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一窥究竟(小说课)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1-29 19:24:01
相关推荐

以前毕飞宇的小说只读过《推拿》,那时读小说心里只有一个判断标准:好小说,和不好的小说。长篇小说,如果读到三分之一还不能让读者读进去的,不是好小说;如果读到三分之二处不能开始逐渐让剧情走向高峰,越来越精彩,便不是一本精彩的小说。

就像这样,从小到大读过的小说数量不少,却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品尝小说作者的写作手法。人人都识字,但真正会写的人不多。犹如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在美术课上画两笔,但成年以后可以画个像样的人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少欣赏和创作文字的训练,另一方面是阅历并不成熟,个人风格也并未达成。与我看来,好的作家都是人精,精明之处不是于柴米油盐,而是于世间道理。

如何品尝小说?说到这个问题时我经常会回味起噩梦般的高中语文课:一篇文章拿来,好,分析段落大意,主题思想,修辞手法。人世间最灵动的文字用机械的方法来分析,却不让人感受其内在的意思。在高中语文课里,一篇文章只有一个标准的意思,修辞手法也有固定的回答,说到底还是不让人有自己的想法罢了。直到现在,才逐渐从桎梏中解脱出来,有时开始重读语文课本里的小说,比如鲁迅的《药》,汪曾祺的《受戒》,终于可以开始体会到它的力量和美。虽然开始感受,但这种感受却是朦胧的,依然说不出来具体哪里好,更没办法在写作的时候拿来借鉴。

用毕飞宇在这本书(其实是讲座的讲稿合集)的话来说,写作靠的是直觉,要相信虚构的力量,却不可滥用这种力量。写作靠直觉,这种直觉却是可以自我训练的,其中就包括更认真地去品尝小说。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不那样写?这段文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是如何做到的?这些都是学问,都是小说家手里的不传之秘,随着他们的死亡这些秘密被代入坟墓。为什么他们不肯说出是怎么写的呢?也许一方面是,这是作家们赖以生存的东西,谁会轻易把好不容易得出来的东西告诉别人呢?这样不就失去自己独特性了吗?另一方面是,写作之秘没法讲,更没法教。如果想学那人的笔法,想探那人的思想,读那人的书就是了,是好好读的那种。

列书中提到具体的点:

开头太大,容易蹈空。

悲剧之美,在于无法规避。在悲剧之中,所有的欢乐都是为悲伤修建的高速公路。

写不出来的,不要自作聪明;可以写出来的,写到位。

掉入低谷后,低谷是怎样的光景,考验的就是小说家的能力,笔力达到,才可能处理充分。

小说不是逻辑,但是小说讲逻辑。

该上扬的时候,可以扬得上去,小说向下摁的时候,也有能力摁到底。

读者“知”与“意”之间的鸿沟,小说人物“知”与“意”的鸿沟。

作品悬念,如何“藏”呢?要么观众不知道,要么小说当事人不知道。

小说不宜“抒情”,只宜“传递”,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个“懂”是关键。

西方历史是求知的历史,解决问题的历史,是关于“人”的自我认知的精神成长史。

好的作家,“心慈而手狠”。

铺垫,为了写真正想写的人物的开场,先写几个类似的人作为铺垫,来体现其不同之处。

好的小说是深沉的。

小说里的对话,离小说的人物更近,离作者更远,所以它更考验作家的能力。

有种作家的痛苦,和“没有当上宰相”无关,和“还没有写出最好的作品”有关。

找到小说的层面,每个层面有每个层面的特点和氛围,组成的要素也不相同。

小说结构,线性结构?点面结构?结构完整,未必好。

小说的切口,切口小不重要,关键是其要有延展性,也就是它的隐喻性。

所有的抒情和所有的诗意都在为小说的内部积蓄能量,为了某个爆发的点。

启蒙,即“勇敢地使用理性”。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即小说一大部分内容,其实并没有写出来。

福楼拜:小说就是通奸。

小说的“小说人物的主观视角”和“作者的客观视角”。

不要为两个人物赋予同样的性格。

人类在文学面前要宽松得多,自在得多,放肆得多,幸福得多。文学更“懂”人,更“怜惜”人,更“尊敬”人。

写作锻炼人的耐性,无论处境如何,人都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件事。

语言风格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它暗含着价值观,甚至包含着作者的立场。

小说里的人物是有文学尊严的,什么时候出场,都需要商量。

在这个物质癫狂的时代,有着人生的意味难得且不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