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一先令阅读(一先令蜡烛)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07 08:30:01
相关推荐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铁伊——对于人文社放弃这个约定俗成的名字、固执地译成“铁衣”,群众表示理解不能。

铁伊是闻名已久了,作为阿加莎之后的侦探女王,在英国和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望。但是看《一先令》却不免大失所望。其实当我们现在再看阿婆的作品,往往也有“不过如此”的感觉。这不奇怪。想想她们出生、活跃的时期,距离我们已经一个世纪。当时的月亮,都已经蒙尘变色;当时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现在自然也大相径庭。以前好看的,现在也可能只是米粒蚊血了。

不过愚以为,铁伊这本之不好看,还与此不同,是真正不随时间改变的不好看。

原因之一,人物不明、推进不力。

故事中的重要一角探长格兰特性格温吞,描写模糊。一出场就无限疲惫状,叹气啊沮丧啊绝望啊,说的都是人们有多“无聊啊愚蠢啊”、工作有多“乏味”。一副厌倦人世的样子。虽然有《一百万种死法》中的酒鬼侦探这种“后车之鉴”,但是看格兰特还真是不讨喜。书中对于他的推理能力也展现不多,难得的一次,就是误抓提斯铎——可惜还失败了,让他丧气了半本书。此后人们对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想开点,长官(Page.124:下属)”“探长,你需要的是休息(Page.160:警察局长)。”再加上许多和他无关的支线叙述,因此最后所谓大显身手的揭密,就没有多少力道,并且不能让人信服。

其他人物要不是脸谱化扁平化,要不就是匪夷所思。最奇怪的是突然跳出一个萝莉侦探,解决了前段书的重大疑难。看看铁伊给她设计的形象:矮小瘦弱、破旧衣服、蓬乱头发,男孩子气,厚鞋子和“双手一样伤痕累累”。又是一个反正统的长袜子皮皮!于是就靠从女童军学到的一点点东西,假小子瞬间确定提斯铎不是真凶,一举推翻苏格兰场探长的判断。之后就更玄了,每到关键时候都“巧遇”提斯铎,不仅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还给以法律分析援助。更有甚者,只身断案、深入虎穴、顺藤摸瓜、智勇双全、搞定证据……擦!这哪是小女孩,整个一“赐我力量”后的希瑞!恐怕连希瑞都没有那么强大的逻辑分析力和执行力。

如果这些都可以容忍,作者对小萝莉和格兰特探长之间的暧昧描写就真地不知所云了。要说萝莉迷上英俊潇潇的青年提斯铎还算情理之中,铁伊偏偏要安排她瞄上中老年代表格兰特,难道中年疲惫汉真有大量颓废美存在?可惜铁伊还不满足,再把此一单恋扩充为双边关系——格兰特打第一面后也对小女孩念念不忘,喜盈于胸:

Page87:格兰特突然刹住车,晒黑的脸上满是喜悦之意。“早上好!”他对着那灰色的小身影喊道……

这一段萌意大放,不象侦探小说,倒象同人志。从这一点说,铁伊的作品还真符合介绍所说“立意奇特,充满人性的温暖”。只是这“奇特……人性”值得商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铁伊竟然还嫌意犹未尽,不依不饶誓要把它写透写死,干脆在结尾安排小女孩挑明两人关系:

Page292:“你愿意和我在圣诞节去看马戏表演吗?”她脸上泛起一点红晕。

“当然愿意,”格兰特说,“而且非常愿意。”

——就在小女孩家宴上、她父亲(格兰特的顶头上司)的眼皮底下进行,格兰特难得一次的有种啊~

爱情让人成长,畸恋令人疯狂,由此可知!

原因之二,悬念不够、理由不足。

对于推理小说而言,设迷解迷始终是重中之重。本书在这方面的设置既简单又复杂,只给人重心失调的感觉。提斯铎的烟雾弹是哪个推理读者都能看得出来的,可是铁伊大书特书。一先令蜡烛迟迟才登场,却引而不发,悬置了大半本书后,急促崩发,直转而下。然而真相大白后,却是一大段无关的情节(还包括大量兄弟会的历史、演变……)。

第三条线神经妇,人物本身塑造就不太成功,前因后果交代也不清晰,从作案动机到手段都显得不真实,难以信服。一场严密的谋杀,不能只靠简单的想象。纵观全文,这“一个傻乎乎的小女人”,能不能既有头脑又有手腕更有力量来完成那么一次完美的谋杀,读者的确有理由怀疑。

至于第四条线爱德华勋爵,前面的烟雾铺垫得不够,后面却来了个大转折,非常勉强。不过引入那个异见分子的情节,相当印象派+野兽派,隐隐冒出政治小说的苗头,和正文不搭界,完全不知唱的哪一出。哎,算了,英式推理惯常来个把莫名其妙的外国佬搅局,无视得了。

由上可见,虽然铁伊罗织了一场横跨海陆空的大型推理游戏,可是因为人物模糊情节混乱,结果既不热闹又不好看。不见人性,只见聒噪。而其中时不时闪现的雷人片断,徒然令人冷颤连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