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话鸡西巨变 为祖国喝彩”系列报道之饮食篇

句子大全 2018-11-11 23:41:54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使饮食“换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民饮食不再单单是解决“吃饱”,而是如何“吃好”,吃出品质、吃出健康。鸡西的百姓对食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食最好是粗细粮搭配,蔬菜要新鲜、无公害的,水果要当季的,鸡鸭鱼肉海鲜最好是活蹦乱跳的……据统计,2017年,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了29.33%。

40年前,鸡西老百姓外出吃饭的次数极少。40年后,随着收入提高和生活观念转变,鸡西市民有事没事喜欢下馆子、聚一聚,在外饮食消费比重明显上升。据统计,2018年鸡西城镇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1538元,比1993年增长15.7倍;农村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309元,比1985年增长了65.9倍。

特色美食成鸡西“霸主”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菜篮子、米袋子从瘪到鼓,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的讲究吃的健康,各家各户的菜篮子里一年四季都会装满各种时令的水果蔬菜,一方小小餐桌上折射出的是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老话常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永远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70年前饺子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能吃上一顿,而且多为粗面杂粮,且数量不多,饺子馅也只有简单的白菜馅、酸菜馅。一顿韭菜馅饺子甚至成为了很多人的奢求。现如今,饺子已经成了日常百姓家的餐食,馅料也推陈出新,不再单一,三鲜馅、霸鱼馅、海参馅等,只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成为饺子馅食材。而饺子只是我市广大市民餐饮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现如今人们早已告别只能填饱肚子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吃好、吃精、吃出营养健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新宠。

鸡西人有“口福”,除了中西大餐,还可以品尝地方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鸡西饮食文化中,特色美食不胜枚举,鸡西大冷面、辣菜、江鱼、湖鱼、煎饼、刀削面、杀猪菜、烧烤、川菜、手擀面、棒砸鱼等等一道道美食,既有鸡西特色,又博采众长,丰富市民味蕾,飘香百姓餐桌。很多外地游客来鸡西旅游之后都纷纷赞叹:鸡西市的特色美食独具特色,让人食后不忘啊。同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纷纷入驻,各类海鲜“抢滩”百姓餐桌,而且品种更趋多元化,也让鸡西百姓在大饱口福之际,有了更多的选择。

鸡西饮食文化有“奇葩”

“在鸡西,有一种受到市民几十年经久不衰喜爱的食品,乃至在各种特色美食逐鹿鸡西餐饮市场的情况下,这道饮食依然被称为鸡西的‘市吃’,这就是鸡西冷面。”鸡西日报星期天版原主任陈绍民回忆道。“一九八七年底到一九八八年夏天,我们鸡西日报挑头,工商税务协办,在鸡西展开‘冷面王子’‘辣菜皇后’评比。最终 ‘超级冷面’等20家冷面店当选。那时的评选参与店家众多,冷面辣菜各有特色、各有绝活……”陈介绍起来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吃冷面离不开冷面菜,冷面菜由传统朝鲜族辣菜发展而来。朝鲜族原只有白菜等几种辣泡菜,而鸡西冷面菜以辣拌为主,凡常见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均可入菜,如山野菜、干豆腐、海石花、腐竹等,多达五十余种,口味上则以辣、香、鲜为主。

盛名远播的兴凯湖大白鱼则是鸡西独有的品牌,清蒸、香煎……做法不同,口感不同,营养价值高,让人回味无穷。

猪肉香是儿时的回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鸡西的杀猪菜。“我带着妻子、孩子每次回鸡西,都必须吃两顿‘杀猪菜’,那是我儿时忘不掉的记忆……”在北京工作多年的王大伟年过40,但他对家乡的美食念念不忘。

“过年了,村里人家杀年猪,这后鞧、硬肋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货怎么吃?这就有了杀猪菜,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好吃的大肥肉不能腻,要切成片放进锅里煮再过油,然后和酸菜、血肠一起炖,锅里放了姜蒜的炖菜煮得咕嘟咕嘟发出响声,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经营多年杀猪菜的任老板介绍说。

慢慢地,这杀猪菜传到了城市里,饭店多加了工序,而且还增加了炒菜做配菜,食客耐不住诱惑,就经常来光顾。

鸡西餐饮协会会长张晓刚介绍,鸡西饮食从无到有,从解决温饱到享受高档美食,历经70年来变化巨大。目前,全市有7000多家餐饮企业,分布在三县(市)六区之中,餐饮协会引领全行业向更新更好的方向发展。增加了餐饮企业的客流量,提升了商家的销售额,还为餐饮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评选活动,激发了餐饮市场活力,丰富了餐饮文化,发展了鸡西的餐饮经济。

本报记者 周末 孙杰 付志德 芦丹 王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