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句子大全 2023-12-02 05:20:01
相关推荐

1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反思 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4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反思 2 2 . 花的学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 5 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 13 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6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第 2 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 3 自然段~第 5 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 6 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 7 自然段~第 9 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板书设计 2 2 . 花的学校 教学反思 7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8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2 2 . 花的学校 教学反思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诵、例”等 11 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9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0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导入 1.认读生字卡。 11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出示 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12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13 口语交际 1 1. .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 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 生活照片。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 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 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 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14 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1 1. .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反思 《猜猜他是谁》作文 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1 课时 15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轻松导入。 1.猜猜他是谁。 这节是作文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你们愿意一起游戏吗?(学生自由上台发言,隐去姓名随意介绍班上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说这个同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 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 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 4.明确写人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 2) (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3) 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 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 (课件出示 4) 16 他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眼睫毛,亮晶晶的眼睛,眼角 底 下有一个调皮的小黑点。他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 。 他有一对甜甜的酒窝,一笑起来 特 别好看。他喜欢运动,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他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作业很整 齐,字写得很大、很漂亮,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好的。我喜欢他,他是我的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 他是谁,你们猜到了吗?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方法。 (课件出示 5) 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 (板书:外貌特征 具体事例) 四、玩中交流。 1.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 2.说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比观察:区分高矮、胖瘦、脸型、衣着、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3.学生选择一个同学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道你在观察他。和同桌说一说,猜一猜。 五、学生习作。 1. 写话要求:(出示课件 6) (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 (2)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 (板书:兴趣爱好)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 2.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猜猜他是谁》作文教学 17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 13 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18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19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然后竞赛背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4 4. .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20 故事发生在距今 1150 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 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 ,这位诗人就是 。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 297 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21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 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4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22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板书设计 4 4. .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23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 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 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4 4. .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24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 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25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板书设计 4 4. .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洼、印”等 6 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 13 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6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 年 8 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 5 个叶尖,少有 3 个或 7 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7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28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 像 。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反思 29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钥、匙”等 11 个生字。会写“盒、丰”等 13 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 16 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30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31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6. 秋天的雨 教学反思 3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 3 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 3 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 3 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 4 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 4 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 。小喜鹊 ,小松鼠 ,小青蛙 ,松柏 ,杨柳树叶 ,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33 1.出示课文第 1—4 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 。 秋天的雨,有一盒 。 秋天的雨,藏着 。 秋天的雨,吹起 。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6. 秋天的雨 教学反思 7 7. .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34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2 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 (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 46 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 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 5 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35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 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 1 至 4 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 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 么? (学生 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 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36 学生 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 么?—— 学生 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 “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 。“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 1、2、3 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37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7 7. . 听听,秋的声音 38 教学反思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2、将今天来上公开课的事情按照开始、经过和结果记下来,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写成一篇日记。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课前准备 写日记要求,一则日记范文。 39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捉过鱼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和你们一样大的学生写的一篇日记,看一看文中的这位小朋友是怎么捉鱼的?看一看他最后捉到鱼了吗? 3、教师范读日记,学生看书。 4、问:小朋友捉到鱼了吗?你觉得这件事情有趣吗? 5、问:是啊,今天我们一起享受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