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苦瓜之味『明月几时有之夏日食话』

句子大全 2018-12-20 16:24:32
相关推荐

在吃苦瓜这件事上,我自认是个俗人。

有人爱极了苦瓜,在他们口中,苦瓜嚼时两颊生津,咽下苦尽甘来,是夏季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若是你显露出对苦瓜的嫌弃,他们还会劝你,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有着千般好处。甚至,陈奕迅的歌词也会在这个时候出场:珍惜淡定的心境,苦过后更加清,到大悟大彻将一切都升华。

看,吃个瓜竟吃出了参禅的味道。那么不妨把苦瓜从食材中划掉吧,相比于厨房,也许厅堂更适合它。毕竟,青碧如玉的外表算不得难看,配一串杨梅或者两朵白荷,作一例清供,倒是比加橄榄油和食盐的清炒来得更讨人喜欢。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先例。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就是一位苦瓜的狂热爱好者,据说餐餐不离苦瓜,甚至把苦瓜置于案头朝拜,后来干脆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做“苦瓜和尚”。明末清初的一代文人,身处那个山河破碎的动荡年代,给自己起的名号总是有些“非主流”,他们秉承着“贱名好养”的原则,带着朝不保夕的悲情,信手拈来一个名字,看似随意,却常常意外地带些妙不可言的苦禅意味。比如朱耷,给自己起的诸多名字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八大山人”,还有“驴汉”、“个山驴”,而石溪则干脆直面“发际线危机”,自号“白秃”。这样看来,也许石涛是某一天吃完苦瓜,信手在新画好的画作上提了个“苦瓜和尚”,从此就以之为号了。于情于理,这完全说得通,毕竟在那个时候,苦瓜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食物。

相传苦瓜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中国。初来乍到时,苦瓜是个稀罕物,常作为做珍贵的食材出现在富贵人家的餐桌上。《金瓶梅》中曾写到西门庆招待胡僧:

又是两样艳物与胡僧下酒:一碟子癞葡萄、一碟子流心红李子。落后又是一大碗鳝鱼面与菜卷儿,一齐拿上来与胡僧打散。

这“赖葡萄”,即是苦瓜。

瓜本就是极易生长的植物,中国人在种植业上向来又有着开挂般的技巧,于是苦瓜很快便长成了气候,成为了再寻常不过的食材。《救荒本草》中,苦瓜甚至被列为了救荒作物之一:“救饥采锦荔枝黄熟者食瓤”。所以石涛离不开苦瓜,究竟是因为喜爱,还是迫于生计,其实谁也说不好。石涛曾写过一首诗:

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

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

真是每个字都透着苦涩。

当然,有钱人家吃苦瓜,花样就很多了。明代《永乐大典》残卷中有:“用肉蚬和煮之侑食”,像极了苦瓜酿肉;清代《恒春县志》中有:“以豆豉蒸食之,甚佳”,应当就是豉油苦瓜。

为了让自己接受苦瓜的味道,我也曾试过这些做法。新鲜苦瓜切段,除去瓜瓤,上好的五花肉,掺入香菇虾仁,细细地剁成肉馅,塞进苦瓜段,淀粉封口,热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浇入混合了耗油白糖的水淀粉勾芡,大火收汁,出锅装盘。形色俱佳,撩人食欲。

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不禁大失所望。苦瓜的味道一丝一毫都没有被削弱,在肉馅的咸鲜和芡汁的甜香下,依然清晰可辨,历历在口。于是我索性彻底放弃了抵抗,甘心做一个吃不了苦瓜的俗人,把苦瓜里的小肉丸一个个掏出来,美滋滋地吃了盘“糟溜丸子”。

最后一个丸子下肚,我恍然意识到这盘菜的奇妙之处:苦瓜的苦味,不仅无法被种种味道浓郁的食材无法掩盖,而且竟然全部都保留在了苦瓜里,一点也不曾沾染其他食材。

于是突然明白,原来古人叫它“君子菜”,真是再贴切不过:“其味甚苦,然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

也许石涛对这个信手拈来雅号颇为满意,原因也正在于此吧:不被俗世改变,也不试图去左右他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不失本心,不嫉俗世,求和而不求同,这不正是君子所求的人生境界吗?

最终,我还是没能爱上苦瓜的味道,但我却爱上了苦瓜本身。我想,效石涛清供一盘苦瓜于堂中,也许真的未尝不可。

主播简介

范艺洁,航天保障一线助理工程师,热爱播音主持。曾在大学时担任院宣传部部长。从小就对浩瀚太空充满好奇与渴望,加入航天队伍后,更是酷爱“我们的太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