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关于垂钓的诗句

句子大全 2020-08-28 11:14:01
相关推荐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

渔翁垂钓归来,让渔船顺势任意飘荡,索性连船也不想去系。船停靠在江村,天色已晚,月亮已经落下去了,人或许也有些疲倦了,正是睡觉休息的时候。这里江岸边长满芦苇,水面清浅,风平浪静,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风吹送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船上睡觉的人是尽可以高枕无忧的。

赏析一

《江村即事》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 江村即事 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赏析二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 钓罢归来不系船 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

诗在申明 不系船 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 纵然 只在 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赏析三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九二。下面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吴小林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事情,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 ,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 不系船 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 江村月落正堪眠 ,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 钓罢归来 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纵然 、 只在 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赏析四

这首小诗内容浅显,但诗人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富于特征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幽美、闲静的江村夜钓归眠图,给人以无尽的艺术美感。

钓罢归来不系船 ,写夜钓归来,渔人懒系渔船,任其随处飘荡的情景。传递出渔人一天劳作后,随便把船一丢而坦然离去的情态。

江村月落正堪眠 ,紧承上句,点明下船的地点、时间和人物的心情。地点是江村,时间是月落之夜,人物此时心境是满身疲惫,正思睡眠。着一 堪 字,既表现出人物此时思眠之切,又说明江村幽静的环境正好安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末两句又紧承上两句内容,把诗意推进了一层。意谓不消说一夜之间船不会被风吹去,即便吹去了,也只不过倚靠在芦花浅水边,这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不仅交待了首句 不系船 的原因,同时使人深深体味到江村风景的闲静幽美、社会生活的安定太平及人物心境的欢畅闲适。

全诗寥寥四句,虽着墨不多,但作者能从生活中摄取渔人钓罢归舟,放船安眠的小场景,在层层渲染中使其有情有景,妙趣横生,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赏析五

司空曙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时即负盛名,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为历代诗评所赞许。此诗的逻辑很清楚:渔翁钓罢归舟,月亮在山边上,正是甜甜一睡的时候,于是弃舟登岸,如果夜里起风了把船刮走了怎么办?渔翁心里很清楚,就算是刮走了,能刮哪去呢?沿岸到处都是苇丛。这里逻辑是很清楚的,没有任何断裂的地方。这样一幅图景,我们找不到空白的地方,无论是人还是景都实实在在。整首诗贯穿始终的是渔翁,钓罢、堪眠、纵然、只在,这四个词都是渔翁,其余是环境,也就是船、江村月落、一夜风、芦花浅水边。全诗无一字多余,可谓严谨至极。从画面上看,景物层次有序,近处是船,稍远是芦花浅水,更远是月落,浓密疏淡错落有致,俨然一幅江村归舟图,极其符合传统的审美趣味。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何其恬淡、闲适,是标准的中国人所喜欢的田园式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尘嚣。但这里的有一个隐隐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远离了世俗的尘嚣,获得清净自在的生活,那么在一个小江村中独自去生活时,是不是就没有心思了?这首诗告诉我们,他一样还是有心思的,而且这个心思还很纠缠。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是渔翁看似随意的一个举动,整首诗都是围绕这个 不系船 展开的,他告诉我们渔翁为什么不系船,不系船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于是这个看上去不经意的行为,好像无所用心的举动就变得很成问题了。他好像是无所谓,想睡我就去睡,而事实上后两句很重要: 纵然 、 只在 ,这四个字很重要。这两句是严格的逻辑关系,即便怎么样,也不会怎么样。这是一个极其理性的逻辑,很理性的逻辑在一个很闲适的人心中出现是不合逻辑的。真正闲适的人应该什么样子呢?船丢了就丢了,纵然一夜风吹去,找不着它也活该!应该是这种心思。可这位渔翁不是,他早就想好了,他很理性。这种理性就不合乎他貌似旷达的行为,所以这背后是有所谓的 他真的那旷达吗?事实上他是有心思的,他是很严谨的,他有他自己一套生活逻辑,这种生活逻辑不是脱离世俗的,仍然是符合世间规则的那套东西。所以他的 不系船 只是貌似无所谓,这种貌似无所谓恰恰是司空曙流露出来的他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中国诸多田园诗人纠缠之所在。我们看到中国许多田园诗人,他的所谓归隐林泉其实是一种矫情。闲适本来是不安排的,是随意的。可他们不是,是安排好的,这种安排是没有脱离世俗尘嚣的。世俗尘嚣是什么呢?就是经营、安排,世俗的事让人烦恼也就在于此。于是我们看到这么美的一首诗,这么闲适的渔翁,背后其实有一种算计的心理。明末的陈眉公是这种游戏的代表,他老人家没事就骑着梅花鹿,周旋于名士官僚之间,当时人就诟病说: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 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

至此,我们再回头看这首诗,从审美上就发现了问题。这种严谨的逻辑与貌似旷达闲适的内容就发生了冲突,虽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田园式的词汇,比如江村月落,比如芦花浅水,但是这一切构成的不是一个空灵虚白的情景,相反,成了内心盘算的工具。全诗也不是任情自在,而是理路明晰。情趣杳然,理趣分明了。关于理趣诗我们以后再讲,这首诗已经走上了两宋理趣的路径。

谈谈我读这首诗的感受。这首诗粗看,很没意思,又是那套假模三道的对红尘世界的放弃,但仔细读不是。他把中国文人在这一点上最大的痛苦反映了出来。也就是:厌恶了官场仕途,然后回归林下,做隐逸之士。可是突然发现,即便回到林泉生活中,也依然难以摆脱那种经营算计的状态。你不在官场中算计,就在山林中算计。要真正做到无所用心,简直门都没有。你如果做不到无所用心的状态,那你在官场与在山野有什么区别?这恰恰是中国原有的文化不能提供答案的。我们的文化提供的答案就是桃花源,一个自给自足,没有苛捐杂税的太平社会而已,但是那样一个社会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便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你还得生活,还得经营,所以还是有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现其实跟佛教是有关系的,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对宗教信仰没有认识能力,于是造成他就找不到答案。你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脉络,一开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像儒家提倡的那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积极干预的。但是随着王权的过度膨胀,他们发挥作用的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于是开始有了魏晋的狂人,那样一种跟现实不合作的人物就出现了。他是一种反抗,到山林里喊打倒,他不到庙堂上去喊,不去大街上喊,他跑没人地方去喊,或者用一种很怪诞的形象表示抗议。到隋唐以后就不是了,文人不提这事了,穿的也整整齐齐,找山野的地方一待,他们继续在试图找一个方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到了司空曙这里,我们看到归隐之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到这,中国的文化困境算是到了底了。再往下,你要么去佛教中解决问题,要么就是哲学上有进步,要么就无解。所以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是极端矛盾的,不但毫无趣味,反而充满纠结。

司空曙这个人的生活就和他这首诗所表现的完全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病了很久,所以生活很拮据,于是不得不把蓄养的一名女伎出卖,他为此写过一首《病中嫁女伎》诗:万事伤心在目前,一身垂泪对花筵;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大意是说,我当初花尽了金银教她歌舞,如今却白白便宜了旁人。此人之善于经营算计,于此可见一斑。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曹德《沉醉东风.村居》原文与赏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