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古风里的落花生——庆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周年而作

句子大全 2022-12-19 04:22:01
相关推荐

[王振民]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带着理想去工作——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0.7.19] 供稿人: 法学院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带着理想去工作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王振民 2010年7月16日 尊敬的张福森学长,胡显章老师,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各位远道而来的亲友,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又到了一年一度欢送毕业生的时候。我代表法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祝贺2010届同学顺利完成在法学院的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前司法部部长、我们的杰出校友、兼职教授和顾问张福森学长,在百忙中应邀参加今天的典礼,一起欢送同学们,一会儿他还要向大家发表重要讲话。感谢张学长多年来对法学院的关心支持! 我也要利用这个机会感谢学校老领导胡显章老师亲临今天的会议。当初,按照校领导的分工,由胡老师负责法学院的筹备和复建,校党委对法学院的复建确定了基本的原则和正确的方向,胡老师为法学院的复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主张,可以说,没有校党委的正确决策,没有胡老师的强有力的领导,就没有法学院的今日,也就没有你们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感谢校党委,特别感谢胡老师! 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杨瑞东老师和学校就业中心负责人熊义志老师,还有法学院的一些老师也参加今天的会议,一并表示感谢。 为了鼓励优秀学子到西部、到基层工作,涌金集团从今年开始,每年捐款30万元设立“涌金基层工作奖励金”,赵煜先生代表涌金集团专程从上海赶来出席今天的典礼,谢谢你! 2010届同学的家属、亲友不远千里万里从国内外来到这里参加今天的典礼,欢迎并感谢你们! 一 今年法学院共有517名同学毕业,其中本科生88人,法学硕士77人,法律硕士251人,法学博士16人,LLM毕业生18人,香港二学位47人,法学双学位20人。517名毕业生中,有88名同学来自国外和港澳台。 我们参与就业的毕业生为406人。今年就业同样取得了亮丽的好成绩,截止7月14日总体就业率已经超过98%。 其中,进入教育及科研单位的有14名,进入国家党政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的82名,进入国有企业(含银行等金融机构)的132名,进入检察院、法院的38名,进入律师事务所的26名,继续读研的42名,出国留学的26名,其他形式就业的(包括外企、民营企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38名。 特别要提出来的,今年我们有40位优秀毕业生签约到西部及基层工作,人数全校第一,占法学院就业学生总数约十分之一。其中到重庆选调和工作12人,内蒙古选调和工作2人,甘肃选调4人,山东选调3人,福建选调2人,辽宁选调1人;到新疆工作5人,到四川5人,到广西4人,到云南1人,到扬州做村官1人。他们许多放弃了在大城市高薪工作的机会,自愿选择到艰苦地方、到基层干事业,报效祖国。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是好样的! 据《新京报》报道,2007级法律硕士毕业生李伟即将前往江苏扬州当村官,他原本有机会进入华夏银行在山东的一家分行,也有机会到广西的一家民营企业就业。他说:“村官是一份事业,不是一个职业。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就是要做一番事业。” 法律硕士韩宝灿同学劝说在深圳工作的爱人辞职与他一起到甘肃工作,他说:“作为选调生到甘肃就业,就是想到基层为民众做点事情。”这是多么朴实的感人语言! 法律硕士裴志阳同学在校期间做了大量社会工作,参加许多社会实践。他是在甘肃出生长大的,对西部地区的落后和贫困深有体会,非常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尽快发展起来,当地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在面临各种选择机会时,他踌躇犹豫过,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北京公务员和企业的面试机会,毅然选择到祖国最需要、也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勇敢承担起建设西部、服务基层的重担。 上个月有个同学写信给我,说在工作选择上有点困惑,请我给点建议。他有两个选择:一是一家举世闻名的大型国企的国际事务部做法务,年薪极高,领导很重视。二是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做法官助理,工资不高。他本人倾向于去省高级法院,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考虑到以后买房等基本生活问题,压力很大,生活会很苦。他很困惑,寻求我的意见。我回信告诉他:去那家大型国企,高薪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具备资格到法院工作的人很多,但是符合条件、能够到那家企业国际部工作的人却不多。这位同学能够被选中,说明了他的过人之处,这也正好体现了清华毕业生的价值,那就是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法院需要,但我认为国企开拓国际业务更需要优秀人才。我相信我们的毕业生无论选择到哪个地方去,都一定能够干出成绩来,长处出息来! 这样的就业再次证明了清华法律学子的实力。的确,同学们选择的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或者一个饭碗,而是一份事业,一份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业。我们一直这样教你们,你们做到了。作为教师,我们感到欣慰和荣耀,你们的成长、成熟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快乐。 毕业生同学们,你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与老师们几年的辛勤培养是分不开的,尤其研究生,老师们为了指导你们的毕业论文,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请大家和我一起向老师们鼓掌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谢意!再请大家向多年默默支持你们的亲人表达我们深深的谢意,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二 古人拜师习武学艺,平时苦练基本功和各种技巧,学会师傅的杀手锏,学成离开之际,师傅都要谆谆教导弟子什么是武德,如何使用自己的武术和杀手锏,原则和规则是什么?例如不可伤及无辜,不可暗器伤人,不可穷兵黩武,等等。法律也是一种武器,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治理武器。今天你们完成学业,离开老师,离开母校,有人说,毕业典礼讲话就是你们的最后一课。作为院长此时此刻我有话给你们说。但这最后一课一会儿由张福森学长和韩世远老师来上。 我要说的,首先希望你们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 这话是老生常谈,但实践证明,有无理想确实决定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决定一个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记得你们入学不久,我曾经说过,要带着理想去学习法律。现在,要毕业了,我想对你们说,要带着理想去工作,去实践法治,带着理想做好每一天看似简单的事情,无论你干什么,不管你是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无论你是公务员或者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或者在法庭律所,或者在机关大院,或者在田间地头,或者会见当事人,或者起草合同,或者参与谈判,要做到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刻不努力,细微之处见精神,一言一行都要闪烁着心中理想的光芒,体现自己崇高的追求和坚定的理念。这样你就既能够与大家打成一片,又能够超凡脱俗,与众不同。没有理想的人,就像迷途的羔羊,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灵魂,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可见,同样干一件事情,有无理想信念的支撑,其结果大不一样。 具有崇高理想对于法律职业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法学教育本来属于职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熟悉法律实务操作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很务实,交给大家能够真枪实弹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非常讲究细节,要明察秋毫,黑白分明。职业教育好处很多,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干活,可以谋生。然而,职业教育很容易变成纯粹的技术和技巧教育,成为一种“术”,而不是“道”,走到极端就迷失方向,丧失价值,迷失方向的“术”越好,对社会越有害,甚至走向善良愿望的反面。因此我认为,法律教育绝非仅仅是职业教育,不是一种浅层次的技能教育,而应该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其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法学院不是职业技术学院,而是以追求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的高层次博雅教育学院。大学是象牙塔,是文明的灯塔,是讲理想信念的地方,在这里苦练修行成才的人一定要带走这里的理想和信念,时时刻刻传播这里的理想和信念。 那么,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的理想和理念应该是什么呢? 今年4月我们庆祝法学院复建15周年,在一篇文章中我把法学院的理想理念,或者说价值追求概括为以建设法治中国为己任。中国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但法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批法治精英人才去建设国家的法治大厦。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尤其是中国法治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而解决中国法治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为此,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紧密围绕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为中国法治建设服务。 翻开清华法学院的历史,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部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00多年前美国决定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给中国用于人才培养,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影响中国未来的青年精英,从而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但是,反观百年清华的历史,一代又一代清华人非常爱国,也许正是戴着“赔款大学”这顶屈辱的帽子,使得清华学子无法不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而发奋。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清华学子。老一代清华法政人身处乱世,还为法治立国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1995年法学院复建以来,我们继承了清华大学及法学院的优良传统,大力引导学生“入主流、上大舞台”,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贡献。15年来已经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近5000名高端法律人才,他们无论人在何地、在何种岗位上,无不以解决中国现实法律问题、推动中国法治建设为己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华法学院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法学院,更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法学院,是世界的法学院。从清华法学院的老师、学生和毕业生身上,从他们的学术成果,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你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现在又有517名同学从法学院毕业,即将投身国家法治建设的大业之中。我希望你们怀着同样的理想和信念离开清华园。你的起点可能很低,你的工作可能很琐碎,可能看似与国家法治大业无关,但是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悠关法治建设和国家前途,不可不慎,不可不小心!希望你们的领导、同事从你们身上也能够感受到清华法律人特有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不要埋怨领导让你做很多与法律无关的琐事,到头来你会发现,法律人的任何社会经验够都不会浪费;不要觉得自己的起点太低,自己工作的地方太偏远,人生的关键不是你站在什么地方,而是你朝什么方向走。理想就是你的卫星定位,就是你的指路明灯,引导你克服一切困难,渡过万水千山,进入理想家园。 三 我还要对你们说,法律人必须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 法律是高尚、高贵、高雅的职业,法律人也应该是高尚、高贵、高雅的人。法律教育如果没有道德关怀,可能会培养出一些非常熟悉法律操作,道德败坏、低级趣味的“高级”法律人才。人们所期待的法律人,不仅是法律的化身,而且要是正人君子,是道德精英。脱离道德约束的法律和法律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法律是双刃剑,法律人对社会进步既可以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也可能发挥消极的乃至负面的作用。法律人如果要破坏,其破坏的强度、广度将远远超过普通人的破坏。尽管法律人破坏法律的现象只是个例,但也足以令公众丧失信心,令法治蒙羞。道德是法律的生命,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社会最低的规范要求。突破了道德的法律,也就突破了社会所能够容忍的心里极限。只有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事业,才具有可持续性和正当性。同学们记住,永远不要让法律技巧超越人类美德谦卑的要求,不要忘记了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你们已经学了足够多的法律,法律知识和技巧已经基本足够,如果能够占领道德高地,树立清华法学的道德品牌,你们将战无不胜。希望同学们既能够沉下去,又能够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时刻牢记心中的道德率,成为法律和道德双精英。 法律是刚性的,我们常常用“执法如山”来形容法律的“冷酷无情”,但是法律人应该有悲悯之心,有人文关怀。中国古代衙门上方往往悬挂“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这里的“天理”就是要符合常识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情”其实就是要有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了解民间疾苦,解决人民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拿法律条文生搬硬套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这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司法最高境界的追求,那就是把严格执法与自然正义和人情世故结合起来。其实,西方的普通法、衡平法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就是为了弥补制定法之不足。简言之,除了智商,法律人还必须有很高的情商,懂得人情世故,来自社会生活,又能够洁身自好。 同学们,格局决定结局,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清华的教育不仅让你们拥有最好的“猎枪”和高强的“武艺”,而且让你们拥有很高的格局、宽广的眼界和清晰的思路,最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文关怀,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武艺”,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为什么。 我们之所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那是因为法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只能得乎其下。因此立意要远大,格局要高远,这样才会有理想的结果、美好的境界和光明的出路。我坚信,既熟悉法律的技巧和技能,脚踏实地,解决问题,又仰望星空,敬畏心中道德律,有人文关怀和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法律人,才是真正的高级法律人才。我对你们的期望是,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想主义者,或者说做拥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价值追求的实干家。 四 你们走出校门,别人就会马上给你贴上“清华人”的标签,刮目相看。清华人不要以为离开自己地球就不转了,我们从来不那么想,但是我们要让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单位、我们的小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有所不同,有所改进,更加美好。一旦与清华结缘,成为清华校友一员,我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世界注定要担负起最重要的责任。逐渐地你们会慢慢理解什么叫做“义不容辞”、“当仁不让”,理解“清华人”三个字的确切含义! 在即将离别老师、离别同学、离别家人之际,我想引用爱尔兰大文豪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一句话作为我的毕业赠言送给你们: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征程中,与其在已然世界苦苦探索,孜孜以求,何如仰望星空,放飞梦想,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新天地!(People see things as they are and say why. I dream things that never were and say why not!) 明年4月24日就是母校百年华诞,作为百年校庆前最后一届毕业生,你们为清华百年交了一份耀眼的就业成绩单。但是对于你们而言,一切才刚要开始。今天与其说是毕业典礼,毋宁说出征仪式,或者说启航动员。人生旅途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前面会有康庄大道,花好月圆,但更多的我相信是泥泞小道,狂风暴雨,甚至悬崖峭壁,艰难险阻。同学们,前途珍重,好自为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