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窗外阳光正好下一句 窗外阳光正好

句子大全 2022-11-11 21:04:01
相关推荐

打开采访笔记,翻到9月12 日,第一句话竟是: 那一天,是我第二次走进于振立先生的工作室。为什么首先写下的是这句话,无法想起。 翻遍我所有的采访录音,独独少了和于先生的交谈。或许,冥冥中,是他不希望我只是一个记录者。他的世界,需要我 们如他一般的触摸。这样的触摸,是带着温度的注目,是平 和如月的远望,是深刻凝练的解读。因为,他喜欢在安静中 慢慢走过。 于振立这三个字,是一个传奇的缩写。我周围有很多人,在很多场合,向我谈起这个名字,赞叹中也夹杂着些许的困 口,那座怪堡似的屋宇,我也无数次张望着猜想着。我想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像一棵独特的老树,守着春夏秋冬 的轮回,写着自己用色彩垂青的四季;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一位孤独的舞者,伴着清风明月的往来,跳着生命不断推 陈出新的舞步 一个春日,我约了好友季先生带路,想做一次不速之客。结果,眼望着属于于先生的城堡就在眼前了,两只村犬一身 霸气左跳右扑拦在路上,阻止了我们前行。 日的下午,我得到商先生相助,驱车大黑山,终于拜见了于先生。 那天,天气很热。蜿蜒的山中小路,人少,鸟静,高大的栎树左右交错着,投下片片荫凉,令人心情大好。隐约而至 的蝉鸣,好像也谱成了调子,不那么鼓噪了。 微风把我们一行三人送到了于先生的城堡前。没有院门,一块宽阔的平台算是街面吧,一条水泥、石板铺就的小路, 刻着一些充满于氏风格的短语和符号,引导着我们走上了高 高的庭院。其实,至今,我还是弄不清整座城堡的布局与结 构。我的眼里,一切都是错落地守着秩序,参差地拥有各自 的空间。那些人们津津乐道的“建材”,或隐或现,用各种无 法想到的呈现方式,打量着我这个陌生的来客。 酒瓶子,药瓶子,旧轮胎,破电视,水泥块,老磨盘,粗瓷碗,茶杯,碎碾子,瓦片,砖头不腐不败的,无毒无害的, 这些在城市乡村已经生命枯萎的残品弃物,被于先生请进山 里,一双粗壮的手,带着对美的独特理解与尊重,重新组合、 排列,给予了它们形形色色的新生命,陪伴着于先生迎风, 看雨,赏月,听雪。这一程,已是二十余年。 于是,墙不再是那个墙,梁也不再是那个梁,连庭院,也长出了座座“酒瓶塔”“茶壶塔”,生出一朵朵罕见的“玻璃蘑 菇”和一个硕大的“地球村”。每一面墙壁,每一扇窗户,每 一处庭院,都成为于先生随意创作的“画布”,油漆、酒瓶、 旧物做工具,沿着城堡的起伏,布满了几何图案、夸张的符 号、充满寓意的装置,尽情地表达着于先生对生活与艺术的 朴素认识。取名“涅”“救赎墙”“九五之尊”等景观,不为材质, 默默地看上一眼,内心已是风起云涌了。不可复制的于氏造 型艺术,在这个山谷里,直接平民化了,让生长于山前屋后 的杏树桃树看歪了脖子。 工作室的东门外,于先生喜欢坐在自制的木椅上。一支香烟燃起,吐出不规则的烟圈。一头卷曲的头发,像桀骜不驯 的海浪,簇拥着一双灵动的目光,静观我的惊愕和震撼。 我终于知道,我面前的于先生,用他自己的方式,送给他生活的世界一个朴素的词:懂你。院子里年年花满树果满枝 的杏树桃树,花坛中年年青翠茂盛的马莲草,也用它们的方式,送给于先生一个词:懂你。 这首写于1988 12月的打油诗,拂去表面轻浮的泡沫, 亮出了于先生严肃的对待艺术乃至人生的态度,也为他的转 身与隐遁做了最好的注解。 批评家刘骁纯是于先生交往三十多年的朋友。他在于先生《自逐》一书中,曾撰文对其艺术创作历程做了高度的概括。 他写道: 于振立是个创作活力很旺盛的艺术家。文革十年,风华正茂,他以满腔的热情临摹放大过两百多幅毛主席像,创作了 八十余幅政治宣传画,其中《欢迎哥哥姐姐下乡来》《社会 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等,都可以列入文革美术的代表性 作品。其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他的艺术也猛然转入了 伤痕美术,代表作有《彭总故乡行诗意》《国难》《老桨》等。 再后,又转向了表现主义,1989 年的大幅油画《吃喜酒的女 人们》成为他的成名作。正当人们看好他的表现主义绘画潜 月在中国美术馆为此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如今不妨称其为“抽象写意主义”。又是在学术界热议他的抽象绘画才能 时,他又淡出画坛,于 1994 26日遁入大黑山盖房 子,用废弃物搭窝,一搭就是十八年。他将自己的艺术观念、 社会忧思、庄禅信仰、人生体悟等等都倾注在了筑造过程之 中,他的生活、思想、创作都升跃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这段“素描”的背后,藏着一些深邃的符号,和于先生的生命历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我曾在商先生个人的收藏馆里,见到了于先生当年部分“革命宣传画”的印刷品。 虽然无法邂逅原作,但工业化的操作丝毫没有减弱一分饱满的豪情。那些令人血涌的张力,在岁月的流逝里,依旧保 留着旺盛的气息。 此后,他不断地批判自己,挑战自己,用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艺术感觉,完成一个个令人瞠目的转身:从写实到表现, 从表现到抽象,从架上到房上,从房上到生活。不断生长的 房子,不断丰富的思考,不断创新的作品,不断长高的生命, 于先生将雕塑、营造装置和触摸等方式,结合在一起,表达 着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呐喊,一种怀念和期望。 这样的人,能不“怪”吗? 于先生得知我们来,早就切好了西瓜,用一个纱罩罩着。他还洗了一盘桃子,亲自剥了皮给我,告诉我,吃吧,我种 的,一点农药没有。 那天,他的心情很好。朗朗的笑声一阵阵回荡在院落里,他讲起上小学时,因为做的泥塑《桃子》特别形象,被学校 领导表扬,被大家认为具有画画的天分。他还讲起他的大姐, 他的母亲。那些久违的回忆,好几次红了他的眼圈。连他自 己都直说:我这人最不爱回忆,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 那天,他竟然破了例,带着我参观了他的客厅、书房、卧室以及楼上正在布置中的工作展室。 他不喜欢别人干扰他的生活,也不愿意对别人敞开自己的空间。这些,来访之前,我都知道。所以,尽管我来了,但 我不敢提任何参观要求。 他的客厅,书房,卧室,一间挨着一间,全无章法的彼此相通,实在令人摸不着头绪。每个房间里面都很拥挤,不是 空间不大,而是他摆设的旧物太多,多到每个角落,都显得膨胀,眼睛里总有读不完的东西。以至于我常常有种错觉, 好像闭眼伸手一摸,就能抓到满手的“旧宝贝”。的确,在于 先生这里,每件旧物都是宝贝。 引导我走进客厅的是一张于先生自己设计的海报。“欢迎您到此一游”,红色的美术字,倒是洒脱,令人神悦。右侧偏 偏竖着四个大字“注意八项”,三个惊叹号,又生出“八项注 意”,从“注意安全小心荆棘”到最后的“注意时间小心浪费”, 读罢像是走到一位长者的面前,又像是遇到一个调皮的孩 童。特别是第七项“注意预告小心身体”,唯恐见者不明其意, 还特意用箭头标示在左侧,进行细解:“提前通知约会自然”。 1984年的油画,承载着于先生太多的情感。母亲走 了,谁再心疼他怎么瘦了?谁再关心他冬天屋子里冷不冷? 这个世界最疼爱他的那个人去了天堂,他成了孤独的孩子。 每天,唯有站在母亲的画像前,再续母子间无人能懂的情话。 光片子制作成简易的灯罩,上面爬满了或明或暗的图案,间或粘上去一两张奇 形怪状的备忘录,在夜晚的灯光里,陪着于先生,编写着日 月春秋的密码。没有谁可以破解,也无需向谁表达。它们已 经习惯了,和于先生一样,在沉默里守望、停留,至于那些 于先生给予我的特权,让我走进书房、卧室的每一步,都是惊叹而行。 他的书房、卧室,到处都是书。架上的,地上的,角落里的,被子上的,好像一低头,一抬手,各种书就等在那里。 他的书桌上,像是书籍们下了课,随心所欲地跑到桌上漫步, 并一直走到他每日要记的“生活手记”里。从1994 年12 山造屋,他就没间断过记录。20年了,房子在长高,笔记在 增厚,至今已完成三百万字 20 整册,记录着于先生的生活 经历、阅读感悟、生命体验、工作室改造方案等。他的思考 与认识,他的感悟与体量,在文字和图画里,真实地传递着 一种声音,一种与周遭世界的对话及自我的警醒。 一抬头,一本《从卡夫卡到昆德拉》闯进了我的视线。我着实吃了一惊。我没有想到,于先生也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 探寻。后来我才发现,于先生看的书很杂,除了绘画,还有 大量的哲学经典、文学名著及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我突然想,如果有一天,台湾的蒋勋先生坐到于先生的面前,会不会彻夜畅谈?因为,只有内心高度契合的人,才能 在书房里,于先生给我播放了一段录像。是儿子婚礼的录像。在儿子的婚礼上,他流泪了。或许是因为激动,他的祝 福演说很是另类: 你们要带着喜悦的心情去做一切事。可能这个过程很痛苦,而生命就是一个痛苦折磨的过程。真正的喜悦是努力获得 的,一切的喜悦就当做汗水泪水去做吧,把艰难当做喜悦去 度过 大黑山响水观沟35号,于先生的工作室。东门外,有一座 用旧瓶子做成的装置,名日“载”。里面,是几簇绿油油的马 莲草。那种蓬勃,忘乎所以,无拘无束。每个春天,开放在 座座“瓶塔”间的桃花杏花,恣意奔放,自得其乐。坐在二楼 露台上抽烟的于先生,常常望着它们,望向风来的地方。 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