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歌尽桃花扇底风(桃花扇)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1-24 14:30:01
相关推荐

大二的时候把《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和《西厢记》都买齐了。我从未看过戏曲,按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这个顺序看来,《桃花扇》是最让我震撼的一本。

无他,《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地道的爱情剧,西厢就有很明显的倾向,张生为了崔莺莺无心功名,只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杜丽娘作为汤显祖至情论点染下塑造而成的人物,更是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和柳梦梅缠绵。而李香君和侯方域呢?他们简直是这些剧作中最具有悲剧性的情人,两人生于乱世,在这烽火连天的日子里,谈情说爱成了奢望,再不能得一个俗套的大团圆结局。两人双双入道,万般情思斩断,从此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为何如此?因为孔尚任的笔从来未落在“情”字上,他的心中装的是“家国”二字,而非儿女私情。

我并非因此批判孔尚任,“有情人终成眷属”固然感人,“有情人不得成眷属”却更让人落泪。李香君虽为勾栏女子,却洁身自好,被侯方域梳笼之后一直视他为自己从一而终的心上人。田仰强娶,香君血溅媚香楼,一把定情绢扇染上斑斑血渍。她说“布荆人,名自香”,毅然却奁;她痛骂奸臣“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被推倒在雪地中。此等气节,此等胆量,非常人能及。

可不管是复社君子们对奸佞小人的口诛笔伐,还是里巷之人对世风日下的大力抨击,都挽救不了明朝的衰亡。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自缢,福王继位,清军铁蹄踏碎金陵,六朝古都狼烟弥漫,君臣百姓四散奔逃,中兴成梦,大明王朝,终究是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而侯、李二人,一个父亲为户部尚书,明末四公子之一;另一个为秦淮八艳之一,名扬天下。他们都不是市井小民,而是当时叫得出名字的人物。但这又如何呢?我在《桃花扇》中看到的,是个人在世事无常中的渺小和无措。杜工部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国破家亡,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想凭一人之力扭转乾坤实在是太难太难了。侯方域努力过,他怒斥阮大铖,为史可法担任参谋;史可法努力过,他安抚三镇兵马,死守扬州;左良玉努力过,他调动军队,力图讨伐马士英等奸臣;黄德功忠行报国,誓死保护弘光帝……他们成功了吗?不,他们都是失败者,复社众人四散奔逃,史可法沉江而死,左良玉吐血而亡,黄德功举剑自刎……纵名满天下,重整旧河山却已成黄粱一梦,他们誓死效忠的明朝,化作了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的旧风景。

我想起初中时候看过的一部漫画,也是战火纷飞的时代,女主角是舞姿曼妙的绝世舞姬,她的爱人带着她私奔,想找一个僻静之处两厢厮守。可梦终究是梦,仇敌找上门来,爱人惨死,舞姬落下泪来,说道:

“我们都错了……这乱世,哪有什么桃花源呢?”

不知道作者是否看过孔尚任的《桃花扇》,但这种个人命运无法掌控的痛苦却是共通的。在《桃花扇序》中,顾彩将南明覆灭的责任在清流文人头上记了一笔,认为他们将阮大铖之流逼得太紧,使他们狗急跳墙,最后成为完全的恶人。顾彩还举出了汉末党锢之祸,宋末理学之争等例子。我却无法苟同,侯方域、香君等人对宦官奸佞的排斥又有什么错呢?这个时候,采取明哲保身或是绥靖政策造成的结果并不一定更好。我虽总觉得正统史学家那一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分析法太过简单粗暴,但若真要我分析南明小朝廷灭亡的原因,我却又不得不找到腐朽的官僚机制上来。力挽狂澜何其困难,你我不过是如雨打浮萍一般随波逐流罢了。无数人的无数选择交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最终导向难以避免的结局。

这么一想便越发钦佩孔尚任了,他不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身为晚辈,他却能访遍过来人,写出“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的《桃花扇》来。此等兴亡之感,身世之悲,后人难出其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