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老舍——语文学习网

句子大全 2022-01-27 14:00:01
相关推荐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老舍作者:语文学习网日期:11 13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掌握其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重点掌握《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塑造。能够就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第一节 概述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与茅盾、巴金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对多种文艺体裁都有实践,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话剧等。 老舍早期长篇小说:1924年赴英教学,到1929年夏返国之前,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连载于《小说月报》。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老张的哲学》: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宗法社会中老张这个恶棍命运的描写,展现了20年代在黑暗势力的摧残逼迫下,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沉痛揭示了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对国民的严重侵蚀,在哭声中暴露了现实社会的丑恶、腐朽。艺术特色:长于表现北平市民生活,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笔调幽默,视野开阔,在新文学史上较早地描写了北方都市的市民生活。 《赵子曰》:作品通过对赵子曰们空虚无聊的生活的透视,剖析了这群“新人物”骨子里的“旧”与“俗”。他们卑微的心理与空虚的灵魂,正是“国民劣根性”的真实写照。作品所设置的赵子曰从“混世”到“救世”的觉醒过程,作者对赵子曰的针砭与嘲讽,出自于老舍呼唤自重自强的民族精神的深层心理。 《二马》的思想:它以马则仁(老马)、马威(小马)父子从北京到伦敦的生活轨迹为经,以中英两国国民性的比较为纬,展开了较为广阔、复杂的画面。在老马这个老中国、老民族的老分子身上,老舍痛快淋漓地剥露了“国民劣根性”的种种迂腐、落后、可笑之处。作者以此寄托了深深的忧虑,并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要兴盛,必须从改造国民性入手。在小马和李子荣身上,则可以看到新一代年轻人面向世界潮流,走向开放的新姿态。两代人在历史转折时期无可调和的冲突,显示了他们不同的心态,亦即昭示了民族新生的希望。 《二马》对于国民性的探讨:《二马》在剖析国民性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这种对国民性审视的新角度,是对鲁迅以来新文学创作解剖国民性主题的拓展。 《二马》的艺术:①对人物的心理分析相当细腻、准确。②对比方法的巧妙运用,则更加突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个性:这里既有中英两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对比,也有新旧两代人的对比。③全书的结构安排精细、严谨。④语言纯静而富于表现力。 1929年,老舍在新加坡写作了又一部长篇《小坡的生日》,这是部童话体的作品。 回国后到抗战爆发前,老舍创作了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另外还有一部中篇及3个短篇小说。 寓言体小说《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①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是一个行将没落的社会(实指当时的中国)的生动写照。②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痛心疾首的剖析,并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③对革命力量的错误嘲讽。 长篇《离婚》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作者在暴露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同时,以更为娴熟的艺术技巧,悲喜剧交融的艺术形态和去掉了油滑的幽默笔触,对于因循守旧、敷衍、妥协的生存哲学,给予了揶揄嘲讽与彻底否定,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时期老舍的创作: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等,和话剧《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九种以及相当数量的通俗性大众化作品。 《鼓书艺人》: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一群由北方流落到重庆的鼓书艺人的遭遇为题材,着重写了方宝庆和唐四爷两个艺人之家。它朴素本色地描绘日常生活,却又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从艺人们对旧世界、旧生活秩序的反抗,对新生活的积极寻求中,显示了老舍从对小人物的同情或批判转向注重他们的觉醒与反抗的重大变化。 《月牙儿》的艺术成就:《月牙儿》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到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 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功力。 《微神》:老舍唯一的一部小说。 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①对民族文化的反思、批判;②以北平市民社会为中心;③浓烈的京味儿;④含蓄丰富、独具一格的幽默感。 第二节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的经历: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来到北平,靠拉洋车为生。他勤劳朴实,善良正直,富有责任感与同情心,尤其是有一颗好强上进的心,其集中表现是在他追求的生活理想——买一辆洋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这一点上。结果他的买车梦想三次破灭。从此,祥子失去了往日的精进与顽强,自暴自弃,几乎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遭遇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造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①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②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主观上,①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思想;②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等原因。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 祥子形象分析:祥子的经历与近代中国因农村破产而成批涌入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祥子的悲剧意味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详细分析见习题解答) 虎妞形象: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积怨,直至闹翻。她对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与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靠出租洋车,剥削他人的车厂主。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①结构上以祥子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 ,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②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③景物描写的鲜明的“京味儿”;④语言上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第三节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分为三部分:《惶惑》、《偷生》、《饥荒》,1949年美国出版节 译本,书名《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 《四世同堂》的思想主题: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北平人在异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理透剔的反省,提供了映现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小说也发出了激励人民起而奋斗、起而抗争的呐喊。 老派市民代表祁老者形象:祁老者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长者。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击碎了他想在战火硝烟中安度晚年的幻梦,他的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 祁瑞宣性格分析:祁瑞宣身上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四世同堂》的艺术贡献:①作品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从珍珠港事件爆发到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它都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在广度、深度、力量和气势上都富有史诗的气魄。②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头绪繁多,但结构严谨、匀称,脉络清楚。 《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重点内容提要 1.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2.分析祥子形象。 3.分析造成样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4.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5.简析《四世同堂》的思想主题。 6.祁瑞宣性格分析。 7.简析《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 8.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上一篇下一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