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商鞅得到孝公与民众的信赖 成功变法使秦强盛;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句子大全 2018-12-06 06:43:46
相关推荐

商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者。因为秦国不像历史上那些朝代一样,变法在秦国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商周的分封制已经深入骨髓,并且已经发展了数百年。所以到秦孝公突然要变法难度可想而知。

变法有利于国家发展,但是却深深的伤害了公子王孙的利益。然而有好处是平民百姓,但如何得到平民百姓的相信与支持成了当时的难题。

立木取信

于是商鞅就先命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

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仍然没有人敢去扛。正在大伙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跑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扛起木头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立木取信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刻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这件事件使商鞅取得了民众的信任,这就是后人传颂立木取信。

当然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关键,还在于秦孝公无条件地支持。在秦孝公看来,只要能让秦国强盛他什么都可以牺牲,权力可以放,亲情可以弃,名声可以丢,他的强秦决心与志向大过任何一位秦君。

在我看来,秦孝公在秦国的历史地位比肩于嬴政,其他君主皆在其下。秦孝公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是虚怀若谷,一心求强的贤君;他是用人不疑,持之以恒的明君。他更是秦国由弱转强,终成虎狼之秦的圣君。

商鞅变法

正是秦孝公重用商鞅并且信任无比,始终如一,甚至可以说他几乎把君主实权都让渡给了商鞅。而且他为了强秦,甘愿退到权力的二线,甘愿成为“虚君”,甘愿默默地站在商鞅的背后。正因如此,商鞅才能够将内心的变法鸿篇转换为手中改革之利剑,从而斩断旧贵族的利益链条,将秦国之旧疾一扫而空。

因为商鞅通过变法,将原本贵族手中的资源收到秦孝公那了,而他自然就成为了贵族的公敌。

商鞅

然而商鞅是一个偏执的人,他不会想那么多,他偏执于变法事业,偏执于富国强兵,因为他相信强大之后的秦国不会亏待他。可惜并非所有的秦国君主都会像秦孝公那样偏执地站在他背后,可惜政治终究不会那么简单。

正是因为商鞅的偏执与得罪了大批的贵族,所以孝公一去,商鞅也时日无多了。

公元前337秦惠文王嬴驷继位,他当时也被商鞅变法之利剑惩罚过。坦诚地讲,当年太子犯法,商鞅只惩罚了太子的老师而没有惩罚其本人,可以算得上是网开一面。

但是秦惠文王并没有感恩,也没有站在秦国国君的高度来思考商鞅的历史地位,他在保守派的压力下毅然选择车裂商鞅,并灭商君之家。

取信于民

战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自由征伐的时代,各方能人志士在这个舞台上极尽其能地表演。商鞅在这个舞台上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与经天纬地,作为法家的优秀弟子,他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将法家带到了唯我独尊的地位。

或许一些人会说,商鞅不懂得循序渐进,不懂得激流勇退等等的。但在那强国林立弱肉强食的时代,你想获得一个又一个的20年发展机遇期何其难也!形势是你必须在有生之年实现改革的目标!否则当时就会落后挨打。

商鞅

改革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怕死、怕打击报复、顾前瞻后、左右想落好的人很难成为成功的改革者。商鞅虽死,但名垂青史。

秦国也由此傲视群雄,成为战国最强。不夸张地说,商鞅变法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深厚的基石。

因此我们必须敬佩商鞅,学习他的精神实质。他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使秦国一跃而为最强。他留下的是勇者无畏的精神。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轨迹上的一抹亮丽色彩。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创作路上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会继续加油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