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鬼谷子王诩37句名言》

句子大全 2021-09-08 15:21:01
相关推荐

鬼谷子, 姓王名诩, 又名王禅, 号玄微子, 生于春秋之末 ,成于战国之初, 卫国朝歌人。 常入云梦山 采药修道。 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 ( 鬼谷位于河南省淇县淇谷云梦山 , 在古时的卫国, 即今天的河南淇县附近, ) 故自 称鬼谷先生。 “ 王禅老祖” 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 是先秦诸子之一。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 的两个弟子。 鬼谷子: 生卒不详, 据他的徒弟苏秦前337-前 284) 与张仪?-前 309 的年龄推测应在庄子之后或者同时代。 曾任楚国宰相, 后归隐卫国授徒, 苏另有孙膑? 前 316 年 与庞涓( ?-前 342) 亦为其弟子之说, 由于估计鬼谷子与孙膑、 庞涓差不多是同龄人, 所以他们之间只能是切磋技艺和相互交流。 顶多鬼谷子是他们的师哥, 鬼谷子年长于孙膑、 庞涓不会超过 20 岁 。 大约在 4 20 年之间。 鬼谷子通天彻地, 兼顾数家学问 , 人不能及。 一是神学: 日 星象纬, 占卜 八卦,预算世故, 十分精确; 二是兵学, 六韬三略, 变化无穷, 布阵行军, 鬼神莫测; 三是游学, 广记多闻, 明理审 势, 出口 成章, 万人难当; 四是出世学, 修身 养性, 祛病延寿, 学究精深。 · 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 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 故外亲而内 疏者说内, 内 亲而外疏者说外。 ( 《鬼谷子》 谋篇第十) · 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 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 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 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说服对方; 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 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 因其疑以变之, 因其见以然, 因其说以要之, 因其势以成之, 因其恶以权之, 因其患以斥之。 ( 《鬼谷子》 谋篇第十) · 揣摩之后加以威胁; 摩而恐之; 抬高之后加以策动; 高而动之; 削弱之后加以扶正; 微而证之; 符验之后加以响应; 符而应之; 拥堵之后加以阻塞; 拥而塞之; 搅乱之后加以迷惑。 乱而惑之。 ——这就叫做“计谋” 。 ——是谓计谋。 ( 《鬼谷子》 谋篇第十) · 计谋的运用, 计谋之用, 公开不如保密, 公不如私, 保密不如结党, 私不如结; 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 结而无隙者也。 (同上) · 正规策略不如奇策, 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 所以向人君进行游说时, 必须与他谈论奇策; 向人臣进行游说时, 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正不如奇, 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说人主者, 必与之言奇; 说人臣者, 必与之言私。 (同上) · 虽然是自己人, 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 就要被疏远。 如果是外人, 却知道内情太多, 就要有危险。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 来强迫人家接受, 不要拿别人不了 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其身内 、 其言外者疏; 其身外、 其言深者危。 无以人之所不欲, 而强之于人; 无以人之所不知, 而教之于人。 (同上) · 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 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 如果对方厌恶什么, 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 所以要进行隐密谋划而公开的进行获取。 人之有好也, 学而顺之; 人之有恶也, 避而讳之, 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同上) · 想要除掉的人, 就放纵他, 任其胡为, 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除掉他。 故去之者从之, 从之者乘之。 (同上) ·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 是感情深沉的人, 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 貌者不美, 又不恶, 故至情托焉。 (同上) · 对于了解透彻的人, 可以重用; 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 可知者, 可用 也; 不可知者, 谋者所不用 也(同上) · 所以说, 从事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掌握人, 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 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 被人家控制的人, 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 故曰: “事贵制人, 而不贵见制于人。 ” 制人者握权也, 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同上) · 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 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 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 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 故圣人之道阴, 愚人之道阳。 智者事易, 而不智者事难。 ( 同上) · 一旦国家灭亡了 就很难复兴; 一旦国家骚乱了, 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才是最大的智慧。 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 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 亡不可以为存, 而危不可以为安, 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 于众人之所不能知, 用 于众人之所不能见。(同上) · 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 如果证明是可行的, 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 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 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 这是为别人。 既用 见可, 择事而为之, 所以自 为也; 见不可, 择事而为之, 所以为人也。 (同上) · 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阴” 的, 古语说: “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 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 并不是仅讲求仁慈、义理、 忠诚、 信守, 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 先王之道阴, 言有之曰: “天地之化, 在高与深; 圣人之道, 在隐与匿。 非独忠、 信、 仁、 义也, 中正而已矣。 ” (同上) · 凡是感情相同而又互相亲密的人, 大家都可成功; 凡是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的, 事后只能有部分人得利; 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又密切的, 必然一同受害; 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 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 同 情而俱相亲者, 其俱成者也。 同 欲而相疏者, 其偏成者也; 同 恶而相亲者, 其俱害者也; 同 恶而相疏者, 其偏害者也。(同上) · 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 就要密切关系, 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 就要疏远关系。 这都是有定数的事情, 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 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故相益则亲, 相损则疏, 其数行也; 此所以察同异之分, 其类一也。(同上) · 事情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 而事物又生于谋略, 谋略生于计划, 计划生于议论, 议论生于游说, 游说生于进取, 进取生于退却, 退却生于落后的制度和失策的控制, 事物由此得以控制。 变生事, 事生谋、 谋生计、 计生议、 议生说、 说生进、 进生退、 退生制, 因以制于事。(同上) ·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 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 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 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 一个有智慧的人, 通达礼教, 明于事理, 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 反而可以给他们讲清事理, 让他们建功立业。 这就是所谓仁人、 勇士、 智者的“三才” 。 夫仁人轻货, 不可诱以利, 可使出 费; 勇 士轻难, 不可惧以患, 可使据危; 智者达于数、 明于理, 不可欺以诚, 可示以道理, 可使立功; 是三才也。 (同上) · 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 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 贪婪的人容易被引诱, 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积累而成; 直壮是由弯曲积累而成; 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 这就是因为“道数” 得到了实行。 故愚者易蔽也, 不肖 者易惧也, 贪者易诱也, 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 积于弱也; 为直者, 积于曲; 有余者, 积于不足也; 此其道术行也。(同上) ·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 主要有五个途径: 有用阳道来感化的; 有用阴道来惩治的; 有用信义来教化的; 有用爱心来庇护的; 有用廉洁来净化的。 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 行阴道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 要在平时和关键时刻巧妙地运用这四方面, 小心谨慎行事。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 有以阳德之者, 有以阴贼之者, 有以信诚之者, 有以蔽匿之者, 有以平素之者。 阳励于一言, 阴励于二言, 平素枢机以用 四者, 微而施之。(《鬼谷子》 决篇第十一) · 君子安祥、 从容、 正派、 沉静, 既会顺又能节制, 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 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 此倡导善守其位。 安、 徐、 正、 静, 其柔节先定。 善予而不争, 虚心平意, 以待倾。 右主位。 (《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 · 目 贵明, 耳贵聪, 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 视者, 则无不见; 以天下之耳听者, 则无不闻; 以天下之心虑者, 则无不知。 辐辏( cou ) 并进, 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 眼睛最重要的是明亮; 耳朵最重要的是聪灵; 心灵最重要的是智慧。 君子如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 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 如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 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 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心协力, 就可明察一切, 无可阻塞。此倡导明察。 · 听之术曰: “勿望而许之, 勿望而拒之。 ” 许之则防守, 拒之则闭塞。 高山仰之可极, 深渊度之可测。 神明之位术, 正静其莫之极欤! 右主听。 ( 同上) 听取情况方法是: 不要远远看见了 就答应, 不要远远看见了 就拒绝。 如果能听信人言, 就使自己多了一层保护, 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 封闭。 高山仰望可看到顶, 深渊计量可测到底, 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沉, 是无法测到底的。 此倡导虚心纳谏。 · 用 赏贵信, 用 刑贵必。 刑赏信必, 验于耳目 之所见闻。 其所不见闻者, 莫不暗化矣。 诚畅于天下神明, 而况奸者干君? 右主赏。 ( 《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 给以奖赏重于守信用, 利用刑罚贵在坚决。 处罚与赏赐得正确, 可应验于臣民所见所闻之事。 这对于没亲眼看到、 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作用。 君子诚信如能畅行天下, 天下尽享神明保护, 更惧何奸邪之人前来干犯君主? 此讲赏罚要略。 · 一曰天之, 二曰地之, 三曰人之。 四方、 上下、 左右、 前后, 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 同上) 天、 地、 人合一, 且相顺, 四方、 上下、 左右、 前后天下迷惑不清的地方在哪里? 确实没有! 此讲谦虚资讯。 · 心为九窍之治, 君为五官之长。 为善者君与之赏, 为非者君与之罚。 君因其所以来, 因而与之, 则不劳。 圣人用 之, 故能掌之。 因之循理, 固能久长。 右主因。 ( 同上) 心是众窍统治者, 君是众官首长。 做善事臣民受首领赏赐, 做恶事臣民受首领惩罚。 首领据属下资质任用, 权衡业绩实情况进行赏赐, 这样才不会劳民伤财。 高尚的圣人利用臣民, 能完美掌控。 因循天理, 方长治久安。 此倡导因循天理。 · 人主不可不周; 人主不周, 则群臣生乱。 寂乎其无常也, 内 外不通, 安知所开? 开闭不善, 不见原也。 右主周。 ( 《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 作为人主必须以广泛了解外界事物而行事, 如不通世间人情道理, 那么官属就易生乱。世间鸦雀无声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内外没有交往, 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 方针、 策略张弛得不适当, 就无法体现事物原貌。 此倡导周全事理。 · 一曰长目 , 二曰飞耳, 三曰树明。 千里之外, 隐微之中, 是谓“洞” 。 天下奸, 莫不暗变更。 右主参。 ( 同上) 修明之下, 第一“长目” , 第二“飞耳” , 第三“树明”均很重要。 在一千里之外, 这能轻易地观察到隐微中的变化, 并且对外界一切了 如指掌, 如同洞天。为此, 天下奸邪在忌惮之中,没有不悄悄地进行变化的。 此倡导洞察奸邪。 · 循名而为, 按实而定, 名实相生, 反相为情。 名实当则治, 不当则乱。 实生于德、 德生于理, 理生于智, 智生于当。 右主名。 ( 《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 依照真实名分去考察实际, 根据实际来确定真实名分。 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 反过来又互相表现。 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 不相符则易产生混乱。 实际产生于德行, 德行产生于理性, 理性产生于智慧, 智慧产生于妥当。 此倡导名实相符。 · 说者, 说之也; 说之者, 资之也。 饰言者, 假之也; 假之者, 益损也。 应对者, 利辞也; 利辞者, 轻论也。 成义者, 明之也; 明之者, 符验也。 难言者, 却论也; 却论者, 钓几也。 (《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 游说作用就是力求以理服人; 目的是全靠自己言辞资助他人。 言辞借修饰方达游说者目的, 说者要借饰词讲清事情利弊损益。 应答必用犀利谨慎的外交辞令, 严谨凌厉的辞令必对答如流。 立意辞令庄重坦率朗朗上口, 言之凿凿的辞令必是策出有因。 强势提出难为对方的反面言论, 意图套取对方机密揭示漏洞。 · 佞言者, 谄而于忠; 谀言者, 博而于智; 平言者, 决而于勇 ; 戚言者, 权而于言; 静言者, 反而于胜。 先意承欲者, 谄也; 繁称文辞者, 博也; 策选进谋者, 权也。 纵舍不疑者, 决也; 先分不足而窒非者, 反也。 (《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 以花言巧语谄媚的奸佞之人, 往往能以忠良勤勉掩饰。 以阿谀奉承之人为生计之人, 必以机智果决博得重彩。 以平淡词汇讲出高深道理者, 能以大智大勇抉择生机。 以忧伤的话语劝解他人的人, 能以善念权衡言行信果。 以平心静气冷静思考的说者, 反而能曲胜于从长计议。 以对方欲望先可实现承诺人, 就是货真价实的谄媚者。 以巧言美语反反复复奉承者, 吹天花烂坠亦无济于事。 以他人喜好而进献计谋的人, 必玩弄权术至人于死地。 选何放纵选何舍弃毫不怀疑, 决心从不动摇取于志向。 从天地人三才看先天之不足, 无情责难缺陷弥补过失, 必应大彻大悟深刻反思。 · 故曰“辞言五, 曰病、 曰恐、 曰忧、 曰怒、 曰喜。 ” 病者, 感衰气而不神也; 恐者, 肠绝而无主也; 忧者, 闭塞而不泄也; 怒者, 妄动而不治也; 喜者, 宣散而无要也。 利则行之 (同上) 针对被游说对象讲, 辞令讲有五种, 即病、 怨、 忧、 怒、 喜。 病, 是指底气不足, 没有精神; 恐, 是肠欲断, 没有主意; 忧, 是指闭塞压抑, 无法渲泄; 怒, 是指狂燥妄动, 不能自制; 喜, 是指任意发挥, 没有重点。 游说时利于劝说根治便进行劝说。 · 故与智者言, 依于博; 与博者言; 依于辨, 与辨者言, 依于要; 与贵者言, 依于势; 与富者言, 依于豪; 与贫者言, 依于利; 与贱者言, 依于谦; 与勇 者言, 依于敢; 与愚者言, 依于锐。 此其术也, 而人常反之。 (同上) 因此游说置辩时, 与聪明的人谈话, 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 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 就要依靠善于雄辩; 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 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 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 与富有的人谈话, 就要依靠高屋建瓴; 与贫穷的人谈话, 就要以利益相诱惑; 与卑贱的人谈话, 要依靠谦敬; 与勇猛的人谈话, 要依靠果敢; 与愚昧的人谈话, 要依靠敏锐。 这些是游说方法简约概略, 而人们作为常反其道行之。 ·古之善用 天下者, 必量天下之权, 而揣诸侯之情。 量权不审, 不知强弱轻重之称; 揣情不审, 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 曰: “度于大小, 谋于众寡。 称货财有无之数, 料人民多 少、 饶乏, 有余不足几何? 辨地形之险易孰利、 孰害? 谋虑孰长、 孰短? 君臣之亲疏, 孰贤、 孰不肖 ? 与宾客之知睿孰少、 孰多 ? 观天时之祸福孰吉、 孰凶? 诸侯之亲孰用 、 孰不用 ? 百姓之心去就变化, 孰安、 孰危? 孰好、 孰憎? 反侧孰便、 孰知? ” (反叛之情在哪潜伏、 易发生, 哪些民众知内情? ) (《鬼谷子》 权篇第九) · 揣情者, 必以其甚喜之时, 往而极其欲也, 其有欲也, 不能隐其情; 必以其甚惧之时, 往而极其恶也, 其有恶也, 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 乃且错其人勿与语, 而更问所亲, 知其所安。(《鬼谷子》 揣篇第七) 所谓揣情, 就是本国外交使节必须在对方诸侯国国君最高兴的时候去拜访, 激励他兴致大发; 或在对方国君最恐惧时去拜访, 助长他恐惧心理, 使不能隐真情。 对那已受感动, 仍无异常的人,要停止游说, 而向他所亲近的人了 解内情, 这样就知道他真实底牌了。 · 古之善背向者, 乃协四海、 包诸侯, 忤合天地而化转之, 然后以之求合。(抵触逆向与和合相转化,后求天下大同) 故伊尹五就汤、 五就桀, 而不能有所明, 然后合于汤。 吕尚三就文王、 三入殷朝, 而不能有所明, 然后合于文王。 此知天命之钳, 故归之不疑也。 (天命制约) 非至圣人达奥, 不能御世。 (《鬼谷子》 忤合第六) (圣人之道逆与合) 为了大家阅读方便, 现转: 《鬼谷子》 全文王诩 捭阖第一 粤若稽古③, 圣人之在天地间也, 为状生之先④。 观阴阳⑤之开阖以命物⑥, 知存亡之门户⑦, 筹策⑧万类⑥之终始, 达人心之理, 见变化之朕⑩焉, 而守司11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 自古至今, 其道一也12。 变化无穷, 各有所归13。 或阴或阳, 或柔或刚,或开或闭, 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 审察其所先后14, 度权量能, 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 不肖、智、 愚、 勇、 怯, 有差, 乃可捭, 乃可阖; 乃可进, 乃可退; 乃可贱, 乃可贵: 无为以牧15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16虚, 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所言, 而捭反之, 以求其实, 实得其指17, 阖而捭之18, 以求其利19。 或开而示之, 或阖而闭之20。 开而示之者, 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 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 明审其计谋, 以原其同异21。 离合22有守23, 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4, 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25, 而与道相追26。 捭之者, 料其情27也; 阖之者, 结其诚28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29, 乃为之度数30, 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 圣人因而自为之虑31。 故捭者, 或捭而出之, 或捭而纳之; 阖者, 或阖而取之, 或捭而去之。 捭阖者, 天地之道。 捭阖者, 以变动阴阳, 四时开闭, 以化万物32。纵横33、 反出、 反覆34、 反忤必由此35矣。 捭阖者, 道之大化, 说之变36也; 必豫审其变化, 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 心之门户也;心者, 神之主也。 志意、 喜欲、 思虑、 智谋, 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以捭阖, 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 开也、 言也、 阳也; 阖之者, 闭也, 谋也、 阴也。 阴阳其和, 终始其义37。故言长生、 安乐、 富贵、 尊荣、 显名、 爱好、 财利、 得意、 喜欲为阳, 曰 quot;始 quot;。 故言死亡,忧患、 贫贱、 苦辱、 弃损、 亡利、 失意、 有害、 刑戮、 诛罚为阴, 曰 quot;终 quot;。 诸言38法阳之类者, 皆日 quot;始 quot;, 言善以始其事; 诸言法阴之类者, 皆日 quot;终 quot;, 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 以阴阳试之39,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40, 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 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 无所不出, 无所不入, 无所不可41。 可以说人, 可以说家, 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 为大无外。 益损、 去就、 倍反, 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 阴止而藏; 阳动而出, 阴随而入。 阳还终始, 阴极反阳42。 以阳动者, 德相生也; 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以阳求阴, 苞以德也; 以阴结阳, 施以力也; 阴阳相求, 由捭阖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 而说人之法也, 为万事之先, 是谓 quot;圆方之门户 quot;。 [注释] ①捭: 开的意思, 敞开心怀积极行动, 采取攻势, 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 ②阖, 闭的意思, 关闭心扉, 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 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 ③粤若稽古, 粤, 语助词。 若, 顺; 稽, 考察。 意为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 ④先: 先知先觉, 此意指尊者, 指导者, 先驱者。 ⑤阴阳: 《易经》 上的用语, 指创造字宙空间万物对应的两种气。 阳意味春、 光阴、君、 男性, 是积极的行动, 阴意味着秋、 夜、 暗、 臣、 女性、 消极的行动。 ⑥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 观察阴阳变化来辨别事物。 ⑦存亡之门户: 指生死之理。 ⑧筹策: 计算策划。 ⑨万类: 万物⑩朕: 指征兆、 迹象。 11守司: 看守加以管理, 以便救亡图存。 12其道一也: 大自然的规律, 凡圣人的道理就有一个。 13各有所归: 世间一切事物各有归宿。 14审察其所先后: 应该先的事物应居先, 应该后的事物就居后, 一切都应该调查判定。 15以牧, 进行调查。 16实: 实情。 17指: 意同宗旨。 18阖而捭之: 假如明白实情; 就应自行闭藏或开启。 19求其利: 研讨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20开而示之, 或阖而闭之: 开放使事物显现, 或者封闭使事物隐藏。 21原其同异: 探讨事物相同与不同的特点、 性质。 22离合: 离, 不一致: 合, 一致。 23有守: 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24欲捭之贵周: 周, 不遗漏, 要行动时, 必须作周密的考虑。 25微: 微妙。 26与道相追: 合乎道之理, 与道相贴近。 27料其情: 检验实情的真伪。 28结其诚: 结, 坚定, 使诚意坚定, 有好结果。 29权衡轻重: 衡量比较事物轻重。 30为之度数: 测量重量和长度的数值。 31不中权衡度数, 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如果不合一般事物规律, 圣人就继续引导。 32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就像春夏秋冬, 万物均在变化一样。 33纵横: 自由自在的变化。 34反覆: 或离反或复旧。 35由此: 根据捭阖原则。 36道之大化, 说之变: 大化, 变化。 quot;说之变 quot;, 游说原则和主张灵活运用。 37终始其义: 万物始终保持着阴阳变化之理。 38诸言: 各种言论。 39捭阖之道, 以阴阳试之: 或开放或闭藏, 都以阴阳之道试行。 40阳言者依崇高: 和情之阳者交涉时, 就谈论崇高并对之加以试行。 41无所不可: 游说人, 游说家、 游说国、 游说天下, 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42阳还终始, 阴极反阳: 意为阴阳运行, 彼此相生, 互相转化。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 可知圣人生活在天地间, 就是做大众的先导者。 通过观察阴阳变化可对事物作出判断, 并进一步把握事物存亡之理。 测算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通晓人类思维的规律, 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 从而控制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 圣人在世界上始终是奉守大自然阴阳一道的变化规律, 并以此驾驭万物的。 因为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然而都各有自已的归宿: 或者属阴, 或者归阳, 或者柔弱, 或者刚强; 或者开放, 或者封闭; 或者松弛, 或者紧张。 所以, 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审察它的变化顺序, 揣度它的权谋, 测量它的能力, 再比较技巧方面的优劣。 至于贤良和不肖. 智慧和愚蠢, 勇敢和怯懦, 都是有区别的。 所有这些, 可以开放, 也可以封闭; 可以进升, 也可以辞退; 可以轻视, 也可以敬重, 都要仰仗无为来认识考察它们。 审察它们的有无与虚实, 通过对它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开它们的意愿。 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 当它们开放以后, 再反复考察, 以便探察实情, 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实质, 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 以便寻求有利时机。 开放时使之显现; 封闭时使之隐藏。 开放使其显现, 是因为与对方情感一致; 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与对方诚意不同。 至于什么可行, 什么不可行, 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清楚, 要明白对方计谋有与自已不相同的, 有与自已相同的, 必须有主见, 同时要注意按照对方的思想志向, 区别对待。 如果要开放, 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 如果要封闭, 最重要的是处事慎密。 周密最重要的是要精细, 要合乎规律和道理。 让对方放开, 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 让对方封闭, 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 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各方面实力表现。 圣人要为。 此而用心思索, 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现有实力的程度和数量, 圣人会为此而焦虑。 因此, 所谓开放, 或者是要自已出去; 或是让别人进来。 所谓封闭, 或者是通过封闭自我约束; 或者是通过封闭使他人离开。 开放与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阴阳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 一年四季始行、 终结促使万物发生变化。 由此可知万物纵横变化, 无论是离开、 归复、 反抗, 都是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的。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的现象, 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 人们必顺首先慎重地考察万物变化, 事情的吉凶, 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 口是心灵的门窗, 心是精神的主宰。 意志情欲、 思想和智谋都要由口出入。 因此, 用开放和封闭法来把守这个关口, 以控制出入。 所谓 quot;捭之 quot;, 就是使之开放、 发言、 公开; 所谓 quot;阖之 quot;, 就是使之封闭、 缄默、 隐匿。 阴阳两方相谐调, 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 才能善始善终。 所以说长生、 安乐、 富贵、 尊荣、显名、 嗜好、 财货、 得意、 情欲等, 属于 quot;阳 quot;的一类事物, 叫做 quot;开始 quot;。 而死亡、 忧患、贫贱、 羞辱、 毁弃、 损伤、 失意、 灾害、 刑戮、 诛罚等, 属于 quot;阴 quot;的一类事物, 叫做 quot;终止 quot;。 凡是那些遵循 quot;阳道 quot;的一派, 都可以称为 quot;新生派 quot;, 它们以谈论 quot;善 quot;来开始游说; 凡是那些遵循 quot;阴道 quot;的一派, 都可以称为 quot;没落派 quot;, 它们以谈论 quot;恶 quot;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 因此, 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按崇高的原则引导对方, 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按卑下的原则引导对方。 用卑下来求索微小, 以崇高来求索博大。 由此看来, 没有什么不能出去, 没有什么不能进来, 没有什么办不成的。 用这个道理可以游说人, 可以游说家, 可以游说国, 可以游说天下。 要做小事,要进入无限微妙境界 阴; 要做大事, 要进入无限广大境界 阳。 所有的损害和补益, 离去和接近, 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 都是在阴、 阳的变化中运行的。 阳的方面, 运动前进; 阴的方面, 静止、 隐藏。 阳的方面, 活动显示; 阴的方面, 随行潜入。 阳的方面, 环行于终点, 开端是阴, 阴的方面, 到了极点就反归为阳。 凭 quot;阳道 quot;运动者, 在活跃中道德就会与之相生, 以 quot;阴道 quot;而运动者, 在安静中, 有力相助, 自有形势。 所以, 用 quot;阳 quot;来求得 quot;阴 quot;, 就要用道德来包容; 用 quot;阴 quot;来求得 quot;阳 quot;, 就要施用力量。 quot;阳君 quot;与 quot;阴臣 quot;相互追求, 就是遵循 quot;捭阖 quot;之理。 这是天下大道理 阴阳之道。 也是向他人游说的基本方法。 捭阖阴阳之道, 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 是天地间解决万事万物的钥匙。 ------------------------------------------------ 反应第二 [原文] 古之大化者①, 乃与无形俱生。 反以观往, 覆以验来②; 反以知古, 覆以知今; 反以知彼, 覆以知己。 动静③虚实④之理, 不合来今⑤, 反古而求之。 事有反而得覆⑥者, 圣人之意也, 不可不察。 人言者, 动也⑦; 己默者, 静也。 因其言, 听其辞⑧。 言有不合⑨者, 反而求之, 其应⑩必出。 言有象11, 事有比12。 其有象比13, 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 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 其钓语14合事, 得人实也。 若张置网15而取兽也, 多张其会16而司之。 道合其事, 彼自出之, 此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 其言无比17, 乃为之变18,以象动之, 以报其心, 见其情, 随而牧之19。 己反往, 彼覆来, 言有象比, 因而定基。 重之袭之, 反之复之, 万事不失其辞, 圣人所诱愚智20, 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 乃变鬼神21以得其情。 其变当也, 而牧之审也。 牧之不审, 得情不明;得情不明, 定基不审。 变象比, 必有反辞, 以基听之。 欲闻其声反默, 欲张反敛22, 欲高反下, 欲取反与。 欲开情23者, 象而比之, 以牧其辞24, 同声相呼, 实理同归。 或因此,或因彼25, 或以事上, 或以牧下26, 此听真伪、 知同异, 得其情诈27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 喜怒由此以见其式28,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以反求复, 观其所托29。 故用此者, 己欲平静, 以听其辞, 察其事, 论万物, 别雄雌。 虽非其事, 见微知类30。 若探人而居其内, 量其能射其意也。 符应不失31, 如腾蛇32之所指, 若羿33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 自知而后知人34也。 其相知也, 若比目之鱼35。 其伺言也, 若声之与响; 见其形也, 若光之与影也; 其察言也, 不失若磁石之取针, 舌之取燔骨36。 其与人也微, 其见情也疾。 如阴与阳, 如阳与阴; 如圆与方, 如方与圆。 未见形圆以道之, 既见形方以事之。 进退左右, 以是司之。 已不先定, 牧人不正37, 事用不巧, 是谓 quot;忘情失道 quot;;己审先定以牧入, 策而无形容, 莫见其门, 是谓 quot;天神 quot;。 [注释] ①古之大化者: 化是教化, 大化者指圣人。 ②反以观往, 覆以验来: 反, 同返, 覆, 都是反复的意思, 追溯过去的经验, 进行研究以面对当前, 认识未来。 ③动静: 是指运动和静止。 ④虚实: 真伪的意思。 ⑤来今: 未来与现在。 ⑥反而得覆: 调查过去, 研究现在, 以定将来的对策。 ⑦人言者动也: 别人发言就是动。 ⑧辞: 倾诉、 主张、 陈情。 ⑨言有不合: 所说的话不合理。 ⑩应: 答应。 11象: 法象, 仿造形象和原形比较, 确定正误。 12比: 比较, 和原则比较确定正谬。 13象比: 按照形象进行比较。 14钓语: 如钓鱼投饵一般, 在交谈时给对方以诱饵, 以便引出对方的话头。 15罩(读 jī) 网, 置是捕兔子等野兽的网, 网是捕鱼等水产的网。 16会, 聚集的意思。 17其言无比: 如果言辞不能进行比较。 18乃为之变: 改变方法。 19牧之: 进行调查加以说明。 20愚智: 愚者和智者。 21鬼神: 指死者的灵魂和万物神明。 也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22敛: 收藏、 制止。 23开情: 敞开心怀叙述。 24象而比之, 以牧其辞: 用形象、 比喻法, 驾驭言辞。 25或因此或因彼: 从种种事情发端。 26或以事上, 或以牧下, 或者事奉君主, 或者观察民情。 27情诈: 真诚和虚伪。 28式: 定式、 形态、 态势。 29观其所托: 分辨出主张的本意。 30见微知类: 从微小的事情上, 观察出大事物的变化。 31符应不失: 如同合于符节一样, 来响应。 32腾蛇: 飞龙的意思。 33羿: 即后羿, 传说中的神箭手。 34知之始己, 自知而后知人: 假如你想要知道他人, 就必须先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后,才能知人。 35比目之鱼: 一双眼睛生于身体一侧的鱼, 经常是两尾并游, 这里比喻恩爱夫妻。 36燔骨: 烧烤的骨头上所带的肉。 37牧人不正: 不能公正地驾驭人。 [译文] 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 所以能与无形共生共存, 是自然物化的规律。 反顾而回溯以往, 再回首察验未来, 既可以知古, 也可以知今。 既可以了解对方, 又可以知道自已。 依动、 静、 虚、 实的运动原理, 如果在未来及现在得不到实践, 就可以反思历史去研求前人的经验。 有些事要反复考察探索才能把握。 这是圣人的见解, 不可不认真研究。 别人说话, 是动态的; 自已缄默是静态的。 要根据别人说的语, 听他的辞意内涵, 如果, 对方言辞有矛盾, 要反复地追问他, 对方(真正) 的答辞就会出现。 语言有形象性, 事物可用比喻。 因为有形象与比喻, 所以要观察藏在言辞下面的含义。一般地说, 形象可以模拟事件, 比喻可以比附言辞, 然后以 quot;无形 quot;的规律来求得有声的言辞, 引诱对方说出(我方) 所要知道的事, 从而得到与人、 事相吻合的真相。 这就像张开网逮野兽一样。 多张一些网, 汇信而来的野兽就会多些。 如果把捕野兽的方法用在人事上,只要方法合宜, 对方就会自已 quot;出来 quot;, 这就是钓人的 quot;网 quot;。 要经常拿着这个 quot;网 quot;, 追逐对方, 如果从对方的言辞上不能进行比较, 就要改变方法。 用 quot;形象 quot;的手段, 使之感动, 以体会对方的思想、 情感; 进而控制对方。 自已返回去, 对方再度来, 双方言辞均有形象、类比, 于是心中就有数了。 反复地用言语攻击、 偷袭对方, 事虽万变但不失于 quot;言辞 quot;, 用 quot;言辞 quot;申明大道。 圣人以此诱导惑化愚人、 智者, 使万事不容置疑。 古人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 这可以改变鬼神, 而刺探到实情。 他们随机应变, 很得当, 对对手的控制, 也很周密。 如果控制不周密, 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 得到的情况不明了, 心里底数就不实。 要把形象和类比, 灵活运用, 就要会说反话, 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听别人讲话, 自已就要沉默; 想要敞开, 就要先收敛; 想要升高, 就要先下降; 想要获取, 就要先给与。 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 就要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 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 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 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 或者由于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 或者用来侍奉君主, 或者用来管理下属。 这就要分辨真伪, 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是真实情报还是诡诈骗术。 活动、 停止、 言说、 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 都在事先确定法则。 用反向形式来得到对方的回应, 以观察其寄托。 所以用这种反向思维的方法, 自己要平静, 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 考察事理,论说万物, 辨别雄雌。 虽然没有论及事情本身, 但是可以根据细微的征兆, 探索出同类的大事。 就像刺探敌情就要深居敌境, 估计敌人的能力, 再摸清敌人的意图, 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 像飞龙一样神速, 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 要先从自已开始, 只有了解了自已, 然后才能了解别人。 了解别人, 就像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 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响与回音一样相符; 明了对方的情形, 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 侦察对方的言辞, 就像用磁石来吸引钢针, 应用舌头来剥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 自已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 而侦察对手的行动要十分迅速。就像由阴变阳、 又像由阳转阴、 像圆变方、 又像方转圆一样自如。 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要用圆略来诱惑对手, 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 无论是向前, 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 还是向右, 都可用这个方法来控制。 如果自已不事先确定策略, 统帅别人就没有规范。 做事没有智术, 叫做 quot;忘情失道 quot;, 自已首先认真确定策略, 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 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 就可以称为 quot;天神 quot;。 ------------------------------------------------- 内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 有远而亲, 近而疏; 就之不用, 去之反求; 日进前而不御, 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楗, 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 或结以党友, 或结以财货, 货结以采色。 用其意,欲入则入, 欲出则出; 欲亲则亲, 欲疏则疏; 欲就则就; 欲去则去; 欲求则求, 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 出无间, 入无朕。 独往独来, 莫之能止。 内者, 进说辞也。 楗者, 楗所谋也。 欲说者务稳度, 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 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方来应时, 以和其谋。 详思来楗, 往应时当也。 夫内有不合者, 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 从便所为, 以求其变。 以变求内者, 若管取楗。 言往者, 先顺辞也; 说来者,以变言也。 善变者审知地势, 乃通于天, 以化四时, 使鬼神, 合于阴阳, 而牧人民。 见其谋事, 知其志意。 事有不合者, 有所未知也。 合而不结者, 阳亲而阴疏。 事有不合者, 圣人不为谋也。 故远而亲者, 有阴德也。 近而疏者, 志不合也。 就而不用者, 策不得也。 去而反求者, 事中来也。 日进前而不御者, 施不合也。 遥闻声而相思者, 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 不见其类而为之者, 见逆。 不得其情而说之者, 见非。 得其情乃制其术, 此用可出可入, 可楗可开。 故圣人立事, 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 礼乐忠信计谋, 先取诗书, 混说损益,议论去就。 欲合者用内, 欲去者用外。 外内者, 必明道数。 揣策来事, 见疑决之。 策无失计, 立功建德, 治名入产业, 曰楗而内合。 上暗不治, 下乱不□, 楗而反之。 内自得而外不留, 说而飞之, 若命自来, 己迎而御之。 若欲去之, 因危与之。 环转因化, 莫知所为, 退为大仪。 注释 内: 入。 楗: 门拴。 内楗: 在本文指以言辞与谋略游说国君。 ------------------------------------------------ 抵戏第四 物有自然, 事有合离。 有近而不可见, 有远而可知。 近而不可见者, 不察其辞也; 远而可知者, 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 罅也。 罅者, 涧也。 涧者, 成大隙也。 戏始有朕, 可抵而塞, 可抵而却, 可抵而息,可抵而匿, 可抵而得, 此谓抵戏之理也。 事之危也, 圣人知之, 独保其身; 因化说事, 通达计谋, 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 挥之于太山之本。 其施外兆萌牙□之谋, 皆由抵戏。 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 上无明主, 公侯无道德, 则小人谗贼, 贤人不用, 圣人鼠匿, 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 土崩瓦解而相伐射, 父子离散, 乖乱反目, 是谓萌牙戏罅。 圣人见萌牙戏罅,则抵之以法。 世可以治, 则抵而塞之; 不可治, 则抵而得之; 或抵如此, 或抵如彼; 或抵反之, 或抵覆之。 五帝之政, 抵而塞之; 三王之事, 抵而得之。 诸侯相抵, 不可胜数, 当此之时, 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 必有戏隙, 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捭阖, 能用此道, 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 则深隐而待时; 时有可抵, 则为之谋; 可以上合, 可以检下。 能因能循, 为天地守神。 注释 抵: 抵塞。 戏: 隙。 抵戏: 意为堵塞有缺漏的地方。 ------------------------------------------------ 飞箝第五 凡度权量能, 所以征远来近。 立势而制事, 必先察同异, 别是非之语, 见内外之辞, 知有无之数, 决安危之计, 定亲疏之事, 然后乃权量之, 其有隐括, 乃可征, 乃可求, 乃可用。引钩箝之辞, 飞而箝之。 钩箝之语, 其说辞也, 乍同乍异。 其不可善者, 或先征之, 而后重累; 或先重累, 而后毁之; 或以重累为毁; 或以毁为重累。 其用或称财货、 琦玮、 珠玉、壁帛、 采色以事之。 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或伺候见涧而箝之, 其事用抵戏。 将欲用之于天下, 必度权量能, 见天时之盛衰, 制地形之广狭、 阻险之难易, 人民货财之多少, 诸侯之交孰亲孰疏, 孰爱孰憎, 心意之虑怀。 审其意, 知其所好恶, 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 钩其所好, 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 则量智能、 权财力、 料气势, 为之枢机, 以迎之、 随之, 以箝和之, 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 用之于人, 则空往而实来, 缀而不失, 以究其辞, 可箝可横, 可引而东, 可引而西, 可引而南, 可引而北, 可引而反, 可引而覆, 虽覆能复, 不失其度。 注释 飞: 制造声誉。 箝: 箝制。 飞箝: 意为先以为对方制造声誉来嬴取欢心, 再以各种技巧来箝制他。 ------------------------------------------------- 忤合第六 凡趋合倍反, 计有适合。 化转环属, 各有形势, 反覆相求, 因事为制。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 立身、 御世、 施教、 扬声、 明名也; 必因事物之会, 观天时之宜, 因知所多所少, 以此先知之, 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 事无常师; 圣人无常与, 无不与; 无所听, 无不听;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 与之为主。 合于彼而离于此, 计谋不两忠, 必有反忤; 反于是, 忤于彼; 忤于此, 反于彼。 其术也, 用之于天下, 必量天下而与之; 用之于国, 必量国而与之; 用之于家, 必量家而与之; 用之于身, 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 大小进退, 其用一也。 必先谋虑计定, 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 乃协四海, 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 然后求合。 故伊尹五就汤, 五就桀,而不能所明, 然后合于汤。 吕尚三就文王, 三入殷, 而不能有所明, 然后合于文王, 此知天命之箝, 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 不能御世; 非劳心苦思, 不能原事; 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 材质不惠, 不能用兵; 忠实无实, 不能知人; 故忤合之道, 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 乃可以进, 乃可以退, 乃可以纵, 乃可以横。 注释 忤, 相背; 合, 相向。 合于此, 必忤于彼。 良臣须择主而事。 ------------------------------------------------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 必量天下之权, 而揣诸侯之情。 量权不审, 不知强弱轻重之称; 揣情不审, 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 曰: 度于大小, 谋于众寡; 称货财有无之数, 料人民多少、 饶乏, 有余不足几何? 辨地形之险易, 孰利孰害? 谋虑孰长孰短? 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 与宾客之智慧, 孰多孰少? 观天时之祸福, 孰吉孰凶? 诸侯之交, 孰用孰不用? 百姓之心, 孰安孰危? 孰好孰憎? 反侧孰辨? 能知此者, 是谓量权。 揣情者, 必以其甚喜之时, 往而极其欲也; 其有欲也, 不能隐其情。 必以其甚惧之时, 往而极其恶也; 其有恶者, 不能隐其情。 情欲必出其变。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 乃且错其人勿与语, 而更问其所亲, 知其所安。 夫情变于内者, 形见于外, 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 此所以谓测深探情。 故计国事者, 则当审权量; 说人主, 则当审揣情; 谋虑情欲, 必出于此。 乃可贵, 乃可贱;乃可重, 乃可轻; 乃可利, 乃可害; 乃可成, 乃可败; 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 圣智之谋, 非揣情隐匿, 无可索之。 此谋之大本也, 而说之法也。 常有事于人, 人莫能先, 先事而生, 此最难为。 故曰: 揣情最难守司。 言必时其谋虑。 故观□飞蠕动, 无不有利害, 可以生事美。 生事者, 几之势也。 此揣情饰言, 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注释 揣: 估量。 ------------------------------------------------ 摩篇第八 摩者, 揣之术也。 内符者, 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 其道必隐。 微摩之以其索欲, 测而探之,内符必应; 其索应也, 必有为之。 故微而去之, 是谓塞□匿端, 隐貌逃情, 而人不知, 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 符之在彼, 从而用之, 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 如操钩而临深渊, 饵而投之, 必得鱼焉。 故曰: 主事日成, 而人不知; 主兵日胜, 而人不畏也。 圣人谋之于阴, 故曰神; 成之于阳, 故曰明, 所谓主事日成者, 积德也, 而民安之, 不知其所以利。 积善也, 而民道之, 不知其所以然; 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 常战于不争不费, 而民不知所以服, 不知所以畏, 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 有以平, 有以正; 有以喜, 有以怒; 有以名, 有以行; 有以廉, 有以信; 有以利,有以卑。 平者, 静也。 正者, 宜也。 喜者, 悦也。 怒者, 动也。 名者, 发也。 行者, 成也。廉者, 洁也。 信者, 期也。 利者, 求也。 卑者, 谄也。 故圣人所以独用者, 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 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 说莫难于悉听, 事莫难于必成; 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 故谋必欲周密; 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 故曰: 或结而无隙也。 夫事成必合于数, 故曰: 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说者听, 必合于情; 故曰: 情合者听。 故物归类; 抱薪趋火, 燥者先燃;平地注水, 湿者先濡; 此物类相应, 于事誓犹是也。 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 故曰: 摩之以其类, 焉有不相应者; 乃摩之以其欲, 焉有不听者。 故曰: 独行之道。 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 久而化成。 注释 摩, 顺, 合也; 意为以事情去顺合于说服之君王。 ------------------------------------------------ 权篇第九 说者, 说之也; 说之者, 资之也。 饰言者, 假之也; 假之者, 益损也。 应对者, 利辞也;利辞者, 轻论也。 成义者, 明之也; 明之者, 符验也。 (言或反覆, 欲相却也。 ) 难言者,却论也; 却论者, 钓几也。 佞言者, 谄而干忠; 谀言者, 博而干智; 平言者, 决而干勇;戚言者, 权而干信; 静言者, 反而干胜。 先意承欲者, 谄也; 繁称文辞者, 博也; 纵舍不疑者, 决也; 策选进谋者, 权也; 他分不足以窒非者, 反也。 故口者, 机关也; 所以关闭情意也。 耳目者, 心之佐助也; 所以窥间见奸邪。 故曰: 参调而应, 利道而动。 故繁言而不乱, 翱翔而不迷, 变易而不危者, (者见) 要得理。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 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 故不可以往者, 无所开之也。 不可以来者, 无所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