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描写绿的形象态的词语

句子大全 2023-12-01 06:59:01
相关推荐

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后面的题目。

(15分)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

小题1: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小题2:“偷偷地”一词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2)一个“闹”字不仅有声响,还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的景象,从侧面表现花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小题3:示例: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运用比喻、排比手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

小题4:示例:本文描绘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励了人们珍惜春光,积极向上,创造美好的生活。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做此类题型,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章,然后从相应的段落中找出需要的答案即可。

因此,认真阅读了第③④⑤⑥自然段后,可以归纳出这几段分别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

小题2:

试题分析:面对这种题目,要先把加点词语的本义与文中的意思先解释一下,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偷偷地”一词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响,还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的景象,从侧面表现花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小题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第④自然段画线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增强了表达效果,如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运用比喻、排比手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概括作品的主题的方法是:考生可以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关键语段、过渡段等处来着手分析。

因此,从文章的描述,可以概括出《春》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可以这样来写:本文描绘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励了人们珍惜春光,积极向上,创造美好的生活。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出自:宋 苏轼《赠刘景文》

原诗: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释义: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

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

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

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

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

这是因为,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却仍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苏诗则不然,它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

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怎样用由静及动的写法写植物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花草树木,哪一棵植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描述它某个时候的样子,也可以描述它成长各阶段的样子,注意抓住它的习性特点,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写作要求:可以描述它某个时候的样子,也可以描述它成长各阶段的样子,注意抓住它的习性特点,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

第一段;提起这个植物,并点明主题。

小学生学习作文中,主题是关键,也是重点。

第二段:它的来历及位置,和动物状物作文一样,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以后:这个植物的外貌描写。

它的各生长阶段的特点或一个时期的状态特点,从叶、花、果、干或者根等方面着手。

写清楚它有关部位的形状、颜色、手感、气味等方面特点,

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作: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先到后。

下一段以后,写故事。

结合这个植物的样貌特点写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必须直接与这个植物相关,并且能突出主题。

最后进一步按照主题突出抒发你的情感,在主题性情感抒发之中结尾。

植物描写要注意动静结合,写出它的姿态变化的美。

如何把花草树木写“活”

有的同学描写花草树木很呆板没有生气,常常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

如“金秋公园的树美、花美,真是令人可爱…”这样写一点也不生动具体。

那么如何让花草树木“活”起来呢

一、写出姿态。

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形状、姿态。

如《秋菊》:“有的菊花像雪白的小绒球;有的花瓣狭长狭长的,犹如小姑娘的秀发;还有的花瓣飘洒自如,像是仙女们在翩翩起舞…”这段话用“小绒球”“秀发”“翩翩起舞”来比喻秋菊姿态各异,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二、写出动态。

把静态的花草树木写成富有生命的物体,可巧用动词写出动态美,让花草树木栩栩如生。

如《秋天的果园》:“那橘子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有的高昂着头,有的两三个挤在一起,有的躲在绿叶中…”这里巧用“挂”“高昂着”“躲”等动词把静态的橘子写得活灵活现,富有动感。

三、描绘色彩。

用色彩的词语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各种颜色,犹如一幅鲜艳美丽的彩图。

如《校园花坛》:“校园的花坛里种着许多花…五彩缤纷,鲜艳夺目,有的白如玉、有的黄如金、有的红似火、有的粉如霞…”这里用“白”“黄”“红”“粉”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像立体的彩色图。

四、描摹声音。

用描摹声音的词语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响声,犹如悦耳动听的美妙歌曲。

如《果园的秋色》:“…秋风吹拂着树叶‘沙沙沙’地响,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唱着歌…”这里用“沙沙沙”“叽叽喳喳”的摹声词语分别写出了秋风和小鸟发出的声音。

佳作展示

某地小学四年级期末考作文题:

选择自己常见的一种植物,写一篇4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作文时把植物形状、颜色、味道特点写生动具体,语句通顺、流畅。

例一:小草和小花

描写生动,比喻、拟人恰到好处。

董煜

夏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万物都好像沉睡了似的。

独有“歌唱家”知了不厌其烦地唱着:“知了…知了…。

那单调而又刺耳的声音更加令人烦躁。

用词准确,表达姿态形象

在一个小花园内,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平日总是喜欢迎着风儿翩翩起舞,而此刻也被烈日晒蔫了,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

巧用动词、拟人手法,通过对话把鲜花趾高气昂,鄙视小草的神态写得形象、逼真。

小草旁边的鲜花,它却不把那火辣辣的太阳放在眼里。

它一会儿抖抖碧叶,一会儿又展示美丽的花瓣,神采飞扬。

在欢快之际,它低下头,看见萎缩在墙角下的草,它正喘着粗气,便说:“小不点儿,你这样呼哧呼哧地,唱着什么歌

小草自知鲜花在取笑它,却仍回答:“我渴死了,正在鼓劲儿,想把根扎得更深一些,好找水”。

巧用对比,突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半个多月过去了,可在这段时间里,天仍然连一滴雨也没下,尽管太阳依旧烤着大地,草长得很茂盛。

原来,它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

而小花呢

由于主人出远门了,没人给它浇水,早已枯死了。

合理联想,抒发作者感情。

每当我看到小草在阳光中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姿,绿化着大地,默默地为美化环境而无私奉献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人也应该像小草那样在困难或逆境中有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指导老师:朱翠琴)

简评:文章采用拟人化手法,巧用动词,用对话的形式把鲜花趾高气昂、骄傲自满,最后落得枯死的命运;小草扎实深钻,不畏艰苦,寻求生路,最后茂盛的生长的不同结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作者合理联想,由物寓人,要像小草那样在困难和逆境中有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吴夏孙)

例二:

奇怪的树 曾毅骅

我们学校的一座四层教学楼后面有一棵七十多岁的老树,它长得有四层教学楼那么高,树粗壮,要三位同学手拉手才能合抱住它。

别看它长得高大,可是灰黑的树干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怪难看的。

特别是冬天那光秃秃的树枝让人看了就有一种恶心的感觉。

每当我经过那里时,总是远远地避开。

树的外形描写突出“奇”,难看。

拟人、比喻手法生动有趣

仔细观察,写出树的生长

冬去春来,到了三月初,我发现那棵树的枝丫上长出了许多小小的粉红色的嫩芽,过了几天,满树是呈椭圆形的一大串一大串的绿叶,就像那绿色的大鞭炮。

到了四月初,树枝上长出许许多多淡黄色的小花。

这些小花时时散发出一种怪味儿。

每当风姐姐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大树时,树上的黄花就会轻轻地飘落在地上,真有一番“仙女洒金”的情趣啊

这时,地上铺满了黄花,好像黄色大地毯。

我经过树下时,总是踮起脚跟走,生怕踩坏了这美丽的地毯。

写清能毒死苍蝇的原因。

排比用得生动、现象。

摹声词用得好。

用词生动、准确。

有一天,我从大树下走过时,忽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嗡嗡”的叫声,我低头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这黄地毯上有二百多只大苍蝇躺在那儿,还有一些奄奄一息的苍蝇在挣扎。

我抬头一看,哈,有好多大大小小的苍蝇围着树上的花转来转去,时而停在小花上,时而又飞了起来,可没过多久,苍蝇就一命呜呼掉在地上了。

我想大概是花“香”把周围的苍蝇引来,又把它们毒死了吧

真是毒苍蝇如杀手。

我喜欢上了这棵树,我向人们打听这棵树的名字,谁也说不清它的名字。

而我,高兴地叫它灭蝇树。

灭蝇树,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默默地为人类做出了奉献,我愿你健康长寿,同时希望你的子孙遍布全世界,更好地为人类做出奉献。

抒发情感,深化主题。

(指导老师:王爱琴)

简评:乍一看,这是一棵普通得“怪难看”的树,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终于“喜欢上了这棵树”,“奇”就“奇”在它貌不惊人,但却“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字里行间,让你体会到小作者无限美好的心灵,说明小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可见认真观察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吴夏孙)

例三:

水 仙 花 吕晓洁

运用排比道出了“我”对水仙花的喜爱。

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玫瑰,有人喜欢富丽堂皇的牡丹。

有人喜欢严寒独放的梅花,但我却喜欢朴素自然的水仙花,不仅仅因为水仙花神韵奇特,素雅清新,芳香醉人,而且也由于水仙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水仙花生长在冬季。

不管天气怎样寒冷,它依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给人们送来了春意。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水仙花的迷人 详细地描写花的盛开 动词运用生动形象。

写出颜色特征美。

我家种了一盆水仙花,一片片像蒜叶似的叶子油亮亮的,绿得那么新鲜,那么诱人。

一天早上,我发现它长出了嫩绿的叶茎,葱头般的底部滋生出了长长的白“胡子”。

过了几天,叶茎中间长出了几个花骨朵饱胀得好像马上要裂开似的。

又过了几天,这些花骨朵已开出了小花,那些白里带黄色小点的花,争相开放,花儿顶破了薄皮,外边的花瓣向外伸展可里面的花瓣还是紧紧闭着,没过几天,里面的花瓣也全开了。

那一丛丛洁白如雪的水仙花在长茎的扶持下,衬托着绿叶,是那么清新、淡雅。

看,那些水仙花像一位仙女,亭亭玉立地站在清澈的水中,当微风轻轻的吹来时,她便摆动起那柔美的腰姿,轻盈地跳起那迷人的舞蹈。

我情不自禁地凑上去闻了闻,嗬,可真香呀

此时整个房间里充满了诱人的芳香,让人心旷神怡。

赞美水仙花的可贵精神抒发感情深化主题

我望着亭亭玉立的水仙花,闻着它那阵阵清香,久久不愿离去,心中暗暗地祝愿:水仙花,希望你一直保持着今天的清鲜和美丽,永远给人们送来芳香。

美丽的水仙花洁白无瑕,一尘不染。

它无所求,只靠一些淡淡的清水,然而它却给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和美的享受。

(指导老师:巫香菊)

简评: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的写法,徐徐地展示了《水仙花》的美丽迷人,描写它的淡雅、清新的花,柔美、轻盈的姿态洋溢着一种美感,赞扬它的可贵精神。

此外,小作者用词精当、贴切,仿佛能引人入胜。

吴夏孙)

技法点拨

巧用多种手法 让植物栩栩如生

天下植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

要把这样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一起享受,一起赞美,就要注意在写作表现形式上多样化。

第一、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描摹。

同一棵植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如写牵牛花,从花的小巧玲珑,色彩鲜艳的角度去描摹,会让人产生美的感觉。

从牵牛花生长过程的角度去观察,你会为它那惊人的生命力所折服。

所以,学会从植物的的形状、颜色、摹声、味道等不同的角度去描摹物体,会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

第二、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采用灵活的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美的是生命,植物亦然”。

花草树木是静态植物,我们可以借助一系列动词来描绘植物的变化特点,写出它的“动态美”。

描写植物还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使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把对植物的描摹融入感情之中。

人们对花草树木的美丽迷人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

要把自己对它们的喜爱、赞美之情融入文章中,这样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当然,要写好植物的变化,还要阅读各种形式的写植物的文章,从所读的范文中得到借鉴,进行模仿。

这样才能使你笔下的植物栩栩如生,令人欣赏,令人赞美。

佳句品读

就水仙花的姿态而论,青翠光润的叶片,亭亭立立的花梗,疏落有致的花序,冰肌玉骨的花瓣,芬芳清幽的香气,哪一不令人感到可爱

别的花都种在污浊的泥里,才能生活,它可以种在清洁的水里,衬着晶莹的白石,盛在精致的瓷盆里,那竟是脱尽凡态俗骨的,无怪古人要以凌波仙子来比它了。

桃花,像姑娘们粉红的脸,有的迎着轻轻的春风最先开放了。

正像那些大胆的姑娘一样,她们敢对自己的情人哈哈大笑;也有的,正像这些还没有开放的桃花,她们看见自己的情人,想笑,又紧紧咬着鲜红的嘴唇,羞答答地不敢笑。

牡丹开得正浓,一朵一朵手掌大小的花压满了枝头,鲜红的花瓣重重迭迭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像一团团温暖的火。

在一个小花园里,窗前有几株美人蕉,正开着金红色的花,在朝露未干时,从那花下过,可以嗅到一种清微的幽香,蕉叶像孔雀美丽的尾,翠碧上有许多金星,那正是露珠儿在朝阳下闪烁的时候了。

丰富多采的秋叶,有深红的、浅红的、鲜红的、杏红的、紫红的、玫瑰红的。

红得透明,红得有光泽,红得有水分,…有的满树红似火,有的艳丽而辉煌。

像一顶巨大的凤冠,有的树只有树梢是红的,有的树红一半绿一半,或是黄一半红一半,有的树红黄绿三色为一体,颜色的层次很多,从浅到深,从简到繁…

名师题库

(练习一)以《菊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记叙文,重点在写清菊花的外形,菊花傲霜斗雪的特点,菊花的作用。

写菊花的外形时,重点要放在花上,可以写花瓣、花蕊,还可写花的颜色,花的香味,花的作用。

菊花为什么可以供人观赏呢

一个是它的花很好看;再一个是它的香气很讨人喜欢。

抓住了这两点,菊花的作用就写出来了。

(练习二)以《小草》为题写一篇文章

小草是一种最平凡、最普通的植物,描绘小草时,就要赋于小草一定的意义,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要抓住这点写它平凡中的伟大。

小朋友认真观察后,可抓住小草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先写出小草给我的印象—装点祖国河山。

再分别写春天小草刚刚发芽,给世界带来春的信息;秋天小草变成黄叶,带给人们轻盈与华丽;冬天的草只剩下草根,预告着春的信息,冬天去,春天来,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就跃然纸上。

济南的冬天 中心思想

你自己挑一个吧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东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主题思想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描写景物的好段

1.《海滨仲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

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

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

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

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

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收成比去年好。

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

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

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

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

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想吧。

2.峻青《秋色赋》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

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远了一些。

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多么可爱的秋色啊!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

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

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

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

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

因为在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悲伤,因为他写的不只是时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 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

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泽。

我爱秋天。

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

我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

3.老舍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

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

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显得很微淡的。

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二马》

4.王统照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

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

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

北面与西面小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校,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

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山雨》

5.郑振铎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

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

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

一《鸟》

6.周立波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

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

北满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节,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

天气不凉,也不顶热,地里还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

《暴风骤雨》

7.徐迟笔下游记散文范例: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

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

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

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

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

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

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

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

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

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

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

阳光一照,丹崖贴金。

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

朱砂峰被吞没,桃红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

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

等人骑乘,便可起飞。

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

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

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

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

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

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

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

焰火正飞舞。

那暗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笙管齐鸣,山呼谷应。

风急了。

西海门前,雪浪滔滔。

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

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

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

上有平台,可以观海。

但见浩瀚一片,辽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

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经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

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

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志,在任何一篇游记中无人提及,根本没有石级,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没有方向的云中。

仅在岩缝间,松根中,雪浪折皱里,载沉载浮,我到海外去了。

浓云四集,八方茫茫。

忽见一位药农,告诉我,这里名叫海外五峰。

他给我看黄山的最高荣誉,一枝灵芝草,头尾花茎俱全,色泽鲜红像珊瑚。

他给我指点了道路,自己缘着绳子下到数十丈深谷去了。

他在飞腾,在荡秋千。

黄山是属于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

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

大雨将至,我刚好躲进气象站里。

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邀我进入他们的研究室。

倾盆大雨倒下来了。

这时气象工作者祝贺我,因为将看到最好的景色了。

那时我喘息甫定,他们却催促我上观察台去。

果然,雨过天又青。

天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

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

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晶的水珠。

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庐山。

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

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

七彩鲜艳,银海衬底。

妙极!妙极了!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

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

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

而云海之间,忽生宝光。

松影之阴,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手可得。

它光彩异常。

它中间晶莹。

它的比彩虹尤其富丽的镜圈内有面镜子。

摄身光!摄身光!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黄山记》

8.沈从文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

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湘行散记》

9.郁达夫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

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

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

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郁达夫《烟影》

10.秦牧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

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

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秦牧《黄金海岸》

11.郭沫若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

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

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

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

郭沫若《峨眉山下》

12.《神秘的错高湖》范文:—边巴扎西

到过西藏的人们,如果没有去过西藏的“江南”—林芝,那么应该是一个遗憾。

到过林芝的人们,如果没有亲临过错高湖,那么,应该是一个大的遗憾。

错高湖,位于林芝西北部的贡布江达县错高乡,那里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

湖水碧绿,清澈见底。

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那湖水,被当地人们誉为“圣水”。

它冬暖夏凉,当大自然被浸渍于严寒之际,它却依然碧波荡漾。

湖中鱼类繁多,湖边珍禽成群,传说湖底还有怪畜猛兽。

也有人称自己亲眼见过两条大鱼,说是一条就有几辆卡车连起来那么长,当它们游出湖面嬉戏的时候,搅动得湖水像开了锅一样。

这给错高湖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有时候,人们还能看到这样的幻景:湖面映出了草原、雪山,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拉萨繁华市场的一角和法会的热烈场面。

这些,就是所说的海市蜃楼吧。

最给湖面添色的,自然应是湖中的那座小岛。

小岛圆如一顶毡帽,周围绿树环绕,中央便是那远近闻名的格萨尔王庙。

传说格萨尔王东去灭妖归来,路经错高湖,被那里的景色深深吸引,便在这座小岛上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久久不愿离去。

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小岛上建起了这座格萨尔王庙,立起了他的塑像,记下了他的伟迹

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的句子 还要不少于50字(每句都是50字)

一.描写夏的段落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

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四.描写冬天的段落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

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

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

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

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

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

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

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过也还是冷的。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

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

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

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

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

里面烧的是粗糠。

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

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

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

老太太们离不开它。

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

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

脚炉暖人。

脚不冷则周身不冷。

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

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

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

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

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

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

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

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

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

“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

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

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

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

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

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

“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

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

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

“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

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

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

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

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宫还是龙门),就算赢了。

次后进入的为“二家”、“三家”。

“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

不知道为什么叫做“逍遥”。

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

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

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

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舂粉子。

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

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

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

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

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二.描写春天片段落

春晨瑕想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

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春光明媚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

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

春是活泼的、春是狂热的、春是姿意生长的、春是年青旺盛的。

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没有春的万紫千红

哪来秋的硕果累累

春夜沉思

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

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

月光如水平静柔和。

我心如这月光,平静柔和。

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

描写春天的句子

1)春天来了

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2)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

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

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4)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5)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描写春天的作文1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

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

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

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

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

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描写春天的作文2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

田里农民伯伯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

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着柔和而优美的舞姿。

它们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静静地停留在油菜花上。

正是这样,给春天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油菜花的美丽,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劳动人民”—蜜蜂,蜜蜂总是不分昼夜地不辞辛劳地给油菜花授粉。

偶尔一阵微风吹来,金黄的油菜花立刻涌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

远远望去,实在令人美不胜收

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它正告诉我们:一年的愿望应该在春天计划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时间是早晨,在春天里,人们就开始耕田插秧、栽树等之类的农活。

候鸟们也从南方迁到北方来了,为田地里劳作的农民们喝彩。

鸟儿有的站在高树上,有的干脆在田坎上,还有的立在“五线谱”上。

正是这样,使田地里的农民倍感到欢乐,一切都热闹起来了。

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

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描写春天的作文3

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

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如今,春季已到。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

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

济南的冬天各段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描写济南的山、水等景物。

描写景物,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突出共同特点是温晴。

表达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

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

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明确:(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

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

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

因此。

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

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

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

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

赞赏它是个“宝地”。

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

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

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

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

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

先写水藻之绿。

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又拓展想像。

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

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

描水色。

寓情于景。

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

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

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

可爱似少女。

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

鉴赏景物描述方法1.齐声诵读第3语段。

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

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

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

如:(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

如:(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4)树尖用“顶”。

山尖用“镶”。

山坡用“穿”。

山腰用“露”。

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

白。

蓝。

银。

暗黄。

微黄。

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

文中的三个“好像”。

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

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

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

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

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

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

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

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

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

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

而且是雪的情韵。

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

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

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

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阅读课文第4、5语段。

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

它的特点是()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a.暖 b.绿 c.清 d.亮(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

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

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 。

(不超过20个字)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

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

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

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

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

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

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

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

又显得语意恳切。

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 宝地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 小摇篮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 小水墨画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 蓝水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

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

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循循善诱。

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这是流露真情。

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以情动人。

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

由于对济南。

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

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

这是张小水墨画。

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又是思索。

又是猜测。

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

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

品析写景艺术。

领悟思想感情1.默读全文。

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

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

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

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

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

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

水藻越绿。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冻上。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

水藻越绿。

水也不结冰。

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

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

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

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

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

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

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

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

情态可掬。

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

色彩鲜艳悦目。

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

呼之欲出。

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

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

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

为了水藻的绿。

为了垂柳的倒影。

仍然充满着春意。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

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

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

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

本文不仅联想丰富。

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

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

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

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

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

娓娓道来。

情恳辞切。

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

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去掉“声”字可以吗

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1)不可以。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

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

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

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

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与文章基调相调谐。

有一字传神之效。

和前文“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

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

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

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

《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

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

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

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阅读《济南的秋天》。

完成下列题目。

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

那河。

那古路。

那山影。

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可是。

加上济南的秋色。

济南由古朴的画镜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

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

把春天的赐给西湖。

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

秋熟睡了一点便是冬。

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

所以作个整人情。

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末。

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

方向不同。

高矮不同的山。

在秋天中便越发的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

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

加上秋阳的斜照。

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

比黑色浅的颜色。

把旁边的黄色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

一层层的。

有的黄。

有的灰。

有的绿。

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

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

特别是在秋天。

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

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

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一些。

忽然又暗了一些。

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

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颜色。

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

再配上那蓝的天。

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有蓝变绿了。

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

可是有点凉风。

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

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高的更高了些。

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

更分明了。

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

以量说。

以质说。

以形式说。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有泉—到处是泉—有河。

有湖。

这是从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

全是那么清。

全是那么甜。

哎呀。

济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

大明湖夏日的莲花。

城河的绿柳。

自然是美好的了。

可是看水。

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

又有秋水。

这个秋才算个秋。

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用说别的。

只说水中的绿藻吧。

那份儿绿色。

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

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这种鲜绿全偕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

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是的。

这绿藻是自己享受那儿的甜美呢。

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

它们终年在吻着水皮。

做着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

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浣女的影儿。

吻...

搜集古诗十首

墨梅⑴

元王 冕

我家洗砚池⑵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⑶。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⑷满乾坤⑸。

注释

⑴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⑵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⑶ 淡墨痕:指淡墨勾画出来的梅花的样子。

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⑷ 清气:清香。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⑸ 乾坤:天地,人间。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良佐所画《梅花图》上的七言绝句,是王冕画梅生涯和自我性情的写照。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题⑴西林⑵壁

宋苏 轼

横看⑶成岭侧⑷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⑸身在此山⑹中。

注释

⑴ 题:书写。

⑵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位于庐山北麓。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⑶ 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

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⑷ 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⑸ 缘:因为。

⑹ 此山:指的是庐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这一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

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静夜思

唐李 白

床前明月光,

疑⑴是地上霜。

举⑵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⑴ 疑:怀疑,以为。

⑵ 举:抬、仰。

赏析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⑴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⑵。

知有儿童挑⑶促织⑷,

夜深篱落⑸一灯明。

注释

⑴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⑵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⑶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⑷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⑸ 篱落:篱笆。

赏析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一去二三里

宋邵 雍

一去⑴二三里⑵,

烟村⑶四五家。

亭台⑷六七座,

八九十枝⑸花。

注释

⑴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 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 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 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 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泊⑴船瓜洲⑵

宋王安石

京口⑶瓜洲一水间,

钟山⑷只隔数重⑸山。

春风又绿⑹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⑺

注释

⑴ 泊:停船靠岸。

⑵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⑶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⑷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⑸ 数重:几层。

⑹ 绿:吹绿了。

⑺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⑴上青天,

窗含西岭⑵千秋雪,

门泊⑶东吴万里船。

注释

⑴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⑵ 西岭:指岷山。

⑶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⑷ 泊:停靠。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赠汪伦⑴

唐李 白

李白乘舟⑵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⑶声。

桃花潭⑷水深千尺,

不及⑸汪伦送我情⑹。

注释

⑴ 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 乘舟:坐船。

⑶ 踏歌:唱歌的时候,以脚踏地为节拍。

⑷ 桃花潭:在今天的安徽省泾县境内。

潭:深的水池。

⑸ 不及:不如,比不上。

⑹ 情:情谊,友情。

赏析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李白特意到安徽泾县来游览桃花潭。

当地的友人汪伦经常用自己酿制的美酒来招待诗人,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李白临走时,汪伦前来送行,诗人作此诗留别。

诗的前半段,是叙事:先写将要离去的人,再写送行的人,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表明李白是要经过水路坐船离开,正是身在小船,准备出发的时刻。

这句诗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渐渐离岸而去的船上,向人们挥手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又是谁呢

第二句不像前句那样平铺直叙了,而是说“闻”到歌声。

友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地前来送行了。

这场景似乎是出乎诗人意料的。

但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读者和诗人一样,也怀着很大的好奇和很高的期望。

毕竟,离别总是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唱歌送行更体现了前来送行者的开朗和豪爽。

诗的后半段,是抒情:第三句承接第一句,进一步说明了开船的地点是在桃花潭之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水的深幽,暗示了风景的优美,又为下文埋了伏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沉,更触动了大家送别的深厚情感,于是第四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自然而然地在诗人口中吟诵出来。

诗句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拿来做比喻的事情是身边的桃花潭,说潭水再深也不如友情深,非常贴切自然。

整首诗的语言质朴明白,没有华丽的词语,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⑴已无擎雨盖⑵,

菊残⑶犹有傲霜⑷枝。

一年好景君⑸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⑹。

注释

⑴ 荷尽:荷花枯萎。

⑵ 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 菊残:菊花凋谢。

⑷ 傲霜:不怕风霜。

⑸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早发白旁城⑴

唐李 白

朝辞⑵白帝⑶彩云间⑷,

千里江陵⑸一日还⑹。

两岸⑺猿声⑻啼不住⑼,

轻舟⑽已过万重山⑾。

两个黄鹂鸣翠柳,

注释

⑴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行至白帝城,突然遇赦,于是乘船顺流而返,写下了这首诗。

⑵ 朝辞:早上辞别。

朝:早晨;辞:告别,离开。

⑶ 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⑷ 彩云间:形容白帝城地势高耸在灿烂云霞中间。

彩云:灿烂的朝霞。

⑸ 千里江陵:传说江陵离白帝城一千二百里(实际是八百里),其间要经过山势险要的三峡。

江陵:今湖北江陵。

⑹ 一日还:一天就能抵达江陵。

还:⑺ 两岸:指由白帝城到江陵沿江的两岸。

⑻ 猿声:指猿猴的叫声。

⑼ 啼不住:不停地叫。

⑽ 轻舟:轻轻地在家奔涌的激流上乘风破浪前进的小船。

⑾ 万重山:很多座山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的“抽出”用的真好,因为什么

因为“抽出”写出了枝条生长得快速而有力,表现了小兴安岭春天勃勃的生机。

“抽出”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人们一种动感,把春天植物变化迅速的特点描写得准确、形象。

枝条通常是笔直的,长长的,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既生动又贴切。

这句话出自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原句为: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扩展资料: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结构,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宝库。

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写的。

本文思路清晰是第一个特点。

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生动、准确。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这里用“抽出”就把春天植物变化迅速的特点描写得准确、形象。

第三个特点是修辞方法运用得体、恰当。

如:“它们有的俯下身来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这里恰当地运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小动物熬过冬天,欢快地迎接春天来到的情景。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描写了什么和什么等四种事物表达诗人

《赠刘景文》描写了枯荷、残菊、黄橙、绿橘四种事物,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刘景文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是宋代苏轼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白话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