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加强自我修养 提升人生境界。每日一句

句子大全 2022-03-24 11:35:01
相关推荐

在浮躁功利的社会里,我们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改善心智模式,进补精神养料,才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一、什么是修养什么是修养?简单地说,修养就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进行的自我修炼和自我培养,强调的是“自我”,重点的是“修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个人修养,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最初出自“四书”之首的《大学》,二千多年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直把修身、养性作为求学、为人、做事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由此可见,“修养”并非一个专业范畴的概念,而是一个人生的话题。二、为什么要加强自我修养《赠贤广文》里有一句话,叫做“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笋只有脱落了笋壳,才能长大成竹,鱼只有在江河湖海里奔波,才能演化成龙。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支持,但这是外在条件,而自身的努力,则是内在条件。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内因起决定作用。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修养之于身心,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物质“进补”固然重要,但是,精神“进补”同样为人之不可缺少,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物质“进补”更为重要。我们需要精神“进补”,提升修养境界。无论是谁,如果放松了自身修养,那么,他的成长,将会大打折扣。三、怎样加强自我修养第一、信愿修养,这是自身修养的核心。“信愿是统帅,是灵魂。”加强信愿修养,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信念和愿景。我们都知道,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成一代伟人。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信念坍塌,就像茫茫大海上失去航标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触礁沉船的危险。古人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个“志”就是志向,就是理想信念。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里,讲了一个被广为引用的故事:说的是十五世纪欧洲一位宗教改革家,讲述过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影响了他的一生。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工地,工人们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们在干什么呢?”那个人没好声气地说:“你看不见吗?,我在搬砖,在服苦役啊!”他又把同样的问题去问另一个人。这个人看了看他说,我在搬砖,在砌堵墙啊!然后,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那个人放下手中的砖,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回答:“你是在问我吗?我在搬砖,在盖一座教堂啊!”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有一种祥和的光彩。大家看一看,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释却是三个层次:第一种人是悲观主义者。他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强加给他的一份苦役,他看不到更远,计较的只是眼前的辛苦。第二种人是现实主义者。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但这堵墙仅仅是一个局部成品,是一个眼前目标。第三种人是理想主义者。在他眼里,每一块砖,每一滴汗都是在通往一座教堂,因为有了教堂这个梦想的笼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神圣而快乐的。第二、道德修养,这是自身修养的基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毅同志曾讲述这样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更糟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百行以德为首。”德才兼备德为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要在三个儿子中选一个王位继承人。他给三兄弟每人发了一颗瓜子,看谁种的好就选谁。瓜子拿回去,三个人都种上了。到了约定的时间,三兄弟端着自己的花盆去见国王。国王看见老大、老二的瓜苗都长得很好,只有老三的盆里什么也没长出来。但国王把王位传给了老三。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三颗瓜子都是炒熟的!国王要考验他们的不是本事,而是品德。古人说:“君子忧道不忧贫”。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道德积累的过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使自己的道德思想达到较高层次,往往需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从日常小事逐步做起,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终有所成。第三、能力修养,这是自身修养的关键。能力修养是我们自身修养的外在体现。能力修养高,大家才会信赖和敬佩,能力修养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一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要有自我学习的一些良好方法。有些人他能抓紧时间学习,每天他总能挤出时间学习一会儿,有些人他很善于学习,只要看见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内容便会记下来,并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二是自我协调的能力。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学校与家里,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有时候都会产生矛盾,只要我们善于协调,这些矛盾都能溶为一体,变成前进的动力。三是自我调控的能力。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自己的惰性半途而费,想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行动计划,有些人实现了计划,有些人没有实现,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差,而主要因为自己的惰性在做崇,所有一个人的自我调控能力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惰性靠别人是无法完全消除了,只有靠自己的控制能力来及时清除它。第四、作风修养,这是自身修养的重点。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导向,作风就是效率,作风更是生产力。我们要养成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宽宏大量、清正廉洁的作风。第五、心理修养,这是自身修养的根本。马斯洛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我们这里重点谈谈“幸福心理”1、什么是幸福:吃苦是幸福。“处世三大奇书”之一《围炉夜话》(清朝咸丰时人王永彬撰写,与明人洪应明撰写的《菜根谭》、陈继儒撰写的《小窗幽记》一起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中讲:“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他认为:两眉为草字头,眼为一横,鼻为一竖,嘴为口,合起来为一个“苦”字。这形象地揭示了人生难免困苦忧患,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人说: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美的人生在悼词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完美的婚姻在梦境里。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在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道:“痛苦是一把犁刀,一方面犁破了你的心,另一方面,却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如果不是吃苦,可能我们永远不能品味到幸福的味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吃苦是福”的人生的乐观境界,我们都会品尝到幸福的滋味。2、自足是幸福。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既简单又复杂。英国思想家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了这样一件事,上世纪20年代,罗素来到中国四川,意在帮助民众解除痛苦、获得幸福。在乘竹轿上峨嵋山时,他发现累得满头大汗的轿夫们丝毫没有怨气和烦恼,反而很乐观和风趣。罗素徒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坐轿子的人未必就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就是不幸福的。人生之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和自认为聪明的人相反,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是愚蠢的,认为自己幸福的人就是幸福的。其实每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自己幸福的理由。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即便生活得很好,仍然心存不足不平之念,一山望着一山高,看别人这也好,那也好,看自己反倒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入眼。这种人就算拥有他所希冀得到的一切,仍旧难以感到快乐,因为他的欲求是永无止境的。还有一种人,即便自己的生存状态差一些,仍旧不会为此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这种人不论生活在何种环境里,都会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地生活。举个很普通的例子,同样是半杯水,送到第一种人那里,他会因水未加满而心生不满:“怎么才半杯水,那半杯到哪儿去了?”而第二种人拿到这杯水,一定会惊喜地说:“太好了,杯子里居然还有半杯水!” 老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我想,做一个乐观而知足的人,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这种幸运甚至并不亚于“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之类的人生大喜。3、平和是幸福。有一个木匠在干活的时候,手一甩,把手腕上的手表给掸了。他到处找,但是遍地都是刨花木屑,怎么也找不到。徒弟们都来帮着找,人多眼杂,四处翻遍,可是房间太乱,地上杂物太多了,怎么都没有找到,这时候天黑了,大家说,等明天天亮再找吧。木匠的小儿子一个人在木工房里玩耍。晚上,他回去对父亲说:“爸爸,我把你的手表找回来了。”木匠大吃一惊,问:“天都黑了,你怎么找到的呢?”孩子说:“你们大家都走了,我一个人坐在那儿,就听见滴答滴答的声音。我走过去,翻开刨花,就看见手表躺在那儿了。”当我们身处世间的喧嚣嘈杂,纷纷扰扰地追求,忙忙乱乱地寻找,往往一无所得。而一颗童真的心,安静天真的倾听,就能听到最细微的声音。所以,我们要常让自己一颗纷扰的心平静下来。平淡是真,平和是福。四、自我修养的具体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磨砺” 和“苦寒”就是修养。这是一个永恒的,动态的,没有止境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艰辛探索、不断磨练的过程。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有四句话可供参考:在勤学中加强,在实践中锻炼,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升华。“自我修养”四个字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它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经历和一辈子的时间去努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