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 孙瑞雪

句子大全 2020-09-10 08:14:01
相关推荐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第1版2013年4月1日页数:816页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ASIN:B00UJF093O版权:中国妇女出版社发行部

编辑推荐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21世纪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累计销量突破60万册中外教育史上,这是首次大规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千万个父母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出内在的生命力《爱和自由(珍藏版)》一本幼儿教育的革命性著作,累计销量突破60万册入选出版总署全民阅读活动2010年度 最受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千万个父母因此书而彻底改变,他们 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 ,千万个孩子因此书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有卓越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完整的成长(珍藏版)》《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是家教作家孙瑞雪继畅销书《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之后的力作。孙瑞雪在广大家长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读者基础牢固,受众美誉度佳,媒体曝光率高。此次出版的双色珍藏版一直是孙瑞雪的忠实读者所期待的。

作者简介

孙瑞雪: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教育精神创始人; 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 教育思想创始人; 儿童敏感期 理论创始人;专著《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多次做客中央电视台《人物新周刊》《心理访谈》《半边天》等栏目,讲述 爱和自由 的教育;2009年,被评选为 中国教育杰出人物 ;2006年、2007年,中央电视台走进孙瑞雪教育机构幼儿园,连续拍摄16集《敏感期》专题片。在孙瑞雪老师的带领下, 爱和自由 教育团体深深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以蒙特梭利、卢梭、皮亚杰等经典教育学、现代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19年高度专注的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创造、建构、发展和完善了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的思想理论系统、教育教学系统, 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 的教育思想系统,敏感期理论系统,以及 爱和自由 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管理系统。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目录:第1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世界就是味道对接宝贝,你的玩具呢幼年如歌敏感期,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小狗下坡求助小哥哥,你别走拿掉剪刀找椅凳探索空间插不上的圆柱爱,妙不可言征求别人的意见绘画与音乐一个人的空间迟到的敏感期,一个个补上来了孩子忧郁了缇缇的手迟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失去的敏感期如何恢复/孙瑞雪缇缇的巨变放肆的语言天赋伴随母爱,儿童心智全面发展妈妈,上主题课西天不让妈妈打电话涂画的乐趣语言的敏感期随便给生活中的数学第2章0岁~2岁半小托蒂的悲剧视觉的敏感期/孙瑞雪迟到的口腔敏感期爱咬人的玮玮口的敏感期/孙瑞雪手的敏感期三指抓儿童在用手思考/孙瑞雪坡上漫游走楼梯走:换个角度看世界策策的故事困难爱扔东西的楠楠抛撒、搬运和垒高空间、时间的敏感期/孙瑞雪紧握小木钉对细小事物的敏感细小事物的敏感期秩序秩序是文明的基础/孙瑞雪学舌模仿的敏感期模仿的敏感期/孙瑞雪自我意识敏感期残缺了的威化审美建构道德/孙瑞雪分享成长沙和孩子们的成长/孙瑞雪学会表达爱意宝宝学说话酷爱高跟鞋的芊芊第3章2岁半~3岁汽车概念的建立我的他打我了自我的诞生/孙瑞雪重新开门车走了新路线挂毛巾老师,我要归位一个环节都不能错分享成长儿童天然要走向独立/孙瑞雪我是孙悟空老师,我很棒三项式你不是好男人请爸爸工作熟悉新环境……第4章3岁~4岁第5章4岁~5岁第6章5岁~6岁《完整的成长(珍藏版)》《爱和自由(珍藏版)》

经典语录及文摘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倾心的夜晚,我又听到了老师们的歌声,又见到了老师们的舞姿。他们在欢度自己的节目。现实中的舞和歌虽然不像专业舞台和影视屏幕中的那样精粹,却近在咫尺,亲近自然,更美轮美奂,让人陶醉。虽说是老师,他们几乎都是才二十多岁,有些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女孩,只有几个是男孩。这些老师们具有我没有想到的潜力、活力和创造力。看到这些仅简单编排就上马的动人的节目,看着这些美丽优雅的面庞,心间不时涌动另一个情景——那是1996年的中秋节,二三十个老师聚会来到黄河边。老师们吟唱与月亮有关的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竟然唱了一个晚上,伴着波光粼粼的河流和习习的凉风,从月亮升起唱到天明。那么多的歌,那么多的情。让我陶醉的还有老师们写的文章。这就是我们面前的这本书,由老师和家长所写。这是心灵的更美妙的舞步和歌声。这里有青春,有激情,有清纯,有爱,有向往……这些文章小有才气,就像那骄阳、皎月,树林和湖湾,以及火热又平凡的生活。更让人陶醉的是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孩子们。他们可爱的身影跃然纸上。当我们通过这些文章看到天使般的孩子们欢快地奔跑和欢乐的笑脸,看到不仅无忧无虑,而且充满甜蜜的生活,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又有谁能不陶醉?我们就是要为着这样的目标而工作。我们的老师用他们的心灵去实现它,文章直接见证了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是由于新的思想让我们有了一双新的眼睛。过去不能看见的,不知道的,现在能看见了,能知道了。敏感期是我们看见童年秘密的一面。我们,尤其是家长们,过去可能会为孩子的努力学习和成绩的优异陶醉,会为孩子莫名的情绪担心,为孩子的说 不 焦虑……懂得了敏感期的概念,就不同了,我们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敏感期理论为孩子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孙瑞雪教育机构构建的教育和科研一体化的模式,不仅使教育走向科学化的轨道,也给老师们搭建了他们美好心灵展示的别样的舞台。在科学教育思想的平台上,观察、思考和写作,原则上都是教师们的工作任务。他们也有自己的阵地,发表他们的作品来和家长、教师,和大家共享,它就是《科学启蒙》(月报)。本书中很多文章先上这个小报。如果有一本杂志就更好了。在这些作品中,老师们使用语言来素描孩子们的生活,用语言描述感受和体验,用语言确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明确和深化认识,为以后的科研能力打基础和做准备。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展现了科研的才华。写作语言的训练可以让他们稳步成长,可以使他们眼中的世界逐渐明晰,使他们心灵清晰、感觉更加深化和细致……这也很让人陶醉。这些文章中老师们的这些描写和感受,更是今后科学工作者研究儿童或人类心理和成长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要做到这一点,作品的描述就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真实。真实的眼睛,真实的表述对象和场景。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自然也是作品遴选的第一个条件。编著者孙瑞雪的简单修整、指导和评述,使作品生辉,凝练和深化了主题。本书和《爱和自由》一样,表现了她深厚的儿童教育理论功底、非凡的文笔的才华和驾驭现实工作的功力。十几年的经验说明,爱和自由的理念,的确使我们的心灵起飞。加上这本书阐述的敏感期理论,我们的教育就基本走向了科学的道路。这使我们欣慰。敏感期的概念就是对成人也常常适用。因为很多成人还在继续成长。这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老师们在成长。这也是我们期待的,因为我们的老师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成长,才能跟上孩子们成长的脚步。老师们是美丽的,又是美好的。但我感觉他们的工作更有着历史意义。现在谁还需要这样讲历史、意义、理想之类?在新的语言系统中,我们似乎不再需要了,但的确是在历史转折之际,他们柔软娇小的身躯,自然地肩负起提升我们民族的重担。因为这些教师的出现和成长是特别的。他们不是依托现成的政府机构,不去寻求政府中四平八稳的工作,不去寻求出力四两就可获得千斤利益的那些特别企业,不是享用现成的社会惠典,不是采用现成的社会经验。他们走进这种影响未来的事业——影响儿童。他们全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创建,自我造就。他们自己组织起来,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他们自己学习,自我完善。他们用他们至美的心灵,把单调、繁杂、琐碎、冗忙、难以把握、易出错误的工作,化作思想、理想和崇高。他们从传统中走出,并不断远离传统,远离世俗,走向高贵,走向自由,走向科学。他们把他们的工作变成关爱、挚爱、真爱、深爱、友爱的情境,变成宽容、理解、欢乐、自由的地域。因此,我感觉他们正在开创未来,甚或这是一种历史的使命。他们这种使命的完成也许是在伟大出自于的平凡中完成、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的。这种感觉近乎呆板,却也挥之不去。本书第一版于2004年出版,承蒙孙瑞雪的朋友郭骅推动出版,她担任出版人,还担任经纪,经手简单编辑和版式设计。新版改由本机构策划和组织,保持原有主旨,并作了大量改动,展现了这几年中更深入的研究实践成果。这里我想指明,没有出版人的慧眼、热情和尽力敦促,即使出版计划完整,书的出版也不会很快,甚至多少年也出不了。这是因为撰写著作和整理文稿是既繁重又费时的工作,不仅需要一种精神,需要毅力和耐力,还需要作者在大量其他工作中回转头来,放下心来,抽出精力时间。在此感谢各位出版人。柏商2009年9月《爱和自由(珍藏版)》《爱和自由》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又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已经第四版了,每一次再版,在销量上都有一次质的飞跃。很高兴这种飞跃的产生,远不在于书籍的推广力度的提高,而在于,伴随着这一历程,整个社会的思潮,也正好在发生着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就如同当年孙老师刚办学的时候,只有5个堪称 勇敢 的家长,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孩子送进这所 爱和自由 的幼儿园,而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探讨新教育的问题了。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于13亿人口而言,还是很少很少的一小部分。但事情总是这样的,要改变一个世界,总是要从一个人一个人开始的!请相信,一个新的环境正在萌生,而这些家长,无疑是新环境的火种。这本书最初的雏形,来自于孙老师早期的演讲录。这次再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内容添加,整理了孙老师于2008年的公益讲座上对于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的科学教育的整体阐述,作为附录,希望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这一教育的理论架构。同时,也期待孙老师即将出版的新书——《完整的人》(暂命名),那又将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完整的成长(珍藏版)》第二版序4年前,我着手写《自由中的规则》。在这本书中,关键性的两个词汇是 自由 和 规则 。基于做实际工作的经验,我担心阐述时被读者误解,就不得不从 自由 开始谈起。20年的职业生涯让我知道,我们成人都是在权威中长大的。在权威中长大的人,意味着已经有了一套思维模式,例如 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 。这是一种思维的套路。用已有的模式理解 自由 和 规则 ,就会又回到我们已经走过的老路上, 禁锢又产生了 。我试图想让读者尝试走出固有的模式。成长的目标是,尽可能地由儿童自己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自己,未来达到自我实现的程度。这是衡量成长状态水平的一个度量计。我还有一个目的,期望不要停留在文字上,我期望思想可以实施在我们的生活中,以此使我们生活得更好。它应该呈现在我们作为人类最显著的特征上——创造一种生活,由此使你的孩子——我们共同的后代可以以崭新的生命状态活在这个地球上,成为新人类。自由最核心的概念: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由此由儿童自己创造一个完整的自我。在阐述自由的过程中,我原本想把这个理论系统放在 自由 这个命题里,但发现文字太多了,它是一个庞大的生命系统,正如马斯洛所说: 一个自我实现者,他的成长过程,最重要的是自由。 所以,在阐述一个生命在自由中是如何长大的时候,就先诞生了另一本书《完整的成长》,而且把这一部分内容从《自由中的规则》中完全剥离了出来。在这本书第二版出版的时候,需要再写一个序。这时候生命有了更深入的成长,关于自我的部分,我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思考。一个生命成长的历程,从生到死,是有阶段性的,我们称为 成长 。但是,如果把一个生命体,放在整个人类上下六千年的文明史中来看,我们称为 进化 。我提出这样一个思考的结果,就是在我们此刻的这个时代,此刻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人类开始形成自我。而这个自我的形成是依靠儿童自己完成的。这是个体意识进化的一个标志。也许,几千年以后回视,这个自我的状态可能是一个较为原始的状态,但今天,自我的进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有了这个台阶,我们才能从一种意识状态中上升到另外一种意识的状态,这是生命的又一次诞生,意味着我们归属于自己,从权威中走向平等;意味着我们成为自己,从自身的生命中找到真理;意味着我们可以真正地意识到我们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迷失在一个整体中。自我的诞生,终于像人类的第二次出生一样,可以在今天被呐喊了出来。它的意义是重大的。期望有更多的人发现这一点。也许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感谢所有的孩子的陪伴,感谢所有的孩子对我们生命的滋养。感谢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一起从事 爱和自由 的教育。她们都是 爱和自由 教育精神的实施者。正是她们的努力工作,这个教育才得以实施。第二版序感谢杨利霞,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她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和我一起度过了一段又一段的精神时光。感谢王晓燕,她总是在这本书的精神和情境里面,能和我达成精神的共振。感谢杨丽宁,她总是能提供自己孩子最详实而最连续性的材料,并且和我一起探讨。而且也让我有幸去和孩子交谈,并且观察孩子。感谢叶万红,她总是和我热情洋溢地谈论孩子的状态,我一直为她作为一个母亲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而感动。感谢薛梅,和我在教育精神上讨论。感谢安长喜、段武宽、李燕,他们总是和我在一起探讨并提供小学孩子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资料。感谢刘红梅、刘佳、王芸、唐双环、吉野宁,她们总是可以和我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儿童,谈论一个小的生命发生了什么。那些精微的生活情境,总是给我们很大的热情和享受。感谢丁淑红,感谢她对精神的敏感,并同时提供了她的孩子内在的真实的想法和记录。也感谢李丁玉丹,她的孩子,就在前不久,已经成人的她,在学校里义务实习,我为她的生命的觉察和自信,万分感慨。感谢王树、何智明,没有她们的催促和触动,这本书的第一版不会以那么快的速度与读者见面。也许,还有很多没有感谢到的人,但是,如果这本书对其他人有所帮助的话,那份感谢就存在着。2014年3月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 第1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 主人公:畅畅,0~4岁 世界就是味道 畅畅是冬天出生的。出生后四十几天,孙瑞雪院长来看畅畅。观察了一会儿,她说: 晓晶,你看畅畅在做什么? 只见他抬起手臂使劲往嘴边送,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成功,畅畅懊恼地 哼哼 着。 孙院长说: 他用手的敏感期来了。这种状况应该稍稍支持一下孩子,否则他会有挫败感。 畅畅努力了几下后,我们帮他把手送到口里,他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真神奇! 孙院长说畅畅的衣袖过长,棉袄太厚重,手不容易够到口。我们马上给孩子换了衣服。几天后,畅畅终于能顺利地把手送到口里了。 一天天过去,畅畅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用口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百天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吃手指,几乎整天小手都在口里。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口里。 到会用手抓东西时,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 检验 ,畅畅口的敏感期延续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看到他这样都会忍不住制止,每逢这时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运的是我明白这一切,我会在畅畅 工作 的时候劝说大家不打扰他。 然后畅畅开始咬东西,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 嘎嘎 响。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还逐渐地学着发音。 有时我真担心。比如他要尝瓜子皮、栗子皮,咬笔帽,我总担心他咽下去造成险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旁边提心吊胆地看。但每一次他都会原封不动吐出来。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带皮的苹果,居然把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真令人惊讶! 这一年里,我对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 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李晓晶畅畅妈妈 *孙瑞雪: 婴儿在喝过糖水后会拒绝喝白水。小狗崽也是这样。很显然,婴儿和小狗崽都会用口来品尝味道。 但是,婴儿用口来品尝味道和用口来认识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婴儿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和世界,也用口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 在最早,口全方位地被使用和自我训练,以便健全口的功能,口里什么都放,放到塞不下为止,再吐出。不仅如此,同时口还肩负着发现这个世界的工作,连 软 与 硬 这样抽象一点的概念,幼儿也都用口来认识。幼儿喜欢用口来分辨,打开一个食品包,吃一口放下,再开另一包,再吃一口……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 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 成人仅仅把它理解为吃,按计划地吃,并关注节约。这是一个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这是一个生命系统的价值观。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生命的建构和内心的需求就会受损和不断地挣扎。 通过口而健全口的机制,通过口来认识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岁以后,只不过0~6岁,尤其0~2岁是婴儿高度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和使用口上。再大一些,满足口的需求依然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却常常表现在玩了,还不能是一个完满的结束,玩了,吃了,才会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这个特点成人容易看到。随着其他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线了。 对接 自畅畅出生以来,我经常对身边的人说: 这孩子太令我惊讶了! 真的,他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发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畅畅9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在幼儿园工作的大姐来我家陪他玩。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好一阵子没听到儿子的声音,奔过去一看,畅畅正练习盖瓶盖呢,大姐在旁边扶着奶瓶。看上去他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拔起瓶盖,又想努力盖回去,盖偏了就重盖,反反复复。我当时看了一下时间,这个过程居然持续了20分钟! 从这天起,畅畅开始喜欢盖奶瓶盖,还学会了把笔插进笔帽里。当时正值夏天,各种各样的饮料盒、吸管成了他最钟爱的玩具。有些饮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细小,他的小手怎么也对不准那个小孔,插好几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至于一插进去他就要长长地呼一口气,似乎刚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节过后,家里有了一个圆形的月饼盒,畅畅又把那个月饼盒玩了半个月。接着他又开始玩锅盖。我给他一大一小两个锅盖,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会儿把大盖盖上,一会儿把小盖盖上。但小盖一盖就掉进锅里,他伸手取出来,很奇怪地看着。过一会儿看明白了,把小盖扔到锅里,又把大盖盖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终拿着锅盖顶部的那个圆疙瘩,绝不会拿着锅盖边。 从盖奶瓶到盖锅盖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来,我给畅畅买了一小瓶AD钙奶,畅畅居然把吸管扔掉,直接对口喝。回想起那段把吸管当宝贝的时期,真是不可思议。 那个敏感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畅畅会有什么令人惊讶的进步呢?(李晓晶畅畅妈妈) *孙瑞雪: 蒙特梭利的 圆柱体插座 就是为儿童的 对接 游戏设计的。在盖、插、拧……这些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儿童在建构手的组装能力,还在发展着最早的空间感觉(后面的章节会谈到)。 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口与手在谈语言敏感期时会详细谈口。当一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过手来占有环境。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唤醒了手——他不停地吃手,从而发现自己有手。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 开天辟地 般的惊喜。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时,幼儿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音响、电视机、洗衣机……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把外面的插进去,里面的抖出来;将磁带插入,关上带盒;抽屉打开,拿出东西……如此反复进行。 宝贝,你的玩具呢 畅畅3岁半了,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觉时他会要求我讲故事、读书给他听,现在,他要给我讲他的朋友,讲老师,讲幼儿园。看着畅畅的笑脸,我感慨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 一天,畅畅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一张 王牌 : 妈妈,看!王牌。 我蹲下来接过那张王牌,显然是一张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畅畅的。 是谁的王牌? 我的好朋友和我换的,就是用那个金箍棒换的嘛! 畅畅大声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样。这时我才发现昨天小姑给他买的那根金箍棒没带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遇到一些烦恼。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畅畅都要带上好几个玩具。晚上回来时,有的玩具 失踪 了,有的变 陌生 了,不用问,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换了。 ……《爱和自由(珍藏版) 》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从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称为 精神胚胎 。这好像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有了10年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的经验,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一点。接受这个观念就像要发生一场内在的革命,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儿童依靠成人来建构;接受这个观念也意味着我们将无处发挥我们因自卑、受压抑而产生的自大。人类的幼儿期非常漫长,大概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幼儿期能有人类这么长。说得短一点,可能是零到6岁,说得长一点,大概要到12岁。12岁还不能离开母亲,法律上认为孩子真正成人的年龄是18岁。这期间,儿童处在一个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帮助儿童成长不是说由成人来塑造儿童的精神。如果那样,人类的整个水准都会下降。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扮演了 上帝 ,孩子的 上帝 。 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 灌输 ,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完善。 蒙特梭利幼儿院最小的孩子是1岁半,我们用1岁半到6岁的孩子做试验,把超越智力水平的教具给孩子,如果教师不强制,不给儿童压力,儿童只会按照他的内心需求走。比方说,他喜欢玩水和玩沙子,只要把他带出去,其他多么具有 吸引力 的体育器材和体育活动他都不参与,他只玩沙子,脸上懵懵懂懂,成人对他怎么说,孩子的脸上都是这种表情。他知道他要干什么,如果成人阻止他,他会同成人抗争。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他2岁多的时候,他爸爸买了2个玉米,对他说: 你一个,你妈妈一个。 他走过来说: 这2个玉米,爸爸说都给我吃。 我问他爸爸,他爸爸说: 不是的,是给你一个,给孩子一个。 我对孩子说: 爸爸说给你一个,给我一个,并不是说都给你吃。 我的意思是他撒了一个谎,他听完这话后脸上丝毫没有做错事的表情,站在那儿思考了1分钟,一动不动,然后毫无表情地走了。 怎么会这样? 真奇怪。但是,后来有一天,他对自己做错事突然有了感觉,脸上表现出特别尴尬和难为情,还不让人说。这根本不是大人的说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经按照他内在的发展规律到了这一步。如果成人没有按照这个规律让儿童发展,而是强加于他,逼迫他做,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可能进入误区,真正的道德感就无法建立了。 婴幼儿早期的发展规律跟有些动物类似。比如蝴蝶,母蝶通常将卵产在树杈中间,幼蝶刚出生时必须吃特别嫩的叶子,它怎么去吃嫩叶子呢?因为幼蝶对光最敏感,所以它一生下来就向着光线最亮的地方爬过去,那枝头必定是最嫩的叶子。但是当幼蝶开始强壮起来,能够吃粗糙的叶子时,它对光的感觉就完全消失了。这个过程遵循的是它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任何外力的控制。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 造物主 。 让我们看看儿童是如何同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而发展自我的。比如语言,任何一个国度和民族的儿童,都能够在这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听到和学会人类的语言,并在头3年中能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学会语言中的各个细节。这种发展,绝没有人去专门给他上课。我们不难看出,6岁前的儿童更喜欢看你做什么而不是听你说什么。儿童的语言能力是他自己作用于环境的结果。所以心理学家才说,儿童3岁前掌握的东西,成人需要6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人类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儿童是自我发展的。 ……《完整的成长(珍藏版)》开篇语这个8个月大的婴儿,站在学步车里,看着父亲从客厅的屋门进来又出去……他安静地观察了一会儿,一动不动,表情很专注,然后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像是深深地走进了自己的内部,像一台计算机在沉静地运行一样。他沉浸在自己内在的世界里……然后他警觉地盯着那扇门。突然父亲推开了门,婴儿用最快的速度,带着他的学步车滑冲过去……父亲完全明白他的动机,因此在进门的瞬间,门已经在身后严严实实地被关住了。婴儿又退回到原处等待……当父亲再开门出去时,婴儿再次滑冲过去。但是当他滑到时,门正好又被关住了,父亲被关在了门外。婴儿仿佛知道父亲还会再回来,所以,这样的举动他尝试了很多次,但都没有成功。事实上,婴儿无法出去,因为父亲了解他要出去的愿望,但父亲不想让他出去。父亲也只是婴儿看到的这世界的一部分,对于婴儿而言,父亲的意义似乎并不比门更多。非常有趣的是,婴儿在反复尝试之后,放弃了这样的做法。他开始观察屋门,再次进入自己的内在世界,然后再走出来。他发现门把手上拴着一条白色的布带,于是开始尝试用手抓住这条白色的布带。他努力伸展身体和手臂,抓到了它。然后他用力拉,可是学步车挡住了门,门无法打开。他开始用身体带动学步车向靠近门把手的一边滑动,门被拉开了一条缝。他继续向一旁滑动,门也逐渐被开大、开大,可是手的长度又不够了,手开始抓不住布带了。突然,婴儿松开了手,在松手的空当,学步车旋转着挡在了门和门框之间,然后学步车带着婴儿冲了出去。婴儿仰着头咯咯地大笑起来,父亲在门那边微笑……屋门依然是原来的屋门,父亲依然是原来的父亲,世界依然是原来的世界,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婴儿已经变了。婴儿的内在世界已经改变,现在的世界和刚才的已经不同了。婴儿经历了一个创造自我的历程。儿童总在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着自己,一步步完整着自己。10个月前,这个婴儿还是一个胚胎,身体还没有完全成形,作为婴儿的他还不存在。婴儿出生时,身体刚刚形成,那时的他还从来没有使用过手和脚。现如今,他的意识已经不在手脚上了。他的意识穿过了屋门。随后,他把意识转向了屋门——那阻碍他的意识的东西,并将屋门上的布带和屋门的开启与自己即将出现的能力联系了起来。婴儿和成人根本不同的、也是高于成人的地方,就是婴儿时刻在成人已经没有感觉的事情中创造着自我。就像成人习惯了光线的明暗,想象不到婴儿看见明暗相间的光线所产生的快乐。我们相信这样的成长过程,相信人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然后由精神升华——这是人内在的不同存在层面。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自己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书友评论及读后感

[不错]很好,很有用,耐心读

[很好]很实用的书,对于新手妈妈来讲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里面的事例比较有用]会解开父母的疑惑还是事例比较有说服力

[不错的]没想到亚马逊送货这么快,书的质量不错,正品,孩子的老师推荐让买的,具体内容还没看

[补开发票]开一下发票,名称: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青春山街道办事处。就开孙瑞雪的两套书的发票即可,另一本不需要往进去写。

[非常有用的书]觉得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用,但可惜还是晚了一些。

[太喜欢这书了]正在看第一本,“”“捕捉儿童敏感期”,迫不及待想来评论。真是好书,有趣,用故事事例解读孩子的心理,让大人在遇到类似情况知道怎么处理,很喜欢里面一句话: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我的孩子六个月,我很庆幸提前看到这套书,也感谢作者给予我们的这样好的知识,能给孩子带来成长中重要的、正确的爱!

[看完陷入沉思,想起自己幼年的好多事情。]家里有一个大侄女和我的6个月的女儿。看书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了解我自己的心理世界,让我能更好的照顾她们。我女儿现在正在口欲期,喜欢把东西放在嘴巴里面咬,我婆婆因此发现乐趣,她把纸和玩具放在宝宝的手里,在宝宝饶有兴趣的咬着的时候突然拽走,宝宝就大哭大喊起来,我婆婆就骂道脾气这么大也不知道像谁。这样的行为婆婆做的乐此不疲。我实在是无奈,她把对我的不满攻击到孩子身上,并藏起孩子的所有玩具,音乐也不让听。就这样傻傻的抱着。她希望的乖巧是像死人一样毫无生命力。对于大侄女隔代抚养对她的性格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套书让我更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