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常常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你要小心了!

句子大全 2020-08-10 15:56:01
相关推荐

你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吗?

对朋友们来说,你总是有求必应吗?一帮人吃饭,你是那个总抢着买单的家伙吗?你会为了身边人的感受,而常常委屈自己吗?

也许你的答案都是“嗯!嗯!嗯!”,也许你觉得自己已经有点“助人强迫症”了,不过大家都说,有什么不好?助人为乐是美德!嘘,你要小心了。美德很美,有时候却是个隐蔽的陷阱。李曼说:我正属于那种奉献和伺候人的角色,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碎催”。“碎催”是什么?“碎催”正是那个跳进陷阱里的人。

我的“碎催”自画像

倾诉者:李曼,女

“碎催”在北京话里,就是“跑腿”、“小跟班”、“小杂役”的意思,常常指那些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主动屁颠屁颠给人跑腿的人,很窝囊又很滑稽的角色,有贬义。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碎催”。

在跟别人的关系中,我属于那种奉献和伺候的角色,动不动就全心全意地付出。比如,因为英语比较好,常常有朋友让我免费帮他们翻译东西,虽然篇幅不长,但次数多了,也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有一天竟一连帮六个朋友翻译了资料,花了我整整一天,而我自己的工作,却全部被耽搁了。

一些朋友要出去旅游,非要我帮他们找攻略。其实网上都有,但是他们懒得做。更可恨的是,我常常做了,好像我默认自己有满足所有人愿望的义务。只要有人给我打电话,MSN上跟我聊天,我立刻就回答,根本没有拒绝的能力。

貌似朋友很多,但常常是我围绕着他们转。我以前采访过一些名人,所以别的媒体朋友需要找采访对象的时候,就直接问我要他们的联系方式。而找人其实是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都丢给我做,却没有把工资分给我。有时如果我没有那个名人的电话,我还会主动打电话给别的同事和朋友,帮他们找。

在工作关系中,我也常常做自己份外的工作,过分替别人着想。别人都很喜欢跟我合作,因为他们非常省心。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可笑的是,我常常做很多打杂的琐事。

比如订饭。我明明不是前台文员,却因为刚开始的几天,热情得帮大家订了饭,以后就形成惯例了,订饭的任务都成了我的。

还有修电脑,我刚开始时逞能,仗着点小聪明帮一些电脑盲同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重装电脑啥的,以后他们有了问题都开始叫我。其实我对电脑了解并不多,因此常常有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们那失望和抱怨的眼神啊,仿佛这电脑是我弄坏的,但愿这是我多心。

我还是大家公认的知心姐姐,总是习惯性地做别人情绪的垃圾桶。许多朋友失恋、被老板臭骂、失业、情绪不佳时常常向我倾诉,让我安慰或痛骂。

我很合作,我甚至感觉很荣幸,因为他们最隐秘软弱的一面,不敢向别人袒露,却唯独选中了我,说明他们对我很信任,很依赖。现在反思,也许他们只是因为有了倾诉的需要,而别人不想听,并深知我不会拒绝,才来选中了我?

显而易见,我是那种典型的老好人,人缘很好,但并不被重视。我曾经帮一个前前前同事找资料,翻译东西、买公园年票,他和女朋友出去旅游的时候,我还把自己的装备和相机借给他们使用。后来他离职了,大约一年以后,一次我在MSN群发宣传我自己博客文章链接的信息,他问:“请问您是哪位?”

最近,我又惊恐地发现,不知不觉中,我的同学同事朋友们纷纷事业有成,而我依然在原地踏步。而他们的事业,或多或少都跟我的帮助有关。比如,一个作家朋友的作品由我帮忙联系出版社终得以出版,一个创业的朋友中途放弃时我不断鼓励并帮忙打杂才东山再起。

我并不是责怪那些“白眼狼”的朋友,事实上我很重视友谊,我也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但我越来越开始觉得,“碎催”不只是一个可怜的玩笑,它一定是一种病。

那么,它的心理根源是什么?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身不由己就变成了大家的奴仆,而有的人却自信、骄傲、天生就有“我很重要”的气质?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我如此努力,年龄却仿佛都活到狗身上了?

不怕大家笑话,我就是非常向往成功,可是为什么许多才华跟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的人都比我成功?

你的价值不在别人身上

解读者:安澜,心理咨询师

主人公的情况属于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再进一步说就是用给与别人的方式获得承认、肯定,从而得到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缺失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最突出的就是难以拒绝别人或者干脆不会拒绝。再者就是不断地给与、对别人好,这个好是细致入微、真心实意的,可是有一点,是需要回报的。这个回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利益,而是一种肯定、称赞、关注或信任。

虽然有所期待、有所求,但是这个所求对主人公来说是很难表达出来,因为我们的文化一直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求回报,所以我们很难突破这种传统上的教化。

况且自己要和别人主动给,在感觉上肯定是很不一样的。再者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不象物质那样可以量化,所以当对方没有反应或反应达不到我们的心理期待,就会感觉非常受伤和委屈。

那么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呢?或者说我们得价值感是如何形成的呢?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价值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几乎是同义词。

心理学特别注意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在婴儿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是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只有通过抚养人——母亲来感受到自己。当父母认为孩子是非常有价值的时候,他们就会满心欢喜的把这种情感投注在孩子身上,孩子便从母亲身上感受到了价值,并内化成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起长大后的自我价值感。

另外儿童需要和母亲建立依恋关系,而获得安全感,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只要在母亲的怀里,或者看到母亲就不哭了,因为幼儿和母亲的亲密关系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生存。

如果此时这个依恋关系不稳定,那么孩子会处于焦虑状态,而且关注点会落在母亲身上,甚至长大后也不能改变。我们看到的一些孩子,和母亲的依恋关系如果建立得很好,那么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把目光和精力投注到外部,从而真正长大。

那么怎样改变和提高自己的价值感呢?一个办法就是在生活中找到一个人或者一个事情,让他们给自己一个价值感,比如我们可以养一盆花或者一个宠物,在和他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他们需要自己,从而得到一种价值的满足感。

不过这种办法只能是补偿和替代,真正的解决需要心灵的成长,我们说人生来本自具足,心理学认为人生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也就是从我们自己内部,从我们的经历中找到价值感。

想到一个故事,在科学探索节目中看到的,科学家在距离地面一万米深得地下盐湖中,采到了距今一亿年的盐的结晶。他们把结晶盐放到水中溶解,奇迹出现了,结晶盐中有生命在活动。原来这些生命被锁在了盐晶体的水中,他们等待了一亿年,只是为了活一次。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有句老话说:“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

直觉塔罗

测试你的人际互动模式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你是“碎催”吗?

你的人际互动模式是什么?

与他人交往中,你的独特力量究竟在哪里?

如何能够成为独特的自己,同时还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深呼吸,清空头脑,心中默念“关系、关系……”从下面9张牌中选出在关系中,最接近自己的状态的一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