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李商隐的这首诗 意境清幽空灵 冷言绝俗 堪称唯美典范

句子大全 2020-04-20 14:21:08
相关推荐

李商隐的这首诗,意境清幽空灵,冷言绝俗,堪称唯美典范李商隐的这首诗,意境清幽空灵,冷言绝俗,堪称唯美典范

老沙侃文化

百家号04 0707:48

在一个深秋月夜,晚唐诗人李商隐登楼远眺,清霜冷月,映入眼帘,引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思,于是写下一首被后人推崇备至的唯美之作——《霜月》,一直流传到今天。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大意是: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霜月

这首诗写深秋月夜景色,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

秋天,万物萧条,草木摇落,映入人们眼帘的,都是枯萎黄瘦,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经得起寒冷的考验。

百尺楼高水接天

诗人写霜月,没有从霜月本身着笔,而是写到了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女;这二者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李商隐的诗往往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因此这耐寒的素娥、青女,也可能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

青女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尤为突出: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魂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从此也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意境空灵,冷言绝俗,体现了李商隐诗唯美的倾向。

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内涵饱满丰富。这首七绝,就是诗人实力的见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老沙侃文化

百家号最近更新:04 0707:48

简介:国学历史,唐诗宋词,一窥风骚

作者最新文章李商隐的这首诗,意境清幽空灵,冷言绝俗,堪称唯美典范04 0707:47相关文章澎湃04 07搜狐04 07搜狐04 08环球网04 07??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