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国学经典诗经励志名句赏析

句子大全 2020-06-29 08:21:01
相关推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 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 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 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 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 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2、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渔夫》 作者:屈原年代:战国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 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 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 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 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 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 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 再和屈原说话。 对渔夫的理解在文言文里面,夫通甫是读三声,含义是年老 的男子,在现在的研究看来,渔夫已经成为一种隐士的代名词,这种 人,应该是知识渊博,但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不美,所以选择“独善 其身”在污浊的世界里,保持生命的纯洁。 3、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 作者:曹操年代:东汉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 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 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 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 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 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 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 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 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 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 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 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 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 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 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 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 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 到哲理的思辨: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 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 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 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 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 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 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 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 余囚北庭,坐一土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 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 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 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 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 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 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 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 1281 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 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 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 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 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 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 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 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 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 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 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 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21 岁考中状元,主战拒降,屡 遭排斥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 年生于诗书 之家,1256 年21 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 中状元。1259 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 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 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 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 祥宦海沉浮20 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 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 国。1274 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 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 70 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 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 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朝廷临危授命临安知府文天祥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 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 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 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 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 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 12 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 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 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 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 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 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 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 《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 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 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 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 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 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 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 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 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 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 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 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 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 死之外,无可为者。” 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杀害,终年48 岁。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5、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年代:宋 据载:公元1127 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 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 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 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 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 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 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 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 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 病发作而亡。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 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 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 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 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 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 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 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 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 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 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 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 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 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 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 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 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 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 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 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 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 倒须眉了。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