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句子大全 2023-08-16 07:38:01
相关推荐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第I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 1 3 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 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 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 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 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 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 “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 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 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 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 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一种 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 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主观意愿设定 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 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 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 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 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 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 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 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 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 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 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下列选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个民族相同的待人态度、方式的标准。 C.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D.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2.下列选项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 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 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 “道德黄 金律”的行为准则。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 让别人来承受。 3.根据文意,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和两 者之间的关 系,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者是“及人”,是发展。 B.是人们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两种模式,前者是被动的,层次低,后者是主动的,层 次高。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两个层次,前者要求不要恶待别人,后者要求要主动帮助别 人。 D.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两种方法,前者是考虑自己,后者才是考虑他人。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小题。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十七年夏贞观,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鞫.之,反形已具。上谓 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 年,则善矣!”上从之。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 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 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 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 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四月,庚辰朔.朔:初一C.愿审.思,勿误也5.对于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是( )(3 分)B.敕鞫.之,反形已具 D.敕门司尽辟.其骑鞫:审讯 辟:遣散A.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B.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C.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D.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群臣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岑文本主张立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主张立晋王李治,褚遂良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向李治。B.李泰用谎言欺骗唐太宗,唐太宗浑然不觉,谎言虽为褚遂良识破,唐太宗依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C.李泰利用李治和李元吕的非法交往胁迫李治,李治满面忧色,唐太宗得知真相后, 觉察到李泰的凶险,对当初答应立李泰为太子的事十分后悔。D.李承乾蓄意谋反,想巩固太子地位,李泰苦心经营太子之位,均引起唐太宗反感, 结果仁孝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5 分 译: 2 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5 分 译: (二)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8 9 小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①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8、结合全诗内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6 分) 答: 9、结合诗文,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 命之有限, 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雁” 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也曾出 现过。 (3)《陈情表》中李密在文章结尾用 , 来表明自己的 忠贞之情。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 (4)题。(25 分)英雄的舞蹈 路翎两条澄碧的小河会合的地方,有一座小村镇,不到两百户人家,然而,这个中国应有的 东西,它都有。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可爱、和善的居民们,生活在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 氛中,而且很厉害地激动着。这种气氛,是从镇上的一座茶馆里散发出来的。每到黄昏,不论严寒酷热,茶馆里都坐满了年轻的、年老的男人。一支蜡烛亮了,有名 的说书人张小赖就爬上高台,生动地叫喊着古代英雄们的事迹,从他自己都忘却了的年代直 到这个奇怪的、不可解的今天。他是衰老、病弱的。十几年来他抽着鸦片,而年轻时,他曾 经拚命地干过刀、枪、剑、戟,且收了不少门徒。他觉得被所有的人赏识,被他们喜爱,因 此街边新种了一棵小树或挖开了一块石板他都要热烈地批评一下。他热衷这样的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斜对面的茶馆里,一个女子拉着胡琴,一个男 子用女人的声音尖厉地怪唱起来了:从城里来的,唱着他从来都不曾知道的“毛毛雨”“何 日君再来”。他的听众们突然地跑过去一大半。从那边传出热闹的哄笑声,使他感觉到尖厉 的痛苦。“伤风败俗啊!”他叫,猛力地拍了一下惊堂木,不再讲下去了。于是剩下的听众也跑了 过去。他在寂静中溜下高台,这是可怕的失败和痛楚。但他的那些古代的英雄们,又都在他 的梦里照耀着他了。一下午都发烧,但黄昏的时候他带着神秘的、惨白的、严肃的神色重又 走上他多年盘踞的高台。蜡烛点燃了。“今天,我们来说华容道,关公知恩放曹操!”他用神秘的、轻微的声音说, 拍了一下惊堂木。但他的听众只有往常的一半。对面的茶馆里男人装做女人的声音突然地叫 起来了。他寒颤了一下,看见有人冒雨从他这边向对面跑去了。“我是替天行道!”张小赖猛力地、愤怒地拍了一下手上坚强、光亮的木头;这个突然的 声音,和他的脸上的那种轻蔑的、讥嘲的、魔鬼似的神情,使得剩下来的那十几个人肃然了。 他凝聚着一种可怕的力气,慢慢地耸起瘦削的、仅剩了两块骨头的肩膀来,鼓起眼睛,凝视 着远方,而他那破旧的衣服从身上在寂静中滑脱了,露出了一副可怖的、奇特的骨架。他没 有欢乐,假装着纵声大笑;他没有悲苦,逼迫着高声假哭;他伸出两只手来舞蹈;假装听到 了询问,并且捶胸顿足。“却说曹操一看,啊呀呀!”他叫,全身发抖,然后突然寂静。他高举着两手站着有半分 钟。在寂静中,听到雨落在瓦上的清晰的声音,斜对面的甜甜的胡琴的声音,和男人装做女人的尖厉的、轻靡的歌声:哎呀呀,我的心!“曹操心中一想!”高台上的那个精灵,突然地缩下去了,那一块木头猛力地击在桌子上;然而,这假做的精灵的衰弱的人的心,却瞥见他的听众们,有些涣散,有的在谈话,有的在听着斜对面而笑着。突然地他有一阵眩晕,他听见对面的歌声唱:摸一下幺妹的手呀,幺妹他呆住了。“喂,张小赖,曹操啷个的呀!”酒馆的肥胖的老板喊。张小赖突然地惊觉,发着颤,不顾一切地叫了起来,叫喊着曹操、关公、青龙偃月刀,但酒馆的老板,却摇摆着走了出去了。一种极端的愤怒和一种极端的、奇特的欢笑,使张小赖发狂了。精瘦的、可怕的魔鬼在高台上嘶喊,跳跃。他要唤回那些古代的英雄们,与现在的生命、丑恶、失望抗衡。这些古代的崇高的英雄们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使这间茶馆,使那些简单的年轻人严肃而激动。他站在高台上,他拼命地,愤怒地叫,“我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要是日本人来了,洋鬼子,外国人来了,吓,你看——”他耸起肩膀,鼓起嘴,向空中拚命地吹着气。他听见了歌声、胡琴声、笑声,他歪着头轻蔑地倾听。“啊,杀啊!”他喊。台下的人们,有趣地笑起来了。他的嘶哑的大声使得很多人从街上跑过来,于是茶馆里挤满了人。那些简单的人们,把一切都认为是有趣,当然的,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快乐地哄笑着。精赤的、狂热的张小赖突然地拾起了地上的一根竹棍挥舞起来了。他觉得窒闷的可怕,拚命地喊了一声,引来无数的人,他听见对面的胡琴声和歌声停止了——它们被他征服了。窒闷继续强大,他又叫喊了两声,拚死命地舞着竹棍。忽地他觉得心里的什么东西碎裂了。他大叫一声扑翻了条桌,跌在地上。茶馆里腾起了惊异的、失望的喊声,有挤动和茶杯碎裂的声音。然后突然寂静。“死了。”一个苍老的、严肃的声音,在寂静中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小说通过说书人张小赖的遭遇反映了现代商业化社会文化必然代替传统民间文化这一重大课题,视角独特,思想深刻。B.小镇上的人曾经长久地为古旧的英雄激动,然而一旦有外来冲击,就立刻改变,这说明新的文化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C.小说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说书人张小赖由备受欢迎到疯狂舞蹈,死在台上,浓烈的悲剧色彩带给人们震撼和思考。D.看到“伤风败俗”的流行小曲受到观众的追捧,自己讲述的古代英雄受到冷落,张小赖由不安、痛苦、失落到绝望、疯狂。E.“精瘦的、可怕的魔鬼在高台上嘶喊,跳跃”“精赤、狂热地挥舞竹棍”,这细致、夸张的描写真切呈现出张小赖的形象。 (2)小说的冲突是以强烈的对比展开的,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6 分) 答:(3)说书人张小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4)小说以“英雄的舞蹈”为题,小说中的“英雄”有什么特定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理解。(8 分)第 II 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5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1)9 月 3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 剧。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2)2014 年,瑞昌采用外引内留、 的策略,全方位、多渠道为企业“招兵买马”。截止目前,该市工业园人力资源充足,缺工不足百人。(3)北京 ,在南海再造两岛。根据既定作业计划,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A.纵横捭阖 兵不厌诈 远交近攻B.远交近攻 纵横捭阖 兵不厌诈C.纵横捭阖 远交近攻 兵不厌诈D.远交近攻 兵不厌诈 纵横捭阖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2015 年电视华鼎奖落幕,周迅获封视后,佟大为获得视帝,郑晓龙获得最佳导演,《红高粱》获得最佳剧集,唐嫣获当代电视剧最佳女演员,领奖时狂落泪。B.来自台湾 IC 设计机构的消息来源称,预计华为和小米两家大陆公司的自己品牌智能手机对各自自主开发的 ARM 架构 AP应用处理器采用率将大幅度提高。C.中国不是通过 9·3 阅兵搞地缘政治,我们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前来出席活动也不是讲排场,显示中国的外交实力,而是因为这是世界各国二战纪念活动的通行做法。D.奥巴马政府已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 9 月 3 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15.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正确的一项是(3 分)中国决定 9 月 3 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阅兵, 目的比较简单。中国这样做有助于世界全面认识二战,对中国人当年付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尊 重。这是一份迟到的、在道义上有充分正当性的弥补。中国向谁发邀请,各国领导人是否接 受邀请前来,有很多先例可循。 。有些国家领导人在来与不来的问题上“想 得比较多”。美国大概就是在对华问题上经常“想多了”的国家,在亚投行等许多事情上, 美国都表现出了这样的倾向。但是华盛顿似乎意识到这样“小心眼”并不光彩,因而公开表 现有所克制。日本的相关表现要露骨、极端得多。像在美国是否应当对朴槿惠接不接受中方 邀请表达态度上,美国媒体还没有想到去关注,日媒却已经迫不及待了。A.美国、日本等在亚投行和 9·3 事件的处理上就是鲜明的例子 B.遗憾的是,地缘政治的影子像幽灵一样四处徘徊 C.实事求是讲,中国希望能够多来一些外国领导人,但是如果来得少,也无所谓 D.少来几个外国领导人让中国“不自在”的程度,看来要远远小于如果来宾多了带给 日本人、美国人的伤心 16.阅读材料,在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语句使得上写文内容一致、连贯通顺。每空填写字数不 多于 20 字。(6 分) 日前,“一带一路”倡议的牵头设计单位之一国家发改委在网站刊文称,以“五个一” 为标志, ① 。成果的取得,说明“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是适应中国 自身发展与世界需求应运而生的。正如 2015 年 3 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 时指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 同利益, ② 。“一带一路”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稳步推进“一带一 路”建设,让其更好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仍需要更多的战略耐力。进入 21 世纪的 第二个十年后,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 密; ③ ,以及美国及其军事同盟的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趋 向复杂化。 17.近日,国务院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 活动标识。请简析标识的寓意。(5 分)七.作文(50 分) 18.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因为姚明,美国人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名流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 影响着世界。材料二: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 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幸福始 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时光如流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精彩。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为标题写 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 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这句话。(A 所说“道德黄金律”是“针对社 会转型时期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B、C 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2、答案 A(“……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文意不符,正确意是“……那么 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别人。”) 3、答案 C 解析 A 依据“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B 文中不涉及被动、主动 之分 D 两者都涉及对己、对人 ,只不过道德标准不同。) 4、答案 C(“审”意思为“审慎”) 5.、答案 A(根据句意划分即可,难度较易。) 6、答案 C(李治与李元昌确有交往,但这种交往并不“非法”。) 7、 1陛下百年后,魏王占有天下之时,怎么愿杀掉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呢! (给 分点:万岁:百年、死;据:占有;安:怎么;肯:愿意;句意 1 分) 2 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 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给分点:从:率领;敕:敕令,命令;辟: 遣散;补充主语太宗;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初一,纥于承基上书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大宗敕令审问,李承乾 谋反的事情已经昭彰。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将如何处置承乾?”众位大臣不敢应答,通事 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的形象,让太子享尽自然寿数,就很好了。”大宗听从了 这个意见。初六,太宗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李承乾已经获罪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大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 本、刘洎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执意请求立晋王李治。 大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 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这是我再生之日。我有一子, 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传位给晋王李治。’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儿子,我听李泰这么 说,内心十分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 不要出现失误! 陛下百年后,魏王占有天下之时,哪有杀掉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的 道理呢!从前陛下既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造成了今日的灾祸。 承乾谋反的事刚刚过去,足可作为今日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置好晋 王,只有这样,政局才能稳定。”太宗流着眼泪说:“朕不能这么做!”说完站起身,回到宫 中。魏王李泰唯恐大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对李治说:“你与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不 成已自尽,你能够一点儿不担心吗?”李治听到这番话满脸忧愁,太宗感到奇怪,多次问他 是什么原因,李治便将李泰对他说过的话告诉太宗;大宗很失望,开始后悔说过立李泰为太 子的话。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 劫、褚遂良四人,大宗对他们说:“我的三子一弟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而百无聊赖。” 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大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 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 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知有什么要求,大宗说:“我想要立晋王为太 子。”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 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李治于是拜谢长孙无忌。 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 经与我的意见相同了。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长孙无忌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 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 大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 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诸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立为大子?你们须当面 明讲。”众人都高声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大子。”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 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 禁在北苑。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太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大宗 对身边的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靠苦心经营而得到。 自 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或藩王企图谋取的,都要弃置不立,这一规定传给子孙,永为后代 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泰均可安 然无恙。” 8、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这首诗四句表达的是三层意思,一二两句各一层, 三四句表达一个意思。“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一句是乘兴而往,二句是讲“不遇又空 还”,是怅恼的,“诗思清人骨”又“门对寒流雪满山”,三四句是表达诗人对王侍御的赞叹。 9、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 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 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10、 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3)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11、(1)(5 分)答 C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A.B 不给分。(此题考查对小 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分析时,可从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B 项,“一旦有 外来冲击,就立刻改变”理解错误,“改变”的只是其中一部分。E 项,“夸张的描写”说法 错误;A 项,“现代商业化社会文化必然代替传统民间文化”说法错误。所以选 CD。 ) (2)(6 分)①说书人张小赖这边观众的流失与城里来的流行小曲那边观众的增加形成对比,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张小赖绝望、疯狂的舞蹈埋下伏笔;②张小赖内心的期待与观众 后来的实际反映形成对比,这使有“英雄”情结的张小赖十分痛苦,有助于表现主题。(每 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着小说中具体使用对比手法的内容,从对比手法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作答。小说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如观众的多少的对 比,小镇上过去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与现在对流行小曲的热爱的对比,人们过去对张小赖 的崇敬和后来对他的抛弃的对比等。无论作品采用哪一种表现手法,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 反映作品的主旨服务。 (3)(6 分)①张小赖坚守传统,是渐趋没落的民间艺术的坚持者;②他抗争奋力,对城里 来的流行小曲的冲击感到痛苦,不惜以衰老之躯、绝望舞蹈来抗争;③他守旧自负,不能容 忍生活中的任何变化,希望人们赏识他。(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 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 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坚守传 统、奋力抗争、守旧自负等角度分析作答。 (4)(8 分)小说中 “英雄”的特定含义:①指的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理想主义、英雄主 义传统,这种传统集中体现在中国民间的说书艺术之中;②说书人张小赖为了维护这种传统, 绝望、疯狂的舞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是悲剧英雄;③表达了作者对张小赖这样的英雄的 崇敬和对现实的失望。(答对两点给 2 分,答对 3 点给 8 分,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含义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小说内容、人物 形象、小说主旨的理解,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英雄”既是张小赖说书的内容, 也是对张小赖这类民间说书艺术者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人们对“英雄”由热崇到冷淡 正是现实悲哀的反映。阐述理由时,能观点鲜明的阐释英雄的内涵并结合文本分析即可。 13、答案 C,((1)纵横捭阖(hé): “捭阖”是开和合,字面上理解成“自如地横竖开合” (达到操纵控制对方的目的)。不过,“纵横”有其特殊含义,是指战国时的“合纵”与“连 横”的谋略。战国时有七国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采取了联合对抗强秦的作 法谓之“合纵”;秦国则执行分化六国,使其服从秦国而个个击破谓“连横”。因此,这成语 用“纵横”(合纵和连横)两大策略指称国际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2)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3)兵不厌诈,指用兵 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本题难度较大, 考查高中必学成语。) 14 答案、D,(语序混乱,“9 月 3 日”作为时间状语应放在“不要参加”的后面。考生必须 看清设问“有语病”,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 B,(本题作为一种新题型从 2015 年高考新课标 I 卷中首次出现,比起排序此题型 难度较大。首先考生必须明确本题题意,其次阅读材料时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各国领导人” “有些国家领导人”“中国、日本、美国”依次对应“地缘政治”“四处徘徊”,所以 B 项最 佳。) 16、①“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②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③另一方面, 受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填写把握突破口。如填写①时注 意上下文“成果的取得”“一带一路”;②照应“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造 福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③注意上文“一方面”。 17、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 计元素。(1 分)数字“70”与时间 “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 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 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2 分)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 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 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2 分)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 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2 分)(三点 2 分, 考生答出 2 点即可,满分 5 分) 18、解析 试题分析:“以自己的方式”,指“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有的方式”, 同时这种方式又是“积极的、能给人以启迪的、能鼓舞人的”。“影响世界”,指效果。伟 人、名人“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自不必说;小人物、平凡人也可“以自己的的方式影 响世界”,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作用的都可算“影响世界”。范文: 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如果说,世界是一片汪洋,我们便是那一粒水珠, 虽小,聚之成海,落之成瀑。就如 上海人自发祭奠,老人的捐献,围堵劫匪,我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我们可以用爱心、耐心去感动世界。八十多岁的袁淑妹老人,是香港大学的宿舍管理 员。四十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责任心及对同学们的爱心,日复一日的工作,被同学们看作“宿 舍的灵魂人物”,被评为名誉院士。或许,她的学识不够,但她却能在学生复习时主动送上 食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确,我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如老人,用自己的爱心 对待学生,让他们即使离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我们可以用坚持为世界增色。美国有一名摄影师,他从二十岁立志要拍摄一张闪电直 击自由女神像的照片。这一过程就经历了四十年,期间,他沉醉于这一情景,几乎没有其他 作品,生活困窘;期间,他险些被雷电击中。但他都没有放弃。最终,在一场雷雨中,他苦 等两个多小时,拍摄了夙愿中的效果。这被称作“上帝之手”的图片,是摄影史上不可多得 的好照片。或许,以现代科技可以做成这一效果,但唯有这样的真实才会让我们震撼,感慨 于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的坚持可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用学识促进世界的发展。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以物理知识让我们全面认识 世界;爱迪生为我们带来了光明;现代科学让我们可以预测灾难……知识的宝库时无穷的, 我们可以探求其中的部分秘密,积少成多。我们可以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改变世界。一位司机在心脏病突发之际紧急停李,让乘客离开;曹雪芹“增删十载、批阅五次”, 终成《红楼梦》的不朽巨作;印尼海啸时,一位小女孩用她的地理知识判断海啸来临,挽救 了许多人的生命…… 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或以真情打动他人、影响世界;或凭坚持取得成功, 为世界增辉;或以学识不断奋进,促进世界进步。一粒沙里,也有一个世界。凭自己的努力, 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也为世界。就如材料中的点滴“小事”,汇成一片汪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