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济公活佛智慧语录

句子大全 2022-09-24 15:21:01
相关推荐

济公活佛智慧语录 1、修道不离心性,处处秉著良知良能去做事,凡事多为人设想就对了,尤其是站在人前的前贤,你们是代表道,代表这个道场的人,你对自己的言行动作,都要特别注意、小心,不要因为道场人多事杂,就先乱了自己的阵脚。 2、酒色财气是人之所爱,故世人忙忙一生均在追逐此四大目标。人之造罪受苦,惹得一身是非,磨伤骨头,憔悴心神,亦是为了满足这些肉体的物欲而已。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等胸怀即是佛陀的愿力。圣人并非无情物,何以对酒色财气不近闻问?实因圣人具有先知先觉之智能,深知这一些外来引诱如蛇蝎毒物,害人不浅,故在生活领域中,要求得平安自在,当以道为生活中心,故君子忧道之不行,不忧贫穷难度日。有云:大厦千间,夜睡不过八尺;家财万贯,三餐不过斗米。 3、火烧功德林,世人火气暴升;一怒而毁三千功果;因岩浆温度高;流经之处,草树干枯;全无生机;且火爆之处,列入危险地区,无人敢接近。世人凡是脾气大,肝火燥,头上都浮着红光;而且容易得罪人,就像前面之火气山一样,充满杀机。修道人最忌气盛,发脾气,因为气一暴怒,灵性受损,灵山草木烧死;功德林既毁,则成道无望了。 3、野树高耸而劲挺,家花脆弱而易谢;足见经过风霜的树有干劲,经得魔难的人道行深;上天为了保持天赋本性原灵品种,如不以魔道考验正道,声色试探道人,则难成大器,其中玄理,愿世人细细体悟之。 4、想要重返灵山祖地这是每一个修道人的愿望,其实只要世人勤去攀登这座心灵之山,披荆斩莿(修去脾气毛病),开辟道路(行功立德),则终有攀上灵山之顶,会见那位古神仙,老菩萨之日;若是懒于攀登,畏难苟安,任令这座心灵之山杂草荆莿丛生,荒芜不堪;则这座灵山便会化成阴山,甚至充满邪崇,鬼魅 5、神佛本慈悲,都想救苦救难,使世人无灾无病,可是世人平时造罪,恶念不止,灾源病因不断;神佛纵然帮助你一时,又如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根本无济于事。所以说愚人求福不求道,智人求道不求福。你若不知求道修德;而一味求福。 6、十人有三悟,七人是凡夫,但若能由守戒不违道德做去,广行布施,助人,不做亏心事,革心去诸习性,则此无形授记,渐可生光,而能明心证道,只是迟速有别,高低自分而已。因末法众生佛缘深厚,而情缘亦重,倘若知修不妄为,则如浊世清流,云雾晨光;不失为正人君子;上天嘉许此种人,视为末世佛种仙根。如轻清之物必浮于污浊尘泥之上,得道证果指日可期。 7、俗人之乐是乐中带苦,称为快乐或痛快,而仙佛之乐是乐中带乐,称为极乐,天乐,因世人之乐,带有私欲存在,此中已埋下痛苦种子,其乐很快消失,故称快乐,又言为痛快。仙佛之乐,不存丝毫欲念,是一种大自然之乐,无所求,无所贪,故得而不喜,失之不忧,既无得失,则无生灭,这才是一种真常之乐。 8、在无色界的地方,本来是一无所有,但若一无所有,则仙佛也等于不存在,既有仙佛则有一切相,只是此地的仙佛他们所要的一切,随心取用,了无牵挂,毫无贪恋之心,故虽有外相,实无外相,有云:但求我心无外物,何妨外物常困绕。仙佛在世间时也是脱离不了外物色尘的困绕,但他们会用物而不为物用,故能在尘不染尘;在人世既有此种境界,故天上之美景诸物更华丽于人间万倍,因为在这里他们的道行已更为提升,可以用物,而不为物所役;故不会再堕入轮回。 9、在圣界的仙佛,其所以能来去自如,逍遥自在,实来自于他心中无物,因在诸相皆空而妙有的境界中,若仙佛稍有贪念,即如执物背身,法身受此重力所压,必渐沉沦而下,自然堕入轮回道中。因此,仙佛教人净念,看淡看开,布施,是在培养其灵性清净,心无执着;如此灵性始易上升于圣界,此即修道之升降原理。世人修道;想要得道飞升,定要放下诸尘缘,则必有飞升净土之日。 10、正是愚人争我是,智人去我执,人世间各教派真假等争端,皆是小乘我相的追求,其实你能否得道飞升圣界,完全决定于心境的净空无着诸相一途,至于人世间偶相的崇拜争论(包括神佛高低大小,师父名位有无)等,毫无意义,亦无用处。如世尊徒众人天百万,而未必全部有成;孔子学生满天下,未必人人成圣。其能有成,端在顿悟,放下二字中去体悟道的真髓了,人如能悟此,则当赶快向自已心性下工夫吧! 11、世人轮回日久,渐忘大道真诠,现世的种种苦痛,不顺,许多都是历劫以来尚未洗清还净的业报,因此逢诸阻碍,苦痛,逆境,应当自我忏悔,检讨一番,多行功立德以补前过,千万不可怨天尤人,而使本身前罪未消,新业又生。 12、行善最乐,乐善好施,此是行善者的心灵之乐。表面上是付出,可是心灵上是获得,等到肉体没有的时候,还可以蒙 仙佛的提拔到天堂,享受逍遥自在的生活。可是作恶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为了作恶,必须在外形上显出狰狞的面目,在心灵中要装成魔鬼的形态,内心煎熬,作贼心虚,这就是作恶的人,初尝痛苦的时候;因此,作恶的人,最后走投无路,只好藉酒浇愁,赌博玩乐,作贱自己,等到肉体没有的时候,地狱之门已经大开,等待这些人自己钻入牢笼,尝受铁窗的痛苦滋味。 13、外貌并不能代表修持境界的高低,就好比庙宇有大有小,如果以庄严美观的庙就是修持高超的表现,粗俗简陋的庙就是修持不好的象征,这就不对了。所以。修道是真正的实行,不在自我的标榜,是在心地上的,不是在外表上的,如果以外表去评论高低,就落入俗人之见,不是圣人之见。如果以为红光满面,就是有道的表现,更是落入世俗之见。不是修道之见。 14、说感激不如说感恩,因为一个人如果能在内心中时时存有感恩之心,这个人就不会埋怨,而且无论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他都能知足常乐,他都能发出内在的喜悦。可是有些人就不同了,总喜欢怨天尤人,说什么上天很不公平,其宝上天是公平的。 15、你看地球的自转、月球的运转、寒暑的更替、季节的变迁,它都能分秒不差,那么人的生死轮回、人的因果报应、人的寿命短长,怎会差错呢?所以一切的命运完全是自己造出来的,人的因果也是一样,都由自己造出来的,行善得善报。可是修道之路就不同了,修道之路是逆水筏舟,所以必须要经过困苦患难的考验。 16、美德即是固有的良知良能了,良知良能即是每个人的本性,它能判别善恶,但是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有人能明辨是非善恶,有人就模糊不清了,这其间最大的因素,就是受到不良风气的感染程度,与前世善德之厚薄有关。因此,世人如能多读古代圣贤所遗留的经论格言,远离邪恶,自然有助分别明善恶的本能了。 17、道非时不降,理不阐不明,世人众多沉迷在灯红酒绿之中,不知修身养性,韬养天地正气,生活在醉生梦死,迷迷糊糊之中,霎时无常一到,万事皆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缕魂烟,飘飘渺渺不知何去何从,忽见牛头马面,鬼卒差役拘提,那时悔之晚矣! 18、修道之士莫谓:道途长远。莫叹:业障难消。此都是——助道的踏板,更希世人不要自视自己年纪尚轻,日子还长,须知认知生死未卜,无常难测,三寸气断,万事皆休,到那时要后悔就迟了。理应趁此大道普降之际,好好珍惜机会行功立德,如此方不枉费入圣门修身养性,亦无惧无常之到来也。 19、世人学道修身,应再日常生活众须臾不离自性的修持,并非只到圣堂祈神庇佑,或只听一听道理就算是个修行者吗?一位真正的修行者,对圣神仙训是否完全明了且身体力行,又能将运用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的周遭事物,如若只一昧盲从跟他人膜拜,自己丝毫不知如何求上进,力行修持,如此之修行不但无法蒙仙佛加被,且对自身的道业亦无所增进也。 20、谈谈无常之事,不管是自己或他人,当三寸气断后,停放日子长些,尸身即散发出恶臭,难闻,那时试问又有几人能识其面目呢?又非得走过其旁时,哪个不是掩鼻避之尤恐感染病变不是吗?就算平时再多么恩爱,亲近的夫妻亦是各纷飞呢!可见各人因果仍无人能替代,担当的,唯有自己平时多行善功,立善德,待累积善德后慢慢了愿,所以修道历程确实苦了些,但此一苦乃是消除宿世冤仇,了却各人业障最佳途径也。也是作仙成佛必经之阶梯也。 21、世人为求掩人耳目,在生不孝父母,未尽人子之责,死后却是花费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只为“风光”,这是一点意义与价值都没有的。须知人生在世数十寒暑,若不晓行善修德,死后地狱有份,表面上花了大把钞票,看似风光,但实质上对亡者却是无甚帮助也。这也是老衲一直在奉劝世人当体天行道,勿被酒色财气所迷,以致坠落罪恶渊薮而不自知也。 22、天堂只一,地狱亦是唯一,天地宇宙之内的所有众生,上天一视同仁,善者得生(升)天堂,恶者恒下地狱。此乃千古不变之理,怎会有地球人之地府,与外星人之地府呢? 23、世人总为争赢争胜而一生劳累不休,甚至不择手段,只要能赢能胜,没什么是做不出来的,以致昧心之事做尽,丧尽天良,只为面子与里子,全然不顾天理,毫无仁善之心。此辈之徒虽胜了、赢了,但老衲却觉得你输了,怎么说呢?赢了面子,输了正义与良知,钱是赚了,功德却赔了进去,待业报来临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悔之晚矣! 24、一、忠:尽己之为忠,人能尽己之心力于工作岗位上,即是忠之体现也。不是要为国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才叫忠,凡事能尽己心为之,不管事情有无成功,即使功败垂成亦是忠也。故老衲盼世之修子,不管在修道或职场上,只要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即是修也。 二、孝:孝乃人之最基本德行,亦乃成仙成佛之垫脚石,欲修大道,孝德有亏,即使修上百世、千世、万世,亦难成证道果。老衲常见世之修子,对己之双亲不加闻问,但对道场之事却是蛮热心的,此乃与道背离,无道可修也。需知孝乃万善之源、之先,孝德不修修啥? 三、仁:仁乃凡事为别人着想,一切心心念念只念着、想着他人,体恤他人之苦、他人之难,尽心尽力去帮忙之谓也。现今世人有很多慈善团体,行济贫恤困之善行;又如救人、救火之义勇人员,救难之无名英雄,皆是仁心之体现也,殁后亦可证下界神祇之果位。盼世之人于饭饱之余,亦能思及世上可怜无助之灾民、贫民,全力以救之,则功德无量也。 25、人生无常,三寸气何时断,无人可知,若能利用有生之年,好好往修行之路迈进,一日修来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如果功果积满三千功八百果,则可证得仙佛果位,遨游宇宙,何等逍遥,何等自在,比花钱到国外玩还快乐呢!你说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26、众生心念欺神怕鬼,其实乃“心魔(心鬼)”之作祟,能来人间放假之好兄弟,均是在地府表现不错之善魂,方有机在七月重返人间,享受世人之祭祀与果品之祭拜,一般罪魂受罚都还来不及,哪有资格来人间享受爼豆之馨香呢?故既然是善魂,又怎会无故伤害或惊吓阳民呢?这也是天律所不容。在七月这一个月,上天亦加派甚多护法天神、天兵、天将,在人间巡察,只希望在人间放假之好兄弟们,皆能玩得尽兴、玩的开心,不要滋生事端,以免受地府之惩罚也。 27、世人无明之障甚深,己不能持斋戒杀茹素倒也罢,偏偏大开杀戒,杀鸡杀鸭,宰羊杀猪以祭拜之。如此不但对好兄弟们无任何帮助,反倒增加其身上之浊气,对其灵性之修持不但无益,反倒有害也。尤其杀业之造如此之重,被杀之众生岂会甘心成为祭品?必向屠宰及购买者索命。汝不知人类所造之杀业,绝大部分来自三餐口腹之欲,如此一生杀业之累积,造成年老之身体病痛连连, 不可不知,不可不慎也。 28、水果乃吸收日精月华之气而产生,修行之人能多吃水果,即是吸收日精月华,对尔身体健康或灵性之光明,均有莫大之帮助。故老衲普劝世之人,既然有诚心祭拜,当以清香、素菓为之即可,不但可助好兄弟灵性之清明,又可达到诚敬之心意,岂不美哉! 29、老衲普劝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多放生,少造杀业,自可减少身体病痛之折磨,俗云:吃人半斤,还人不止八两,恐怕是十六两、廿四两,甚至卅两之还。因果之报非一偿一,而是一偿十,甚至一偿百呢!盼世人早日猛醒回头,多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勿贪口腹之欲,以免病厄临身,痛苦于床褥之间,则悔之晚矣! 30、世人总是黑心之事妄为,诚善之念不足,总以为暗室欺心无人知,恶事做绝无人见,实乃大错特错也。须知头上三尺有神明,世人之一举、一动、一念,均有三尸神、司命眞君、日夜游神、城隍、土地等之监察,丝毫不漏毫分。故老衲奉劝世人,应诚心正念契道而行,则日日念头光明,时时善神、吉星拥护照耀,自可安然无恙,否则一生昧心昧理而行,则罪莫大焉。 31、人生短短数十寒暑转眼即逝,多少人庸庸碌碌,平平凡凡来人世走一遭。来也空空,去也空空,金银财宝带不走,只带走满身之罪恶。待至地府受冥刑,才体会出人生是假,唯有一灵独真之时已来不及了,老衲盼望世人能在生之时,多学习圣贤仙佛之典范,努力于人道之修持,则证果大道何难之有? 32、世人之谓生者,乃灵性禁锢于假体之谓也,灵无法自由行事,若肉体知晓行善、修行,则灵于肉身毁坏之后,可修仙成佛,证果超脱六道轮回之苦。世人所谓之死者,乃谓肉身损坏灵性苏醒之象也,此时乃灵真正恢复自由之身也,到此时若非勤修有素,终坠落地狱道,此时再来悲痛亦悔之晚矣!须当在世之时及时知修,否则后悔莫及也。 33、何谓空?空非顽空,亦非空无一切,乃空中自涵容一切,包藏一切,若有似无,若无似有,一切有形有质之体相,均有灰飞湮灭之一天,唯有空能亘古而常存,此空即道也。能悟此理,心自不碍于世俗之利与财,能破一切之迷障,借假(钱)修真(无形之灵),一旦百年过后,自可与空结合为一,亘古而常存矣! 34、天地爱忠良,自古以来,忠烈之士为国牺牲的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所以尽一忠 字而成道者多矣。 35、生死为人之大事,但人难免生死二字,庄子云:我本不愿生,忽然生于世;我本不愿死,忽然死期至。足见生死非是人可主宰,然亦非言人无法主宰生死,只因世人不明生死之道, 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既然茫然不知,故受阎王管辖,所谓阎王注定三更死,难留活到五更天。今逢普度佳,如世人能认理归真,咸归大道,修身养性,自然能超生了死,不再轮回。世人应珍惜生为人身,又于中土,此时此刻,觉悟知修,尚未晚也。 36、世道崎岖,修道者魔考重重,谁能一帆风顺到西方,抱定信心,至死不渝,虽殉道而灵证极品,逢逆境更加努力,咬紧牙根,何怕魔风妖雨遍地,古圣云:见怪不怪,怪自亡。道路障碍阻塞,抽出慧剑斩断乱丝,经过一番寒澈骨,必得梅花扑鼻香。 37、阴路凄凄,每日都是啼啼哭哭之声,人死悲哭,畜生死也哀啼不止,四生出世人间,被世人宰杀者多,生灵被刀割,一时惊魂失魄,欲逃生路,但力弱无法挣脱,所以只好哀呜嘶叫,如赴刑场被处决一般,一点灵性飘飘堕落九泉,四生回魂府正收留其魂魄,以还复原来人身,再按业障随缘报应,以了历打劫所造之因。众生如不行正道,心狠手辣,伤害天理之事不畏者,死后定被转轮为胎、卵、湿化四生。 38、人生好比走马灯,从不停步,刹那光阴飞逝,世人能逢几次元宵?感马齿徒增,眼前所看尽是孩童,手提灯笼嬉戏,揽镜自照,顿觉发白颜黑!如不趁早修身,欲待何时?在我心中丹田氤氲一粒仙丹,但待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时,丹熟蒂落,自可脱壳飞升大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贵在于少,爱惜光阴,珍惜生命,信心怀抱,何妨魔难重重,光明前程在望,正步而行,愿祝大道顺风。 39、人生充满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要修道说来也不容易。要保持身心自在,得下一番工夫,非是口里说说便可成道,当要有实地德行,立为道基,否则任其讲得天花乱坠,亦同一场落花流水,激不起信心与动力 40、皈依佛门,弃俗姓而改圣姓,人人姓释,无比庄严,有如佛陀一般,但忍不住红尘考验, 不以慈悲度众为怀,这付俗心俗肠,总难配称菩萨心肠。扫三心飞四相,方能见世尊, 三毒五缊不弃,仍然六道轮回。希望众生不论学道学佛,如果尘心不死,天堂难登。 41、夏去秋来,寒意点点,人添秋衣,鸟增羽毛。四季更替,轮转不息,忆昔童颜,今日儿孙满堂,眼见老花,手觉混沌,行路摇摆不稳,叹青春年华已逝,斯时回想过去,人生如梦一场,故劝你世人,务必把握光阴,一寸光阴一寸生命,趁早入圣门修身悟道,于社会为良民,在圣门为贤生,则死后,地狱无份,纵来亦是观光客身份,不必受刑罚熬煎。 42、圣门冷落,修士稀微,有者虚心假意,阳奉阴违;有者真理不悟,空求妄想,置圣训如马耳东风,箴规不守,致惹道德衰颓。虽信口开河之辈,滔滔不绝,然心与口违,如无根之浮萍,根基不实,随风漂流,难成高苗大树。故默默耕耘,年年丰收,胜于瞎吹之辈,无人共鸣!修道务须踏实,圣哲云: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为恶之人,必有余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能猛醒,回头有路,否则秋风落叶,濒临人间,其寒冷无依,门庭淍落,后患无穷也。 43、人就像在半空中的飞机,内部不能有一点故障,否则危险万状,要坠落万丈深谷,仅在刹那之间。一失足的话,粉身碎骨无法辨认。操纵安稳,一加油升空,也是轻而易举。因此,人的升堕,仅凭一念而决定。修道养性的人,唯有临履战兢,不能有一时疏忽,如堕落地狱,那仅是分秒间的事。所以劝世人,稳驾你的念头,看清方向,虽在云雾迷漫之中,心的指针仍应把握,自然不致失事了!这座莲台,浮在红尘污水上,要有定静的工夫才坐得,否则一失足仍是沈沦在无底深渊了。 44、学生有才能,尽可能发挥,自古有青出于蓝者,但自己纵有才能,仍应尊师重道,不可逞能毁师,世间各种行业都由师授传习,方能有成。但现世之人,有者太过现实,学艺不精便离师门,赚钱第一,对以前教诲老师忘恩负义;学道者每标新立异,好为人师,种种名堂不一,大悖师道,宜速忏悔,以免受顶石礴身之苦。 45、月光明亮而不刺目,此谓之性光。修行者禅心映月,表示皎洁无尘,平和明亮。月光虽静。并非死寂暗淡,以潭水为镜,静中传真无隐,自照本来面目。炼性之士,身居红尘,为敛真性,不使外游,故参玉板,坐于尘土如坐玉板上,一股灵气冲透泥丸。 46、领悟生是一个小的开始,死才是无限的延续,也是生的前兆,切不可认为一死百了。你看那一缕缕幽魂,都向冥路而来!毛自古及今,忠孝节义之士,其死后一道灵光飘飘而上天堂,万古流方,显出他的忠贞大节;但若违背真理正义伦常之辈,死后灵魂污秽不堪,阴森而沉沦于地狱。 47、世人如此,但是修道子却不可以。否则,修道,修何道?不能明理,则与一般愚昧众生何异?况且,贡高我慢,源自于心魔自性,自认修法胜于他人,自认得法优于他教,甚至自认自身之功德,大过于一般人。诸此种种,容易让自身陷入于自我陶醉,因而偏执于如此现象;久之,自性无以把持,智慧形成蔽障,心魔于焉祟弄。对于修道子之福慧、灵根大有影响。 48、现今许多修子,就是在执着于「将来会往生到那里?」其实,净土法门是让人不坠地狱道的一个殊胜方便法门,而不是要让修子执着到那里!就以吾为例,证了菩萨摩诃萨果,那里不能去呢? 49、修行是道中功课,必需具备毅力、意志,甚至历经许多考验。而智慧,在生命过程中,随处可得。历来修行中,苦行者大多比说法者,成就较多,成就也较大。 50、智能是从学识、知识,以迄经验,加以融汇而成。试看古来,诸葛孔明、刘伯温等,莫不上知天文、地理、奇门八卦、五行生克等。在如此博览群籍而运用中,莫不言必中肯,深妙精辟。外在更是温文儒雅,神清气朗;一看即知智慧之士。如此不正是智慧是一种内涵,以及气质,可以让人用感觉而察知。 51、和阳关中主要造就圆满智慧之上圣高真,诸如大道修子中颇多位证大仙、佛菩萨之道中精进者,如欲达到参赞天机,在世所修行具足之功果,虽然俱备,然则大道亘古恒存,以天运机数,应缘降机,是以必要无漏无碍之智慧,并知运数所牵引之变化,以此功德智慧悉皆圆满,始克担当重任。 52、当一个修道子,具备功德圆满之资粮,他的智慧是圆融透明,不受蔽障。但是有许多天运机数之变化,以及千百轮回所牵引之动能,比如今人间计算机动画构图之程序,还要繁复千万倍。以一个从无经验者,当然就无从窥其奥秘,让他实地去体验,就可速成,因为它本身已俱备圆明智慧,所以只要能接受到实际变化,即可循迹探索,终至谙熟无碍。 53、此一「道劫」之期真是天上人间皆落难,天下万教均应劫而受磨练,成仙作佛原本不难。可惜的是修行之人往往忽略了人事的修为,认为自己修行已达高峰,贡高的心性便一一表露出来,更有者目空一切。 54、修行之人虽有善道之行,可是本身之气质未能尽化,而导致不能入圣成真。而在世修行如只图一个假名假相,自身未能力行实学、克己之勿全无,反而我行我素。如此之后天气质丝毫未能根除,就算上天真的送你一个神仙的名号,可是自己的气质所表现的也是大不像的。 55、修行之人在归空之时,由自己所皈依之神佛,带领前往地府先去注销死籍,查询功果,如功多过少即可免去地府之刑罚送上金桥,金桥即有派驻在那里等候的使者带往九阳关去接受磨练,九阳关即是设在西界,天地交叉路上也。 56、世人皆知学道好,唯有尘缘难了脱。明知神仙好,却是难以放下俗缘,就算是修道之人对于酒、色、财、气,甚至赌亦是难断呢?如对亲情、孩儿更是难以割舍,此乃是修道之大阻碍!老衲所乃是指修道之人对于亲情、子孙过份的依依难舍。亲情、子孙乃是前世因果所牵连的,一旦缘尽则宜顺乎自然。生、老、病、死,均极为自然的,如若死别或在修道之时存有难舍之心,则道果难成,并非要人在平时就舍弃亲情呢!而是要一切顺乎自然之意也! 57、人生于有情世界,其可贵处即在以真诚,真情相待,人之相处;若不能处之以诚,待之以情,则恐生活枯燥,泠酷,甚且了无生趣,故日常生活之中,难免人情,然爱门情关,却又鲜有人能脱其牢笼,难怪自古以来;总是有许多演不尽的爱情悲喜剧和动人肺腑的歌谣诗篇。哈哈!修道即在训练如何和光混俗,在尘不染尘?总之,适情即是。世人于爱河漂浪,欲海沉沦;都是泳术欠佳,一旦沉入水里(后天世界),皆是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一生喝尽了苦水,甚者招致灭顶;难登彼岸。 58、所谓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能够了悟这一句佛偈的人即是得道人。人人有个灵山塔;就是心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即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将此心修得圆满无缺,也就是心塔,圣塔完工之时了。若以人之形体而论;此心为塔;眼,耳,鼻,舌,身,意则为六门了,六门通六道轮回,尤其是口,世人这一张嘴巴每天翕动不停,造业多端;伤人无数;食下生灵不可计数,吐露罪言千万,故此口为造罪之正门,今谓心头山之地狱洞,即人之口也;世人常称口为无底洞,即是此意。 59、人受此眼耳鼻舌身意之累,由此六尘(六门)造成六道轮回;故要重返灵山无何快捷方式,必修此六门,重整道便,化六贼为六圣,则六门自闭,圣道有路,如此修佛学道才称为明心见性,恢复本来面目。 60、求道修佛者甚多,可惜不在灵山寻如来,偏向苦海尘缘觅假相。世人身上这座宝塔跟镇坐在里面的那位自在菩萨;已久无去修葺礼拜,以致荒废不堪;殊为可惜。世人忙了一生,精疲力倦,临终对自己却一点皆无把握,空来人生走一回!灵山在我身;悟之吧 61、西方虽远,悟道即到,故云:迷者千万里,悟者一步超。如考生写答案(是非题),知道的半秒即下笔作答,不知道的人绞破头脑,想了三天三夜还是在那里发呆。所以觉悟的人不求佛,因为自己即是佛,求佛作什么?迷人却往外处去找自己;正如牧童骑在牛背上,却到处寻无牛。 62、也许有人会叹:心地难修,杂草与烦恼除之不尽,春风吹之又生,徒奈之何?不要紧,只要持之以恒,多用点功夫;一锄一锄慢慢地修,相信终有一天会开垦出一片美丽的园地的。世人谈修道五花八门,越描越复杂,把好好的灵山说成七零八落的怪山,老衲今天借着书之便告诉世人;方寸心田不必盖大庙;只要盖一座能够让自己无忧虑,无烦恼,逍遥自在独自可居的心庙,则你已经成正果了。可是综观天下;世人不知往心地上下功夫,都是向外求佛,舍近求远;不是浪费心力吗? 63、灵山不远,眼前即是,要想修道先求无过,人既无过;则心地成为净土;再积功德;此即庙殿之砖瓦水泥,用此粒粒功德与不退道心,砌墙筑庙有何困难,世人不知自造福田,妄生贪念,最后两头成空,有何益处?因此要得大道,先修自身。身修完美,圆满无缺;则即身是佛;自宅住着一位活佛,自家成圣庙,所以有心修道者要建立正确观念,才不会误入歧途。总而言之,不要争立功,应先求无过,此是修行第一事,愿世人参悟之。 64、佛法讲三皈五戒,其目的在令人心有所皈依;盖人心难安;习性难伏,昔时二祖神光求法于达摩初祖,即安个此心而已。故皈佛,皈法,皈僧;不外将此心求得安定处,更进而缔结佛缘,了道成真;才能登三宝殿。至于杀,盗,淫,妄,酒等五戒,乃在令人改除后天习性,使众生处于五浊世界;尚能保持原来佛心;不致迷惑外缘;犯下各种恶业,埋没佛种;使灵山骨肉断送慧命。因此修学佛法之主旨,首由此处下手,转迷成智,由相入空,达到合于无偏执之境界,对自性之修持,了无挂碍,对众生之度化一本慈悲,更无小乘我执之偏见,融合诸法,以善根为众生之根,以平等为众生之法;各教虽形有异,而其本心不二,如此深入三摩地,广化一切,则可以大转法轮,了悟本心,才能步上灵山大道,得返无生境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果位。 65、修道贵能放下一切!放心,放烦恼,放形相,若不从修德立根基;何日能够摆脱有形的轮回路?再说睡觉须盖被!睡时一场空,如无棉被保身易着凉,这条保身被即是功德加被。修行人虽然要空一切,但功德不能空,否则成为自了汉,作做自私仙佛,何有乐趣?立功德即是行结善缘工夫,助人是成佛根基,所以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你想到极乐世界,请先在人间做些能使身心快乐的好事吧。 66、能够突破风雨阻碍;奋励向前的人,他的前途一定是不可限量。人生一世难免遇到风雨交加的时刻;如毁谤,打击,误解等事,使一个人陷入困境;但是只要问心无愧,再大的风雨阻挠不了向前求道的人;所以只要抱以真心,谦虚自省,咬紧牙根,坚定信心与脚步;勇往向前,风雨终有停时;时间自可证明一切。所以行道人要有此种大无畏的精神,不要遭受一时逆境;如无根草;一遇微风小雨,便被吹倒了。 67、世上求道学佛的人太多了;这是可喜的现象。道德经云:大道废,有仁义。在世道衰颓之时,仁义之士必出,所谓天生善人以救世,但在大家热衷于道时;百家争鸣;魔必随之而生,故老子云:智慧出,有大伪。因此,今日修道可以说是修智慧道,有善根没有慧根的人,他辛苦一生奔波于道场;可能只得到一个中下乘的善果,无法证得上乘的慧果:正果,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 68、智慧才是成道的根器,尤以今日之修道,已进入智慧考中,如欠缺智慧;不知选择;专以神异,形象而入门,定修成一个小偶相的下场,一生付出大心血,大愿力;只因举足一步差,结果自然堕偏邪,故愿世人修道,一定要突破我相,才能化去烦恼,打开心门,获大自在。 69、人生空手来空手去;一旦三寸气断,多少良田美宅,无数娇妻轿车,都换了主人,想到此,你当会为未来无尽的岁月,做一个最有意义的安排,无妨多奉献一些给社会,帮助一些贫困,助印一些有劝世价值的善书,这才是你辛劳一生最宝贵的收获,才是你可以带走的无形财产。 70、由于科技发达,印刷术进步,报纸,说明书,包装纸,契约书,书刊,杂志等。在每一个家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但买时千金重,不要时一文不值,任意丢弃在垃圾箱,与痰液,果皮,菜渣,卫生纸等秽物混杂一团,有失庄重。凡有不用的文字纸张,如旧报纸等,应当另外堆放,可卖于古物商,收回重新造纸,不但可卖钱,且不污秽文字圣迹。另外处理办法亦可收集后焚化,将纸灰埋于无人残踏之净土,以示尊重。不可用书籍当枕头,坐垫,或用有文字之纸张来擦拭污秽桌椅或粪便等,污蔑圣迹,则于今世可算已达敬重字纸,必获无量美报,希望世人切勿以等闲视之。 71、以大乘佛法而言,众生万类,但一性相同;为度万类众生,故有万种法门,法门众多又不外以心性为修炼之目的。世上万教,因地缘,众生缘不同而设,本无不同,若强为分别,或互相排斥;则失其本意。故一个了悟大乘佛法者,知道万法随因缘而生,以度不同众生,必以平等心,及慈眼而观之,绝对不会妄加诋毁,但一般小乘修士则无此般宏量及远见,故视其它教派如仇敌,凡此皆是教门中罪人,将来也无法成就来去自如的道果。 72、千经万典无不劝勉世人向善,但又有多少人遵奉圣贤遗训;又曾几何时有人大彻大悟,了知世间如梦如幻,来去无常。万般俱皆因缘而起、因缘而生、因缘而尽、因缘而灭,既是如此,世事又有什么可去计较的呢?唯有万缘俱放才是真。 73、人在睡梦中,灵魂苏醒且窍门易开,故会有人经验在梦中似睡似醒,很清晰的看见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而不觉痛苦。再者人一经重大之撞击有时会震开窍门,逼出灵魂;其因人在撞击之时,只知其被一股重力打到,而一心又在想着往某一个地方,便会结成一股力道,直向前冲而不知痛苦;再者,人逢灾厄有时是仙佛在旁护佑,而让其看到自己逢厄而深记在心,若此时能觉悟,便是日后善道之人,若此时犹不知悟,恐沦为恶道中人也。 74、修道人如不将「心眼」来看世界,就如同世人有眼入于黑暗一般,非但无法适应,反而心生畏惧;相反的如果有人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就算是盲人无法视察一切,但却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则人生路虽陂、道虽曲,亦无法阻其行走正确的路途。盲眼人如此,则眼明人若能再用「心」来看世界,那么人生运程不只处处是一帆风顺,进而步步高升。 75、人身受三毒五蕴之障碍,身、心、口通常无法一致,也就是口念佛名,心思未必在佛名,或许心在前日事,或许在想日后事,故身、心、口无法如一,则加 持的感觉如何得知?况且并不是没有加持,而是因为灵受肉体束缚而无法感知而已!然而罪魂因少了一层肉体包裹,故感应之敏锐力特别强,念波也特别大。 76、大道之行,莫不思于行善,而百善首推孝为先。孝者必须顺亲意,事事以尊长之意为优先考虑,决不可执意而争而不知尊重。当然顺亲意乃指顺其良善,无违逆 国法,如若尊长有违犯法纪之意,此时顺着去做,便是愚孝;真孝者必审酌亲意,择善而行才谓之孝。有人非但不知孝亲,反而加以忤逆叛离,令尊长伤心难过。更 有人对生养父母加以伤害,其人心智可谓已入于魔境,总以为亲长是不好的,总以为所有人都亏欠于他,这样的人只有经过阿鼻苦狱所设计最精密之酷刑,做最严厉 的调教,才能改造出一颗善良孝顺的心。 77、人自呱呱坠地,除肉身之外,未带来一物,即由父母亲不计代价细心照料,唯恐儿身有恙,若儿体微恙,则亲心难安,日夜看护,茶饭不思。待儿渐长,父母年 事已高,此时儿反嫌父母唠叨,父母有恙,不但未予细心照料,反生憎心,不禁令人感慨孝道式微,人心不古;是以天降百厄于世间,以收化人心复返孝义,再创逍 遥极乐国。 78、天地本无分际,人因十二因缘、三世因果巧做安排,故有世代出生国籍不同;但一切灾劫却非属地主义,而是属人主义。亦即因果业力跟随人世代轮回而行,若 因不成果,则此因永存,并紧迫于身,永远在待缘成果,此即因果不灭也!所以有不同国籍之人有相同因果业力;有时在同一时空发生,有时在不同时空发生,即形 成所谓共业的现像,但无论如何总是在了断因果。 79、天下为公,公意存心必无有徇私苟且之事,如此,则一个上体天心、下达民意之领袖,必定能得天下万民之爱戴。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便知天 下为公即是为万民,以民众之希望为希望,以民众之需要为需要,而不是将一切独饱于少数权贵。因为一旦为上首者,起了私心,便开始有一连串压榨扰民事件,最 终亦必受万民所唾。而一个无道之领袖,必定是暴戾而好淫之辈,因为好淫而无心于朝政,忘却民生疾苦,使民生困顿,最后必然失去民心,必然不得民意,演变成 孤势,终必受后起之有德者所代。有德之人,必寡欲清心,敦厚祥和,无时无刻心存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0、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世道崎岖,正是给你砺炼机会,逢逆当喜,遇顺须慎。逆水行舟,可以使一个人上进;顺水推舟,往往一泻千里,沉沦苦海而不知。圣德是圣道大德风范,任重而道远。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非具有大根器者,岂能火里栽莲,逆水行舟!圣德的光辉已在晓明的天空展现,为师于你左右,以大无畏的精神为社会,为人类多作牺牲奉献工作。提倡道德,推弘慈善,这是目前社会迫切需要的事,我们全力以赴吧!大道光辉正向我们招手,不要辜负众望,行走我们的善道,坚守我们的道志吧! 81、仙佛犹如农夫,专门行走在泥泞道路上,替众生排解苦难、危险、病痛、烦恼,一遇灾劫时,他们一定赶到现场,发挥救苦济难的菩萨精神。吃力而不讨好,这也就是仙佛的福报。莲花也就是仙佛的化身,每天身历红尘苦海,救度众生。大道的前程崎岖难行,也是在考验修道人的心志,在果苦患难中,不馁志,勇往前进,突破难关,最后才能成就无量无极的道果。 82、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若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牺牲性命,此乃大忠大孝,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壮举。一人牺牲,可救万民生命,此死谓之再生,灵魂升天,逍遥天界,万年俎豆馨香。畜道弱小身躯,被人宰杀食用,也是一种成仁取义壮举,世人当怀有感恩心情,切勿弱肉强食而无忌 83、修道者,为培养仁慈之心及元灵清净,宰食这些带罪六畜,无形中灵性被罪灵污染了,而影响修道功程。况素食可以寡欲净心,有益修道。牲畜血肉之体,体污性浊,多食令人多欲神昏。故自古以来,凡修道者都主张淡食寡欲,其理在此。 84、俗语云:生有人身易,要为人事难。在人生旅程,没有一条始终平坦直线无弯的道路,我们已尽天职,不负天心,仁尽义至了,旧的车子坐久了,总是需要下车,再换一部新车,人生的际遇都是因缘,聚散分合原有定数,我们是在追寻目标与理想,况人往高处爬,水往低下流,仙佛为度众生,云游四海,岂拘一小处或定一形象,千变万化,才是无极之妙法。俗语云:与君子争理,勿与小人争气。新的旅程,新的使命,金鸡啼唱,三阳开泰,圣德应运而出,光辉普照三界,我们往目的地去吧! 85、心灵的世界,无远弗届,所以世人要注重灵性的修养,从凡尘肉体超越时空,如光如电,能够迅速至每一个地方,这也是仙佛所拥有的超能力,修成这种境界,自然生死如一,不受气数轮回拘束。 86、人也要有这种心境,才能过着欢乐的生活,得失不要看得太重,得到的东西,如果不好好把握,终有一天会失掉它,如果能检讨失去的原因,那么失东也许会补西,最怕的是得意忘形,或失意妄行,那么成功注定失败,失败化为毁灭。于今金鸡三唱,大道普传,人各有志,如能将天赋的使命,四处去广度有缘人,所立下的功果,是无涯,无尽的! 87、现时修道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居士,弘道度世,更容易度人。因目前佛法普传,道缘随俗,在家修道,不妨工作,半圣半凡,亲朋为伴,夫妇同修,内而齐家修道,外而推行社会慈善工作,如此不仅独善其身,更而兼善天下,内外双修,老少安怀,以建大同世界。 88、故老衲在此呼吁各宗教、各鸾堂,应该抛弃私人之见,以广大胸襟,慈悲心怀,团结合作。不可见人之成,起怨妒之心而毁之,大道是至公无私,上天需要有道德,有善愿的众生,共扶道业。但观今宗教,各言己是人非,攻讦不息,已经丧失宗教精神。离开真理的阐述,皆是走上没路之途,也是圣门不幸。故老衲寄语众生,修道办道应本此公道之心,何患堂运不兴,众生难度! 89、世人生活在人间,走的是一条神圣的人道,为什么许多人却在社会做出违背天理,天理即良心,人道即天道。所以修天道者,要从人道着手,三曹普度首重五伦大道。缘于人心不古,世道浇漓,天地正气消失,上天为拯救原灵,才降下大道,故修大道者须由人道修起。大者人得一,故人道即大道。天者,大道之加冠也。大道得一谓之天道,天道者,何也?守此一点本性、良心也。故天道加一点即是『夫』子之道。孔子之道讲究人伦,注重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故今之修道,在家孝顺双亲、夫妇和合、兄弟友悌、朋友信义,言为善言,行为善行,在这种充满善气环境中,自我塑造成为一个神圣的偶像,言行修成了仙佛的形态,那么在人间已经是一位标准完人,天堂极乐世界也已经为你订了座位,后日抛弃假体,灵返逍遥乐土,是一种自然成就法门。 90、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只是追求功德,而不修自性,无异如凡人坐上会计职位,而不会算帐;当了经理而不会营商,空有其位,而无其实,故吾希你能将大道行得自在圆通。 91、迷不迷由你,信不信由我;修不修由你,悟不悟由我。大道真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无论道子,俗夫皆要追寻访问,上、中、下三乘皆度,下乘人改邪归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带业住生。中乘人守人伦道德,证果成真。上乘人修无为大法,学上乘之理,达无生无灭,自在自如之境界。因此,普利三乘,广被苍生,怎会落入迷信的樊笼里呢? 92、但假如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诸多困扰,诸多欺谤,仍然能修处之泰然,该忍则忍,该让则让,不为所动,不为改节,不为异志,作为他人的良范,作为他人学习的榜样,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此种道子,虽言未有修道,但吾言你成道了。 93、道本随时在你左右,道非是老人的专利,道非是消极作为,道非是顽空或固执,道非是自缚自缠。因此,若有以上之念,皆落于偏见之端。须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不操兵,不养兵,战时何来有兵?今日修道亦是一样,平常是道,日常生活是道,道非是如草木一团死寂,它是富有生机,非常圆融,它要你致中和之道。因此,有人因道而生,有人因道而迷。有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自远,此是最好的明证。 94、道本无道,教本无教;教本人设,道是人行。公正行道,道是正;欺诈行道,道是邪。今时万门齐发,有者隐,有者显;有者入世,有者出世,素质参差不齐,但各教当以修心布善,救世济人为宗旨,若有违背,无论何人皆与教背离,与道继缘。名相皆假,真伪在此,不必起分别之心,更不必互相抵毁纷争,须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95、如果依照其单行外功如此修持,道心坚定,但内功未能圆满者,只要一心道志不变,可由有缘仙佛带引入八卦院,或天佛院,再磨炼性灵杂质,直至一性复明为止,然后才可归于无极理天之域。 96、虚空之大,不自大,但有谁能比它大?虚空之高,不自高,但有谁能比它高?虚空之厚,不自厚,但有谁能比它厚?虚空之壮,不自壮,但有谁能比它壮?能载万物,能涵盖万物,能包融万物。至德的人,就像虚空一样,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所以,道家要人学虚,佛家要人学空,其理至简,就是要以虚空为榜样,学道之人,若能像虚空的涵养,就能与虚空融合为一体,无极大道,就如探囊取物,悠游自得,你就是至高无上的圣人,至高无上的强人,至高无上的伟人了,谁还有能力来胜你?谁还有力量来嬴你?谁还有本领来争你?那时候,你就真正了悟解脱之道。 97、宏教布道者,当要有一颗永恒的信心及牺牲服务的精神,方是一位成功的布道者,倘若只有五分钟的热度,那么无异如一盘散沙一般,怎能引导人心归于正途?甚有者,每日大谈修道,闭门造车,口说心不行,心量狭小,却说大乘,依吾看来,空谈而已,不知入圣门修圣道之精神,每日希求神圣赐诗或指点迷津,或求问因果,如此修道,依然凡夫一个,对自己的心性,不但无益,好像以扬汤求止沸一样,自离大道,自误道程。 98、须知修道是自然永恒之事,若以炫奇哗宠取众之举,皆是短道,非是永恒之道。道运与使命的变迁,亦应该以釜底抽薪方法,使人人皆能突破心性的障碍,进而达到明心见性,自性自度。因此,现在扶鸾阐教,圣神仙佛每每用尽苦辛,极力提升鸾门修人的悟境与智慧,若是修道之人,依然不修不悟,那么亦是于道无补,自迷门外。对于修道之事,亦只能望梅止渴而已。 99、财宝之物,人人皆爱,人人皆争,可是所争乃是假宝假财而已。却不知真财真宝,住于自身方寸宝地之中,只有在自心方寸,方能寻到,方能得到。今日之人,自己之方寸宝地有真宝真财,却不知珍惜,因此渐渐遗失,反换来假宝假财,更加添罪孽,负载孽债,终将沉沦,尚是不知,不悟,还在沾沾自喜。咳!众生!众生!等你三寸气断,金银难换真宝身时,后悔已迟。倒不如在生之时,便打开心窗心门,接受神的福音,不要自作聪明,蒙蔽本性,自障慧根,自弃大道。 100、迷人贪财贪物,争享荣华,殊不知争享荣华者,沾染浮华的习性,终被浮华所困;悟人流血流汗,为洗众生之罪,终将洗清自己之罪,清净自性,逍遥圣境。两者差别在此也。 101、一个想敢去癖习的人,如脾气毛病,烟酒赌淫,他们须要定静与格物的工夫,就如神秀所曰: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是心性染着物欲者,必修之过程,因此,须要时时拂拭已染着之尘埃,使本性能够归于光烁烁,圆陀陀。但是六祖慧能,本性清净,无所染着,又常生智慧,故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无染着因是无一物,因本清净,所以不沾尘埃。因此,一个有癖好贪欲的人,要改去癖习,须要定静的工夫;一个无癖好贪欲的人,也更要以定静的工夫,来降伏妄心。 102、在这个万花筒的世界里,就像一个大染缸,谁能看空酒、色、财、气、爱、恶、欲?保持心不染着,当然就能达到本性的清净,但是能达到此种心境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若非大智大慧的人,实难行之,悟之。 103、金钱不能使人得到一切,无法使人获得一切,更无法使人拥有一切,人虽有地位不能平等的分别,但是在心灵深处,却有一项真正的平等;就是自性平等,所以人要追寻平等,不要往外物追求,应该多向自心中领悟心灵的平等,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悦与平等。 104、因果可分为潜伏的因果与显明的因果两种。潜伏的因果,因众生眼翳,大都不能发觉,因为这是潜伏根性的关系,所以非具有大智大慧者,不能了悟,如修心养性,培功立德,潜移默化,达到性命气禀的改造,而脱胎换骨。这些潜伏根性的新生天上逍遥,因此根性的因果是决定性的,如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豆不能得瓜、种瓜不能得豆一样,这是行阴骘,默默行善的因果。而显明浅性的因果就不同,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验出来,在善的方面如今日你救济别人,帮助别人,你就能够得到别人尊敬,受人拥护的回报,这就是福德。 105、为传大道,不计私利牺牲忍辱,种下广大善因,但是此种广大的善因,尚在萌芽阶段,而宿世业缘,却在此世成果,因此,行善之人,往往一面消业,一面行功,如此作为,凡夫俗子便以为行善者,未得善报,其实,这些人未悟大道精微而已,须知修道之人,将来功成业消,证果成真,这些凡夫俗子怎能悟出呢? 106、俗云盖棺论定,其意义就是说人的善恶本性与否,不能在生前完全论定,死后才能判别,就像长途赛跑,不能祗看起步,也不只是看中途,成功与否,完全决定于最后的终点,因此,古往今来的仁人义士,忠臣孝子,能够名垂千古,皆因他们一生志节至死不变,所以才更令人敬仰。佛与众生在此一别,有些半途而废者,就是未明大道,未明真理之人,吾亦真为此些人可惜。虽然现在修道行道之人甚多,但是能够有始有终,至死不变的人,却是不多。 107、道经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因此,道之宝贵,难以言说,难以形容,唯有上士、上根、上善、上智之人,方能体会珍惜。下根、下智之人,只得在名缰利锁之中打转,受七情六欲湮没,受六道轮回转轮。 108、俗云:不见棺材不流泪,这句话的含意,是人心往往固执难化,迷蒙的人,如果没有等到死亡的那一刻,仍然我行我素,好像无视于因果轮回的存在,因此,每天醉生夜死,在名缰利锁之间打滚,一旦死期将尽之时,才感叹人生如梦,可是为时已晚,自古以来,多少豪门贵族在临终之时,说下了这些感叹醒世之语,但是这些人在生之时,偏偏斤斤计较,贪名遂利,所谓生前片德不修,临终善言不断!到底生前是你心有余而力不足呢?或是力有余而心不足。依老衲观来,大多是力有余而心不足者多,心有余而力不足者少,这就是众生病。 109、心之无常,如修道之人看到别人富裕享受时,心就产生进取的欲望,如果看到他人死之,便说:人生如梦,因此,这个心经常颠倒妄想,忽而将名利欲望看重,忽而将名利欲望看淡,所以说修道容易行难道。 110、人之初,性本善,幼童的心,就如一颗种子一样,你把这颗种子,种在一个有耐心,有关怀,有鼓励的土地上,他的成长必定是美好的,倘若为父者,事业忙碌,无瑕照顾,为母者又心浮气躁,或是固执,成见,管教太严;或是过于袒护,宠爱,或是漠不关心,而让小孩子自生自灭这些都是未能保持中和之道,所以就会产生问题家庭。因此,父母如有这些行为,都不是爱他,反而是害他。还有一些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行为不正,那么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心性往往就像一张白纸,耳濡目染,一旦染上不良习性,便很难再改,所以养子成龙,养女成凤虽是天下父母的第一心愿,但是还要从本身做起呀! 111、所谓见思惑,就是修道之人,在半途之时,遇有障碍烦恼而产生无明,因此在所见所闻之上有所迷惑,不能断灭,此为见惑。或是修道之人在思维之上有邪思妄想不能断灭,此为思惑,以上两惑,皆是修道之人最大的障碍。如果有道伴提携,有明师指导,若有此见思惑产生时,自有明师或是道伴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