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如何能在不到

句子大全 2020-07-26 09:28:02
相关推荐

如何能在不到 60 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 600 字以上的优秀作文 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年来 200 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密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 “炼”成的,希望对临近中考的语文老师和同学有一点启发。一、 炼标题 ——芳草满园花满目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 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 作家,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靓丽标题,直至“为伊销得人憔 悴”。近些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为了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 新精神,都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题目拟得 如何,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 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看许多满分作文的拟题方法,的确给人 新颖的感觉:1.引用流行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1997 年山西)、 《一切尽在不言中》(2003 年淮安)、《常回家看看》(2003 年甘肃)。2.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如《一条海豚的 幸福感受》(2002 年江西)、《生活好比一桌宴席》(2002 年 江苏)、《现在?现在!》(2003 年陕西)、《成才全靠父母 吗?》(2002 年江苏)。 3.套用流行语,如《在桥一方》(2003 年山西)、《都是 课外书惹的祸》(2003 年天津)。4.借用成语或名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1999 年重庆)、 《学无止境》(1999 年广东)。5.活用熟语,如《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交往 说明书》、《低下头看看》(2003 年四川)。6. 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的语言,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 榄》( 2000 年上海)、《着一袭美丽的绿袍》( 2001 年青海)、 《一丝甘醇沁心田》( 2002 江苏)。二、炼开头——举头已觉满眼春古人说 “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 凰的头那样,有人说: “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 ,这些 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 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 优美,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满分作文的开头:1. 引名句,起点高远,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 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1999 年广东《学无止境》)2. 巧博喻,形象开阔,如: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 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你的出现仿佛 一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2002 年盐城《一丝甘醇沁心田》)3. 趣比拟,别开生面,如:嘿,大家好,我叫把握,与自 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们共同支撑着人的大脑活动与精神。你们 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 2002 年河北《我叫把 握》)4. 作排比,造势磅礴,如: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 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 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2003 年江西《待人和善》)5. 巧设问,引人深思,如: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 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 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 恐惧。你在想什么?( 2003 年江西《今夜星光灿烂》)6. 深抒情,生动感人,如: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 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里不着痕迹的流动。流年 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 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 丝雨露……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 2003 年丽水 《永恒的情结》)7. 用题记,揭示主旨,如:就在蔚蓝变得紫红的那一刹那, 也预示着无情的黑夜即将代替这片美丽,但我仍然坚信:无情的 黑夜也是慷慨的!——题记( 2003 年荆州《把黎明的美丽带给 曾失落的我》抓住要领 把握要点初三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可是,面对几 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际的课外阅读,如何复习才能抓住 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历届都有不少考生反 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 然找不到感觉。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 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 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从名句默写看: 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部分总分从 2003 年的 28 分,到 2004 和 2005 年的 30 分,再到 2006 年的 38 分,看上去分值增加很多, 实际上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 25%左右。而其中有变化 且变化最大的是名句默写部分。从 2003、2004 年 8 句 8 分,到 2005 年的 5 句 10 分,再到 2006 年的 5 句 15 分,其难度似乎没 有太大的变化,但比值和每一句的分值增加了,说明文言文考试 在语言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 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 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 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 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从实词解释看: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 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为主。如 2004、2006 年试卷中考到的“居”,就是个多义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出 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现 在《捕蛇者说》、《核舟记》中,还有“居住”、“处于”的意 思。而 2006 年试卷课外文言文《秦西巴纵麑》有“居一年,取 以为子傅”,“居”解释为“过了(一段时间)”,这就是从“停 留”的意义上引申而来的。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 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从句子解释看: 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 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从文章理解看: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 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近年中考文言文课内篇目大约 60 篇左右,其中文章大约 25 篇,诗词大约 35 首。从先秦到明清都有涉及。如何能够在复习 过程中对这些诗文尽快地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 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 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 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 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 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三、广泛阅读,应对课外语段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 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 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 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因此, "背诵默写"在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占有较大的分值, 综合分析 2001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 下的五种类型:一、对照型默写题。这类题要求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解这类题,一要熟记要求背诵的古今诗文,二要认真细致地 逐字逐句与记忆中的正确文句相对照。 例 1、下列文字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C)A、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B、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C、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 走上革命的道路。 D、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 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四川成都市) 例 2:根据原文填空都正确的是(C): (1)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2)困于心,衡于虑, ;征于色,惊于声, 。 A、①太守醉也 ②而后作 而后喻 B、①众宾欢也 ②而后喻 而后作 C、①众宾欢也 ②而后作 而后喻 D、①太守醉也 ②而后喻 而后作 (北京市西城区)二、对接型默写题。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只要熟记原文即可。 例:填写下列写春景的语句 (1)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3)渭城朝雨浥轻尖,寒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 西》)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湖北潜江市) 三、理解型默写题。这类题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 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解这类题必须依据题干有关内容的提示 (或要求)填写句子。例:1、按要求填空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 均。"这与《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两句意思一致。 (2)《陋室铭》中写"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川省) 例 2: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诗句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语句是"可怜身上 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河北省)四、运用型默写题。这类题取材于现实生活,设计一个情境, 要求填写相关的句子。解这类题要特别注意所设计的"情境",据 此调动记忆仓库的积累,填写句子。例:1、按提示默写。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 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水调歌头 o 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 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山东省聊城市) 2、按要求默写 (1)有的人不能正视自身缺点,对批评者持有偏见,就像 《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桓公对扁鹊的看法一样:医之好治不病以 为功。 (2)有才能而不被发生,韩愈早在《马说》中就发出了这 样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 《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贵州省遵义市)五、开放型默写题。这类题答案不惟一,要求默写的句子也 不限课内。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在大脑中多贮存古今诗文名篇名 句。例:默写课文原句 (1)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咏莲的诗文,请你写出其中一个 名句子。 (2)古诗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烂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的一 个名句。 这是由江西陈茀成老师设计的一种自读方式。“五问自读法”从语文学习的整体功能着眼,按照人们认识 事物“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根据文章的特点,看 顺序地进行设问、引导,让学生怎样沿着“写什么——怎样写— —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的思路进行自我探 索,合理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 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 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议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 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以期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写什么”主要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 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 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事等要素,用简洁的 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写”则要求把文章“读懂”,着重点是整体分析,通过“摸顺序, 探思路”,从整体着眼,抓住节与节、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 全篇文章的脉络,探寻作者成文的整个思路,明确成文的主要线 索,综观全篇文章,在掌握分段依据的基础上再去划分段落,并 弄清重点部分的小层次,以避免分段时盲目乱猜,分析时孤立理 解的现象。“为什么而写”这一步要求把文章“读深”,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通过“抓 关键,想意图”,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重点段、中心句、关键 词,进而深入思考这些词、句、段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作 者是为了什么而写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写作 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得怎么样”这一步要求把文章精妙处“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鉴赏,通 过“细对比,品词句”,从整体着眼,看清文章围绕主题,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及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 得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怎样学写”这一步则要求把文章“读活”,着重点是整体运用,通过“想 收获,联实际”,从整体着眼,围绕本年级本单元训练重点,从 自身实际出发,以课文(或某一段落)为范例,进行基本功综合 训练,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就这样,五 问五步,都是用“整体着眼”的红线串联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 去那种语文与道分家,读与思脱离,讲与练割裂,教与学对立的 旧式教法。当然,要抓好这一根“红线”,在具体教学中最要紧的还必 须从导“思”授“法”入手。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把发展语言和发 展思维结合起来,在基本功训练中紧紧抓住思维训练这个核心。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给学生指引“思”的途径,导以“思”的方法。 “五问自读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问”是为了引“思”,“思” 又能够导“读”,而“读”更能促“写”。总的来说,五步设问 就是指明读懂一篇文章的学习思路(或者说阅读时进行思维的一 种具体模式)。随着每一问和答案逐步出现,学习一篇文章的过 程便逐渐引向深入,最后达到完全掌握。而每一问的解答又都把 “思”的正确方法作为钥匙交给学生。第一问的“析题目,抓要 素”,第二问的“摸顺序,探思路”,第三问的“抓关键,想意 图”,第四问的“细对比,品词句”,第五问的“想收获,联实 际”,这“十法”便是“五问自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每一问 都可不断拓展深化。例如“析题目”,通过对小学全部教材的研 究,归纳出“小学课文命题十律”(即:标示叙写对象,概括主 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线索,揭示范围重点,指明发 生时地,设置疑问悬念,突出人物话语,显示比喻象征,表明文 章体裁),并探索出与之相应的“析题六法”(弄清概念,抓住 关键,掌握特点,寻底问根,辨体明旨,探路度篇)。学生逐渐 掌握了文章自读法,就是掌握了一种通向高境界的钥匙,手持这 把钥匙,将会终生受用无穷,这对很高学生思维素质也将起到巨 大的促进作用。这种自读法极其有用。学生不能一辈子跟在老师后面听课、 读书。因此,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对今后学生独立读书,从事研 究十分有用。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张载说:“于是疑处 有疑,方是进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也说:“读书要懂。“可 见读书时学会质疑解疑的重要。学生读书时,常常自问一个“为什么”?例如,一段文字中 四个句子,次序先后能颠倒吗?又如,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能 去掉吗?能换成其它词语吗?再如,这个段落去掉行吗?如此等 等,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提出质问,这是 第一步。自读中发现疑问,提出质问,实际上是初具自读能力的一种 表现。这还不够,还要解疑,这才是真正的目的。解疑的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于带有普遍性的疑问,进行 集体讨论,教师讲评归纳;对于个别的疑问,或在小组内讨论解 决,或由教师讲解解决。总之发现疑问是重要的,解决疑问更重 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自读笔记本上都能把质疑的问 题提出来,并自己作答。 常用置疑方法,有如下几种:1.总体性设疑总体性设疑当在阅读课文之初提出,意在了解课文的全貌, 究竟写了些什么。如读《雨中登泰山》,就可提出如下问题:哪 些人雨中登泰山?为什么要写在雨中登泰山?在雨中怎样登泰 山?登了泰山哪些地方?然后带着这几个疑点去读书。书读完之 后,一定会有较深的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结构层次的 划分,定会有帮助。2.思考性设疑思考性设疑,一般在课文读完之后,为了深入理解课文,探 究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往往需要提出一些问题来思考。如读 朱自清《荷塘月色》,就可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怎 样构思的?经过进一步深入学习之后,就会发现:《荷塘月色》 以作者行踪为顺序,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为经,以对 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为纬来构思文章。3.寻根性设疑寻根性设疑,多在探寻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背景。例如朱自清 的《荷塘月色》与《绿》,同出一个作者笔下,同写于一个时代, 为何情调和色调迥异?《荷塘月色》虽写出了谈谈的喜悦,却夹 杂着淡淡的哀愁,感情低沉,情调隐曲、含蓄,色调素淡、朦胧; 《绿》却透露出脉脉的温表,感情积极向上,生气勃勃,情调明 朗奔放,色彩浓丽明亮。这不同在于:《绿》写于 1924 年,那 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作者身上激起的感情波涛还没有消 失;而《荷塘月色》写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作者对黑暗 现实极为不满,一直处在彷徨、苦闷、烦躁、愤懑之中。他为了 寻求解脱,追求美好的事物,憧憬理想的生活,写了《荷塘月色》。 然而由于他的心情所限,又处在那样一个环境下,所以在《荷塘 月色》中尽管得到了淡淡的喜悦,然而始终摆脱不了淡淡的哀愁。4.赏析性设疑对某些名篇佳作进行欣赏、品评,分析它妙在何处,巧在哪 里,从而加深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其中的技巧和方法,提高 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比如朱自清对《绿》中的“绿”的描写, 读起来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带着这个疑问去钻研文章,便会发 现:作者写“绿”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而且融情于景,倾 爱于“绿”,使情景交融,使感情得到了净化,使思想得到了升 华,使景物显得更加妩媚多情,使梅雨潭的“绿”更加令人喜爱。为了开阔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和扩大知识范围,读课文或课 外读物时,可对所读文章加以扩展。扩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从作品自身去扩展 从作品自身去扩展,是指认真阅读放在作品前后的序、跋以 及文中的注解说明,课后练习上的有关介绍、论述和要求。这对 了解作品的写作过程、写作动机,对作品的基本评价,读作品应 注意的事项,应着重钻研的问题,都有帮助;对解决文中的某些 疑难、文字障碍,也是有益的。同时,它还能为进一步扩展提供 线索。2.对历史背景的扩展任何文章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是作者对一定社会 生活环境的理解的反映。因此,根据作品的创作年代查阅有关历 史资料和文学史料,作者评传,无疑会对理解作品有好处,对分 析作品有所帮助。3.对有关典籍的扩展名篇佳作,常引用一些典故。要读懂文章,就应弄清这些典 故的含义。如鲁迅的《自题小像》,短短四句话,就用了《庄子》 (“灵台”)、《楚辞》(“荃”)、希腊古代神话(“神矢”)、 中国古代传说(“轩辕”)等典故,弄不清这些典故的含义,是 无法了解全诗的。4.从相关文章去扩展 读苏洵的《六国论》,了解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为了对文章 作进一步认识,还可以读苏辙写的《六国论》和清代李桢所作的 《六国论》。这三篇《六国论》都对旧中国时代的魏、韩、赵、 燕、楚、齐六国被秦所灭的原因进行论证。但读过这三篇文章后, 你会发现,他们所持论点并不相同。苏洵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他意在借古讽今,以此来批评北宋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贿赂契 丹、西夏的政策,但说六国破灭的原因只是“略秦”,则不够全 面。苏辙认为天下所重在于韩、魏,其它四国不助韩、魏,而招 致灭亡,此论也有片面的地方。李桢却不同于“二苏”之见,他 一方面说称霸天下之心六国都有,另一方面又唯心地说秦国称霸 是因为“得天助”,六国的失败是因为“失天助”。由此可知, 李桢之言说得更玄。5.从自我认识去扩展如有位同学论《六国论》,并不受苏洵观点所囿,而认为: 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六国之所以彻底覆灭,其原因先人各 有所论,而古人大都只看到了事物的外因。他认为秦能统一六国, 是由于它具备了客观上与主观上的必要条件。这位同学着重议了六国变革不彻底,秦国进行了长期的彻底 的改革,所以使秦国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强盛起来了,位居七国 之首。这些都为秦国统一创建了有利条件。这位同学还进行了联 想,把从学《六国论》得到的启示扩展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 他认为:我们中国要振兴,要腾飞,就必须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改 革,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6.对有关工具书的扩展对作品中字、词的障碍,除了查找工具书中有关部分加以克 服外,还可以对工具书中所查字、词的其它义项浏览一下,以便 日后不致混淆,同时还可积累若干文字资料。7.对作品作者扩展《六国论》的作者苏洵,课本介绍他生活于 1409—1066 年 间,字明允,宋朝遐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 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除此外,我们查寻资料,可 能了解到苏洵其它的情况。比如苏洵 27 岁时,曾应进士考试, 未考中,因此回家用功读书,后通六经百家,下笔顷刻数千言。 宋仁宗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把他的文 章 22 篇上给皇帝看。一时许多学者模仿他的文章。宰相韩琦看 到苏洵的文章,也认为写得好,奏于朝廷;召试舍人院,他托辞 有病,未去应试。于是朝廷派他作秘书省的校书郎。后来又参与 修礼书,写成《太常因草礼》一百卷。苏洵还作过霸州文安县主 簿。有《嘉佑集》。这样一扩展,就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文学史知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自读课的要求是:自读、自测、培养和 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田家明老师摸索总结了“四 步八字”自读法。四步:读中找问题,问中受启发,总结中提高, 练习中求深化。八字:圈点、问启、思结、练评。先说四步:1.读中找问题自读课文,首先自己阅读,在阅读时既读课文,还要读“自 读提示”,“课后练习”和“单元知识和训练”。读“自读揭示” 和“课后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 重点、难点、特点,读“单元知识和训练”意在把自读课文放在 单元中审视,阅读时细心体味,研究自读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 编辑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及其编辑 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章法 和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2.问中受启发在课堂上,学生首先谈对课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广泛 地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 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 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 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3.总结中提高学生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求同弃异的过程。最后要使学生的 认识达到统一或基本一致。在弃异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 解为什么会产生许多“异”,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 在“求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偏狭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让 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共识。这个过程,既是 对自读课文的总结过程,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4.练习中求深化学在于用,自读的目的,是要把讲读课中掌握的知识运用于 阅读过程中。通过自读课的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 把所学的语体、语言、修辞等知识向应用上转化、迁移。只要完 成了转化,便能达到新的高度,这便是对学习的深化。以上四步,前后两项在课外完成,中间两项在课堂进行。课 堂讲授又会专门指导和讲读教学。重点一般放在后者。下面再说“八字”:(1)“圈”和“点”。“圈”指圈出重要内容,以便理解。 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圈出:①“自读揭示”中揭示文章中心、特点、写法、题材、体裁 的字、词、句、段。 ②“思考和学习”提出问题角度的字、词、句、段。③“单元知识和训练”中与自读课文相关的字、词、句、段。④在以上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圈出课文揭示前三项要求 的重要内容和句、段。前三者为理解文章的线索,以控制自读时漫无边际,过于偏 狭,不得要领。第四是圈的重点,也是自读关键的一环。这一环 如果粗疏,下边就无法进行。“点”就是点评,自读时,应把自己的感想用简练精当的几 个字,几句话记在课本的空白处。点评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学 生有所得的,一类是有所疑的。一般要求将有所得的附写在课本 上,存疑的可在书中作标记,将疑问归纳成条记在笔记本上,以 供课堂发问。(2)问、启、思、结。“问”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 问都提出来,以供其他同学和老师作评价。问的内容一般归为结 构、语言、主题三大类,各类可附设小类。问题提出后,学生讨 论,教师指导,相互启发,寻找通途,这就是“启”和“思”。 此后,进行“结”,即根据学生对课文理解及存在问题,教师再 指导学生归纳,化多为少,舍次抓主要,梳成辫子,理出头绪后, 再由学生讨论,并提供给学生思考方法。 问、启、思、结虽说各为一方面,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分得 开,四者互相紧密结合,实为一个整体。(3)“练”和“评”。主要指学生练习,可分为说和写两 个方面。说,主要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自己即兴归纳课文中心、 思路、论证方法、语言特色等等;写,根据自读课文某一特点, 拟题练习,自测互测。“评”指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及归纳的要点互相评价,对 学生写的文章互相交流,选出较好的文章,再读给全体同学,以 促使学生的自我评价。综上所述,四步八字教学,整个围绕学生自读展开,其优点 在于能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收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能得到充分发挥,阅读能力会逐渐提高,如长期坚持,学习便可 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 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 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 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 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 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 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 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 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 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 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 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 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 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 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 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 了一篇课文。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 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 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 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 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 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 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 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 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 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 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 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 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 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 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 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 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3.评价欣赏能力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 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 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 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 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 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 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 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 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 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 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 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 多种方式加以指导。4.迁移应用能力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指学生经过大量阅读后,将储存起来的知识在新的阅读过 程中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的最大 特点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获得新知识。一般说来,高三学生 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践逐渐增加,抽象思维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创造性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这种较高的思维和想象的结合,造 成了一种积极的心理势态,表现在阅读上,就是掌握了精读、速 读、浏览的方法;摘录、笔记、摘要、制作卡片、查阅工具书和 有关资料等方法。阅读更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阅读技能达到了 相当水平。阅读过程中的四种能力虽然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但仍是 交错的,呈螺旋并进的态势。认读中有理解,理解中有评价,欣 赏又是理解的深化,迁移则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发展。这些都 取决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①忌陈词老套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的 领导下,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 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 子老唱,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厌的陈词老套了。②忌故弄玄虚 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 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 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 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③忌开头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 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 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 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 太突然了。④忌不必要的解释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 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如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 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 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况,就不必要了。当然,根据需要,适 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也是必要的。⑤忌凭空抒情 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 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 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 吟。 ⑥忌绕大圈子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 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⑦忌堆砌名言锦语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 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 是个好的开头。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⑧忌开头重复 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 开头。比如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 好,于是又开个头。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 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 头。出现这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 可。⑨忌盲目写景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 了刻划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 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文章一开头就“花儿”、“鸟儿”、 “草儿”地写一通,实在是不必要。⑩忌盲目引用 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 尽量避免。特别是供料作文,供给的材料如果很长,要是一开头 就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重点不明,主旨不清, 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谈到它,必然还会重复,所 以引用应有所取舍和选择。三月叩响了春的大门,百花绽放,娇艳无比。引得路边的行人都 停下脚步,嗅着空气中阵阵芳香,心情格外舒畅。可是,在这和 谐的美景中,一棵枯树破坏了它们的整体美,让沉浸在美景中的 人们总感觉有些碍眼。万物吐绿时,它没有抽芽,因为它的生命已经终结了。它不 能再继续它的使命了,因此在灿烂的三月,它是孤独的,没有人 青睐它,除了鄙视的目光。和它一样被冷落的还有一棵牵牛花,它已在冬的怀抱中醒 来,准备迎接新的春天。可它无处生长,因为它要借助别人的肩 膀来支撑自己柔弱的身躯。它四处求助,但那些怒放的鲜花、碧 绿的树都只是昂着它们高傲的头,嘲讽地说:“什么,借人依靠? 这不等于是贬低了我们?你还是别做梦了!”牵牛花被它们讥讽 得垂下了头,眼中满是晶莹的泪花,不知如何才能找到归宿。在绝望时,冥冥中传来一阵声音:“到这儿来吧,我愿意和 你一起生活。”牵牛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草,它 带着赢弱、颤抖的身躯攀上枯树。清晨,当太阳未露出它的笑脸时,露珠在枯树上跳跃着,轻 轻地将牵牛花从梦中唤醒,把天下最纯的水给它饮下。当太阳的 温暖洒满大地时,枯树和牵牛花一起聊天、谈心。夜幕降临,它 俩在皎洁的月光的陪伴下安然入眠,梦中还带着甜甜的笑。朝朝暮暮,春在悄悄中离去,昔日娇艳动人的鲜花也凋零了 它们最后一片花瓣,那光秃秃的花枝在微风中摇曳,分外孤寂。 花儿们不停地诅咒着,恶骂着时光的无情飞逝。但它俩却没有一 丝怨言,相互扶持,忍受着炎热的曝晒,不停地相互安慰。同时, 它们也是高兴的,因为牵牛藤的叶子已经很茂盛了,并有了花骨 朵。它们企盼着牵牛花绽放的那一天。一天早晨,枯树被一阵幽香唤醒,睁开眼睛——惊住了。 牵牛花开了,那白色夹杂粉红的花开满了整个藤蔓,也开满 了整棵枯树,它们相视一笑,彼此的眼中注满了真情。 当人们和往常一样路过此地时,不经意间就发现了世间的最 美,赞叹中更多的是对那种合作精神的钦佩。每一个过路人都不 由得对这幅美景肃然起敬。 枯树支撑着牵牛藤,牵牛花点缀着枯树——这便是奇迹。课本是我的指挥棒,我时刻得跟着它转。无边习题萧萧下,不尽 愁绪滚滚来。 ——题记 晚自习 各科作业多如蚁,时间飞逝难留意。子夜钟声催学子。教室 里,收书熄灯孤门闭。 本想一梦归故里,成绩滑坡生愁绪。夜夜高床枕梦呓,只盼 考到好成绩。 ——仿范仲淹《渔家傲》 考试 无言步入考场,心发慌。正襟危坐闭眼祷吉祥。东瞧瞧,西 望望,是惆怅,别有一般滋味在心上。 ——仿李煜《相见欢》 归家 村庄墙院稻茬,石桥竹林篱笆,热菜热茶热饭,久别归家, 喜煞老爸老妈。 ——仿马致远《秋思》 无题 少年已识愁滋味,愁海无边,愁海无边,碰到困难不回头。 明日再品读书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苦乐伴我天涯游。——仿辛弃疾《采桑子》 起床 满地霜冻,漫天云雾,钟声阵阵心发怵。匆洗漱,恐师怒。 飞奔来到教室处,“老班”早已把通途。早,我亦苦;迟,我亦 苦。 ——仿张养浩《潼关怀古》 早读 课本虽小,分数太重要。闻说清晨读书好,咿咿呀呀凑热闹。 开始有点喜好,逐渐口干舌燥。只盼时辰快到,出去吃得饱 饱。 ——仿黄庭坚《清平乐》 为了课本心惆怅,手酸背痛腰如杖。害我虚弱如蚊帐,却把 愁绪放心上。 ——后记 [在线点评] 学习、生活的道路上不会尽是一片金色的阳光,其中必然会 有忧愁困惑伴随。本文作者已近乎调侃的笔触,反向立意,展示 出他对课本,以及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的独特体验与况味,字里 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作者在紧张短促的考场时间里, 能够仿用范仲淹、李煜、马致远等名家的词调,可见平时用功之 力,记诵之勤。 满分作文一我与苦难的亲密接触在依旧如昔的阳光中,走进中学的校门,几多大志与梦想, 几多理想与抱负,在风和日丽的天空中,尽情驰骋与遨游,不要 徘徊、等待,挺起胸膛,证实自己,搏击校园人生!2001 年 10 月 24 日 天气阴沉 心情指数:2 颗星这该死的学校,条件也太艰苦了吧!昨晚一直没睡好,一张 两尺宽的床还要两个重量级人物睡在一起。我的天!我没有杜甫 先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我只拥 有“愿吾庐不破,受冻死可惜”的感慨。由于蚊子的光顾,我一 夜间竟然变成了国宝大熊猫,叫我如何见人呀!呜呜……2002 年 11 月 5 日 天气微晴 心情指数:5 颗星第三节课下课铃响了,这就预示着第 N 次世界大战一触即 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楼梯间、甬道上已呈千军万马奔腾之势, 学子们如潮水般向热水间涌去,我们的热情程度绝对不低于锅炉 里沸腾的开水。容不得你丝毫怠慢,得立即上前线“杀敌卫水”, 那抢水风潮绝不亚于世界杯赛场上球迷们的执著,也绝不亚于伊 拉克人民对抗美军时的勇敢!“我的妈呀,是谁的水从我脖子上飞流直下?”“对不起,实在对不起!”“疼啊!对不起有什么用……”我就是那个可怜的人,脖子 上恐怕要留下永远的记号了!2003 年 4 月 7 日 万里无云 心情指数:3 颗星站在食堂里,长长的打饭队伍让我差点失去信心。望着那一 盆盆正在消失的饭菜,我雅兴大发,禁不住仿鲁迅先生《故乡》 的压轴句,喜得一“经典”:“钱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 如这食堂的菜,那原本不是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菜!”2004 年 6 月 17 日 阳光灿烂 心情指数:n 颗星(5≤n≤10)坐在这安静的考场上,手捧散发着墨香的试卷,我情不自禁 地有种难言的喜悦。那一道道题目就像一位位朋友,面孔是那么 的熟悉,即便是遇上一些不曾见过面的题目,我也从未胆怯,那 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文字,就像我亲手插下的一株株秧苗,让人倍 感亲切。不管从前有多苦,有多累,在此时都已化作了欢乐的笑 颜和激动的泪水,我终于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 确是至理名言啊!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练就了取胜的绝技——吃苦耐 劳!没有想到,自己与苦难亲密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我 最美的回忆。满分揭秘好的文章总是闪烁着与众不同的光芒。小作者 用三则日记概括三年的初中生活,“寝室里的蚊虫叮咬”“热水 间的你争我夺”“食堂里的清荡菜水”,将学习生活中艰苦的一 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时,文章出人意料地宕起一笔,将面对 试卷时的那种幸福画面扒到读者面前,让人深切地懂得了“先苦 后甜”“苦尽甘来”的道理。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作者活学活 用,将杜甫的诗句与鲁迅先生的名言信手拈来,让文章充满了一 种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作文,是中考语文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考生最能灵活掌 握、发挥的一部分内容。今年,北京市课标卷的作文分值从 50 分增加到 60 分,使得作文更成为中考语文的“重头戏”。一旦 作文跑题,对考生的中考成绩会有很大影响。在此专家建议考生, 写中考作文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结构前后呼应,首尾注意点 题。选择合适的题北京十一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张洪旗说,参加中考时,考生首 先要从给出的 2 个话题中任选其一,选择的时候需要一定技巧。 考生要选择材料最丰富,与自己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题目,这样在 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话可说”。平时写过的好作文如果贴近 考试题目,也可以拿来用。张老师建议考生,在选择体裁时,最 好选记叙文,因为这是考生在初中阶段练习最多的文体,写起来 也比较容易把握。其次,作文要想不跑题,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寻找好素材。 考生要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设置要求。现在大多数作文题都是 话题型,考生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再寻找自己记忆库中最好 的、最适应题目的素材使用。动笔之前,考生打一份腹稿,理清 思路,想明白要将重点放在哪部分适合。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列 出一个提纲,开头怎样写、中间分几段、结尾怎样收题等都可以 在事先考虑清楚。抓住题目关键词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题目关键词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金传富老师教给考生一个小窍门:在写作前,先把题目中要围绕 的那个词画个圆圈,随时提醒自己要围绕这点来写。金老师说, 考生在写作时,要中心明确,文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围绕中心 阐述、发挥。写作中,考生可以使用各种写作技巧,但这些技巧 都必须为充分阐释、支持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无论文章总体上 分几个层次,都要或多或少、或松或紧地围绕中心来写。这种方 法无论在任何文体中都是适用的。丰台分院冯爱平老师说,写文章不但选材要紧扣题目,组织 结构上更要注意点题,一般情况下,开头点题、文中扣题、结尾 收题,能做到这 3 次呼应就可以,关注开头、结尾与中心的联系, 更便于阅卷老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议论文写作也是同理,先 找好要写的中心论点,再围绕这一论点用各种方法论证,这样即 使选材上有些偏,也能够保证文章收回到中心上来。写作文有“五个一” 清华附中初三语文组张彪老师告诉考生,写中考作文要注意 “五个一”,即一个亮丽的题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中 有一句点明主旨的话;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和一张整洁的卷面。 在审题时,不但要注意题目的表面意义,而且还要从表面深挖进 去,仔细品味文章的内涵。对于材料型作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章只有一个主题, 考生就可以通过提炼段意的方法找出题目中的语意指向,从而展 开文章;另一种是文章可供选择的主题有两个以上,那么考生一 定要选中一个主题展开,而不要想面面俱到,使文章结构散乱。 材料型作文所给的材料,考生也要谨慎使用,看清要求。要求中 注明“结合或根据材料”的,就应该在文章中以精炼的方式提 到,没有要求结合的,就可用可不用。抓紧时间“补短” 掌握技巧“避短”在考前冲刺训练中,同学们应当回顾和梳理一下自己的作 文,找出自己的闪光点,有针对地强化训练,力求在某一点上有 所突破,努力使长处变得更长,从而写出满意的中考作文。如果 费时间去寻找写作短处,苦苦地弥补不足,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甚至可能越练越缺乏信心。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扬长 训练。强化辩证思维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当看到某一篇课文, 或者某一篇优秀作文时,在羡慕的同时肯定会说,这个问题不是 我完全没有思考过,只是缺乏深度和条理,有些观点也找不到充 分的依据来证明,所以一旦提笔作文总觉得理不出头绪或者说不 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理性深 度。同学们不妨试一试下面的方法:一是把社会生活、家庭生活、 校园生活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个梳理,对这些问题先想一 想,再拿来与同学,或家长展开有理有据的交流、辩论。二是把 自己对事情的真实感知和体验,包括质疑和反面观点求证的过 程,也就是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论记录下来,整理成以“生活与 思考”为主题的文章。三是揣摩优秀作文。面对优秀作文的题目, 你先尝试着立意、选材、构思,然后看原文和点评,相互对照。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思维过程中,或条理混乱,或简单化、 片面化的缺陷,从而克服思维的肤浅和脱离实际,不解决实际问 题的倾向,有效地巩固并深化思维的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 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成自己的真知灼 见和真情实感。激活新鲜素材同学们都想努力做到作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给读者以耳 目一新的冲击力和震憾力。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感知、体验和新 鲜经验和新鲜信息。有意识地在生活实践和课外阅读中仔细观察 自然、观察社会,尤其是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深入细致地体验 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忧”等各种情感,并把自己拥有的新鲜材 料激活。下面是考场满分作文中的一段话:“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 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开船的舵手,思想的倾斜与时代的选择 好像时而变化着走向水流与或大或小的风”。作者之所以善用比 喻,正是因为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又能从阅读中借鉴和撷取某 些材料。(2006 年《善待失意》安徽)再看一段话:“看吧, 德国总理‘铁娘子’默克尔更像是一位有着高度凝聚力的‘母 亲’,每场比赛她都抛开繁忙的国务,亲临球场看着伟岸、坚强 的‘儿子’们奋勇向前。德国人向来认为自私自利是一种耻辱, 如今,他们用自己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交口称赞,他 们很有希望继续下去”。(2006 年《德国践车,滚滚向前》江 苏盐城)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关注更体现了比赛的份量。从阅读和生活中尽可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增加积累、深 入体验,才可能做到临场发挥“左右逢源”、“为我所用”。也 只有通过人物自身的、具体可感的言行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才能达到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效果。作文,追求和表现自己的 个性,有了新鲜的材料,还要下功夫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和生活实 际来立意,做到这一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就很容 易了。反复锤炼语言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是,运用的语言鲜活而富有个性风 格,就会使文章大放异彩。写作训练中要学会反复锤炼,努力做 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方法恰当。概念化的、抽象的、生 涩的词语尽可能少用,多用富有色彩、动感和情绪体验,能诉诸 人的感官,调动人的形象思维,撞击人的情感世界的词语,学会 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体现事物细微的差异和鲜明的对比。学会灵 活得体地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等。锤炼语言,要学着恰当引用。在行文中,可引用诗词佳句来 增添文章的文字情趣,增添新意。可妙引经典句式,以此来优化 文章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没有……就没有……更没有……”等经典句式。 还可以妙引流行词句,增添语言情趣。如广告词“没有最好的, 只有更好的”、“山高人为峰”等。学着巧用修辞。多用排比、 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耐人咀嚼。多用短句 和散句,穿插一些长句或整句,使文章的语言灵活而多变,富有 诗意。还要学会在突出位置设计精彩语句。在文章开头、结尾、 过渡、总结等位置,或者用些精美的排比句、对比句等,或者活 用新鲜的时尚语言,或者选用饱含哲思的警言格句,或者借用诗 意化的表达。这样,既强化了读者的印象,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 果。“补短”与“避短”虽仅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 想和策略。每一位同学在写作上都有自己的长处,在考前冲刺训 练中,只要更加注意发现并发扬自己的写作长处,就能挖掘出自 己更大的潜能,扬起自信的风帆,在中考中就一定能写出有深度、 有个性,文质兼优的美文来。只取一瓢饮亮点范文《三次改名》。作者把三次改名分为三个板块一一 道来,最后归结。今后我不会再改名字了,就让我的有关名字的 往事和辛酸的回忆到此结束吧。围绕改名这一中心,作者将构思聚敛为某一点,这在中考作 文中最奏效。话题往往是宽泛的,可写的材料可溯的立意也很多 很广。这个时候,要求我们化大为小。在思维上聚敛一些,不满 足于架大架空。只有一个出发点,可以防止贪大求高,又能减少 遴选材料无从着手的麻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时候, 这一瓢水,就能“饮”出新意来。 旧瓶装新酒亮点范文《阿 Q 新传》。作者巧借未庄一群鸟男女你方唱罢 我登场,或搞豆腐渣工程,或卖假文凭,或大力包装大姐大,竞 相“摸、吃、拿、贪”,有力地揭露时代顽垢,抨击世风,形象 又新鲜。对于一种现象,我们把它装进自己熟悉的情境,有时候会起 到别开生面的效果。文章亦如此,把名著人物“包装”一下,进 入到现代生活的大千世界,想象再造了,也能写出新意,绽开你 思维的花朵。用的是旧瓶子,可材料一点不旧,这也是制胜之招。亮点范文《我是一条狗》。借狗之口,抨击了社会上尸位素 餐、纵容包庇、破坏环境、奴颜媚骨,富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当正面入题困难,我们可以考虑比拟这一修辞艺术,文章也 可以用这一招啊。把人比作物,虽然把物当成人了,但丝毫不改 人的某些取向,化抽象为神奇。更能引起读者共鸣,生动可感, 寓意无穷。视角一换,一篇文章就不同了。既有新意,又有思想,符合 一类文章的评价要求,何愁高分不到手。亮点范文《向小草学习》。借小草有顽强生命力,与自己学 习情况联系起来。暗示自己学习缺乏上进心;由小草顽强生长, 联想到自己遇到困难就退缩,水到渠成。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表象是不一样的。实质上有相同之处, 对比中有好坏,善恶优劣,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一对比,好的 自然更好,坏的自然分明。对比是一种辩证思维,建议我们的写 作者用一用。两种人,两种事,两种景物都可以对比着写,一种 事物也有正反两面啊,不妨一用。亮点范文《桥头情思》。作者抓住南昆大桥通车这一原点, 赋之以文章核心,围绕这一核心联想,由桥及人,由史至今,由 神话而现实。文章的新意在于举一反三,要找到一个联想点,由此步步为 营,合理生发、开拓。我们写作时最易浅尝辄止,这一招的妙处 在于,它能充分打开你的思维空间,须知想得开一点,人便能长 命百岁。文章宕开笔墨来写,文章往往便又加深几分。 第六招 点石成金 亮点范文《心灵的负荷》。作者以嶙峋的石头为象征体,反 映了学校老师的无奈,学生的苦闷,家庭的殷切希望,邻居的求 职苦恼。 化无为有,化腐朽为神奇,假设是一种情感思想类命题作文, 这样的文章最容易误入险路。你要说的东西太虚,势必难说,赋 之以象征意义,以石头为象征体。这样来说,文章就盘活了。这 一“负荷”,便成了实的载体。它活了,寓意便也有了。要知道, 思维需借助于某种方式,它便有了可依托的立意。比如:用绿叶 象征奉献,用蜡炬象征牺牲等。 注:上述“亮点范文”均引自辽宁教育出版社的《2006 中 考满分作文》。一个雨天,我放弃了参加美术的特长考。告别画板的日子里,那 些画笔和颜料的使命也随之结束,被久搁在角落,光线将它们分 割变形,犹如一幅超现实主义油画。这段没有桎梏的日子,却教会了我用色彩去感受生活。 起草我很喜欢那间古老的画室,月光总是从深蓝的苍穹宠辱 不惊地泻下来。我爱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晒月光一边画伏尔泰、 哭孩,或者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画室里总流淌着温柔的 布鲁斯,或者别的什么音乐。我在观察维纳斯时,曾对她纤长的双臂有疑惑,而现在最愿 意接受瑞典人撒罗蒙的猜想:“维纳斯右手拿鸽子,左手拿苹 果。”平淡而简洁,往往能微微牵起我嘴边的弧线,艺术给人的 想象空间才是其最精妙但也是最脆弱的地方,我们只需消化便足 够。而这种直白的幻想,如素描画一般,没有绮丽的色彩,但黑 白灰构成的明暗交界却仍精彩得叫人不肯移目。就像生活不会总是柔媚的粉色,我们不能每天坐在咖啡馆, 心安理得地喝着 80 块一杯的卡布其诺。唯有真实的汗水才能换 来生活的傲然,如黑白一般最让人踏实。铺色我总用强烈的对比色表现画面,越没有标准的人个性越 散漫。所以我永远无法循规蹈矩地去理解比例。老师微笑着说,你这属于表现主义。 而我最欣赏的,却是梵高。后印象主义,总能把色彩用柔软 的笔调融会于细腻柔美的画风中,在他的麦田系列里,我们能感 受碧蓝苍穹和熔金落日的完美结合。在我读到《梵高传》中梵高生命的坎坷和不幸,便明白他独 树一帜的画笔伴随人性的经历,把渴求也包裹在纯净的色彩里。 绘画不是纯粹的涂颜色,一个出色的画家能精确地抓住自己的心 灵。心情就是色彩,像大家往往把坏心情比作灰色一样,毫无差 别。洗色我在冲洗调色板时,会欣赏板上厚实而浓烈的颜色被透 明水充斥成温和的颜料水。透明也是种颜色。绘画与其它艺术的 不同恰恰体现于空间智力,透明而精确地表现事物和心灵。这是 种坚定不移的智力因素。因此我欣赏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境界。当我每读到喜爱的诗,便想画出来,不过却遗憾地发觉自己 水平终究落得太远,这就是差距。空间的想象能力不会屈服于死 板训练,惟有永不停止的想才会有象的生成。可我偏偏是个懒人。 所以我是识相的,但这也便意味着,我高考要多考几十分才 能挤进一个不太好也不太差的学校。不过焉知非福呢?短暂而美 丽的绘画经历如同烟火一般,告诉我乍看之下不唯美的颜色往往 能在画面上点睛。反正万物皆色彩了。两岁那年,一场高烧之后我的双腿因小儿麻痹致残。从此,爸妈 的叹息代替了昔日的欢笑,我也因此失去了缤纷的童年。残疾决定了我的痛苦,别的女孩受到的是宠爱和赞美,而我 却只能得到怜悯和歧视。上了中学,我的痛苦更是与日俱增。初 二时,甚至觉得我的存在本身就是这个世上煞风景的事,我多活 在世上一天就多痛苦一天。在极其痛苦的日子里,一向对我关怀备至的班主任李燕老师 也突然因病住院了。那天,我来到了李老师的病房。脸色煞白的 她平静的躺在病床上,见我来了,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示意 我坐在她的床边,吃力的从枕边拿出一个裹扎得精致而结实的纸 包,慈爱的拍拍我的头说,有空翻翻这本书,说不定对你大有好 处呢!回到家里,就在我打开老师送给我的《海伦 凯勒自传》时, 那封让我找到了生存勇气的信滑落出来,那是李老师亲手写给我 的: “雯雯:你好!我感觉到你近来一直处在极度的忧郁之中, 你一定又在为自己的残腿而烦恼。可你不知道,现在你却是老师 满心羡慕的人呢!我得的是骨癌,已经是晚期,再也不可能站起 来,更不可能回到心爱的讲台了 如果我能像你一样,拥 有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拥有一个长远的未来该多好啊!昨天早 晨,我看到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的鸣叫,无论是做个人,还 是做一只鸟,能在阳光里愉快的唱自己喜欢的歌,做自己喜欢的 事,有一颗透明的心,多幸福啊,希望您珍惜生活,珍惜那份生 命的感觉 ”读着这涌动着生命热流的文字,含泪望一眼那绯红色的窗 外,夕阳竟燃烧得那么美好!的确,并不是每个生命都能如火焰 般放出鲜丽的光彩,燃烧一片辉煌,可是生活在关爱阳光中的我 们,不能让心灵蒙上阴影,不能失去生命本该具有的自信。我永远怀念我的敬爱的李老师,心头永远铭刻着这位善良的 师长在生命行将消逝时给我的忠告:阳光下,有一颗透明的心。[点评]作者采用“连环故事”的方式组织材料,曲折有致地 表现主题:先讲自己的故事,写命运之神对自己的捉弄,突出残 疾带来的痛苦心情,为叙写李艳老师的故事张本,接着写李艳老 师的故事,再通过李艳老师的那封信,引出李艳对生命意义的深 刻理解和对“我”找回生活勇气的帮助,结尾照应标题“找回一 颗透明的心”,结构完整,组织精巧。 我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 流着。我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涩涩的。任泪水打湿刚发下来 的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我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 我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我的心跳 得厉害,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我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 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 天来努力的成绩,但我不得不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的眼 前,自己失败了。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我的脸色 发白。我想起了父母,此时也许还在辛勤的劳作;想起了父母起 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晒得发 黑的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了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 双手;想起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腿;想起了关 心她的一切人。如今……我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 让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 大笔直的形象闯入我的眼帘。我定睛再看,原来是窗外那棵白杨, 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它比以前更 高,更直了。我突然又想到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 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打了一个冷 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去那曾属于 我的第一。失败只代表昨天,只能意味着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 化作零,我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满脸的泪水化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我的全身,我拉亮了 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我看着被泪水浸湿的试卷,擦干泪水, 握起笔,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我要让这次失败成 为我前进的动力。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 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点评]标题富有情感色彩,也起到了悬念的作用。全文以 “我”的一次失败的考试为核心事件,以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为 线索,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在失败中找回信心和勇气的过程,笔 墨细腻,情真意切。考生还在文章中三次描写月亮,既暗示了时 间推移,又渲染了主观情感,增加了文章的情趣美。古话说得好,"自古英才多磨难"。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 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却不贪图富贵安 逸,独处陋室,在墙壁上写下了"富非所望不忧贫"的座右铭,激 励自己苦心创作。 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 身子,他处在这样的逆境里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 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扬 颜回是一个"士志于道而不胜恶衣恶食者"。我想,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与他们在艰苦环境 中的磨砺是分不开的。放眼现实,我们又何尝能丢掉吃苦的精神 呢?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 能真正树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 清香。"这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在向演员们传 授技艺经验时说的话,也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受。确实,俞振飞老 先生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凡的艺术道路,在这崎岖的小路上,他洒 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费尽了毕生的心血。他是 经过了一番"冰霜苦",才终得"梅花放清香"啊!天空不只有蔚蓝,云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绿,花儿 不会永远绽开。从呀呀学语到"夕阳西下",有几人会是一帆风 顺?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与痛苦,也许你会发现,吃苦也 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点评:吃苦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作者不走老路,偏偏选择" 吃苦是福"这一新颖夺目的观点 下笔引人。文章先用曹雪芹与 颜回的故事作论据,说明成功是与艰苦环境中的磨砺分不开;接 着由古及今,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的话语进行佐证。展开时, 名人话语自然引用,诗词典故信手拈来,结尾的文字更似神来之 笔,给文章抹上了一笔亮丽的色彩。虽然《论语》不是孔子写的, 但这并不能淹没本文的光辉,评为满分并不过分。在依旧如昔的阳光中,走进中学的校门,几多大志与梦想,几多 理想与抱负,在风和日丽的天空中,尽情驰骋与翱游,不要徘徊、 等待,挺起胸膛,证实自己,搏击校园人生!2001 年 10 月 24 日 天气阴沉 心情指数:2 颗星这该死的学校,条件也太艰苦了吧!昨晚一直没睡好,一张 两尺宽的床还要两个重量级人物睡在一起。我的天!我没有杜甫 先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我只拥有 "愿吾庐不破,受冻死可惜"的感慨。由于蚊子的光顾,我一夜间 竟然变成了国宝大熊猫,叫我如何见人呀!呜呜……2002 年 11 月 5 日 天气微晴 心情指数:4 颗星第三节课下课铃响了,这也预示着第 N 次世界大战一触即 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楼梯间、跑道上已呈千军万马奔腾之势, 学子们如潮水般向热水间涌去,我们的热情程度绝对不低于锅炉 里沸腾的开水。容不得你丝毫怠慢,得立即上前线"杀敌卫水", 那抢水风潮决不亚于世界杯赛场上球迷们的执着,也决不亚于伊 拉克人民对抗美军时的勇敢!"我的妈呀,是谁的水从我脖子飞流直下?""对不起,实在对不起!""疼啊!对不起有什么用……"我就是那个可怜人,脖子上恐 怕要留下永远的记号了!2003 年 4 月 7 日 万里无云 心情指数:5 颗星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我最美的回忆。站在食堂里,长长的队伍让我差点失去了信心。望着那一盆 盆正在消失的饭菜,我雅兴大发,禁不住仿鲁迅先生的《故乡》 压轴句喜得一经典句:"钱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食 堂的菜,那原本不是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菜!"2004 年 6 月 17 日 阳光灿烂 心情指数:n 颗星5 坐在这宁静的考场上,手捧着散发着墨香的试卷,我情不自 禁地有种难言的喜悦。那一道道的题目就像一位位的朋友,面孔 是那么的熟悉,既便是遇上一些不曾见过面的题目,我也从未胆 怯。那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文字,就像我亲手插下的一株株秧苗, 让人倍感亲切。不管从前有多苦,有多累,在此时都已作了欢乐 的笑颜和激动的泪水,我终于相信,那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上人"的确是至理名言啊!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练就了取 胜的绝技 吃苦耐劳!我没有想到,自己与吃苦亲密点评:好的文章总是闪烁着与众不同的光芒。小作者用四则 日记概括三年的初中生活,"寝室里的蚊虫叮咬"、"热水间的你 争我夺"、"食堂里的清汤菜水",将学校生活中艰苦的一面展现 得淋漓尽致。结尾时,文章出人意料地荡起一笔,将面对试卷时 的那种幸福画面推到读者面前,让人深切地懂得了"先苦后甜"、 "苦尽甘来"的道理。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作者活学活用,将杜 甫的诗词与鲁迅先生的名句信手拈来,让文章充满了一种浓浓的 生活气息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人生最重要的字,也是突出一个人品格的字,它们分别是:最重要的六个字是"我承认我错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 错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正常的,也是难以杜绝的, 关键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有些人顾及"面子",为了保护自己可 怜的虚荣心,掩饰过错,推诿过错,以至于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 越深,最终给集体和个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孔子说过:"过 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错误是明摆着的,改正了人 们更会敬仰你。西塞罗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只有愚 人才会知过不改。"所以,承认错误是明智的。最重要的五个字是"你做得很好"。这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 尊重别人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 力,使人愿意团结在你的周围。尊重别人,体现了一种豁达和挚 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使自己 的心灵得到升华。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你觉得呢?"这体现出人应有的礼貌与 风度。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人格上没有贵贱之分,大家都 是平等的。听取他人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智者千虑,必有一 失"。一个人再深思虑,再谨慎从事,也难免有不周到之处,这 时就要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加以合理利用。最重要的三个字是"麻烦你",最重要的两个字是"谢谢",它 们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这些话语是文明礼貌的表现。被誉 为"柜台语言学家"的张秉贵,接待顾客用语文明,对不同的顾客 使用不同的语言,使每个顾客都十分满意。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不重要的一个字是"我"。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因此,每个 人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其实"我"是最不重要的,因为生命赐 给了我们,我们必须无私奉献,才能获得生命。所以"不献身给 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泰坦尼克号"在海上 遇难时,一位年轻的姑娘离开了救生船,让位于两个孩子,这就 显示出她可贵的献身精神。"我"是不重要的,关键在于奉献。看重人生最重要的字是必要的,能使我们成为有益于集体、 有益于社会的高尚的人。点评:"人生最重要的字"有哪些呢?作者从生活的档案里挑 选"我承认我错了""你做得很好""你觉得呢""麻烦你"和"谢谢", 结合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来议论说理,形象地告诫我们: 一个高尚的人要勇于承认错误,善于尊重别人,学会采纳别人的 建议,日常交际要注重文明礼貌。文章还对生活中最不重要的" 我"字作了一番阐发,指出人们要懂得奉献,学会付出。有了这 样的议论,篇末的归结就水到渠成了。好心情是久旱甘霖的欢呼,好心情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好心情是 相濡以沫的温馨。让我们搭上好心情列车,开始一段好心情之旅 吧!好心情是巴黎塞纳河畔的欢快舞曲。飞扬的笑脸,欢乐的歌 声,热情的掌声,舞动的脚步。好心情就这么简单。好心情是爱尔兰田园里的美丽景色。白云般的牛羊,如茵的 绿地,潺潺的流水,成荫的树木。好心情就如此丰富。 好心情是美国迪斯尼的童真。可爱的米老鼠,美丽的白雪公 主,笨笨的威尼熊,活泼的兔八哥。好心情就这样无邪。好心情是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风采。无边的大漠,金色的天空, 雄伟的人面狮身像,成行的驼队。好心情就这样随意。好心情不仅仅是万千景色,而且还出现在人的生活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给你好心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欢悦给你好心情;"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的意外给你好心情。好心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好心情,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好心情,是朋友好言相劝 的关怀;好心情,是对手真诚的一个握手;好心情是陌生人的相 互谦让……给自己一份好心情,让世界对着你微笑,让生活对着 你歌唱。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让和平之鸽放飞,让友谊之歌响起, 让世界从此友爱和睦。不再拥有硝烟战火,让大家同唱一首和平 之歌。好心情之旅不会结束,请你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永恒的好心情 之旅吧,给自己也给他人一份好心情!点评:这是一篇很欢畅的散文诗般的文章。作者通过一系列 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好心情"是什么,不同地区的风景变换, 紧扣题目。语言形象生动、词汇丰富多变,诗文引用恰到好处, 功底之深可见一斑。全文结构整齐,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读来有一种诗的韵味。一个中学生能在考场上写出这样的文章实 在是难能可贵!被评为满分也是当之无愧昨天的"我": 你好! 看到你迟缓的身影,看到你紧锁的愁眉,看到你默默的泪水,我的心绪变得格外沉重。我知道,你在为初三酸甜苦辣的生活而 惆怅万分,你在为成长中的种种烦恼而再三埋怨,你还在为前进 中的点点滴滴的挫折而心灰意冷。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生命不可能只有幸福,这种生活经历 谁都会遇到。我在书上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年仅 19 岁的姑娘,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也没有, 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 7 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夜服安眠药 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里长大, 可没想到蜜喝多了,亦会如此般脆弱。 有句名言说得好:"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力量。"在我看 来,灾难也许是傲骨的乳娘,祸患也许是豪杰的乳汁,"痛苦", "灾难"与"祸患"是需要吃苦才能克服得了的。孟子写下了"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史记》所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 于行",还有那"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少先哲 向我们阐述了这一深遂的道理,只有在风吹雨打中守望自我的理 想与信念,我们才会拥有强悍的生存能力。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坚守自我,终成大器。"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 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 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业绩。"误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有了这种认识,你还 会害怕前面的苦难和失败吗?朋友,希望你正视苦难,坚守自我, 坚信自我,用自信甩掉忧郁怨恨,用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我想 信,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属于你。十年后的你2004 年 6 月 18 日 点评:同样的内容,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形式,也许能闪出 诱人的光彩,《写给昨天的"我"的一封信》便是成功的典范。作 者将一篇原本普通的议论文,用书信的形式娓娓道出,不仅篇章 新颖,而且情感充沛。开篇的人物描写,简洁到位,人物形象跃 然纸上;接着引出的现实事例,典型深刻,故事情节发深省;继 而展开的议论,气势恢宏,文采飞扬。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匠 心独运的好文章。我是一棵梅花树,我生活在一个叫勾践的人的院子里。我听别人 说他是一个国王。我却一点也不相信,哪有国王把茅草当作床铺, 哪有国王每天都要舔苦胆的呢?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三年了,听妈妈说,我今年就要开花了, 我高兴得不得了。春天到了,我拼命地发芽生长,我要开花了, 我想。迎春花开了……桃花谢了……我依然没有一个花蕾,炎热 的夏天晒得我头好晕,我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呢?我往屋里一望, 我的主人正在尝苦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太苦了吧!秋天到了,我的叶子飘落了,唉,看来我的花是开不了了。 一天,我的主人走到我身边,他在我身旁伫立良久。我看到 他那深邃而坚毅的目光,不禁心里一颤,他似乎要从我身上看出 些什么呢!北风劲吹,雪花纷飞,我站在院子里直打寒颤,我要死了, 我想。我还没有开花就要死了。梅花是世界上最好的花,她温文 尔雅,徐发暗香。多美好的花啊。可是我却永远不能拥有她了, 这难道就是我的命运吗?我就这样了此一生吗……不,不,我决 不能这样,我不能就这样去了。我一定要开花。院子里进出的人突然增多了。每日每夜,主人都和他们谈论 着什么,夜深人静时,主人躺在茅草上,直瞪瞪地看着我。天越来越冷了,我真的快支撑不住了。一天夜里,主人又一次尝了尝苦胆,他走到门外,站了一会 儿,突然他仰天长啸:"我一定要复国!"啊!他真的是国王,一 个国王竟然尝苦胆,卧茅草,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也不禁想 大喊:"我要开花!"几度风雪,我硬挺了过来。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主人不见 了。又过了几天,我惊喜地发现我身上长出了几个花蕾,并且越 来越多。一场大雪,我开花了,我开花了!缕缕清香,令人如痴 如醉,我不禁陶醉了。这时,一身黄袍的人走进院子,是我的主 人,他走到我面前,用深邃而坚毅的目光盯着我。"我勾践立誓, 不铲平吴国,誓不生还,出发!"我听见院外万马奔腾的声音越 来越大,然后又越来越小,逐渐消失了。整个院子充满了香气。点评:写文章,最怕千人一面,写来写去,总是来回那几句 话、几个事例。这篇文章能够得满分,就在于它有创新,它打破 常规思路,从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来构思。具体说来有三"巧": 一是巧把自己当作一棵梅花树,既扣文题,又恰当表现出梅花飘 香的背后是严寒的冬天这个要旨;二是巧写人们比较熟悉的"卧 薪尝胆"故事,把自己的心理和勾践的行动巧妙结合在一起;三 是巧用文题"梅花香自苦寒来"凝结点来构思全文,自然合理,不 仅主旨鲜明,而且也使材料显得集中、紧凑。不足之处是文章的 结尾部分稍显得不够精练,有匆匆收尾之嫌,但由于是考场作文, 不可求全责备的。“岁月在无声地溜走,终于,采野花、数星星的日子纷纷飘散在 发黄的挂历上,离我们远去,那份快乐也将永远被锁在记忆的门 槛里。随之而来的,是幻想破灭后的绝望和失落。但,我不甘失 败,我不甘寂寞,我要点燃我的心烛,让它驱散弥漫在我周围的 黑夜,让它熔化覆盖在我心头的片片寒冰……”写完上面的话, 她合上了自己那精美的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抽屉里,扣 上锁,同时,也把那份自信埋入心底。 她,一个有极强好胜心的女孩,转入重点中学快半年了。从一个很普通的学校转到这里,她知道家里托了很多关系,花了 不少的钱。可是,在这里她没什么朋友,最让她心烦的是她的成 绩。每次成绩表排出来,她的名字几乎都在长蛇阵的最下层。每 当想到这个,她都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似乎她前面的名字有千 万吨重,压得她快要窒息了。她要奋发,她要无愧于所写下的话,要付之于行动。于是, 她不再整天空想那些无用的虚幻的东西,为她知道要面对现实, 不能做空想主义者。她上课精力集中,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完成 作业……这一切,她都尽力做得很好。果然,她的成绩有了起色, 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这样,她坚持着这样做下去,她的成绩竟到 了中游。这些都太令她高兴了。又一次,她打开自己心爱的日记本,写道: "人,就像茶 叶一样,只要投入沸腾的生活,点亮心烛,激活自己,就肯定能 够显现出生命力的颜色。"写完之后,她又一次合上日记本,把它锁在抽屉里,同时也 把那份成功的喜悦锁进了心房。 渐渐地,她的成绩直线上升,她也更加自信起来了,也结交 了好多朋友…她再次翻开日记本,郑重地写道:"人生,一局落子无悔的棋,一场人喧鼓响的戏,一重波涛 万顷的海,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但我自信,我能够化解心灵 的困惑与迟疑,而今,我真的做到了……" 她就是我。固然,你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当面临绝望、失意时,一 定要点亮心烛,找回自信。它必定能照射出生命力的本色。点评:用第三人称来写的考场佳作少之又少,本文则有意识 地而且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文章选材贴近生活,立意深刻独到: 通过"她"我寻找自信的过程,表达了当代中学生积极进取、努 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生的巨大作用。 日记本这一道具的运用,既交代出时间变化,又使文章脉络清晰、 完整。文章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三段富有哲理的日记内容以及 结尾有力的议论生发,成为文章突出的亮点。那可恶的小鸟用它尖利的喙使劲那么一啄,我便脱离了母体,后 来又侥幸从鸟嘴中逃脱,跌进了山间的石隙中 我是一粒饱满的 松籽。石缝间萌发的生命 一场凶猛的大雨惊醒了我的酣梦,在暴风雨的磨砺中,一个 信念在我心中萌发了。是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定要长成参 天的大树,成为大自然最壮观的景色。我汲取足量的水,身体变 得雍肿不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我那瘦小的外衣给撑破 了,露出了黄色的子叶和柔弱的须根,我拭了一下眉上的汗水, 心中无比雀跃,我的生命诞生了!不屈的生命当我奋力一搏,破石而出的时候,我知道我在石下所做的努 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从此我的生命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四周满是有棱有角的石砾,我新生的躯体被石棱割得伤痕累 累,但是我并没有屈服,没有放弃,因为那信念的幼芽,已经蕴 藏了巨大的能量。我知道所有的磨难只能使我变得更加坚韧和顽 强。子叶脱落了,又重新抽出嫩叶;嫩皮蜕落了,又长出新肤。 阴冷的风像刀一样将我的皮肤摧残,使我龟裂得像老人们的脸, 但是我渐渐茁壮起来了。我所处的位置在悬崖边的峭壁上,高陡的石壁遮挡了阳光, 使它只能照射到离我三丈远的地方。但我不屈服于峭壁的盛气凌 人,努力地使自己的枝冠向着阳光的方向伸展,我的身躯和手臂 越来越长,直到触摸到阳光,于是我的大半个身子便悬空了 像半架悬浮的桥。 我那坚韧的根须伸向岩层的更深处,为了汲取足够的维持生 命的水,根须便像一张柔韧的网,紧紧地缠绕住半个山头。正是 因为如此,我不怕风雨的侵袭,不惧狂风的肆虐,不畏暴雪的欺 压,我一直向着阳光在生长,展示着我不屈的生命。生命的极致如果你到黄山来,你就会看到我以胜利者的姿态挺立在悬崖 间。你可能会赞叹我的生命是多么不屈与顽强,是的,当信念在 心中扎根之后,当你的生命力全部得以释放的时候,生命也就达 到了一种极致。 黄山迎客松点评:做为考场作文,本文属上乘之作,除切合要求,中心 突出,主题健康向上等必备的条件外,还有三点突出之处:一、新颖,打破以人为主的定势思维,以一粒种子为写作主 体,选材新颖,切入点让人眼前一亮;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它为生存寻找空间的历程,层 次分明,形式新颖。二、描写生动传神,本文通篇运用拟人修辞,夹杂比喻、排 比,恰当的展现了生命艰难的历程;"逃""跌""撑"等动词准确的 表现了它当时为生存奋力抗争的情态,让人把文字转化为一幅幅 图画,加深了它的文学色彩。三、语言清新、流畅、优美,很有些大家风范,读来毫无干 涩苍白之感,在错字错句连篇的今天,真是难能可贵,如能把《峭 壁上的生命》中类似语句引入,文章会更精练,文学色彩也更浓。东边有个日本。文人们习惯于把我们与日本的关系简化成四个 字:一衣带水。然而,我不能理解,总觉得这诡异的四字成语里 暗藏着汉奸气味:什么一衣带水,那个民族是中国人的世仇。武 士刀、太阳旗、三光政策、八一宇、紫金山下 30 万屈死的冤魂、 慰安妇受辱他乡的屈辱的泪……我对那个民族没有一点点好印象。但是,选修第二外语时, 我却选择了日语。开课时,老师问我们学日语的原因,我只说了 7 个字: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很快我们便有做日本人的学生的命运了。我们的日本 外教开始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日本。开始时,我并不情愿,但 见外教尚属和善可亲,便萌生一个想法:日本人看来并不全坏。 果然外教的课成了最受欢迎的科目,外教会唱歌,做游戏,一大 把时光被他玩得五光十色。我们的笔记本里自此多了别府蒸腾的 温泉,东京夜色的繁华,白头千年的富士山以及上野公园烂漫的 樱花。渐渐发觉自己模糊了一直以来对那个民族的坏印象,自己的 嘴角在日本外教干脆纯净的微笑中也漾起了同样的笑意。此刻大 悟,这就是"一衣带水"。这条血脉横亘千年。千年前的日本人站在海边往西看,看见的是一片极盛的大 唐,自卑的日本人在鉴真东渡与晁衡西往的海路间以兄弟之谊与 大唐交往,千古史册,明鉴这段佳话。然而正是这条海路,也飘 来幕府的浪人船与戚家军的抗倭船;火光连天,是中弹千余仍矢 志不移的致远舰;同一条海路又运来屠杀与侵略的子弹;同一条 海路,日本人挥起寒光凛凛的军刀。然而仍是这条海路,鲁迅去 日本学医不成却铸成如椽巨笔,孙中山在这里筑下革命基业;聂 耳与陈天华客死东国,而日本败军留在中国的孤儿,被中国人民 养大,又循这条海路回家……大喜大悲,大亲大仇,中日两国以大海为衣带,动情动怒更 动辄不留余地地写下千古的历史。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一衣带水"的日本,满心的感慨,与大海 的涛声同步,历史为鉴,更以历史为证,我们保持执著的记忆, 我们更将平和相待,为这千古的"一衣带水",为这真诚的第一次 亲密接触。 正如鲁迅先生诗中所云: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 笑泯恩仇。点评: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援引丰富的史料,通过鲜明的对比 和强烈的反差,解读了中日两国之间"一衣带水"的内涵。独到的 见识,建立在充分引述和切身体验的基础之上,令人有耳目一新 之感。稍显不足的是个别长句的表意不够准确,有些段落、层次间 的过渡不是很自然。每每提到“生命”两字,总觉得沉甸甸的。尽管在常人眼中,“生 命”不及生物学里描述的那样具象,是人意识中一个平常的概 念,可是当你环顾周围,见到草木葱郁的繁荣景象,尽显生命的 光辉,你也会禁不住一声感叹:生命是美丽的,生命是崇高的。正因为生命的可贵,因而轻生的人是可耻的,又是可悲的。 他们忘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忘却了一切社会责任,忘却了 他们留给亲友的痛苦,忘却了曾经拥有的欢乐。一切的一切,都 因生命的结束而就此终止了。几星期前,我们小区就有一位妇女 因一些琐事带来的不悦而纵身一跃,命丧黄泉。别人说她还有两 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母爱和关怀。她经商赚钱买的房子还未装 修,怎么可以那样轻易地放弃生命的权利呢?“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语)虽然也有无数英烈因革 命而死,可是我们说他们是崇高的,因为他们换来了万人的生, 那才是生命的价值,不枉此生,这样的死才可谓之“重于泰山”。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 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轻生的 人无不为自己活着,这不正是一种耻辱吗?几乎所有有作为的人都会说,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当你 放眼宇宙,回望岁月长河,一定会感到人的生命是那样渺小,就 如夜空里划过的流星,转瞬即逝,但是,既然我们被赋予了生的 权利,为何不好好地把握,去创造生命的辉煌和奇迹呢?!你是否还记得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被病魔纠缠 的女孩已经绝望了,可是经历了风吹雨打却依然挺立在枝头的常 春藤叶给了她无限的希望。虽然这是老画家画上去的,可它恰恰 换回了一个女孩的生命。切莫轻易地亵渎生命,没有生命,理想是飘渺的,生活是虚 无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惟有尊重生命,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点评]这是对生命的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生命可以是顽强的,百折不挠、令人惊叹;也可以是脆弱的, 不堪一击,逝于一瞬。作者就从自己见闻的现实生活中去透视这 脆弱的一面,提炼到司马迁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认识的高 度去剖析,印证了人的“生的权利”,轻生当然是“可耻的而又 是可悲的”,从而发出切莫“亵渎生命”的警告。作者关心社会, 有的放失进行社会批评,言之在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