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从格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句子大全 2022-03-11 10:35:01
相关推荐

从格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杨 丽 娜摘 要:格言proverb是习语的一种形式, 是语言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浓缩。 格言可以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 、寓言神话、文学艺术等。 通过中西方格言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中西方在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异同, 在格言的表现方式、文化内涵等诸方面也体现出相似和差异。 由于格言的表达方式比较简练, 隐含的文化信息比较丰富, 格言的对比实际上也是对文化差异深层次的理解。 研究格言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 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关键词:格言;中西方文化;价值观;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490X200406 229 03作 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当代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认为: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语言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而不是一个纯正的科学象牙之塔 。作为民间智慧的遗产而千古流传的格言是文化的信仰和价值观的高度浓缩。格言的文体特点为句子简短, 并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例如押韵、比喻 、夸张和平行句 。少数格言是字面意义的直接陈述, 但多数格言都是比喻性和阐述客观规律的句子 。格言的意义并不等于单个词的意义相加的结果, 也不能逐字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格言具有给人启迪、使人智慧、催人上进的非凡魅力。格言是人生经验的智慧之花 ,更是人类的挚友。它以言简意赅 、内容广泛 、民族文化特征鲜明等特点使其超越时限 ,世代相传,超越国界 。首先,格言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人们思想方式的一部分 ,然后才被人们认为理所当然 。洞察一种文化的最佳方式就是分析文化意义独特的格言 。一 中西方格言对比1 .格言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它能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中西方格言都涵盖各自文化中的如下几大方面:1历史 。在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 历史文化的痕迹残留在一些格言中 。如 :中国: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蜀汉政治家, 字孔明,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三国演义》对他的智谋有所渲染 ,一般用“诸葛亮”来指称足智多谋的人。情人眼里出西施 。西施是我国春秋时代越国美女, 这里泛指美丽的女子。在爱人眼里 ,自己的心上人永远美丽无比。西方 : 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a lamb 。原意为偷羊无论大小 ,一律受绞刑。古代英国刑法极严,偷只羊就要得到死刑处罚。因此 ,与其偷只小羊被处死还不如偷只大的。相当于“一不做,二不休” 。He who pays the piper calls the tune.谁付钱 ,谁点唱。古时英国乡村有许多卖艺的乐师和舞蹈者在露天表演, 谁出钱就由谁点曲目。该格言意思是为某事付钱的人有权决定钱该怎么使用。2风俗习惯。格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民族风俗习惯 。如 :中国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我国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人体三宝。其中精是基础,气是动力 ,神为主宰 ,构成形神统一的完整体。精充、气充、神旺是人体健康的保证。精亏 、气虚 、神疲 ,是人体衰老的原因。《内经》强调劳逸适度, 避免“久视” 、“久立” 、“久行” 、“久卧” “ 久坐” 。好汉不吃眼前亏 。在矛盾激化时, 中国人习惯上不去硬拼 ,而是以和为贵, 求同存异,化解矛盾。西方 :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境随俗, 相当于汉语的“入乡随俗” 。To call a spade a spade .呼物以名把铲子叫做铲子。Spade 是扑克牌中的黑桃, 西方人用纸牌算命时 ,黑桃代表不吉利 , 因此这句话表示实话实说。3宗教。从广义上讲 ,宗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化史, 宗教属于人类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体现不同文化传统。格言与宗教密切相关。中国 :远看菩萨 ,近看泥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求 索/2004/6229 DOI :10.16059/j.cnki .cn43 1008/c.2004.06.083西方: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贪财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出自《新约·提摩太前书》I Timo thy。The devil can cite Scripture for his purpose.魔鬼也能引用《圣经》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出自《新约·马太福音》Matthew第四章中魔鬼对耶稣的试探 。4寓言神话 。神话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言源于神话,更加寓意深刻。中国: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八仙 ———汉钟离 、张果老 、吕洞宾 、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 、何仙姑去赴西王母的蟠桃会 ,途经东海 , 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 ,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上面过海 ;韩湘子以花篮投水而渡;吕洞宾 、蓝采和、张果老 、汉钟离、曹国舅 、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箫 、拍板 、纸驴 、鼓 、玉板 、竹罩投到海里 ,站在上面逐浪而过。他们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西方:Slow but sure wins the race.慢而稳者胜。源于伊索寓言《龟兔赛跑》。意为稳扎稳打坚持不断比卤莽匆忙能获得更大的成就。Who will bell the cat?谁愿为人甘冒死险 ? 出自《伊索寓言》。老鼠开会研究对付猫的办法。小老鼠说,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大家就可以闻声四散 。但问派谁去挂时,谁也不愿去。5文学艺术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该民族语言的精华 。一些格言来自于部分作家的作品。中国: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尚书》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荀子》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西方: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司各特 ———英国小说家 、诗人岁月不待人。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s .胆怯者真正死前已死过多次。出自莎士比亚剧本《裘力斯·恺撒》Julius Caesar原句“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deaths ;the valiant never taste of death but once”If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 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 .智如荷马 ,也有过失 。出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的《诗学》 。Homer 荷马 ,古希腊诗人。此句相当于汉语“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2 .中西方格言的措辞不对等, 但表达的意义却相同或相似 。中国:酒后吐真言西方:In wine there is truth .中国:无风不起浪。西方:No smoke without some fire.中国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西方 : Self preservation is the first law of nature .中国 :“滴水穿石 ” 或 “铁棒磨成绣花针。”西方 :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中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西方 : Once bitten , twice shy ./ The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中国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西方 :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3.中西方格言源于不同的典故 ,尽管它们的语义相同或相似,但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 。中国 :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汉语格言有时写作“棒头出孝子 ,箸头出忤逆” 。旧时指严加管教能培养出孝顺的孩子, 娇生惯养会产生败家的逆子。这是现代教育所不提倡的方式。西方 : Spare the rod , spoil the child .省了棍棒, 害了儿女。“spare” 意为“闲置 、取消” ;“rod” 原指“棍子” ,象征“惩罚” 出自《圣经旧约·箴言》第 13 章第 24 节“Those who spare the rod hate their children , but those who love themare diligent to discipline them .”中国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里说, 古时候塞上有个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人家来安慰他 ,他却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 “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 却因此得到了好处 。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西方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每朵乌云都有银边。意为乌云背后有太阳, 比喻任何坏事都有好的一面。中国 :有情人终成眷属 , 是鸳鸯棒打不分 。鸳鸯本是一种鸟,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故中国文化把鸳鸯比喻恩爱夫妻。西方 :Every Jack has his Jill.每个杰克都有自己的吉尔。在西方文化中,Jack 指男人, Jill泛指女人 ,还含有“ 情人”的意思。此格言比喻“人各有偶 ;有情人都成眷属” 。中国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中国明朝瞿汝稷所编佛教禅宗语录《指月录》中记载 ,法眼和尚问:谁能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 ? 大家都答不出来。正好泰钦禅师来了。法眼又问这个问题。泰钦禅师说 :“系上去的人能解下来”比喻由谁惹出来的麻烦还由谁去解决 。西方 :have a hair of the dog that bit you .拔下一根咬过你的狗的毛。源自西方古老的传说 :假如一个人被疯狗咬伤 ,那么就要设法弄到一根这条疯狗尾巴上的毛敷在伤口上就可以使伤口愈合 。4.相同的事物 ,不同的认识。在英美文化中, 常常把狗比喻成人 ,用he 来指代 。在西方人们还把狗当作宠物来养 ,并视其为家庭的一员。英美文化的主流源于希腊罗马文化, 古代希腊罗马人视狗为人类之忠实朋友 。Dog 在英语中含中性或褒义的情况比较多。如 :Every dog has his day .比喻“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比喻“老年人学不了新东西”230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比喻“喜欢恐吓的人很少真的攻击人” 。而在汉语中,“狗”却多用于贬义 。如 :好狗不挡道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5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塑造出的民族性格也不相同 。中国:满招损, 谦受益。《尚书·大禹谟》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论语》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含蓄为礼貌。西方:Self trust is the first secret of success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Only the person who has faith in himself is able to be faithful toothers .西方人不仅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而且 又乐于自我表现 。他们推崇个人主义、直率、积极向上、自信、自立、平等价值观 。二 简要分析一个民族的语言 、历史、风俗习惯、宗教 、文学、艺术 、影视 、媒介 、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等均能反映一种文化的价值观 。中西方格言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正是中西方人价值观差异的具体表现 。获取跨文化差异的意识也许会引起误解和摩擦 ,而我们特别要注意与中国文化相反的格言或中国文化中空缺的格言。找出中西方国家的跨文化差异的最佳途径就是要注意这样一些格言,即那些对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十分重要的涉及特殊价值观的格言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包括格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格言差异 。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格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由于自然环境 、种族渊源 、历史变迁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 、语言的文化内涵、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 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由于格言的来源各不相同 ,它们都无不表现出各自特色的文化面貌 、习惯和特征。不同的民族在文化对行为、事物、观念的取向方面存在着广泛而重大的差异 ,东西方格言在表层意义和深层内涵的文化特征上存在重大差异,这是各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反映 。人们对待差异通常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将差异视为截然对立;另一种是将差异视为程度上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我们认为第二种态度比较合理。在格言这一层面上 ,语言更加明显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一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道德观、行为规范等更加深层次的东西。Kluchhohn 指出文化可分为显形和隐形两种形态 。因为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是隐形的 ,所以就有学者把文化比作冰山 。格言属于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冰山的外显部分,其文化内涵部分隐藏在海面之下, 实际上是比外显的冰山大许多倍的冰座 。也就是说,格言是文化的外显形态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隐形态中的深层部分。价值观是抽象的思想观念 ,它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处于文化中最深层, 人们不能直接触及到的东西 ,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 、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演义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 。我们之所以对中西方格言进行对比和分析是因为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者可能来自不同文化 ,使用不同的英语变体 ,他们遵循的语用规则也就不同 。交际中如果仅以英美文化为参考标准来理解对方的语言, 可能会导致一些误解。要想消除误解, 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 。Hanvey 认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 ;第二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觉察 ,这时 ,文化冲突往往会发生;第三层次,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 在理论上或理性上能够理解 ;第四层次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胡文仲 , 《超越文化的屏障》,第 242 243 页。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中外文化相互渗透, 一些习惯、思维方式趋于同化。这对跨文化交际是极为有利的因素,但就格言的民族特性和历史特点而言, 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作为语言学习者,有必要充分了解西方文化, 这样才能跨越差异 ,表达自我和理解对方, 从而超越文化的屏障 ,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参考文献 :[ 1] R.E.Asher, 1994.The Ency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 .Vol6 3387.Oxford.New York.Seoul.Tokyo :Pergamon Press .[ 2] 《圣经》[ M] .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 张志军, 郑毅.古今赠言[ 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5]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张爱琳, 跨文化交际[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7] 张爱玲.漫画东西方谚语[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8] 陈德彰.外国名人名言[ 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9] 葛志宏、孟丽.英语格言 900句[ 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10]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薛小梅.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N] .光明日报, 2003 05 27.[ 13] 孙梁.英美名诗一百首[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1990.[ 14]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 A]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成 浩23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