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50年前他在月球上说的这句话 如今成为“公厕名言”

句子大全 2023-11-12 07:11:01
相关推荐

50年前他在月球上说的这句话,如今成为“公厕名言” 时间:2020 02 07 02:30:21 作者:大成 热度:122℃

大家身边的公共卫生间

都贴满了五花八门的标语

凑近仔细看

有30%写的是禁止吸烟

而剩下的70%上面都写着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其实

这“公厕名言”

来源于五十年前的一句话

原话是这么说的: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man

agiant leap for mankind.

翻译一下就是:

“对于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

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跨越”

到这里

可能很多人都猜到了

这是美国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

代表人类首次踏上月面时

留下的名言

▲阿姆斯特朗,图片来源于NASA

尽管阿姆斯特朗

在5亿电视观众注视下

说出这句话时

有点紧张不小心拼少了一个“a”

但也阻挡不了这句话

成为一些人心目中

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名言

没有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初的苏联

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一直处于上风

并且创造了多个第一

例如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登月的探测器

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第一次绕地球飞行

第一次太空漫步......

同时

苏联也送了美国多个第二名

▲1961年,苏联航天员尤里 加加林率先进入太空

美国当然不甘心

被扣上“千年老二”的称号

于是憋了个大招

准备来一出弯道超车的好戏

1961年

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

在莱斯大学发表了著名的登月演讲

《我们选择登月》

宣布美国将克服重重困难

在十年内登上月球

并且他言之凿凿地说:

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容易

而是因为它困难

但是

肯尼迪放出这句狠话时

美国载人绕地飞行都还没实现

居然说要在十年内

登上38万千米外的月球

就好比

一个加减乘除还没掌握好的小学生

突然跟老师说:

我这个学期内要学会解微积分!

自己挖下的“坑”

跪着也要填完

肯尼迪放出这句狠话后

美国迅速发射了友谊七号载人飞船

绕地飞行三圈后成功返回

证明了自己

具备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与此同时

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开展了一项

声势浩大的登月工程

并且将这项计划命名为

「阿波罗计划」

为了确保

最终的登月万无一失

NASA在1961 1968年间

进行了多个辅助计划

对月球进行初步的勘测

包括:

9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研究飞船着陆的可能性

5个“勘探者”自动着陆器,到月球先行探路

10艘“双子星座号”飞船,测试对接和舱外活动

之后找到了

最适合的登陆地点

并且命名为静海基地

相比进展迅速的勘测任务

登月方案的制定

就显得没这么顺利了

由于参与研究的机构以及人员过多

导致争论激烈、互不妥协

最终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

才确定最终的方案

NASA最后选定的方案是

用火箭把载人登月飞船送到月球轨道

然后释放着陆器进行登月

登月后

着陆器返回月球轨道与指令舱汇合

最终返回地面

▲“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结构

为了把飞船送到

距离地球36万公里开外的绕月轨道

美国造出了

号称史上最强的运载火箭

土星五号

这个30多层楼高

重达3000多吨的大家伙

直到50多年后的今天

仍旧是人类发射过

最高、最重

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经过了八年的准备

1979年7月16日

阿波罗11号

载着三名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科林斯

在肯尼迪航空中心

几百万名观众的注视下

腾空而起飞向月球

7月20日

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

驾驶“鹰”号登月舱

如好莱坞大片般

在燃料耗尽的最后一刻

成功在月球着陆

随后

阿姆斯特朗

走出登月舱踏上月面

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

并且说出了那句

与登月一起载入史册的名言

“这对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在这么重要的历史性时刻

当然要拍照纪念一下

阿波罗十一号计划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镜头

例如这个著名的脚印

一开始月月鸟和很多人一样

以为这是阿姆斯特朗

口中的那一小步

然而

查了一下资料后

如梦方醒

这居然是阿姆斯特朗的同事

奥尔德林留下的脚印

同样被我们

误会多年的还有这张照片

你以为照片中的他

就是那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男人

那你就错了

他同样是第二个登上月球的

奥尔德林

而阿姆斯特朗

在这忙着拍照呢

在月面上

活动两个半小时后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返回登月舱

在月球轨道和指挥舱成功汇合后

于7月24日

全员平安返回地球

此后

在1969年到1972年间

美国又发射了

阿波罗12 17号飞船

除了阿波罗13号

因为氧气舱爆炸飞船严重损毁

紧急返回地球

另外五艘阿波罗飞船

均成功登月

▲受损严重的阿波罗13号

相比起在月面拍拍照

插一下国旗、采集一下岩石样本的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后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就显得

没那么“安分守己”了

在月球微重力的环境下

像地球上那样去走路是不可能的

他们发现

蹦蹦跳跳才是正确的移动方法

当然

技术不好难免会摔倒

后来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四处蹦跶

阿波罗15号登月时

还带上了一辆两座的

四驱月球车

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拖拉机

但绝对是地表月表最强车

阿波罗15号的两名宇航员开着这台车

一共在月面“飚”了29.7公里

成为首批在月球“公然飙车”的人类

最后

在月面“飙车”

也满足不了宇航员们的好奇心

阿波罗16号任务中

宇航员查尔斯 杜克决定为

即将开幕的慕尼黑奥运会预热一下

他穿着沉重的宇航服

加上体重一共136Kg(月球上只有22KG)

奋力一跃

他这一跳腾空高度超过1.2米

就连后来的飞人乔丹也没他跳得高

不过

no zuo no die

这一跃并没有成为

杜克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刻

反而成了他最惊恐的时刻

这是因为

杜克在落地时失去平衡

四脚朝天地摔在了月面上

如果他身上那件价值2亿美元的宇航服

背后的生命支持系统被摔坏了

杜克很可能成为第一个

在月球成功作死的人类

在1961年到1972年

短短的10年里

人类疯狂地把19台着陆器

5台月球车、12个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然而

和土星五号的巨型引擎

一同燃烧的

还有登月的预算

据统计

阿波罗计划前后投入

超过255亿美元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500亿美元

而美国政府

投到NASA的经费

一度占当年美国财政支出的4.5%

逼于无奈下

1972年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

终止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17号

也成为了美国最后一次登月

那时的人们认为

花费了250多亿美元

除了带回一堆没用的月球岩石外

并没有带来任何实际收益

但是

在50年后的今天看来

阿姆斯特朗的那一小步

的的确确是人类的一大步

时至今日

我们还在受益于

那个拿钱烧出来的计划

例如

为了解决飞船电子元件超重的问题

50年前德州仪器的工程师

抛弃了传统做法

将所有元器件都焊在一块芯片上

并且命名为集成电路

50年后

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

都在使用集成电路的方案

▲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

再比如方便面里的

脱水蔬菜包

最初是为了让宇航员在太空中多吃蔬菜

补充维生素而发明的

如果你不慎把蔬菜包撒到了地上

清理时用到的真空吸尘器

来自于阿波罗计划中采集岩石样本的工具

除此之外

商品贴的条形码、医院的CT机

屋顶的太阳能板、电动车的燃料电池

甚至脚上踩的气垫鞋、手腕上的石英表

......

这些都是当年登月的产物

当然

还包括微信启动图中的地球

这张由阿波罗17号宇航员拍下的照片

名叫“蓝色弹珠”

不知不觉间

阿姆斯特朗已经代表人类踏上月球

已经过去整整50年

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中国航天技术也进步神速

2004年

中国正式宣布开展探月计划

并且将计划命名为

“嫦娥工程”

2017年10月24日

我国发射了第一颗绕月卫星

“嫦娥一号”

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能够自主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除了拍摄了更清晰、详细的

月表照片外

还成功飞抵距地球700万公里外的深空

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并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

这是世界上首次

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

▲图片来自新华社

“嫦娥三号”

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成功

并实现了在月面软着陆

中国也成为

继美国和前苏联后

第三个成功把探测器登陆月面的国家

在降落在月面后

嫦娥三号还与月兔号探测车

相互拍摄了一组月球“游客照”

2018年12月

“嫦娥四号”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成功在月球实现着陆后

通过“鹊桥”中继星发回

世界上第一张

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照

证明了月球的背面

没有赛博坦星球的飞船

也没有纳粹的基地

只有一片等待我们去探索的荒漠

▲嫦娥四号传回的首张月球背面图

今年年底即将发射的

“嫦娥五号”

将带回2Kg的月球土壤

同时

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

第一期的收官之战

我们的征途

永远是星辰和大海

古往今来

无论是

神话中奔月的嫦娥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李白

还是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苏轼

或是如今的探月工程

我们对月球的向往从未停歇

当然

我们探索月球的脚步也永不停止

相信用不了多久

月球表面

将会留下中国航天员的足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