些弱点威胁到社稷江山。

皇上下棋不行,只善骑射。作为一个君主,他在算计人心、谋盘布局上存在天生的缺陷。因此他也讨厌对他搞心机的臣子,他喜欢对他赤诚一片的辟邪。

从辟邪还是个针工局的小监开始,皇上喜欢他,就是因为他聪明、能干,心里只有皇上。

七宝太监的徒弟们,能耐都太大,背景又错综复杂。当辟邪干干净净的出现在皇帝的视野中时,就注定要成为皇帝最贴心的人。

后来,眼看着辟邪能耐越来越大,放飞的越来越远、越来越久,所有人都开始担心他功高盖主,进言皇上要有所提防。皇上心中也不是不忐忑。但心地纯净的李师和他说一句“您是他的主心骨”,皇上瞬间就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该容什么。

于是一次一次,辟邪顶着种种流言,遍体鳞伤地回到皇帝面前,皇帝都容了他。

最后辟邪玉碎,与太后皇上有关,却也无甚关系了。众人将辟邪簇拥到了那里,唯有一死才能解脱一切困局。

皇上下棋下不过成亲王,但是他的宽容与赤诚最终成为了他统治合法性的来源。

历史上极少是那个最能干最聪明的人为王。反倒是一团和气、谦虚谨慎的刘玄德成了武神的大哥。

辟邪死前,取笔蘸水一笔一划在桌上,为皇帝复写了当年那封附在立储诏书后面的书信。

“靖仁十一岁,一人独拒多个刺客,这等人品,战功彪炳是免不了的,岂会稀罕这赏来的亲王爵位呢?”

那是他父亲颜王骄傲的笔锋。

同样受困于“本应该”这三个字的,便是辟邪了。

当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秘密时,辟邪隐去颜王之子的身份藏身宫中,私下构建庞大的信息网络,招揽颜王各路旧部,也已经是足够忍辱负重、步步惊心了。

故事若仅限于此,结局最糟也不过是内宦专权,一切成空。

然而一旦有了应得而未得的身份,回过头去重新审视辟邪所经历的一切,原本入宫为奴的屈辱变成了痛于言说、无法挽回的冤屈,原本的处心积虑撤藩统一平天下的志向,变成了觊觎大位的包藏祸心。

悲剧本来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而这“本应该”的身世,让辟邪的美好之处更加尊贵,也让对他的毁灭更加支离破碎。

身世之谜揭开之后,太后痛心到不忍相见,姜放、吴十六等颜王旧部开始揣测他的居心,太傅刘远自尽而亡,成亲王看到了自己梦想成真的希望。

人生最怕“本应该”三个字。现实已经如此的不堪,如此的难以为继,以至于任辟邪才绝天下,也要拼的体无完肤才勉强见的生机。而简简单单“本应该”三个字,将这脆弱的一切再次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哪有那么多的“本应该”,当初他没有成为太子,就没有了后面可能的一切。

每个人都一样。

只是书到最后,抛开先帝与颜王互换质子的诡异癖好,抛开遗诏的事故,辟邪“本应该”是个什么人呢?

他是否还会将苗疆万余老少妇孺逼下悬崖?是否还会亲手杀死幼时好友阿纳?是否还会结识至纯至净的驱恶、李师,然后又因为不忍连累他们而将他们赶跑?他善或者不善,又将会经受怎样的考验?

这也是一直折磨辟邪的问题。他此生抛开先帝与颜王的安排,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故事的最后,面对成亲王图穷匕见的野心,他口气清淡的表示“王爷若当我是真命天子,就当我已传了帝位与嗣皇帝靖仁吧”。

在京营将士面前,辟邪拖着重伤之躯,强撑一口气指着皇上说“看,莫辜负他”。

他若是靖仞,自当也会有靖仞这一生的种种遭遇,也自会有为君者的抱负与担当。

那会是另一个故事,可能会是一个如先帝所说,“与朕一样睿智,如洪妃一样美艳”的完美的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