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明年起北京初三学生也得学历史 删除古诗词属误读

句子大全 2018-11-03 10:11:59
相关推荐

2014年9月16日  北京  本市七成使用“京版教材”(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教材的初中生目前在初三不设历史课,历史集中在初一初二授课。但明年入学的新初一学生将使用新的京版初中历史教材,新教材总册数从4册变为6册,课程将覆盖初一至初三所有年级。今后的初中生初三也得学历史了。

明年新的北京版语文教材也将在一年级和初一投入使用,古诗词和现代文篇目都将有所变化。

2012年年初,教育部印发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课标出台后,各地教材随之调整。2012年9月开学,人教版课本开始在各学科起始年级率先使用新教材。2013年秋季开学,北京市70%左右中小学使用的“京版教材”宣布部分科目有调整,涉及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包括数学、英语等科目。今年,新修订版本的教材将覆盖小学和初中各年级,但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调整要从明年的一年级和初一开始进行。

语文:关于古诗删除和增加的误读

此前有上海媒体报道:上海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了6个单元40篇课文。对此不少人表示疑惑。

记者从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了解到,大家对教材的修订存在“误读”。

对于上海一年级教材的所谓“删除古诗”,有关专家解释,上海的那套教材此前专家们也共同探讨过,其实是一套思路不错的教材。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删除古诗”,而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调整了学习顺序。小学一年级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对语文有一些感性认识,之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再强调背诵和细读,古诗词也将在高年级教授。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一年级教学内容的变化,立即开始片面地否定,其实是有误解。

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据悉,目前“北京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已经送审,预计最终古诗数量上下两册共计6至8首。“教材修订一定会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而一些篇目的调整未必是删减或增加,很可能只是调整了该篇目的出现时间。”

新课改小学初中推荐古诗词增加16篇

专家解释:所有新教材的编写都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与此前的旧课标(2001年版)相比,在古诗词方面,本着“减负”的精神,对学生的背诵篇目要求其实是减少了,但“推荐篇目”增加了。

旧课标中,要求1至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至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两者合计240篇(段)。教育部官方推荐了120篇(段),其中1至6年级70篇,7至9年级50篇,其余部分由教材编写者或任课教师补充推荐。而教育部推荐的120篇,是学生学业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新课标中,没有规定中小学生背诵的具体篇目,只是直接给出了“推荐篇目”。小学和初中推荐篇目共计136篇,比旧课标增加了16篇。其中小学推荐篇目75篇,初中推荐篇目61篇。

1至6年级原先1-6年级推荐篇目为70篇,新修订的课标增加到75篇,增加的诗歌分别为: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及陆游的《三衢道中》、朱熹的《观书有感》。删除了李商隐的《乐游原》。

专家从以上篇目变化分析,小学的诗歌诵读增加了汉乐府和唐宋诗词的份量。这两个阶段是我国古代文学史的源头活水、重要章节,代表了两代风华。篇目总数增加并不多,渴望在不增加孩子们积累负担的前提下,让他们更多感受和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

7至9年级推荐篇目从原来的50篇增加至61篇:删除了两篇:孔子语录;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增加了13篇: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北朝民歌《木兰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白居易《卖炭翁》;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孟子“富贵不能淫”;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张岱“湖心亭看雪”;纪昀“河中石兽”。这些增加的推荐篇目,有很多此前就已经被选进了各地的教材中。

初中语文增加近现代名家作品

记者看到,此次送审的初一年级新教材中,不乏近现代名家的作品: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甚至还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专家介绍说,初中课本中增加近现代作家作品将使新版教材的特点之一。“旧版教材太注重课本‘文以载道’的功能,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审美的教育。所以总有学生反映的,课本里鲁迅的作品太难懂。新版教材将注意改变这一状况,例如与鲁迅同期的一些美文作家,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作品将陆续选入课本。初二、初三年级课本可能还要选入余秋雨的作品。教材应该具有时代性,要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文学滋养。”对于选择篇目的标准,专家说,要有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

历史:历史统考可能挪至初三

据了解,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一直是6册覆盖初中三年,但目前北京版历史教材分别开设在7年级和8年级,9年级(初三)并没有历史课。目前本市17个区县均有学校使用京版教材,去年73%的初中生使用京版历史教材,教材总使用量200万册。

依据教育部的课程设置方案,历史课在7至9年级三个年级设置,各省据此制定的课时计划一般为每周2课时。此前北京版历史教材在7、8两个年级开设,7年级每周3课时,分两册学习中国历史;8年级每周2课时,分两册学习世界历史。目前的北京版历史教材因为受到课时规定和设课年级的制约,中国史内容有所压缩。

本次修订的7至9年级历史教材由原来的4册调整为6册。其中中国历史增加了2册,变为4册,充实和更新了必要的内容;世界历史2册,内容也依据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

东城区一直使用京版历史教材,东直门中学初中历史老师谢莹说,历史不是中考的考查科目,以后在初三增加历史课,学生可能需要在初三的时间分配上做些调整。目前历史在初二结课时会进行全区统考,如果初三增设历史课,统考可能也随之挪到初三进行。

新版历史教材难度降低

修订后的新历史教材将更加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和7至9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既破解了中学历史学习的难点,又体现了历史时序线索的学科特点。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减少了不少知识点,适当降低了学习要求,同时也适当增加了一些历史主线上的知识点。例如,新课标内容在板块下取消了“学习主题”这个层次,大大降低了教材编写和教与学的难度。原来的学习主题理论性很强,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很难理解,教材编写也不好处理。新课标突出历史发展主线,课标内容只有“中国古代史”因时间太长而以小标题表示历史时期,其余板块都直接用知识点表示,大大淡化了学科体系和理论色彩,也巧妙回避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新教材调整栏目方便教学

目前的历史教材中设有“活动课”,要求组织学生查资料、让学生做课题讨论等。针对老师们提出的“活动课”较多,难保障效果问题,修订后的送审教材调整了活动课,由原来的每单元一个减少为每册两个。活动课的时间安排和活动方式也是建议式的,给教师自主设计留有余地。

原来目前的教材在栏目设计中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等,形式灵活,但有教师反映栏目设计有点多,上课做不完。此次修订后,栏目统一规定为两类。,一类为资料类,包括一些史实叙述的“读一读”,一般各课1至3个;一类为思考探究类的“想一想”“议一议”,一般每课1至3个。

此外,目前的历史教材在每课的标题下都有“压题图”,但是一般教师不讲这些图。此次修订的教材进行了改进,以“压题图”和文字导入每课的学习,以图引史、据图发问,发挥了图的学习功能。压题图多选择文物图,以突出历史特点。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李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