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陆文夫美食家经典语录

句子大全 2023-05-26 07:49:01
相关推荐

陆文夫美食家经典语录

苏州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名人辈出,但只要翻翻历史,你就会发现他们中不少人其实都不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苏州古城的规划设计师伍子胥,带兵称霸的孙武,为苏州旅游代言的苏东坡……

他们都不是苏州人,却同样来到了这片土地上,苏州城滋养了他们,他们更为苏州做了许许多多。

唐代有个韦苏州,现代有个陆苏州

陆文夫,这个苏州现当代文学界最响亮的名字,其实来自长江彼岸的泰兴。但他一生中近60年的光阴都是在苏州度过的,从少年时代考入苏州中学(前身为北宋范仲淹开创苏州府学)后,他的一生便与苏州结下来解不开的缘。

在八年的记者生涯后,陆文夫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56年,一篇《小巷深处》让文坛第一次知道了陆文夫这个书卷气浓郁的名字,那年,他二十八岁。

经历文革的波折与磨难后,陆文夫踏上了通向创作上春天的列车,朝着春暖花开的地方一路向前。他的多部作品纷纷获奖,在文坛的地位也扶摇直上,茅盾曾盛赞陆文夫是“力求每一个短篇不踩着人家的脚印走,也不踩着自己上一篇的脚印走。”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听说有一位描写苏州非常厉害的作家,在韦应物这个“韦苏州”之后,时隔千年,江南又诞生了一个“陆苏州”。

美食家,爱头汤面,也爱烟酒茶

说陆文夫,就绕不开《美食家》。

在这部他最著名的小说里,苏州人对美食独有的考究与追求被写到了极致。无论是吃头汤面、喝鲃肺汤早已是如今苏州吃货们的基本准则,在书里他还精心安排了一场在私家园林耗时3个小时的“烹饪学会成立宴会”。

了经典的苏帮菜松鼠鳜鱼、蜜汁火腿,甚至还有一道令人叹为观止的“三套鸭”——“一只鸽子塞在鸡肚里,再把鸡塞到鸭肚里,烧好之后看上去是一只整鸭”,工序之繁复、口味之刁钻堪称苏帮菜工夫菜的一绝。仿佛在他笔下,每一次吃饭都是一次庄重的仪式,都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除了“美食家”的荣誉头衔,大家还给他取了一个“酒仙”的雅号。同样以写美食出名的汪曾祺酒量也很大,但陆文夫似乎很不服气,在酒桌上喝得兴起时,曾豪气冲天地说:“汪曾祺,其实他喝不过我的!”

后来陆文夫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医生关照了一大堆注意事项。他当然不会照单全收,烟是戒了,酒呢完全戒掉太难了,那就少喝一点。

有一回在饭桌上,吃的差不多了,陶文瑜看到还有多出来的一碗面,就说“粮食浪费可惜的”,就把面条端到自己面前。还没来得及吃呢,陆文夫眼疾手快,把人家留下的半杯酒拿了过来一口喝掉,还咂咂嘴说:“老酒浪费也可惜的。”

真是一个可爱的吃货啊。

苏州待他不薄,他给苏州更多

陆文夫并不是一个人在默默地写着苏州,而是带动、影响了一批年轻的作家,共同在文学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叫做苏州的品牌。

范小青就是众多受到陆文夫提携的苏州作家之一。

80年代范小青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马上要出版,按照行规呢需要找个重量级的大咖写序言镇场。她自然找到了恩师陆文夫,谁知后者却一口回绝了她,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让当时的范小青倍感尴尬。

陆文夫丝毫没有给学生情面,反而说“年轻人请名家写序没有好处”。后来范小青回忆起来,说直到多年以后才能明白老师当年的用心。细想想,能够抛弃名人光环,真正独立的创作、自由地为自己呐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88年,陆文夫担任主编的《苏州杂志》正式发行,这也是国内罕见的纯文化路线的地方文化刊物。三十多年来,这本杂志的主题始终只有一个,就是关于苏州的文化。从建筑、园林、饮食到苏城的一草一木,这本杂志就是陆文夫心目中理想的苏州。

从那以后,围绕着这本杂志,在古城滚绣坊青石弄5号的院落里,陆文夫身边围绕着一群年轻的苏州作家,一起构筑关于苏州的文学梦。

如今《苏州杂志》的副总编,苏州作家陶文瑜就是在陆文夫的指点下成长起来的。他曾感慨道:杂志社门一开,陆老师走出去,就是陆主编;杂志社关起门来,陆老师更像是一个家长。

这个家长是严肃的,也是宽容的,是可敬的,也是可爱的。

苏州作家叶弥,她的作品《香山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而另一部代表作《天鹅绒》更是直接被姜文改编成了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得到了热烈的市场反响。

在她的记忆里,陆文夫“是可圈可点的有趣,方方正正的有趣,不是随随便便的有趣,更不是奇形怪状的有趣”。

据说有一次一大帮年轻作家簇拥着陆老师在杂志社的回廊里说话,突然他站起来就走,说道:“天要下雨了,老太婆怕打雷,我要回去了。”

另一位苏州作家朱文颖回忆起一次聚会,苏童、叶兆言等人想要去打保龄球,就叫了陆文夫,原来以为他一定会拒绝的,毕竟去玩的都是一群年轻人,而且当时也很晚了。

但陆老师居然很高兴的答应了,当晚“他打得不多,但一直笑眯眯的在一旁看着这些年轻人”——是啊,看着这样一群青年苏州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早已在文坛声名显赫、担任江苏省作协主席的范小青,还有陶文瑜、叶弥、荆歌、朱文颖……家长看孩子,可不就是越看越喜欢么。

有人说陆文夫的《美食家》、范小青的《裤裆巷风流记》、苏童的《城北地带》等等作品一起铸成了一座的“纸上的苏州”。是的,这些苏州作家一辈子都在为传播苏州文化辛勤耕耘,为创造苏州故事呕心沥血。

就像陆文夫说的那样:

等到庆祝苏州建城3000年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早就灰飞烟灭了,但也和古人一样,凡是给这个城市做过一些好事的人,都会为这个城市留下一点有形或无形的痕迹。只是有一点大家不必讨较,不必计较那痕迹是你的还是我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出品方 喜悦声创

监制 乐轩

主播 马颖

编辑/排版 说书的菜

后期 多多

图片均来自网络

点击左侧展开全部阅读全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