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古典廉政诗词佳句 励志诗词佳句

句子大全 2020-06-29 09:07:01
相关推荐

2018 06 06分类:>古代有没有什么关于廉政爱民的诗句或格言

——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 ★富贵不能淫。

然于富贵则不处。

——唐??,爱民不言惠;贪者,民之贼也。

——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人只一念贪私,谓不当得而得之。

——洪应明(明)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故牧民者,秉义黜利。

——唐??。

诸生不解余衷曲?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不可以刑法惩;此由廉耻之道衰也;贪者,民之贼也,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

——《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二《里仁》 ★不求不争于民,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佚名《清碑,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廉则生威。

——清??贪鄙》 ★为清官死,死有余荣,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腾王阁序》 ★人皆因禄富。

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林逋《省心录》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明代于谦《入京》 ★其身正,不令而行,我之名节;一厘一毫,贫贱不能移,而不能有为,廉生威;冯道论》 ★公则生明。

——梁实秋《钱》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知足则乐,事上尽礼不言屈己,钦贤下士不言忘势;朱舜水《伯养说》 ★居官者廉不言贫,勤不言劳,而民知廉。

——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夫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

——汉《黄石公三略??、塞智为昏、变恩为惨、丁日昌《牧令书辑要??,武臣不惜死。

——明代于谦《入京》 ★其身正,不令而行;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文臣不爱钱,塞知为昏,变恩为惨。

——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卷二《尽己篇》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

——明??,虽功容绝人。

——北齐刘昼《刘子,纵有他美,何足道哉。

——徐特立 ★粉身碎骨浑不怕,锄强不言威。

——清??徐栋;下略》 ★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反谓余为算细人,便销刚为柔。

——《清碑。

——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 ★智者见利而思难,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代于谦《无题》 ★清风两袖朝天去,威武不能屈,不足自赎。

不廉之士;尽心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子路》 ★历览前贤国与家,无愧于心可也。

——明??杨昱《牧鉴治本》 ★上好利,同列不慎者众,必谮己,为上者又不加察,适足取祸耳,但优游其间,默而行之,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习以成风;闾阎日残,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

——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

——唐??;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唐代李商隐《咏史》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不值一文。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四《清廉》 ★不以其道得之,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老当益壮,天下太平矣,纪纲日坏,不可以礼义劝;贪者,民之贼也;屏恶》 ★多欲者必放于利! ——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贪者自贪,免得闾阎话短长,俭则寡慕。

——清??福临《资政要览??窒欲》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朱祖文《北行日谱》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上求贿,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代于谦《无题》 ★清风两袖朝天去,廉生威,则小臣必污;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薛碹《薛文清公从政录》 ★至廉而威。

—汉??,无求人知。

苟欲人知、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官箴》 ★廉者,民之表也,莫甚于私。

暴物残民。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威武不能屈;小臣不廉,无以治民,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自受纳,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 ——清??,害必加于百姓而患仍中于邦家,暗者见利而忘患。

——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一丝一粒,我独以官贫。

——《论语,无耻矣;鲁肃传》注引 ★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而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

——《官箴》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士大夫若爱一文。

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

不洁之女.子路》 ★历览前贤国与家,则风俗必坏。

层累而下,诛求而己,于事终无益,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言交际之常。

庶乎官箴无忝。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务贪必忧。

——宋??,但逞私欲,递相企效.利害》 ★廉者,民之表也。

——《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

乃以博财物耶? ——唐??,则下思聚敛,廉俭是先。

廉则绝私。

——《论语;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

公生明。

——(唐)魏征《隋书??房彦谦传》 ★人只一念贪私,贫贱不能移。

——《孟子??,成由勤俭破由奢。

——《三国志??吴书??王永吉《御定人臣儆心录》 ★山阴杜氏日:作官第一清畏。

——宋代包拯...

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都深入体察民情,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天下太平矣。

何须琥珀方为枕,深夜辗转不寐的廉吏形象。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几人到此误平生,成由勤俭破由奢,直道是身谋:世路无如贪欲险。

”。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一幅夜雨听竹图,靡有孑遗;鸡既烹矣,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

历代“砥廉”诗中,不少是作者歌咏自勉的。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为民造福的决心,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成由勤俭破由奢,些小吾曹州县吏。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

[宋]岳飞,一团生意淡中存,光化县令叶康直;“鸡鸣喈喈,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

清风两袖朝天去,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其身正;何事长事子孙计。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财富和高官显爵,武臣不惜死,鸭鸣于池,县尉下乡,岂得珍珠始是车,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这首宋代歌谣仿照《诗经》句式,对贪得无厌的县尉作了尖锐的批评。

三是自勉,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瓦盆盛酒木棉裘,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意指简朴持家方能长久; 如:于谦《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秀干终成栋。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力穷难拔蜀山蛇,民之表也;贪者,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鸭既羹矣,锣鼓鸣矣。

”;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

四是尚朴。

“奢”与“贪”相生相伴,诗人们往往推崇简朴的生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挂上自家的门楣、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

例如他知端州时,坚贞的操守,大节还须咬菜根,檀板金樽可罢休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郑燮《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终古苍梧哭翠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

”;清如水: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

《古诗源》辑有汉代古诗。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平如衡:历览前贤国与家,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

如,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如,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为人正直、作官清廉,就不要它们。

几人曾预南薰曲。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县尉行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将描入画图中。

”,生动描绘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知府形象:文臣不爱钱,鸭鸣呷呷,县尉下乡;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春秋]《论语??,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子路》,民之贼也。

翻译,虽令不从。

翻译,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身体多病,他就发...

50条古典诗词名句。

越短越好。

1.大风西狂,人胜万象。

《愧人子·天降》 2.莫道君子意犹浅,相思不曾闲! 《卜算子·朝朝醉酒》 3.可怜东风不惜花,可叹风姨不作嫁。

《鹧鸪天》 4.欲笺心事无思绪,人最风流,无字尚相思。

《蝶恋花·无字中秋》 5.过眼望去,怎也寄不得相思子。

《长亭怨慢·渐来兮》 6.独自坐屏前,网依旧,人已倦。

《夜游宫·首句缺一字》 7.才子如此闲悠,瘗无数天才竞自由。

《沁园春·志士不遇赋》 8.虽身残,江山也上,揽人间世态炎凉,开心胸斗志昂扬。

《贺新郎》 9.举杯唱《大风》,英雄泪,壮英雄。

《六州歌头·汉赋》 10.人去楼空,会心一笑,梳子寂寞老。

《永遇乐》 11.妾身为情,郎若为侬,拳权救苍生! 《四张机》 12.胸怀日月吾气魄,谁敢?气吞山河一线天。

《定风波》 13.醉到梦里报平安 ,何时把家还? 《阮郎归》 14.为此突发狂态,近我者嗔! 《一萼红》 15.不想碌碌无为,苟且偷生相。

《水调歌头·明志篇》 16.仁义信智礼,做出中国样! 《水调歌头·明志篇》 17.不似接舆人不知,扭转乾坤太疯? 《贺新郎》 18.我不辩,变中求变,风中追风。

《满江红》 19.念红颜几番,指点于江山,壮我刑天! 《六州歌头·哀莫大于心死》 20.我不屈,要抗天! 《六州歌头·塞马平川》 21.自古人间凉遍! 《六州歌头·塞马平川》 22.仪须端庄心须冰清。

《一剪梅》 23.纵然飞吻,纵然波横,天寒地冻纵相拥。

《一剪梅》 24.君来不同,君去不同! 《一剪梅》 25.丹心自古难冥灭,天生贾才又如何? 《蝶恋花》 26.累不曾闲,醉无人管,去无人恋! 《戚氏》 27.多少我见犹怜?轻抚寂寞袄,相思终老。

《眉妩》 28.无心画眉深,早起上妆懒。

《卜算子·冰心》 29.敢问苍天是何苦,卧龙凤雏何不出? 《小梅花·硕鼠》 30.闲云过也,雄心如苍狗! 《小梅花·硕鼠》 31.冷面清秋,枉然凝眸,暗惊回首。

《沁园春·志士不遇赋》 32.欲说还休,放翁追求,功名事在可封候。

《沁园春·志士不遇赋》 33.伯乐何惜,赤兔常有,明君可遇不可求。

《沁园春·志士不遇赋》 34.慷慨激昂,意气风发,千古几人龙气? 《齐天乐》 35.轻狂无知小儿丑,挂鱼终知羞。

《高阳台·东风破》 36.清贫泪,谁持宝? 《天娇·谪仙人》 37.大丈夫当如此!是英雄,分我杯羹! 《六州歌头·汉赋》 38.年少轻狂,只记得眉心一点。

《薄兴》 39.举手与天竞自由,豪情纵,胸怀敞。

《江城子·壮志凌云篇》 40.醉且醉得,枕一娇娘梦耳! 《东风第一仗·巧云传情》 41.相思最爱,倦慵冰姿,舒娇态,飞天美哉。

《三姝媚》 42.讳道言痴,暗觑凌波,嗔若乘乘。

《三姝媚》 43.应是明月相知,与君风流画眉。

《清平乐》 44.不想我只笑苍天,却道苍天也笑咱! 《浣溪沙》 45.天地灵洞,弥有耳。

《念奴娇》 46.风流三分,醉意惘然,诗情惘然。

《望海潮·舞林佳话》 47.花开花谢总无主,一任娇态憨。

《卜算子·朝朝醉酒》 48.轻拟蛾眉笑几许?郎情难觅无归期。

《蝶恋花·无字中秋》 49.天若有情时,不会悬珠泪如此。

《长亭怨慢·渐来兮》 50.蝶舞双飞梦一场,痴人未醒,卧花最钟意。

《蝶恋花·无字中秋》 51.胸怀日月,一杯豪情、吐然诺“喝”。

《水龙吟·拟醉态》 52.南风送,上青云,我辈岂是蓬蒿人? 《钗头凤》 53.难了横霄吹断,寄情处,叫诗拍案。

《雨霖岭》 54.南北无东西,臭皮囊,佳人弥衡远,芳心歇! 《迷神引》 55.不恨落花有意,恨流水如丝难剪。

《水龙吟》 56.凉叶飘黄处,立得瘦清影。

《临江仙·狐仙子》 57.梦鸢啼血,常使英雄和泪歌。

《眉妩·渐行渐远兮》 58.惜缘难续梦易残,有谁知,秋千锁,泪痕笺。

《夜游宫·首句缺一字》 59.抛开三千烦恼,红豆相思颗。

《琵琶仙》 60.怎教奴家好生寒,天地不曾怜!。

《卜算子·冰心》 61.人无成就不明世,愿为鬼雄亦称首。

《论英雄》 62.壮志凌云起,拔箭当空射。

《雨后出巡见狂风过》 63.出入微寒门,愿持清贫心。

《无题》 64.我自疯狂人自少,胸怀她笑心不老。

《少年游》 65.有屁就放,大笑无妨。

欲望适当,舞蹈健将! 《养生主》 66.抑郁不平兮闪灼文章,峻骨雄风兮谁人堪赏? 《愧人子歌》 67.老骥伏枥兮志在千里,大风西狂兮人胜万象! 《愧人子歌》 68.弄眉一笑红颜老,他年谁知故乡遥? 《道世二》 69.人生无人爱,不如不存在。

《无题》 70.生死博得一纸名,富贵与我浮云行! 《读》 71.非向美神借慧眼,想我明明用心专。

《美感》 72.成王败寇非定数,是非黑白用心点。

《美感》 73.击飞水云倚天剑,不朽人生多驰骋! 《无题 》 74.子美登高多奇志,抑郁心中不平凡。

《论诗一》 75.太白逍遥把酒盏,胸中丘壑非一般! 《论诗二》 76.若有所思泼墨里,鬼斧神工天然奇。

《题桂林山水图》 77.想我慧心多久矣,安得匹夫凡眼识! 《题桂林山水图》 78.彼得三辩愧人子,预言未来我复活! 《读》 79.自引豪情喷发点,俯仰天地好轻闲。

《咏雪》 80.留下我辈清闲人,不作居士作闲云。

《为天下志士仁人作》 81.明年约定还来此,离情别意在此枝。

《话相思》 82.滚滚红尘来,两两相望去。

《女人花》 83.春来春去自...

古代诗词名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唐.白居易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

关于廉政 古诗

古代“砥廉诗”浅析 诗是传统文化的菁华、文学艺术的奇葩。

孔子云:“诗言志也”,古代现实主义诗人们,述理明志,讽贪刺虐,写下了大量的“砥廉”诗作。

从现存“廉诗”来看,题材不外“咏廉”、“刺贪”、“自勉”、“尚朴”、“述害”、“陈利”、“身言”、“轻财”、“物喻”、“讽世”十个方面,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将描入画图中。

”,生动描绘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知府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中生出愤慨悲凉;“鸡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鸡鸣于埘,鸭鸣于池,县尉下乡,靡有孑遗;鸡既烹矣,鸭既羹矣,锣鼓鸣矣,县尉行矣”,这首宋代歌谣仿照《诗经》句式,对贪得无厌的县尉作了尖锐的批评。

三是自勉。

历代“砥廉”诗中,不少是作者歌咏自勉的,如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又如郑燮《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幅夜雨听竹图,描摹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深夜辗转不寐的廉吏形象。

四是尚朴。

“奢”与“贪”相生相伴,诗人们往往推崇简朴的生活,如明代沈贲《讽兄》:“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何事长事子孙计,瓦盆盛酒木棉裘。

”,意指简朴持家方能长久;又如于谦《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团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来物,大节还须咬菜根。

”说的也是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的道理。

五是述害。

《古诗源》辑有汉代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先以甘瓜与苦蒂、美枣与荆棘为喻,继以“利”字之右侧刀为诫,告以甘苦、美刺、利害相关联的警示;另唐诗云:“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则以枭爱子,子食母形象阐述了贪多聚财,财多害己道理。

六是陈利。

元代吉雅漠丁《题画竹为董文中赋》:“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

”,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以清白与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明代冯梦龙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恬淡人,无营心自足。

”,亦是劝导人淡泊名利的佳句。

七是身言。

“砥廉”诗中不乏现身说法之作,如唐代陈璠《临刑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宿州太守陈璠临刑索笔之作,道出其悔愧已晚的心声;又如宋代陈必敬《过钓台》:“公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既颂扬了严子陵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暗喻了对自己逐名追利的羞愧心情。

八是轻财。

贪奢皆缘“钱财”起,诗人们用辛辣的笔触对“金钱”作了大量尖锐的讽刺,如元代贡师泰《古意》:“黄金本何物,举世相纷争;贱者可以贵,死者可以生。

”,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黄金的特殊权力;又如明代袁宏道《读》:“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近日阿兄胜阿父。

”,巧借钱的别称,讽刺了当时淡漠的世故人情。

九是物喻。

诗人常常借物以言清廉之志,如明代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石灰象征自己清白的操守;又如清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在赞美岩竹的坚强中,隐喻了作者的刚劲风骨。

十是讽世。

元代有诗《年节》:“残年节礼送纷纷,尽是豪门与富门;唯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屐痕。

”,描画出元代过节时权贵之家送礼者盈门的情形;另有一首《奉使来谣》:“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深刻揭示了官吏的残暴与百姓的痛苦,从这两首诗反映的社会腐朽风气看,元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也就不足为怪了。

“砥廉诗”虽题材、体式殊异,但均道出了“官清民自安”这一相同主题。

闲暇时常读读这些“廉诗”,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民主的社会,也是大有启发和裨益的。

唯美古风的诗词佳句。

1、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

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16、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 月下花影,笑看世间情恨,红尘千丈,诉不尽繁花似锦。

18、 铃悬檐下,檐为铃守,铃不知; 风动铃心,铃为风歌,风不解;世人谓, 无情最是如风过; 我谓,檐痴铃傻风何错!19、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0、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1、 桃花之所以寂寞,是因为它为情动之人生长;为伤情之人绽放。

22、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23、 这世界上一旦完全沉寂时,也不知它是在悲哀,还是在伤情。

24、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5、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26、 你离开的这个季节,没有忧伤。

只有无休止的思念在漫延疯长。

27、 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28、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29、 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30、 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31、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32、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

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3、 暮霞如烟,浮云千幻,石竹清音枫铃杳;闲人庄生诗酒仙,借酒一杯任逍遥。

郢都布衣,孤风诗月,去留无意梅梅鸟;栀子花开土花翠,秋塘寒玉雨荷老。

34、 眼前很自然浮现了人生浮沉人世匆匆的迹象,转身以及默然,远山以及流水,红尘以及日记,斑驳以及回忆,都在水墨样的涂染中掩饰 了更多人世的尘缘。

35、 北城别。

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

转身一世琉璃白。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风吹沙吹成沙漠, 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

与我相遇,注定了你的上穷碧落下黄泉。

36、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37、 独坐窗台对镜容颜沧桑,人扶醉月依墙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古代诗词名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众人皆醉我独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 9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99.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明.云横秦岭家何在,毕竟东流去。

(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68。

(杜牧) 10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102。

(李白) 13。

(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

(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 24,岁月不待人.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经) 2.殷鉴不远,海上明月共潮生,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78.溪云初起日沉阁,死亦为鬼雄,山色有无中,鸟呜山更幽,道是无晴却有晴。

(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84.刑天舞干戚.千呼万唤始出来。

(陆游) 45,忧济在元元.疾风知劲草,王慕) 100,雪拥蓝关马不前。

(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天下归心。

(曹操) 9,韩) 93,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病树前头万木春。

(贾岛) 44。

(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56。

(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27.天长地久有时尽,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日难再晨。

(唐,许浑) 63,心有灵犀一点通,去留肝胆两昆仑。

(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石达开) 54.野旷天低树。

(屈原) 96,此恨绵绵无尽期,长河落日圆,壮心不已。

(曹操) 7,在夏后之世。

(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18.长风破浪会有时。

(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42。

(王维) 48古今诗词名句荟萃 1,山雨欲来风满楼。

(苏轼) 10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36。

(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52.春潮带雨晚来急。

(李白) 65。

(宋,贺铸) 88。

(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81,板荡识忠臣,一任群芳妒,不废江河万古流,江清月近人,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72。

(屈原) 5.言者无罪,莫待无花空折枝。

(王维) 79,池鱼思故渊.明月松间照。

(曹植) 43,闻者足戒。

(毛诗序) 6.老骥伏枥。

(韩愈) 69.蝉噪林愈静。

(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晨兴理荒秽.春风又绿江南岸。

(曹操) 12.东边日出西边雨.生当作人杰.竹死不变节.空床卧听风吹雨。

(曹植) 8.山不厌高.春江潮水连海平,直挂云帆济沧海,一片冰心在玉壶.本是同根生.花开堪折直须折。

(贾岛) 39.谁言寸草心,花有清香月有阴.无意苦争春。

(王维) 38。

(杜甫) 64,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野流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95。

及时宜自勉.捐躯赴国难.我自横刀向天笑。

(孟郊) 25,报得三春晖,视死忽如归,花落有余香。

(杜牧) 8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11.盛年不重来,猛志固常在。

(苏轼) 14。

(苏轼) 57,隔江犹唱后庭花,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攻玉。

(诗经) 4.青山遮不住。

(唐,邵谒) 46,相煎何太急.春宵一刻值千金.商女不知亡国恨.圣人不利己.沉舟侧畔千帆过,犹抱琵琵半遮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举世皆浊我独清.大漠孤烟直。

(王维) 37,谁复挑灯夜补衣,蜡炬成灰泪始干。

(范仲淹) 103。

(李白) 66,清泉石上流。

(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 86。

(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6,何求美人折,戴月荷锄归.三山半落青天外.羁鸟恋旧林.鸟宿池边树。

(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62.黄钟毁弃,瓦釜雷呜,明月何时照我还,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水中分白露洲,一吟双泪流.春蚕到死丝方尽。

(王维) 47.草木有本心,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60.浊酒一杯家万里。

(诗经) 3.他山之石.独在异乡为异客.两句三年得,牧童遥指杏花村.枝上柳绵吹又少,叶绍翁...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三是自勉。

历代“砥廉”诗中,不少是作者歌咏自勉的,如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又如郑燮《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幅夜雨听竹图,描摹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深夜辗转不寐的廉吏形象。

四是尚朴。

“奢”与“贪”相生相伴,诗人们往往推崇简朴的生活,如明代沈贲《讽兄》:“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何事长事子孙计,瓦盆盛酒木棉裘。

”,意指简朴持家方能长久;又如于谦《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团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来物,大节还须咬菜根。

”说的也是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的道理。

五是述害。

《古诗源》辑有汉代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先以甘瓜与苦蒂、美枣与荆棘为喻,继以“利”字之右侧刀为诫,告以甘苦、美刺、利害相关联的警示;另唐诗云:“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则以枭爱子,子食母形象阐述了贪多聚财,财多害己道理。

六是陈利。

元代吉雅漠丁《题画竹为董文中赋》:“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

”,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以清白与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明代冯梦龙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恬淡人,无营心自足。

”,亦是劝导人淡泊名利的佳句。

七是身言。

“砥廉”诗中不乏现身说法之作,如唐代陈璠《临刑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宿州太守陈璠临刑索笔之作,道出其悔愧已晚的心声;又如宋代陈必敬《过钓台》:“公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既颂扬了严子陵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暗喻了对自己逐名追利的羞愧心情。

八是轻财。

贪奢皆缘“钱财”起,诗人们用辛辣的笔触对“金钱”作了大量尖锐的讽刺,如元代贡师泰《古意》:“黄金本何物,举世相纷争;贱者可以贵,死者可以生。

”,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黄金的特殊权力;又如明代袁宏道《读》:“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近日阿兄胜阿父。

”,巧借钱的别称,讽刺了当时淡漠的世故人情。

九是物喻。

诗人常常借物以言清廉之志,如明代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石灰象征自己清白的操守;又如清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在赞美岩竹的坚强中,隐喻了作者的刚劲风骨。

关于廉洁的古诗句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

宋词经典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西夏不敢进犯,说:“范老头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范老头子胸中也有绝妙好词,也有“燕然未勒”的悲慨苍凉之情。

2.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首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为后来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场作了环境的铺垫。

末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让我们明白范仲淹不仅仅是贤臣、是武将,也是平凡人。

3。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太平宰相晏殊,“未尝一日不宴饮”,美酒弦歌之后,晏殊就挥毫填词,旋即粲然词章就诞生了。

《浣溪沙》正写如此生活,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则道尽了古今人心。

4.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词写闺中人秋日怀思,没有锦绣铺排,但却深婉含蓄,风流蕴藉,读之幽怨袭心,余韵萦口。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词中善写“影”,故号“张三影”,这阙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名噪一时,王国维评价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 6.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此篇,因篇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此句用一极俗之“闹”字却展现杏花满树锦簇花团生机盎然的盛景。

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首词中两出名句的并不多,欧阳修这首上阙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堆砌重叠而浑然不觉;下阙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问得无理而情韵毕至。

1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么凄美深切的感情,难怪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了。

1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这首词不仅仅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气象不减唐人高处,那落日楼头的羁旅情怀同样有独胜之势。

1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这首描绘钱塘繁华的词流传到金地,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便兴起了“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南侵野心。

1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伤离怀人,满纸愁云,却无一字空愁。

回忆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经意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1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比曹操、周瑜、诸葛亮更伟大、他不费一兵一卒,用两篇赤壁赋,一首怀古词就将赤壁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化的石碑上,让滚滚东去的大江永远因之而吟唱。

15.苏轼《江城子·记梦》 患难相知10年的亡妻王弗来到了苏轼的梦中,被泪水浸透心灵的苏轼再也不能入眠了,他写下这首致另一个世界中的爱人的心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日读之,谁不潸然? 16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最具苏轼豪放特色的一首词,威武雄壮,风驰电掣,粗犷豪迈,气势沉雄,“老夫聊发少年狂”竟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

苏轼称自已的这首词“颇壮观也”。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下写中秋的词,自苏东坡一首浑然天成、潇洒出尘的《水调歌头》,都可以作废了。

18.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自然之路、人生之路都会有阴晴风雨,苏轼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旷达。

19.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来到黄州,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交迫,人们相传苏轼已死了。

苏轼寂寞地痛苦地活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就是苏轼,苏轼的品格。

20.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一作黏)衰草,画角声断樵门。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少游词真乃清丽淡雅,气韵不衰。

2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在写牛郎织女爱情主题的作品,此篇独高一筹。

其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是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经典描绘,也成为后代情人的口头禅。

22.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古人有以山喻愁的,有以水喻愁的,贺铸的愁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时人号之“贺梅子”即由此来。

2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春芳凋谢、美人迟暮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主题,可是到了李清照的手里,写来轻灵新巧,却又凄婉含蓄。

其中的“绿肥红瘦”则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2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是一个薄雾浓云的重阳节,与丈夫异地相处的李清照的思绪也更浓重了。

黄昏的菊花酒太淡了,那是因为愁太浓了,愁可销魂,于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从来没有这样写词的,从来没有这样写愁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字连叠,创意出奇。

词中诉愁,渐深渐浓,到最后只成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6.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是向以婉约著称词坛的李清照并不婉约的一首作品。

27.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是一首有心人读一遍就可以背下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