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陆焉识(陆犯焉识)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1-30 00:42:01
相关推荐

可能是最近看了许多随笔式的回忆性散文,杨绛的系列回忆作品,周有光的百岁口述,齐邦媛的《巨流河》,回忆性的随笔更重纪实,语言比较随性。所以在这几本书之后看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开篇就体会到一种文学作品的气息。语言文字中的练达和幽默,可见严歌苓驾驭语言的能力很不错。

开篇的引子中写道西北荒漠“绿色大漠,千古一贯地荒着,荒得丰美仙灵,蓄意以他的寒冷多霜疾风呵护它苛刻挑剔过的花草树木,群马群羊群狼,以及一切相克相生、还报更迭的生命”这开篇第一段就令我反复咀嚼了许久,“绿色大漠”“千古一贯的荒着”,还“荒得丰美仙灵”,“寒冷多霜疾风”竟然是“呵护”那些生命。读到一本好书我习惯在边上写点批注,在这开篇第一段我写下了“作者写景的笔触有一种矛盾的美感,语言自有她自己的风味和特色”。刚读时我以为是严歌苓在故弄玄虚,或者说是“炫技”,但读完全书在回头来看,发现这样的开端确实是有深刻的意蕴。没有人的纷扰,“绿色大漠”确实“荒得丰美仙灵”,西北“寒冷多霜疾风”确实比内地的政治疾风要更加温和,更加“呵护”他的子民。

开头就这样宏大而深远,怎能不引人入胜呢?

这本书从西北荒漠上写起,手法也很独特,基本上是两条线,在西北荒漠上服刑的陆焉识和在上海的冯婉喻,穿插回忆。直到《回上海》这一章节,陆焉识和冯婉喻才算是相遇,故事开始归结到一条叙述线索。但是全文有多重叙事视角,陆焉识视角、冯婉喻视角、全知视角以及孙女冯学锋视角。全书安排的合情合理,陆焉识是一位神童,不仅有过目不忘的才能,而且还在常年的费脑力劳动中百无聊赖的学会了“盲写”,可以再脑子里书写他的任何论文、散文、随笔、书信,还可以加以润色并最终存档,三十年的改造之后回到上海,将脑子里的文字全部加以誊写,孙女冯学锋成为他的首位读者,也就有了这本叫做《陆犯焉识》的书。看《巨流河》深深的记下了四个字“弦歌不辍”。(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记得当年胡适在北大的时候就不鼓励学生闹学潮,认为学生该做的是学习,学校该做的是教化育人,《巨流河》中讲到南开中学的校长也是要保证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要让孩子们得到教育,教育是也应该“弦歌不辍”,《陆犯焉识》中的陆焉识也是这样一个“冥顽不灵”的知识分子,他不投靠任何阵营,也讨厌任何帮派,只希望安安静静做自己的学问,但是在这样的社会中是没有这样的读书人的生存之处的,你不犯人,人也要犯你,最后的结果就是各个阵营一起炮轰你,陆焉识无期徒刑的牢狱之灾就是这样来的,无妄之灾。古代有个词叫“草菅人命”,在20世纪的这段历史中,用“草菅人命”这样的词来形容都感觉不够,不够力度和广度。 《陆犯焉识》中我很佩服的还有陆焉识的“笔耕不辍”,假使没有他“笔耕不辍”的盲写,估计也不会有我读到的这么好的故事,估计陆焉识自己也无法再这样的环境中支撑30年。(注:后看过严歌苓的采访,本书有许多虚构成分,陆焉识的原型有严歌苓祖父的成分,但不全是,所以盲写以及祖父回忆录可能都是虚构成分,最近看回忆性文章看得多,将小说和纪实弄混乱了。)

这是一本写20世纪书香门第式微的小说。陆焉识的父亲是举人,陆焉识自己也是留学美国的博士,精通四国语言,学识一流。陆家到陆焉识这里是第五代,祖上应该都是读书人,陆家大宅就是在第五代陆焉识这里丢失的。陆家大宅只是当时书香门第式微的一个缩影,当时的中国,丢失祖宅的应该不止他陆家,各姓的书香门第恐怕都于这个年代毁于一旦,令我们今人心痛不已,文化的血脉就此断层,至今未能恢复。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家国的悲剧。文革之后,任何家庭往上数三代,绝对有农民,有穷苦人民,否则这样的家庭是延续不到今天的。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如此地歌颂当年的革命,盛赞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是当年的革命让穷人都翻了身,让农民有了田地过上了人样的生活。但是当年的革命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灭顶之灾呢,中国的知识分子至今都是战战兢兢,不能有独立之思想和自由之人格。处于政治风暴下的陆焉识一生不肯屈服,一生追求自由,所以一生受苦,却又一生隐忍。我们这样一个几千年“尊礼”的国度,怎么做到顷刻间推翻以前尊崇的东西,如大厦之将倾。

倘若说这座大厦的倾覆是因为埋藏已久的旧疾的一次终结爆发,是因为热血青年对未来的要求,那文革又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历史是一段翻天覆地的历史,贵的顷刻间变为贱的,好的顷刻间变为坏的。国民党血战多年保下江山,内部的腐败却像癌症细胞一样扩散,致使生灵涂炭,最终使整个躯体坍塌,共产党怀着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本是百废待兴,大有欣欣向荣之局势,却因为这突然的一场运动,一些开国元勋、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安分守己的知识分子就此引来灭顶之灾。有的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罪行,有的人到死都不明白同伴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信仰的世界怎么是这样?仿佛看到西方的上帝站在云端笑而不语,潜台词是“不过如此”。又仿佛有一双搅动风云的大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数十年间沧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沧海。

严歌苓的书我读的少,《陆犯焉识》应该是我读到第一本,原因还是当年张艺谋的电影《归来》,当时觉得电影拍的很好,主演陈道明和巩俐都是我喜欢的演员,也是实力派演员,他们的演绎精彩动人。但是有点没头没尾的感觉,就买了原著,但是一直搁着忘记看了。今天一口气读完倒也畅快。我是先从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些严歌苓这个人,再接触她的书的,今天读完这本书倒是对她本人更多了一份了解和好奇,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想从书中找到对她的尽量详尽的叙述,却发现这本书中根本没有介绍严歌苓的章节,或许是因为她是美籍华裔作家吧。严歌苓的笔下功夫真是了得,这本书的叙事也算是宏章巨制,行文和语言她驾驭的非常好,必须是对文中生活十分熟悉才能写得出,她在上海长大,写上海的大与小,宏观与微观,政局与里弄都写的很细致,丝丝入扣,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让人真的以为是有一本祖父回忆录来记录当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西北荒漠的劳改生活亦如她亲身经历,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绝望和坚持,在诸多人物的生死交替中慢慢呈现,那种非人的生活也不知道她收集了多久的材料才汇集成文的。语言中人物语言活灵活现,对话中人物语言中夹杂的少许方言,也是文章血肉丰满。

对于本书的主题都是有一些争议,曾看过一篇采访严歌苓的稿子,其中问道《陆犯焉识》的主题是“自由”还是“爱情”?严歌苓回答“当然是自由。”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每个时代追求的自由的内涵都有所不同。陆焉识作为大家族的长子和青年知识分子,处处有责任,处处受制,因此一生追求自由,追求家庭的自由,婚姻的自由,学术的自由,言论观点的自由,这些都不能如他所愿。家庭中继母的眼泪,婚姻中被迫娶了继母的侄女,学术虽然有建树但是遇到政治风暴就摧枯拉朽,一生因为不肯低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招引无妄之灾。但是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他也是追求爱情的,他追求自由的爱情,直至在西北荒漠服刑近20年,他才明白他与妻子的爱情,才恍然大悟。妻子是继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硬塞给他的,这使他从心底反感这个妻子,但是生活中继母的处处紧逼和妻子的退让旷达,使他不至于在夹缝中生存。妻子的婚事虽是姨母做主,但是妻子冯婉喻心中是崇敬他的,她敬他爱他,甚至敬若神明。他有着姣好容颜和翩翩风度,她优雅淡然,进退有度,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却因故事开端的不尽如意而误会几十年。在西北荒漠的20年间,他才意识到自己深爱着他的妻子,这迟到20年的爱以及希望能活着向妻子表明心迹和忏悔也成为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结果是残缺的,就像经过这些运动后的世界本就是残缺的一样。陆焉识熬到70多岁终于遇到平反,无罪释放,但是回到上海一切都已经不是原来模样,“一切都不如从前了,脏了,破旧了,留着无产者们的不敬和冒犯,唯物论信徒对物质的毁灭欲”,最糟糕的是冯婉喻得了失忆症,已经让认不出陆焉识了,陆焉识唯有以朋友身份陪着她看书,买菜。虽然陆焉识陪伴了冯婉喻四年,两人的“友谊”非常好,陆焉识也取得了冯婉喻的信任,但是冯婉喻还是在等着她的陆焉识,到最后她忘记了所有,忘记了陆焉识的名字,样子,但是她仍记得她在等一个人。值得庆幸的是婉喻的最后一段人生路是焉识陪着她走完的,不知道生命弥留之际,婉喻是否知道了焉识已经回来了,正坐在她身旁。残缺的另外一面是现实,是至今仍然发生着影响的现实。现实中经历过这些无妄的牵连的大儿子冯子烨是一副政府培养出来的好公民的形象,也许是父亲多年的牵连让他怕极了,那样鸡犬不宁的生活让他受够了,他现在也是有孩子有家庭的人了,他也要为自己的家人考虑,所以他甚至不希望陆焉识回上海。陆焉识回来之后他又百般阻挠父亲和母亲一起住。故事千回百转,从每个人自己的角度出发他做的都是对的,那到底是那里错了呢?!

这本书在文革的大背景下,不仅写爱情、自由、对理想的追求,也写了人性,那种现实中的人性。在梁葫芦被加工队用刑时,陆焉识没有拿出欧米茄来救葫芦。“陆焉识那时有一个隐秘的心愿:拖死这个小凶犯,欧米茄就真正回归了自己所有。”陆焉识这样知大是大非,为了心中文人的自由和清高宁死不屈的人,在这时也有人性灰暗的一角。还有文中看似无意的一些小议论,例如“皮埃尔(陆焉识弟弟的二字)生长在国外,觉得什么都是可以敞开来说清楚。教给他怎样阅读中国人,已嫌太晚;他已经二十岁了。二十岁一个中国男人,应该可以不动声色地防御,甚至进攻,不露痕迹地交换利益甚至勾当,只要不被抓住永远不算作弊。二十岁,他应该习惯了人的那种淡淡的无耻,把它当做是正常的人味。”这番小议论显然一针见血,严歌苓虽是美籍,但是对中国社会的把握还真是透彻。我如今二十多岁了,尚不知道“正常的人味”,眼里心中的都是在书本里看到的好世界,不知这半个世纪前的“正常的人味”是否已经延续至今抑或更加壮大,倘若如此,那我们该怎样生存,那这个世界还有救吗?还会好吗?灭顶式的运动还会卷土重来吗?这个社会还将面临半世纪前的大洗牌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