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关于《道德经》的毒鸡汤 你喝过多少?

句子大全 2022-03-09 14:07:01
相关推荐

著名老师说:要跟黑暗和解;著名学者说,福祸相倚,吃亏是福。被灌足了鸡汤的人实在受不了,说:你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当你被逼到绝路时,板砖比《道德经》更能保护你。我只能无奈地说:对不起,《道德经》不背这个锅。

要说“与黑暗和解”这句话,能与《道德经》扯上关系的大概就是“和解”二字。“和大怨”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意思是“和解大的怨恨”。

然而与众多被忽略后半句的经典名言一样,第七十九章整句内容却是:“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意思一下全变了:

即使你能和解大的怨恨,也必然会有余恨难消,就像镜子被摔破了一样,再怎么粘合,也都还会有裂痕存在,再也达不到之前无怨无恨时的状态了。所以这种和解的方法,又怎么能称之为“善”呢?又怎么能说这方法好呢!

碰撞一旦发生,怨恨一旦产生,再怎么和解也都只是下乘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不让怨恨产生。因此“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只有无德之人,才会在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后,再来大张旗鼓地论是非,追过错,揽功劳;有德之人,只会尽量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故而他们默默做了很多事,但你却往往不知道这些人有功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事开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演变而来的。所以当事情还很安稳的时候就容易把持;当事情征兆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容易谋划;当事情还很脆弱的时候就容易化解;当事情还很微小的时候就容易让它消散。

所以处理困难的问题,要在它还很容易解决的时候开始处理;治理大的问题,要在局面还没有发展至混乱的时候开始治理;成就大的功业,要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因为天下的难事都起源于容易的事,天下的大事都起源于小事。所以圣人从来不会等小事变成大事,之后才开始有所作为,故而最终能取得大的成就。

这才是《道德经》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是让你去跟这个和解跟那个和解,而是尽量不要跟他们干上,提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冲突的发生。如果怨恨已经发生,人家非要跟你卯上了怎么办?很简单,勇往直前。

《道德经》说:“夫慈,故能勇,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什么“慈”而后能“勇”呢?因为心中有慈,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故而可以勇往直前。

母亲为了保护子女可以不顾一切,我们为了守护自己不被侵犯,为了可以好好活着,也同样可以激发出莫大的勇气。所谓“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人为什么连死都不怕了,是因为他想求活,这个时候他就会很勇敢。

至于“福祸相倚,吃亏是福”,其中的福祸相依,是《道德经》提出来的,但是引申出“吃亏是福”,便是瞎扯了。

福祸为什么会相依不定,前后跟随而难以预料?这是因为人们没有行正道,故而才会福后是祸,祸了又有福,绐终不能保持住一个“长久”、“不殆”、“无咎”的状态。这些状态,才是《道德经》中想要追求与保持的,而不是所谓的福祸无常、世事难料,这分明是不明道的无知状态。

无知却被拿来充高深,这便是我们以当下流行的思维去理解《道德经》的结果。“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被理解成了“吃亏是福”。因为在世人眼中,后外其身、成就他人分明是吃亏的表现,所以不情不愿,怎么来说服自己呢?吃亏有福。

以利益为导向,以目的心来曲解自然,这分明是南辕北辙。有刻意为之的“自然”吗?有强迫而来的“随性”吗?有利益造就的“圣人”吗?有洗脑得到的“领悟”吗?有自欺欺人的“顺道”吗?

所以老子才会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为什么会“独异于人”,因为我和你们想的不一样。

因此《道德经》其实并不适合熬鸡汤,焚琴煮鹤暴殄天物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露出原形。鸡汤我并不反对,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但是熬汤的时候,还请各位老师注意选材,这样熬出来的汤汁才够味,才对症,才招人喜欢。

探讨交流,欢迎关注公众号“国际道学网”(ID:taoistcn com)加入我们。

—— 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