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佛语生死轮回经典语录

句子大全 2020-06-21 12:21:01
相关推荐

轮回并不好,以及佛陀也没打扰你「享受」轮回,佛陀只是提供了一种「终止轮回」的可能性。悉达多太子证悟四圣谛,成为佛陀后,最初的念头是,「此法过于深奥晦涩难懂,恐怕世人难以理解」,于是紧接着,就准备要直接入灭,让自身的「名色法」瓦解掉而归于涅盘了。当时,梵天界的大梵天洞悉到佛陀的念头后,立刻出现在佛陀面前,并恭敬的三次邀请佛陀不要即刻入灭,而是将「解脱轮回之方法」教导给世人。大梵天请求佛陀留下并传法时,使用的理由是,「尊者,请观察这个世间。您了悟之法虽然深奥难懂,但是世间人之智也有高下,有很多人可以理解您的教导」。佛陀于是以心智之眼观察世间的生命,发现确实如此。经文中给的譬喻是,如莲花生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其心智优越,犹如出于水面的莲花,只沾染少许尘土,只需以清水浇灌,便可使之清净无垢;亦有人,其心智如淤泥中的根,其智甚为低劣,难以理解教法。佛陀从罗伽婆陀南树,来到镕树下,深入寂静禅定之中,如是思惟:「我所悟之法实是博大精深,寂然高尚。超越逻辑。不易领悟、理解,唯圣人知。众生贪著物欲,实难理会此与缘起相关之法。有为法之灭 涅盘。情欲的断绝,贪爱的消灭,无著寂灭等都是甚深难解之法。我若对众生教说此法,他们将无法理解,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件疲倦、劳累之事。」于此,下面这些不可思议,闻所未闻之偈跃入他的慧心:「甚深不易法,无须宣于众,贪嗔束缚人,实难了此法。贪婪愚昧者,不见此正法,此法逆世法,深奥妙难识。」佛陀如是省思,无意宣讲佛法。大梵天王又明白了佛陀的想法,担心世界因不闻佛法而随之消亡,立即来到佛前,请佛说法。「世尊,唯愿世尊宣说正法!唯愿一切成就者宣说正法。有些众生眼里只有一点点尘染,如果听闻不到正法,他们将会堕落。有人会理解佛法。」 他又进一步说道:「在遥远的过去,邪恶者的不净之法曾在摩揭陀生起。开启不死之门,但愿有缘人能听到清净者解悟的正法。惟愿智者,一切见者升座法殿,如登山顶,观望一切众生。惟愿无忧者观见沉沦痛苦,被生死吞没的有情众生。」「恳请!大雄大力者,沉沦之旅的主人,无债者教化世间。唯愿世尊广开法筳。大有理解佛法之人存在。」 世尊见如此请,说道:「大梵天王,我有如下意念:我所悟之法.实是博大精深,寂然高尚,超越逻辑。不易领悟、理解,唯圣人知。众生贪著物欲,实难理会此与缘起相关之法,有为法之灭——涅盘。情欲的断绝,贪爱的消灭,无著寂灭等都是难以理解之法。如此想已,我心向无为,无意启教正法。」 大梵天王二请佛陀,世尊亦如是回答。当大梵天王第三次恳请佛陀时,世尊出于对世间的悲悯,以佛眼观世间,见一些众生眼里,或有染,或无染,或钝或利,或具善性或具恶性,或易教或难教,或有众生害怕邪恶和后世。「犹如长满蓝莲、白莲和红莲的池塘,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淹没在水中,但在水下茁壮生长;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浮在水面上;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伸出水面,而不被水染污。」同样地,当世尊以佛眼观世间时,他看到有些众生眼里只有少许的不净,有的却染污深厚,有的智慧敏锐,有的愚钝,有的善良,有的邪恶,有的易教,有的难教,另外一些众生忐忑不安地看着邪恶和来生的轮回,随即以偈答梵天:「开启不死门,听闻与信者。意念疲倦故,不授善妙法。」大梵天王欢喜雀跃,心想,他已成功地请佛说法,恭恭敬敬地礼佛后,绕到佛陀的右边,随即隐身而去。简言之,佛陀并非如题主所说,非要把「解脱之法」强塞给人们,好似故意断绝了不智之人享受轮回一般。实际上,佛陀老人家观察「因缘」的能力,人中至上。他并不以个人喜好而教化世人,而是预先观察,「何人可于当下被教导,以此证悟涅盘,从轮回中解脱」,基于这个观察,佛陀会发现符合条件的生命。然后,佛陀会前往这些生命所在之处,提供教导。然而纵然如此,看似佛陀是教导的提供者,但是,是否依照这份教导而去实践,则是各人的选择。所以,在佛陀在世时,有在家人询问佛陀,「尊者,您的弟子,是否全部都如您一般,断尽了所有烦恼,不再有来世?」佛陀回答,「并不是所有人。」在家人又问,「为什么您不让他们都成为如您一般断尽烦恼的人呢?」佛陀回答,「因为如来(佛陀的自称用词)只是教导法,至于是否接受法,并实践它,则是人们自己的选择。」这就好比,我们不能责怪早晨太阳出来,因此而侵扰了我们的睡眠一样。其给予光明,有人拉开窗帘接受它的恩惠,而有些人则拉上窗帘表示拒绝,错不在太阳。以上解释了「佛陀只是解脱知识的分享者,而非强制要求世人实践之人」。再来,「轮回是快乐的」?不,并不是。当误以为「轮回是快乐的」,其问题出在,将体验到的「感受」当成了「轮回的本质」。轮回的本质,是「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你或可体验到很多感官之乐,譬如悦目之色带来的快乐感受,动听之音带来的快乐感受,香气带来的快乐感受,品尝美味带来的快乐感受,肌肤之亲带来的快乐感受,或是思维之趣带来的快乐感受。可是,这些「感受」本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常」,即一种感受不会恒常地存在,它会生起,并逝去。我们总是感叹「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痛苦的时光真是漫长」,其实说不定两者发生的时间都是两小时,但是人的主观感受却截然不同。「感受」是无常(impermanent)的,所有客观存在之物,有何是「恒常」的吗?没有的。所有的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如感受),都是无常的。这种无常的特性,是客观规律。因为微观的无常,才有了宏观的「轮回」。倘若生命出生后,就「恒常存在」,那么就不会衰老(因为身体恒常地保持在青春),不会死亡(因为恒常存在)。可是这和事实不符。不能因为人所体验到的「感受」中有一部分「快乐」的成分,就以偏概全,误以为整个轮回也还不错。我们所见的那些困苦之人,那些被虐杀的动物,以及更多更多肉眼不可见的生命,他们的生命状态,或许有着少的可怜的「快乐感受」,乃至是「全然的痛苦」。可是别忘了,因为轮回的存在,他们当下经历着的,也可能是你未来要经历的。当你的一生,从出生时,便在受苦,没有丝毫的快乐感受可言时,你还认为,这样不断的生老病死,是可喜之事否?轮回,实为可厌。错不在生命,所以不要不智地认为,自杀就能解决问题。因为,当一个人自杀身亡的那一刻,其下一期的生命又会同时开始。这种被迫的出生,被迫的老去死掉,这种「被迫生灭」之苦,才是轮回「可厌」之处的根源。意义啊,都是人类主观赋予的。从客观的现象看来,轮回,就是出生衰老死去,出生衰老死去。真的已经不必再主观地给予什么意义了。基于这漫长的轮回,实为可厌,才有了「想要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人。而万幸,佛陀分享了「实现终止轮回」的正确知识,以供有志者按图索骥。问,我有权拒绝佛陀的教导嘛?答,你有权拒绝的。只是,我不鼓励这么做,因为错过这些珍贵的知识以及其能够带来的可能性,很可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